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说明文 > 说明文类别 > 事物说明文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80 题号:8948247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探秘中国“天眼”

①被誉为中国“天眼”的世界最大口径射电望远镜即中国建造世界上最大单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简称FAST)。

②射电望远镜,可不是肉眼观测的普通望远镜,它是当今世界上最顶尖级的太空望远镜。

③射电,是比红外线频率更低的电磁波段。射电望远镜,跟接收卫星信号的天线锅类似,通过锅的反射聚焦,把几平方米到几千平方米的信号聚拢到一点上。

④“宇宙空间混杂各种辐射,遥远的信号像雷声中的蝉鸣,没有超级灵敏的‘耳朵’,根本就分辨不出来。”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FAST工程首席科学家、总工程师南仁东说。半个多世纪以来,所有射电望远镜收集的能量尚翻不动一页纸。要想获得更远、更微弱的射电,“阅读”到宇宙深处的信息,就需要更大口径的射电望远镜。简言之,就是“锅”越大,星际穿越的距离就越远。

⑤FAST能够把近30个足球场这么大的接收面积里收集的信号,聚集在药片大小的空间里。与德国波恩100米望远镜相比,FAST灵敏度提高约10倍。这意味着,远在百亿光年外的射电信号,FAST也有可能“捕捉”到。

⑥打开卫星地图,贵州平塘县的地貌好似布满褶皱的大象皮肤。再提高分辨率,就能看到大大小小的“漏斗”——“天坑”群。其中有一个就是科学家寻觅十载为这个最大望远镜找的“家”。科学家们在当地居民的帮助下,跋山涉水勘察选址。经过反复筛选,最终在平塘县克度镇找到了“大窝凼”——最适合硕大“天眼”的深深的“眼窝”。

⑦FAST项目馈源支撑系统总工程师孙才红告诉记者,选址“大窝凼”有三方面原因,一是地貌最接近FAST的造型,工程开挖量最小;二是这里的喀斯特地质可以保障雨水向地下渗透,不会在表面淤积而损坏和腐蚀望远镜;三是射电望远镜需要一处“静土”,“大窝凼”附近5千米半径之内没有一个乡镇,无线电环境理想。

⑧总面积达25万平方米的反射面看起来像一口超级“大锅”。总长度超过1.5千米的钢圈梁,将上万根钢索牢牢固定住。反射面单元面板固定在上万根钢索上。

⑨“FAST的索网结构可以随着天体的移动自动变化,带动索网上活动的4450个反射面板产生变化,足以观测到任意方向的天体,同时,馈源舱也随索网一同运动,采集反馈信息。”面板单元技术总师、中国电科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郑元鹏说。

⑩中国天文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武向平认为,FAST非常适合脉冲星的观测,可以检验广义相对论。此外,它对高能物理、极端物理、相对论的检验也都非常有意义。在天文专家赵之珩看来,FAST建成后能够接收到从宇宙深处发来的无线电波,会有一系列新的发现,从而推动我国天文研究向世界先进行列迈出一大步。赵之珩认为,现代天文学上的“两暗一黑”(即暗物质、暗能量、黑洞)还存在着许多的谜团,FAST接受和放大它们发来的微弱信号,有助于揭开这些谜团。

⑪中国天文学会会员、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史志成表示,FAST将对脉冲星、类星体等各种暗弱辐射源进行更精密观测,对它们的物质结构、产生机制进行深入探索,有望对认识宇宙起源与演化过程作出贡献。“宇宙中的生命体或高智商‘外星人’若存在,他们的产生、遗留之信息,若存在于浩瀚天宇中,也有可能被FAST探测并接收到。”史志成说。

1.结合前后语句可见,第④段画线句说明了_______________
2.第⑥段加点词“家”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面的填空。

4.第段画线句若删去加点词“有望”,对句子的意思表达有何影响?
【知识点】 事物说明文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一只冠状病毒的自白书

①打搅了各位,我就是那只被世卫组织命名为“新型冠状病毒”的坏蛋,是这次肺炎的“罪魁祸首”,当然,在我们病毒界我是被称为“大英雄”的,呵呵!我知道你们很快会消灭我,在我逃走之前,想和你们聊几句。

②你们是不是纳闷,我为什么叫这个奇怪的名字。这是因为在显微镜下,我有着带有小突起的外形,看上去像王冠,所以得名。对了,我还有英文名,叫作corona virus,怎么样?如果只看这名字,会不会觉得挺可爱?

③我的本领超强,可以感染多种脊椎动物,包括鸟类、蝠、猫、狗、老鼠、果子狸等等,还有一切外表光滑物体,当然,也包括各位——伟大的人类。

④被感染后,我会攻击你们的呼吸系统,让你们发热、乏力、干咳,也会让少数人腹泻、呼吸困难,当然,有时候我很会伪装,让感染者不出现明显症状,使他掉以轻心,四处传播。我一般会静静潜伏在“宿主”身体中3﹣7天,然后才露出狰狞面目。

⑤哈哈哈哈!我就是这样的“流行杀手”,你们要明白,制服我没那么容易。在当前,预防和隔离,远比治疗更重要。

⑥我讨厌你们戴口罩,这样可以最大程度地斩断传播路径,让我无法随风飞舞;我讨厌你们洗手,特别是用洗手液甚至酒精,如果洗得时间再长一点,我就被冲到下水道了;我讨厌你们隔离,让我不能在人与人之间传播。本来,我选在春节前后爆发,就是想利用你们拜年、聚会的机会大力传播,没想到这条妙计很快就被你们识破了!

⑦我知道,作为病毒个体,我终究会被你们消灭,但我们整个病菌家族,将还会长期与你们并存,我们还在你们中间留下了那些在我们爆发后继续聚会的“卧底”,随时准备卷土重来。那些喜欢吃野味的人,是我们潜伏在人类中的主要“毒员人”,是我们重要“线人”。只要还有这样的人,我们就像灰太狼一样,“还会回来的”!

⑧抱歉各位,目前我不是你们的对手,所以我不能把自己的秘密都说出来。我知道你们中有精英,有英雄,他们最终会破解我的密码,我其实嚣张不了几天了。对那些勇敢的“逆行者”,我是又恨又怕啊!


以下是百度百科对新冠状病毒的部分介绍(以下称甲文),请与上文(以下称选文)比较,回答问题。

【链接】

(甲文)

2019新型冠状病毒,2020年1月12日被世界卫生组织命名为2019﹣nCoV,2020年2月11日被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命名为SARS﹣CoV﹣2.人感染了冠状病毒后常见体征有呼吸道症状、发热、咳嗽、气促和呼吸困难等。在较严重病例中,感染可导致肺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肾衰竭,甚至死亡。目前对于新型冠状病毒所致疾病没有特异治疗方法。但许多症状是可以处理的,因此需根据患者临床情况进行治疗。此外,对感染者的辅助护理可能非常有效。


(1)以下关于选文写作特点的描述,正确的一项是(     
A.以病毒口吻来写,亲切又可爱,同时也提高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B.文章按“感染前、感染后、病毒被消灭”的时间顺序来写,层次清楚。
C.第⑥段分类说明了三种预防病菌的方法:戴口罩、勤洗手、少聚会。
D.第⑦段中的画线句子,使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
(2)甲文划线句子中的“常见”两个字能删掉吗?为什么?
(3)甲文和选文都是介绍新型冠状病毒的,你更喜欢哪一篇?说说你的理由。
2022-11-06更新 | 89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2】盐促进了华夏民族的形成

杨孝文

①据《史记·五帝本纪》记载,炎、黄两个部落是在阪泉之战后才整合到一起的。从此,中国大地上的大小部落走向联合统一。史学家钱穆和张其昀谈到炎黄血战的原因时,都认为这场战争实因食盐这一极为重要的民生与战略物资而起。

②此后,盐在中华文明的进程中,一直占据着无可取代的地位。尧、舜、禹先后成为统一华夏的帝王后,不约而同地选择在盐池附近的平阳、蒲坂、安邑筑城,史称“尧都”“舜都”“禹都”。尧、舜、禹为何要在这些地方筑城?正是出于保卫盐池的考虑。

③盐给华夏民族带来前行力量的同时,也带来了丰厚的财富,所以尧、舜、禹三帝对盐充满了感恩之情。舜帝曾创作了一首《南风》,诗化了盐对百姓和国家的重要性。

④春秋战国长达550年的历史进程中,盐再一次成为国家与民族整合的无形推手。这一时期“盐政”概念定型,“盐业官营”这一日后的专营制度出现并被迅速推广,产盐各国因此而获暴利,为日后的兼并积聚了雄厚的战争本钱,先秦各诸侯国因国力变化而重新洗牌。

⑤在盐与税收捆绑到一起后,盐更成为左右诸侯国兼并战争走向的隐性力量。因盐税暴富而强大的,除了西部的晋国外,还有东方的齐国和燕国。这些重要的产盐国,财富积聚,国力大增,很快在诸侯战争中占得上风。

⑥对盐觊觎最迫切的是秦国。“商鞅变法”后,秦国迅速夺取了山西境内的“安邑盐池”,开始池盐大生产。食盐专营,开征盐税,为进一步征战奠定了物质基础。有了盐的秦国逐渐强大起来,最终灭了六国,统一华夏,真可谓“得盐者得天下”。

⑦汉武帝时国力强盛,但长期对抗北方匈奴的边境战争,耗空了国库。于是,汉武帝下令施行盐铁专卖,将这两种物资的买卖权收归国有,以保证战争和国防军费。

⑧唐朝中叶后,国库空虚,朝廷便强行加价卖盐,增加财税。每斗盐一下子由10钱涨到110钱。

⑨为此,历朝历代都禁止私人售盐。汉武帝的“禁私令”规定,私贩食盐一旦被发现,要将犯人的左脚大拇指砍掉。五代时的后唐也有相应的惩治措施:贩私盐“五斤以上,买卖人各决臀杖二十,处死”。明清时期,官府“禁售私盐”空前严格,几乎与现代禁毒一样严厉。但由于暴利的驱使和生活所迫,私盐贩卖历代不绝,而且因盐而起的社会事件层出不穷。如唐末,贩私盐出身的王仙芝、黄巢,率先起义;再如元末,盐户出身的张士诚带领盐民揭竿而起……由此可见,盐与江山社稷息息相关。

1.这篇文章以“盐促进了华夏民族的形成”为标题有何作用?
2.本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请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分析其作用。
3.说明文以说明为主,而本文记叙较多。请结合文章内容,谈一下记叙和说明的关系。
2018-03-15更新 | 481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下列小题。

DNA硬盘

①DNA是生物的基因信息,可以长久有效地记载生物的各种信息数据和图谱,这已经不再是神秘的东西了。可是,把人类文明的数据存入“DNA硬盘”,并且保存长达千年之久,不啻为石破天惊的奇闻。

②最近瑞士联邦理工学院的一群研究人员经过研究发现,所有的人类文明成果数据,都完全可以写入DNA生物基因信息中,并将其储存千年之久。

③这项研究的动因,源自一个并非杞人忧天的“黑色幽默”。2011年的某天,瑞士联邦理工学院的教授格瑞斯跟同事们聊天,有人开玩笑说,一旦某一天,人类从地球上消失了,那全人类几千年来所有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研究成果的资料数据,会不会随着人类的灭亡而灰飞烟灭?有的人则不以为然,因为服务器、硬盘、闪存、磁盘等很多数据保存工具,它们不会像人类一样消亡,它们记载这些数据,完全可以留待新新人类去发掘。

④格瑞斯教授听完大家的笑谈:并没有感觉这只是一个黑色幽默,而是认为这是一个非常严肃的科学命题。服务器、硬盘、闪存、磁盘等数据保存工具,是可以将数据保存一段时间,但这些数据保存工具,最终还会像传统的纸质书籍一样降解,无法长久保存人类数千年的文明。

⑤那么,有没有一种方法可以长久保存这些数据呢?于是,他组织了一个研究团队,开始研究这个课题。受到生物DNA基因信息图谱的启发,他们把将数据写入生物基因信息作为主攻方向。

⑥经过研究,他们发现1克DNA理论上携带有455艾字节(Exabyte,EB)的数据。1EB等于10亿GB,而1000EB等于1ZB。云计算公司EMC估计.2011年全球数据总额也只有1.8ZB,这意味着只需要4克(—勺子左右)DNA.就能记录从柏拉图到莎士比亚的名作,还可以延展到碧昂丝的最新专辑等所有作品。一人类几千年的文明成果数据,有了DNA硬盘保存,是完全不成问题的。

⑦可是随着研究的深入,格瑞斯和同伴们发现,DNA也会对周围的环境产生反应,在室温下也会逐渐降解。针对这个问题,他们又天马行空,异想天开的集思广益,认为如果把DNA数据硬盘做成化石来保存,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而现今最类似于化石的矿物就是石英。于是他们将石英做成壳子,这种壳子的结构组成类似于玻璃,与骨骼化石几乎相同,把DNA样本放在石英做成的壳子中,达到了比较完美的效果。

⑧把人类文明的数据存入DNA硬盘,由头源自幽默,结局石破天惊。瑞士联邦理工学院格瑞斯教授等科学家,创造了人类文明数据保存与传承的神话。

                                 (选自《知识窗》2015第5期)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说明的主要内容。
2.简要分析选文第①段在文中的作用。
3.选文第⑥段中的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4.选文第⑦段中的加点词语“逐渐”是如何体现说明文的语言特点的?
5.选出对选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       )
A.促使科研人员从事DNA硬盘研究的主要原因是现阶段人们经常使用的数据保存工具存储量有限,无法长久保存人类文明成果。
B.1克DNA捞带有455艾字节的数据。
C.科学家最终决定把DNA样本放在石英做成的壳子中,是因为石英的结构组成类似于化石,而化石不会降解,可以长久保存。
D.DNA硬盘是人类文明资料保存与传承的神话,但它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不大,因为它所起的作用与常规存储工具没有本质区别。
2018-01-13更新 | 34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