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说明文 > 说明文类别 > 事物说明文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50 题号:8676184
阅读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黄花蒿

杨斧

①中国学者屠呦呦获得了2015年诺贝尔医学或生理学奖,“黄花蒿”“青蒿素”也开始引起关注。但人们的疑问也接踵而至:为什么“青蒿素”的来源植物不是“青蒿”而是“黄花蒿”?它们到底是一类什么样的植物?

②具备一定植物学知识的人都知道,被国人俗称为“蒿子”的野草,在植物学上大多属于菊科的蒿属。例如:在端午节被挂于门上驱邪的艾蒿,西北荒漠上被用来固沙的沙蒿,嫩苗可以当野菜食用的蒌蒿……这类植物大都是身材高大的野草,气候适宜时,一些种类可以长到1~2米高,因此被古人通称为“蒿”——草之高者也。

③但与高挑的身材相逆的是,这类植物的“花朵”却很小,不要说体型较大的蛾、蝶类在其上无法立足,就连体型较小的蜂类和蝇类,“上门服务”也十分不便。没关系,蒿子们另辟蹊径,改由风为“媒人”,同样达到了异花授粉的目的。蒿属植物还有一个为人乐道的共性:它们虽然难得开出艳丽醒目、气味芬芳的花朵,却多数遍体生“香”,揉搓茎叶,特殊的气味令人难忘。

④蒿属植物广布于北半球温带地区,其属有300多个成员。由于他们在菊科中的特殊地位和分布地域宽广、种类繁多,具有特殊香气等特点,受到现代植物分类学鼻祖林奈的青睐,特别选用在欧洲古代传说中赫赫有名的树林和植物女神阿尔忒弥斯的名字,将其命名为“Artemisia”,使这些无婀娜多姿的野草,充满了仙气。

⑤中国地域广阔,气候条件适于蒿属植物生长。在《神农本草经》及以后的一些本草典籍中,青蒿、草蒿、香蒿等名称跃然纸上,成为中草药中不可或缺的成员。从《本草纲目》起,黄花蒿始与青蒿比肩,但却以“臭蒿”作为“释名”,与“香蒿”——青蒿相区别。在此后的几百年间,除了植物分类学文献或以此为基础的较权威的植物资源利用手册外,“青蒿”和“黄花蒿”这两个中文名字往往混淆不清。结果,当诺贝尔奖到来后,一些人自然产生疑问。

⑥毋庸置疑,中医药在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上贡献卓著。但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传统中草药体系并非建立在现代植物分类学基础之上,因地域或习俗的差别,物种同名异物、同物异名现象普遍存在。1982年,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草药同名异物辨》中,仅以吉林省所产药物为主,就收载了42组,约350种同名异物、同物异名或名称同音而物异的草药。看来问题还真不少。尤其是许多入药植物应用历史久远,为今天中草药的科学应用遗留了不少问题,青蒿和黄花蒿的是非之争,就是典型的例子。因此,要保证处方中植物物种的正确无误,必须应用植物分类学等知识,对其进行准确的分门别类。

⑦目前可以确定的是:青蒿素的来源植物是林奈定名的蒿属植物Artemisia annus L.,头状花序小而多,黄色。据我国植物分类学家考证,此即《本草纲目》中记载的“黄花蒿”。在1991年出版的《中国植物志》76卷第二分册中,它的中文正名为黄花蒿,异名有草蒿、青蒿、臭蒿等20余个。而在以往一些植物学文献中被称为“青蒿”的植物,拉丁学名为Artemisia carvifolia Buch,-Ham.,不含青蒿素。

⑧由此看来,青蒿素的来源植物是黄花蒿不容置疑。但一些关心青蒿和青蒿素的人仍在“思辨”青蒿和黄花蒿的谁是谁非。如果这种执着精神进一步演变成深入探究草药世界的动力,为人类的健康和自然的和谐作出贡献,意义将远不止于此。

1.根据文章内容看,人们为何会产生“为什么‘青蒿素’的来源植物不是‘青蒿’而是‘黄花蒿’”这样的疑问?
2.请分析“……被国人俗称为“蒿子”的野草,在植物学上大多属于菊科的蒿属”一句的语言特点。
3.第⑥段主要使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4.你从本文体会到了哪些科学的精神或科学的方法。
【知识点】 事物说明文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我国氢能产业发展步入快车道

①“今年将正式竣工投产!”在广州开发区,韩国现代汽车集团“HTWO广州”项目正如火如荼建设中。这是韩国现代汽车集团首个海外氢燃料电池系统研发、生产、销售基地。选择落户中国,韩国现代汽车集团看中的是我国发展氢能产业的决心和潜力。

②被誉为“21世纪的终极能源”的氢能,是一种公认的清洁能源,因具有重量轻、燃烧发热理想、导热性好、储量丰富、可回收利用等多重特性而备受青睐,在消纳可再生能源、电网调峰等应用场景潜力巨大。近几年,我国着力布局氢能产业,在氢能技术与产业发展方面打下良好的基础。发展氢能已被视为清洁能源转型和实现碳中和的重要路径。2022年3月,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出台《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中长期规划》),不仅明确了氢是未来国家能源体系的组成部分,而且明确了氢能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方向,是构建绿色低碳产业体系、打造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增长点。

③自《中长期规划》发布以来,各地政府已累计发布70余项相关配套政策,构建了涵盖科技创新、应用示范、基础设施、产业布局等各环节的综合氢能发展体系。如陕西发布了3个氢能相关规划和行动方案,预计到2025年,全省氢能发展政策环境体系基本形成,形成若干个万吨级车用氢气工厂,建成投运加氢站100座左右,力争推广各型燃料电池汽车1万辆左右,一批可再生能源制氢项目建成投运,全产业链规模达1000亿元以上。

④完善的产业布局吸引了国内外龙头企业抢滩落地。今年4月8日,陕西省榆林市靖边县经济技术开发区与上海满电未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正式签署《氢动力两轮车制造基地》战略合作协议。合作双方就两轮共享业务在榆林的推进,以及在靖边建设氢动力两轮车工厂等多项事宜的深度合作达成一致。前期以市场带动为导入进行生产基地落地,后续以打造零碳出行示范区为目标,共同推动榆林靖边氢能产业发展。

⑤《中长期规划》指出,目前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制氢国,年制氢产量约3300万吨,其中达到工业氢气质量标准的约1200万吨;可再生能源装机量全球第一,在清洁低碳的氢能供给上具有巨大潜力;全产业链规模企业超过300家,集中分布在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等区域。

⑥我国氢能发展与世界各国相同,都以交通能源为主,目前正处于从示范应用向建立商业模式转化的阶段。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期间,我国投入一批氢燃料电池汽车作为赛事服务车辆,氢能源汽车也由此走入大众视野。2022年7月,通过冬奥标准检验的212辆示范应用氢能大巴车加装了车载服务设备,作为公交车投入北京市延庆区、房山区至市区的公交线路运营。据统计,这批氢能公交车每年减碳量在8000吨左右。

⑦尽管已经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总体看我国氢能产业仍处于发展初期,相较于国际先进水平,仍存在产业创新能力不强、技术装备水平不高,支撑产业发展的基础性制度滞后,产业发展形态和发展路径尚需进一步探索等问题。对此,很多地区把氢能产业的发展锁定在技术创新,加速从源头布局全产业链。广东目前已建成了广东省燃料电池技术重点实验室(华南理工大学)、先进能源科学与技术省实验室等研发支撑平台,大力推进氢燃料电池及系统等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部分领域已掌握了一批核心技术。

1.概括选文②段的说明内容。
2.选文③段采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选文⑦段加点词语“总体看”可否删去?为什么?
4.根据选文概括说明“我国氢能产业发展步入快车道”能带来什么好处。
5.选出下列说法与选文内容不相符的一项(     
A.韩国现代汽车集团是首个在中国落户的国外氢能研发生产销售企业。
B.目前我国年制氢量约3300万吨,名列世界第一。
C.世界各国的氢能产业都以发展交通能源为主要方向。
D.我国氢能产业目前仍处于发展初期,若要加速布局产业链,可抓源头技术创新。
2023-04-27更新 | 360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苏州园林》一文的节选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1.下面不能体现“美术画”特点的一项是(     
A.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
B.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在哪个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
C.我国的建筑,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
D.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
2.下面对选文第一段使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使用分类别、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苏州园林追求图案之美的特点。
B.使用作比较、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说明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
C.使用分类别、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我国古代宫殿和一般住房的共同特点。
D.使用作比较、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说明苏州园林的布局充满自然之趣的特点。
3.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是从亭台轩榭的布局和假山池沼的配合两个角度来介绍苏州园林的。
B.选文介绍假山和池沼的特点,目的是说明设计者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
C.苏州园林的景物布置,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是一幅画的效果。
D.“一般”“绝大部分”“大多”这些限制性词语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2020-02-12更新 | 275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把摩托车穿在身上

还记得科幻影片《蜘蛛侠》里的那个“章鱼博士”吗?他依靠模仿章鱼的机械在各种表面快速前进。最近,美国一位大学生设计出了类似“章鱼博士”身上穿的机器,那是一种可以穿在身上的电动摩托车。该车的最大特色是具有模仿人体背部结构的车身,可让司机控制摩托车就像控制自己的身体一样,随心所欲地行驶。

美国加州帕萨德纳设计学院的学生杰克•罗尼亚克觉得现在马路上奔跑的那些摩托车都太普通了,因此,他查阅了大量的资料,结合了变形金刚机器人、可穿戴的机器人、三轮摩托车等机器的特点,设计出了这款外形奇特、功能也不错的可穿戴式摩托车。我们都曾经梦想像哪吒那样,脚蹬快速行驶的风火轮,想去哪儿就去哪儿。可穿戴的摩托车就有些像风火轮了,只是它还不能让用户腾空飞起来。开着这样奇特的摩托车上街,即使别人不认为你是外星人,也可能认为你是机器人。

哪吒的风火轮的好处是用自己的身体来控制行驶方向和速度,可穿戴摩托也有这样的好处,它的这种功能来源于模仿人体背部的车身设计。该车的车身由36块用压缩空气推动的人造肌肉组成,另外还有7块人造脊椎骨。当司机将这个车身穿在自己身上时,自己的身体怎么运动,车身就怎么运动。也就是说,你自己的身体向哪儿转,车子也向哪儿转,基本上可以做到人车一体,就如同摩托车长在你身上一样。因此,开这种可穿戴式摩托车不需要太多的技巧,也不大容易出现安全事故。万一发生了车祸,背部穿戴的有弹性的车身也可以起缓冲作用,减轻车祸时碰撞产生的伤害。可穿戴式摩托车的加速减速也可以完全由身体控制,你向下趴时,摩托车就开始加速;向上站立时,摩托车就减速;当身体完全站直后,摩托车就停了下来。当然,为了安全,该车也设置有刹车。

可穿戴摩托车设计为三脚架的结构,稳定性很好,静止站立时不会倾倒。和一般的三轮车有所不同的是,它的两个动力轮在前面,单独的非动力轮在后面。骑行该车时,双脚蹬在后轮上,双手握住握把,身体则由车身以悬挂的方式来支撑,这样可让骑行者在俯卧行驶的过程中不会感到累。该车是环保的电动车,比普通电动车方便快捷,充电15分钟就可以行驶1小时,最高时速可达120千米。它的加速功能也很好,从0加速到每小时100千米只需要3秒钟。除了由人体控制车身运动方向外,可穿戴摩托车还有2个线性驱动器。

杰克•罗尼亚克非常喜欢自己的设计,他有时会骑着自己的爱车到大街上去兜风,陶醉于别人的异样目光中。他说:“现在,让我们来想象一下,如果满大街都是这种摩托车在行驶,或许我们会认为自己到了科幻世界中。”

1.下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款电动摩托车由美国加州帕萨德纳设计学院的学生杰克•罗尼亚克设计,它类似于“章鱼博士”身上穿的机器。
B.开这种可穿戴式摩托车,可以做到人车一体,就如同摩托车长在你身上一样,不需要太多的技巧,也不会出现安全事故。
C.该车是环保的电动车,比普通电动车方便快捷,最高时速可达120千米。它的加速功能也很好,从0加速到每小时100千米只需要3秒钟。
D.虽然当身体完全站直后,摩托车就停了下来,但是为了安全,该车也设置有刹车。
2.文中划线句中的加点词“最高”能否删去,为什么?
3.文章介绍可穿戴摩托车,为什么要写哪吒的“风火轮”?
4.“把摩托车穿在身上”,多么奇妙啊。其实许多方便有趣的发明,都是由大胆的想象、努力的实践得到的。请简要写出你脑中曾经萌发的使生活更便捷的一种奇妙发明构想。
2019-04-09更新 | 14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