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记叙文 > 体裁分类 > 散文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79 题号:8676483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各题。

良心

①父亲因腹痛难忍进医院急诊,B超显示是急性阑尾炎,肠腔上还有一个直径4厘米的不明包块,医生怀疑这个包块是癌。“如果在阑尾手术中病人因其他病灶的影响而死在手术台上,本院不承担医疗责任。同意的话,请你们在手术单上签字。”

②“你们”是指大哥和我。医生的话让大哥的脸“刷”地变白,手术单在他手中“噗噗”地抖动。他把目光投向我,突然的灾难让他的脸上充满同舟共济的企盼。他问,二子,你看呢?

③“签就签呗!”我漠然地说。甚至我还打了一个哈欠,不耐烦地说:“昨晚我打了通宵麻将,太困了,想早点回家,手术时你就一个人待在这儿吧!”

④我想,既然没有大祸临头的感觉,何必要虚张声势地悲伤。大哥最终还是忍住了愤怒,在手术单上赌博一样谨慎地写下自己的名字。

⑤我的冷血是存心的,因为我对父亲有着深深的不满。父亲原来是一名工人,45岁那年他病退回家,让与我同班读书的大哥辍学“顶替”。大哥比我大一岁,我俩的成绩不相上下,都是班上的尖子生。可那时家里穷,父亲怕我俩都考上又都读不“终局”,于是决定让大哥回来“顶替”。

⑥就这样,我和大哥开始了不同的人生。大哥进厂不久,厂里更新了机器设备,他的工作只是坐在电脑监控室里按电钮,轻松自在,养得白白胖胖,并按部就班地娶了妻,生了子,节假日一家三口共用一辆摩托车,像一串幸福的糖葫芦在大街小巷兜风,活得好不滋润。而我这个世纪末的大学生却赶上不包分配,在一个又一个人才市场里兜售了两年,赔尽了笑脸,仍然没能把自己推销出去,个中辛酸,一言难尽。正是我们兄弟俩截然不同的生活境况让我开始憎恨父亲,他明知我自幼体弱多病,为什么不以保险起见让我“顶替”呢?既然父亲把他的爱以最实惠的方式给了大哥一个人,那么就让大哥一个人来承担养老送终的义务吧!我虽然冷血却不矫情,言为心声是我最大的优点。所以我说要回家睡觉。

⑦“请你们帮着把病人抬上手术床。”医生对我们说。我只好跟着大哥来到父亲的病房。病床上的父亲已被自己的汗水淋湿,扭曲的表情昭示着体内的疼痛正像风暴一样肆虐。生命在这一刻显得无比脆弱,大哥的眼睛终于坚持不住漾出红红的雾气,这份柔情有悖于他一贯的钢铁个性。父亲瞬间明白了自己的病情,他忽然想起什么来,吃力地叮嘱大哥:“假如我万一就这么走了,你只能给我立一根孝子棒(我们的风俗,一个儿子立一根),写上你的名字……”

⑧“为什么?”大哥吃惊地问。我也对父亲的“遗言”感到不满。到死还在偏心眼儿,这不是变相地骂我不孝,不认我这个儿子吗!

⑨“因为二子是我捡来的孩子,我得把这个权利留给他的亲生父母,万一他们以后有机会相认,我可不能昧了良心……”父亲说着又把眼光移到我脸上,“二子到现在还没找到工作,我实在不放心。谁会料到大学生就业这么难。那时让他多读书,我是想不能亏待了人家的孩子……二子啊,你别怨爸,爸就这点儿能耐。往后,让大哥多照顾着点儿——大明,记着我的话,对弟弟要多帮衬,啊。”父亲艰难地说完这些,汗水已几乎将他淹没。他疼爱的目光久久地停在我脸上,眼眶里溢出浑浊的泪珠。而他对我二十多年的疼爱却得不到回报,他要把写有我的名字的孝子棒给别人——为了良心。

⑩我的身世让我震惊。

⑪我的狭隘让我羞愧。

我的灵魂被父亲的良心打了一记响亮的耳光!

⑬我没有离开医院,直至手术结束。医生告诉我们,“不明包块”原来是肠腔积液,真是虚惊一场。

⑭而我,已学着乌鸦反哺的姿势,给父亲喂饭。我的良心会背负如山的父爱,走过今生。

1.在整个事件中“我”对父亲的思想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将下表补充完整。
冷漠——(          )——(           )——感激
2.分析选文⑦段和第⑨段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①我只好跟着大哥来到父亲的病房。
②他疼爱的目光久久地停在我脸上,眼眶里溢出浑浊的泪珠。
3.你怎样理解第段中划波浪线的句子?
我的灵魂被父亲的良心打了一记响亮的耳光!
4.作者以“良心”为题有什么用意?
【知识点】 散文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1】(二)阅读《最美丽的声音》,完成问题。

最美丽的声音

①妈妈其实长得很漂亮,丑陋的是她的声音。妈妈说话的声音哑而小,古古怪怪的,像电视剧恐怖片那种从古墓中发出来的一样。

②小时候他没有感觉,总喜欢依偎在妈妈的怀抱里,听妈妈用她沙哑的声音唱着《摇篮曲》入睡。那一次开家长会,他获得了班级第一名,来校参加家长会的是妈妈。老师要求优秀学生家长发言,当他妈妈用古怪的声音开始讲话时,台底下一阵骚动,有学生竟然吃吃地笑起来。 第二天,有一个调皮的学生当着他的面夸张地挑衅他:“赵晓明,原来你妈妈是个哑巴,哈哈……”

③他一下懵了,他多么不愿承认这个事实!很多时候他听不清妈妈说些什么的时候,在心里会说妈妈是个哑巴,想不到别人也这样认为。

④他想不明白,爸爸那么棒,不到40岁就是单位的领导了,而妈妈,除了身段好,在一个学校当老师,虽然说是老师,其实是学校图书室的管理员。他们俩怎么会结婚呢?

⑤慢慢地,他开始疏远妈妈了。他不让妈妈到学校去接送他,回到家里一头钻进小房间,他宁愿默默地看书,也不愿妈妈用那难听的声音“污染”他。

⑥吃饭时,妈妈叫了他四五次,他还是假装听不到,坐在那里一动不动,等妈妈推开了门埋怨他时,他积郁在心中的火山喷发了:“你的声音像蚊子一样,不大声喊,我怎么能听得见?”那一刻,他感觉到心中舒服了好多。可是他也看到了妈妈眼里淌下了大滴大滴的泪水。

⑦好不容易熬到了初中,他终于有理由逃离了家,逃离了那个丑陋的声音。他选择了住校。 这一住就是初中、高中、大学。

⑧毕业时,他收获了爱情,漂亮的女朋友的声音如莺歌燕啼,在他听来,如天籁一般。他想,上天是公平的,妈妈那丑陋的声音听了这么多年,这也算是对他的补偿吧。

⑨当他把交了女朋友这个消息告诉爸爸时,爸爸高兴地说:“把女朋友领回家吧,让你妈妈也好好瞧一瞧。”他一听,心中咯噔了一下。小声对爸爸说:“我……我……爸爸,能不能不让妈妈看呀,我怕,妈妈的声音把她吓跑了。”

⑩他想爸爸是理解他的,毕竟爸爸也受了妈妈这么多年的“污染”。谁知道,电话那边爸爸像一头发怒的狮子一般吼起来:“你……你怎么能这样羞辱你的妈妈?你要是看不起你的妈妈,这辈子就不要回来了。”说完,爸爸“啪”地把电话给挂了。

爸爸这是怎么了?怀着一颗忐忑的心,他单独回了家。爸爸妈妈正偎依在一起看电视,见他回来,妈妈依然很平和地对他笑。说是赶紧到集市买排骨去,因为他最喜欢吃的就是清炖排骨。

趁妈妈出去,爸爸搂住了他的头,很亲昵地说:“晓明,爸爸给你讲一个故事吧,有关你妈妈的。”

爸爸说,当年我们恋爱的时候,在同一所大学,自己是农村孩子,学播音,而妈妈是城市长大的,学音乐,是学校的金嗓子。是妈妈顶着巨大的压力和我走到了一起。婚后的日子很幸福,妈妈是音乐教师,每天教完学生唱歌,就打理我们的小家。说是要给未来的儿子创造一个好的环境。谁知道,两年过去了,她流产了两次,竟然没有怀上一个孩子。第三次的时候,她怀上了你,医生给她开了大剂量的保胎药,同时也对我们说,这些药是有副作用的,吃多了可能对嗓子不好,会失声的。我当时就拒绝了医生的叮嘱,宁可不要孩子,也不让你妈妈吃药。要知道,做一个音乐教师,最重要的是嗓子呀。谁知道你妈妈固执地非要吃药,一定要把你保住。后来生下了你,她失去了一生为之骄傲的嗓子。无奈之下,她也离开了她挚爱的事业,在一个无声的图书室一直到现在……

原来,妈妈的声音才是世界上最美的声音。他听着爸爸的诉说,已经是泣不成声:“可是,你们为什么不早告诉我?我早知道,也不会这么对待妈妈了。”爸爸把他扶起来说:“你的表现,我早看不下去了,可是你妈妈说,不能给孩子造成更大的压力,这不是孩子的错。”

他推开爸爸,朝农贸市场跑去,他要告诉妈妈,他有多么后悔。远远的,他看到了妈妈提着满满的一篮菜归来,用嘶哑的声音哼着歌,那种悠闲自得,分明显示着一个做母亲的不计较。看见他,妈妈咿咿呀呀地冲他嚷,满心的欢喜。他忽然感觉到,这是他今生听到的最美丽的声音。

1.请梳理文章内容,填写下表。
时间情节“他”的感受
家长会后第二天听到同学嘲笑妈妈不开心,开始疏远妈妈
指责妈妈的声音不好听心里舒服多了
毕业时不愿带女友见妈妈而被爸爸责备
单独回家


2.结合语境,任选一句分析下面加点词句的表达作用。
(1)妈妈说话的声音哑而小,古古怪怪的,像电视剧恐怖片那种从古墓中发出来的一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好不容易到了初中,他终于有理由逃离了家,逃离了那个丑陋的声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文章,本文标题“最美的声音”有何含义。
4.结合全文,说说为什么妈妈的声音才是世界上“最美的声音”?
2017-11-08更新 | 54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总有一段时光,要我们翻山越岭

①高三那年,我的体重由100斤增加到了120斤以上。

②我时常觉得饿,说不上为什么。晚自习延迟到11点下课,收拾书包的时候会觉得胃都在抽搐,只能拼命往嘴巴里塞食物,好让自己好过一点。

③“要考上好的大学”“不能让父母失望”“不要输给别人”……这些念头和食物一起进入胃中,成为支撑心脏跳动的全部力量。我会在夜里吃掉一大盘蛋炒饭,然后揉着眼睛完成卷子,等写完最后一个字,时针已经指向1点的位置。简单洗漱后,爬到床上,我会在闭眼睡觉前告诉自己千万要加油。

④我吃的东西越来越多:蛋炒饭、章鱼小丸子、冰箱里剩下的鱼,甚至是妈妈忘在柜子里的一包藕粉……吃得越多,我越是无法满足,经常是胃已经饱了,嘴里还在不停地吃,好像这样便能抵挡些什么似的。没有人告诉我这是心理上的问题,我便以为自己只是饿了而已。

⑤那年冬天,我胖了20斤,原本晃荡的校服紧绷在身上,远远看过去,像一颗移动的巨大的球。有人指指点点,说,你看,那个女生好胖。而我低着头从他们之间穿过,假装看不见,也假装听不到。

⑥那一年,我才17岁,成绩中下等,有摇摇欲坠的自尊以及坚不可摧的自卑。

⑦“我希望你把目标定在二本。”

⑧二模过后,班主任陆陆续续找人谈话,内容不外乎是目前状况以及目标定位。轮到我时,只有这么简洁明了的一句话——对一个在二模排名500名开外的人的确无须多费口舌。

⑨5月的时候,学校里有大朵大朵的玉兰,花瓣莹润,我常在做题的间隙因为这样的洁白失了心神,觉得连时光也柔和起来。

⑩最后几个月,我没有再刻意减肥,也不再在意其他人的分数成绩,只是正常地学习、生活而已。每天6点起床,在零散星光下慢跑去学校,吃简单的早餐,背单词,上课,做卷子,改错,找老师答疑……满满当当,日子像一棵开满花的树

我从来不坐着上课,总是站在最后一排听讲。而老师刚开始还会诧异,后来便习以为常,偶尔还会用我举例子教育一下其他打瞌睡的同学。

成绩便这样一点点提起来,由500名进步到300名,后来稳定在100名附近——这个名次上个好的一本大学基本没有问题了。老师在班会上让我介绍经验,我想了很久,终于憋出了三个字:“平常心。”

不计较得失,不计较旁人的议论,让自己活得像一株植物,安静,孤独,且心意坚定。

那一年的盛夏无比漫长,有最喧嚣的蝉鸣和最茂盛的香樟树。我们坐在考场,神色肃穆,仿佛在进行一场庄严的仪式——或许这本就是一场仪式,来让我们奔赴一场更远更好的未来。

可以查高考分数的那一天,我起得很早,一个人傻乎乎地站在镜子前,心底是一片波涛翻涌。即使没有刻意减肥,高考后的我却还是慢慢变瘦:衣服重新变得晃晃荡荡起来,腰线也有了明显的弧度,哪怕穿最难看的校服,也有了青春的味道。

我第一次意识到,这样的我们的确是处在最好的年华——有冲锋陷阵的冲动和孤注一掷的决绝,以及因为一份不甘心而翻山越岭的勇气……

(摘自《文苑.破茧成蝶》2017年第9期,有删改)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赏析语言。
A结合语境,赏析第段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可以查高考分数的那一天,我起得很早,一个人傻乎乎地站在镜子前,心底是一片波涛翻涌
B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⑩段画横线的句子的表达效果。
每天6点起床,在零散星光下慢跑去学校,吃简单的早餐,背单词,上课,做卷子,改错,找老师答疑……满满当当,日子像一棵开满花的树。
3.请从内容与结构两方面分析第⑨段的作用。
4.阅读全文,谈谈你对“我第一次意识到,这样的我们的确是处在最好的年华——有冲锋陷阵的冲动和孤注一掷的决绝,以及因为一份不甘心而翻山越岭的勇气……”的理解。
2018-01-29更新 | 151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较难 (0.4)
真题
【推荐3】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问题。

消失的故乡

谢冕


        ①这座曾经长满古榕的城市是我的出生地,我在那里度过难忘的童年和少年时光,可是如今,我却在日夜思念的家乡迷了路:它变得让我辨认不出来了。通常,人们在说“认不出”某地时,总暗含着“变化真大”的那分欢喜,我不是,我只是失望和遗憾。
       ②我认不出我熟悉的城市了,不是因为那里盖起了许多过去没有的大楼,也不是那里出现了什么新鲜和豪华,而是,我昔日熟悉并引为骄傲的东西已经消失了。
       ③我家后面那一片梅林消失了,那迎着南国凛冽的风霜绽放的梅花消失了。那里变成了嘈杂的市集和杂沓的民居。我在由童年走向青年的熟悉的小径上迷了路。我没有喜悦,也不是悲哀,我似是随着年华的失去而一起失去了什么。
       ④为了不迷路,那天我特意约请了一位年轻的朋友陪我走。那里有梦中时常出现的三口并排的水井,母亲总在井台上忙碌,她洗菜或洗衣的手总是在冬天的水里冻得通红。【A】井台上边,几棵茂密的龙眼树,春天总开着米粒般的小花,树下总卧着农家的水牛。水牛的反刍描写着漫长中午的寂静。
       ⑤那里蜿蜒着长满水草的河渠,有一片碧绿的稻田。我们家坐落在一片乡村景色中。而这里又是城市,而且是一座弥漫着欧陆风情的中国海滨城市。转过龙眼树,便是一条由西式楼房组成的街巷,紫红色的三角梅从院落的墙上垂挂下来。再往前行,是一座遍植高大柠檬桉的山坡,我穿行在遮蔽了天空和阳光的树荫下,透过林间迷蒙的雾气望去,那影影绰绰的院落内植满了鲜花。
       ⑥那里有一座教堂,有绘着宗教故事的彩色的窗棂,窗内传出圣洁的音乐。这一切,如今只在我的想象中活着,与我同行的年轻的同伴全然不知。失去了的一切只属于我,而我,又似是只拥有一个依稀的梦。
       ⑦我依然顽强地寻找。我记得这鲜花和丛林之中有一条路,从仓前山通往闽江边那条由数百级石阶组成的下坡道。在斜坡的高处,我可以望见闽江的帆影,听见远处传来的轮渡起航的汽笛声。那年北上求学,有人就在那渡口送我,那一声汽笛至今尚在耳畔响着,悠长而缠绵,不知是惆怅还是伤感。可是,可是,我再也找不到那通往江边的路、石阶和汽笛的声音了!
       ⑧这城市被闽江所切割,闽江流过城市的中心。闽都古城的三坊七巷弥漫着浓郁的传统氛围,那里诞生过林则徐和严复,也诞生过林琴南和冰心。在遍植古榕的街巷深处,埋藏着飘着书香墨韵的深宅大院。而在城市的另一边,闽江深情地拍打着南台岛。那是一座放大了的鼓浪屿,那里荡漾着内地罕见的异域情调。那里有伴我度过童年的并不幸福,却又深深萦念怀想。如今的,已经消失在苍茫风烟中的家。
       ⑨我的家乡是开放的沿海名城,也是重要的港口之一。基督教文化曾以新潮的姿态加入并融进原有的佛、儒文化传统中,经历近百年的共生并存,造成了这城市有异于内地的文化形态,也构成了我童年的梦境。然而,那梦境消失在另一种文化改造中。人们按照习惯,清除花园和草坪,用水泥封糊了过去种植花卉和街树的地面。【B】把所有的西式建筑物加以千篇一律地改装,草坪和树林腾出的地方,耸起了那些刻板的房屋。人们以自己的方式改变他们所不适应的文化形态,留给我此刻面对的无边的消失。
       ⑩我在我熟悉的故乡迷了路,我迷失了我早年的梦幻,包括我至亲至爱的故乡。我拥有的怅惘和哀伤是说不清的。

                                                                                                                 (选自谢冕随笔集《流向远方的水》)

1.综观全文,面对“消失的故乡”,作者表达了                        的情感。
2.阅读③—⑦段文字,将“故乡消失的风物”填写完整。
故乡消失的风物有:老家屋后的梅林,迎着风霜绽放的梅花;妈妈洗菜、洗衣的水井,①                  ,②                  ;长满水草的河渠,③           ;充满欧陆风情的的街巷、教堂;“我”北上求学时走过的通向江边的石阶道,④           等。
3.根据第⑨段的内容,简要说说是什么“造成了这城市有异于内地的文化形态”。
4.本文语言富有意蕴,请从A.B两句中任选一句,自选角度,作简要点评。
【A】井台上边,几棵茂密的龙眼树,春天总开着米粒般的小花,树下总卧着农家的水牛。水牛的反刍描写着漫长中午的寂静。
【B】把所有的西式建筑物加以千篇一律地改装,草坪和树林腾出的地方,耸起了那些刻板的房屋。
5.城乡的开发建设与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难免产生矛盾冲突,对此,你有何感想或思考?
6.文章开头和结尾都写到“迷了路”,它们的含义分别是什么?
2016-11-18更新 | 25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