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 文章作者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其他中国现当代作家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30 题号:934492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取名

聂鑫森

在潭州古城这条多弯多折的曲曲巷里,住着好几十户人家。男女老少公认最有学问的人,是南宫宇。因为巷里巷外,哪家有新生命呱呱坠地,想得到一个好名字,第一个要找的人必是南宫宇。

我和南宫宇既是湘丰小学的同事,又是打隔壁的邻居,年纪也差不多,过往密切,情如伯仲。南宫宇是教语文的,不高不矮的个子,不温不火的性子,不快不慢的语速,没什么出奇的地方。但他书教得好,育人多矣。业余喜欢读书,对姓名学方面的书更是痴迷。

我曾问过南宫宇,为什么对姓名学情有独钟?他说他的名字是饱读诗书的爷爷给起的,自小让他浮想联翩。爷爷告诉他,:“南宫”这个复姓,始于商朝的单姓“南”。到周朝时,南姓后裔中,有一个名“阅”的人,在鲁国任大夫之职,因住在王宫南面,于是在单姓“南”的后面加一“宫”字,姓名便变成了“南宫阅”。孔子的弟子中有七十二贤人,其中一位就叫南宫括。而“宇”字,小可指屋檐,住处,风度,大可指无边无际的空间。《淮南子·齐俗训》中说:“往古来今谓之宙,四方上下谓之宇。”

“聂兄,‘南宫’与‘宇’连起来看,何等有趣。于是,我就几十年黏在姓名学上了,觉得没有白活!”

“南宫兄,佩服,佩服!”

因同住一条巷子,彼此有闲时,或我去他家,或他来寒舍,喝两杯小酒,聊一会天,兴尽而返。我是教数学的,业余钻研的是古代数学的演算方法,所以我喜欢听他谈姓名学这个话题,感到很新奇。他还写过不少文章发表在报刊上,如《姓·名·字·号》《唐代文人称呼排行的习俗》《宋代有关命名的禁令》等,读后如醍醐灌顶,大有裨益。

从古到今。中国人的命名都有约定俗成的规矩,或与诞生者的诞生时间和时代背景相关,或与诞生者的阴阳五行有关,或寄予美好的祝愿,或姓与名相映成趣。

南宫宇说:“这些规矩自然没错,但我为人起名也有规矩。其一是字形摆在一起,好看,也就易记;其二是音韵好听,平仄声搭配妥当;其三是姓与名连起来别有意味。”

“兄有别才。当年彭家生一女,你起名为彭彤影,三个字的右半边都相同,且女孩子名彤影,美。秋家秋天生一男孩,你顺手拿来欧阳修《秋声赋》的文题起名,音韵是平平仄,又雅又好听。车家的小子,叫车千里,姓和名连成一句话是‘车行千里’,没想到他现在真成了高铁动车司机。”

“哈哈……”

一眨眼,南宫宇年近花甲,快退休了。他为巷里巷外的孩子取过多少名,他也记不清了。但知道此中的一些孩子,或上大学了,或参加工作了。

南宫宇的独生子,名为南宫西席。“西席”是教师的美称,南宫宇原希望他子承父业,大学毕业后也去当一名教师,可儿子不愿意,去了一家外资企业。儿子又不肯早点结婚。说要多自由几年,直到三十一岁,才与本单位的一个女孩子喜结连理,而且是在本地的天主教堂举行的结婚仪式。眼下,南宫西席已三十有三了。

秋风飒飒的星期日下午,南宫宇喜气洋洋地来到我家。我忙温好一壶黄酒,备上几碟凉菜。

三杯酒下肚后,南宫宇说:“儿媳妇告诉老妻,说她怀上孩子了!”

“南宫兄,恭喜,恭喜。你望孙望得眼欲穿,小两口请你为孩子取名了吗?”

“还没有。”

“他们没说,你得提前准备。”

“是啊,是啊,而且要准备两个名字,男孙女孙各一个。不管生男生女,我都有好名字备着。”

“我相信你已经想好了,可否一示?我会替你保密的,不到那一天不解密!”

南宫宇又灌下一杯酒,双眼放光,缓缓说:“如果是男孙,就叫南宫旭;如果是女孙,则称南宫月。”

我一听,连连喊“好”。

“南宫兄,这两个名字既有阴阳之别,而姓与名连起来看,又具诗情画意。旭日照南宫或南宫月明中,几多美!”

“谢聂兄谬赞!”

……

时光如矢,纷纷而去。一眨眼,到了第二年盛夏。

南宫宇家传出喜讯,这个儿媳妇太给力了,居然生下了双胞胎,而且是龙凤胎——一男一女!

我为南宫宇感到由衷的高兴,他为男孙女孙准备的两个名字都用上了!

按曲曲巷的老规矩,孩子满月了,主家是要办“满月酒”的,让大家热热闹闹吃一顿。

但南宫宇家没有任何动静。

我急匆匆去叩访南宫宇,还没开口,他满脸悲戚地说:“聂兄,我给孙儿孙女起的名字,儿子、儿媳都不用。他们请教堂的牧师取名,一个叫南宫汉斯,一个叫南宫丽娅。呸。什么名字?!还说洋气。这‘满月酒’能办吗?我这老脸都没处搁了。”

我愣住了,然后赶快拱手道别回家。

(选自《长城》2019年第4期,有改动)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故事情节。
2.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3.文章语言具有怎样的特点?请举例说明。
4.“我”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5.文章结尾有怎样的寓意?请简要分析。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长在心上的眼睛

梅贻涵

①小驴的爸爸妈妈扔下当时才三岁的小驴进城打工的第二年,奶奶的双眼突然就什么也看不见了,走路只能拄着棍子。可最近,小驴惊讶地发现,奶奶的眼睛似乎复明了。

②做饭切菜时,明晃晃的菜刀紧挨着奶奶的手刷刷地飞,吓得小驴直吸冷气,可奶奶手下的菜切得又细又匀,刀丝毫没伤到手。平时吃饭,奶奶总是将盛得满满的一碗给小驴,自己碗里的饭却浅浅的。小驴很是心疼奶奶,有时趁奶奶不注意,偷偷地将盛得多的那碗换给奶奶,可每次都会被奶奶发现。小驴以为奶奶的眼睛复明了,悄悄地将手指放在奶奶的眼睛前面晃了晃,可奶奶还是一点也感觉不到。小驴想,奶奶一定具有了特异功能。

③小驴的爸爸妈妈每到秋天都给小驴邮鞋。可这年秋天,鞋没有邮来。小驴脚上的旧鞋,鞋底都快磨透了。可他不想告诉奶奶,他知道奶奶没有钱买。冬天很快来了,小驴脚上的鞋急得张开了嘴,五个脚趾头冻成了胡萝卜头。

④到了晚上,小驴脚痛,睡不着觉,他发现奶奶到了深夜也不睡,总是背对着他坐着。小驴问奶奶,奶奶说:“躺着累,坐一会儿。”许多天过去了,奶奶经常一坐就是大半夜。

⑤周日,小驴一大早就来到村外的山上。山上的雪很大,到处白茫茫的,地上的草木全都盖上了厚厚的大被子。小驴用一把小铲子扒开积雪,挖出藏在雪下的一种草根根,宝贝似的装进一个红色塑料袋里。这种草根很少,小驴四处寻找着,不知什么时候,小驴露在外面的脚趾被树枝扎破了,雪地上留下鲜红的血迹。可小驴仍不停地找着,挖着,脚上的鞋也磨得没有了底。

⑥回来的路上,小驴遇到大胖。大胖不解地说:“ 你真傻啊,怎么大冬天穿个没底儿的鞋四处跑?”平时,小驴就怕别人说他傻。因为他听人说,因为他傻,爸爸妈妈才不要他了。可这次小驴没生气,他笑了笑,转身一瘸一拐地往家跑。回到家,小驴举着塑料袋冲奶奶喊:“奶奶,这是给你的药。”奶奶赶紧接过来用手摸了摸,“ 驴儿,你这是在哪儿弄的?”“ 我在山上挖的。王爷爷说,这草能治失眠。”奶奶眼眶红了,急忙弯腰下去抓小驴的脚,她用颤抖的手脱去小驴脚上那双破得实在不能再穿的鞋,将小驴那两只脚放在自己的衣服里暖着。过了一会儿,奶奶放下小驴的脚,从床头柜上拿起一双棉鞋:“ 穿上试试,看合脚不?”小驴突然明白了,原来奶奶夜里坐着不睡,是在黑暗中一针一线地给他做鞋。他流着泪说:“ 奶奶,你是不是有特异功能?”奶奶摇摇头。“那你怎么看到的?”

⑦“用心。”

⑧“心上也长着眼睛?”小驴惊奇地问。

⑨“是的,每个人的心上都长着一双眼睛。”奶奶笑了笑说。

1.本文写了奶奶的哪几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
2.“鞋”在本文中有何作用?请结合相关内容简要分析。
3.第⑥段“她用颤抖的手脱去小驴脚上那双破得实在不能再穿的鞋”一句中的“颤抖”一词有何作用?
4.有人认为小说的标题“长在心上的眼睛”不如“奶奶的眼睛”好,你的看法是什么?请说明理由。
2019-03-13更新 | 115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下面小题。

蚊子将变得越来越爱叮人

如果要列出讨厌夏天的理由,不用说,蚊子肯定上榜。被蚊子叮咬,瘙痒难耐;好不容易打死它们,流的还是自己的血……更可怕的是,蚊子传播许多疾病,包括疟疾、登革热、寨卡等,可以说是杀人无数。

蚊子怎么就那么爱叮人呢?!其实,在全世界大约3500种蚊子当中,专门盯着人吸血的蚊子只是少数。即便像传播疾病的“大户”埃及伊蚊(Aedes aegypti),在它们的老家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科学家们发现,也不是所有的都爱叮人,而是从强烈偏爱叮人到强烈偏爱叮其他动物都有。

那么,哪里的蚊子特别喜欢叮人?是什么原因让一些蚊子钟爱人类?

这些问题的答案,对于寻找控制蚊子和蚊媒疾病传播的应对策略十分重要。因此,一支科研团队在埃及伊蚊的老家开展了一项研究。

科学家们使用特制的装置从27个户外站点分别收集了这些蚊子的卵,然后带回实验室,把它们养大,测试每一批蚊子对动物气味的偏好:是更爱人类的气味还是豚鼠、鹌鹑等其他动物的气味。

根据他们发表在学术期刊Current Biology上的研究结果,蚊子对人类的偏爱受到了两个主要因素的影响。

首先,蚊子的口味表现出地域差别。研究人员发现,相比于来自农村或野外的蚊子,生活在城市的蚊子更容易被人味儿吸引。不过,研究人员指出,这一结论只适用于人口特别密集的现代城市,因此不太会是埃及伊蚊最初盯上人类的原因。

其次,那些强烈偏爱人类气味的蚊子,往往来自旱季更长、更炎热的地方。“令人吃惊的是,直接的栖息地——森林还是城镇周边,并没有太大的影响,蚊子的行为是相似的。”该研究的主要作者Noah Rose博士说。“对于蚊子的行为差异,气候比城市化的影响更重要。许多蚊子住在相对密集的城市,但它们并不特别爱叮人。”

“大家也许会惊讶地发现,在非洲的许多城市,这种蚊子很‘歧视’人类的。”另一位通讯作者Carolyn McBride博士补充道,“只有当城市人口变得极为密集,或是待在旱季极为干燥的地方,它们才会对叮咬人类产生更大的兴趣。”

科学家们还从蚊子的基因组中为蚊子的口味变化找到了一些进化线索,他们希望进一步找出哪些特定的基因和基因变异是最关键的。

根据上述发现,研究人员做出了一个我们不太愿意看到的预测:目前的气候变化和快速的城市化进程,很有可能在不久的将来改变蚊子的行为——未来几十年里,将有更多的蚊子喜欢叮人……

防蚊大业,任重道远。

1.下面说法中与原文意思不符的一项是(     
A.蚊子在叮咬人类的同时也会传播许多疾病,但被传播染病的病人都能够康复。
B.科学家发现,不是所有的蚊子都爱叮人,有些蚊子强烈偏爱叮咬其他动物。
C.相比于来自农村或野外的蚊子,人口密集城市的蚊子更容易被人味儿吸引。
D.科学家研究表明,干旱和炎热地区的蚊子,更倾向于强烈偏爱人类的气味。
2.下面对文中画线句子使用说明方法及作用分析,最正确的一项是(     
A.使用了举例子、列数字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蚊子“钟爱”人类的气味。
B.使用了举例子、分类别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蚊子不止“钟爱”人类的气味。
C.使用了举例子、列数字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蚊子对人和其他动物气味的偏爱存在差别。
D.使用了举例子和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蚊子对人和其他动物气味的偏爱存在差别。
3.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条理清楚地向读者介绍了有关蚊子爱叮人的生理原因。
B.在介绍蚊子对人类的“偏爱”及主要影响因素时,是采用了逻辑顺序进行说明的。
C.文中加点词语“很有可能”,说明气候变化和快速的城市化进程,对蚊子行为改变的影响并不是绝对的,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严谨。
D.对蚊子口味及习性变化的研究十分重要,它有助于帮助人类寻找控制蚊子和蚊媒疾病传播的应对策略。
2021-04-12更新 | 214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真题 名校
【推荐3】(二)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 题。

想象鸟鸣的幸福

①我一直认为,鸟声是一切声音里最美妙的一种,缘于它们质朴的乡土味。鸟们是乡村的天使,是乡村用雨水和谷粒喂养出来的。它们总会在某个淅淅沥沥的早晨抑或夜晚,站在我的面前,说很多很多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话。我知道好多人不知道应该把自己归到城市一族还是乡村一族,既渴望乡村的自然,也期盼城市的奢华,就是这样矛盾的统一体。在接近最乡村的人物或者物什时,我们会习惯地用城市的口吻说:那些乡村老大。

②春天来了,仿佛空气在燃烧。这是一部电影里的对白,这句话让我感动。我想到的不是春天,而是与乡村春天有关联的事物:鸟鸣。鸟能在很短的时间内从一个路口抵达另一个路口,从一家的房顶抵达另一家的房顶,从一方树丛到另一方树丛,从一个村庄到另一个村庄。鸟的叫声也是这样,只要你认真倾听,你就会情不自禁地飞起来。鸟声透着细瓷的质感清清纯纯地传过来。我只闻鸟声,不见鸟影,我想象那么好听的声音是由树上的叶子发出的。记得看过这样一句诗:鸟声是树的花朵。多好。这样,满树叶子便变成了满树的鸟。这样想就有了一种隐隐的牵挂,隔着暮霭,似乎感觉那鸟鸣在夜风中微微摇动。

③依然回到乡村的视角上来。鸟声,这是个有着古典诗歌般美感的名称,充分体现出了汉语表达的简洁性和准确性,略带暖意的鸟声很快就雾一样地在乡村里弥漫开来,词语里暗含了一个多么生动的过程。对于村庄,我向来怀有这样一种诗意的构图:树荫丛中,水墨画般的村庄在熹微的白光中显现出模糊的轮廓,四周雾霭萦绕,看不出一切具体的具象。一个农家小院木门轻掩,屋檐下半圆碗状的鸟窝里燕子在呢喃,院子里的树枝叶间,成群的麻雀跳跃啁啾,细碎的鸣叫声催醒了昨晚贪玩迟睡的顽皮儿郎……

④之所以是燕子和麻雀在村庄的清晨歌吟,是因为它们是中国古典乡间最常见的两种凡鸟。勤劳的燕子一身黛黑的羽翼,凛然、高贵,令不少孩子敬而远之。而体形更纤小、毛色更灰土、鸣声也更短促琐碎的麻雀,则极像一位调皮、可爱的灰姑娘,成了跟鸡、狗一样深入人们日常生活的动物。一位作家这样说,麻雀是鸟类中的“贫民”。我深以为然,平常日子,麻雀在瓦楞、林间,或搭在墙洞里的草窝里,叽叽喳喳地像马路歌手一样地歌唱,单一的音调不停歇地平衡着乡村生活的动与静,它们是最能够与人一起和谐相处及至同存共荣的一种飞翔动物。这些对音乐充满好感的小生灵总能在起飞的瞬间听到树枝“嗡”地一声弹响。假若它们能有机会落在盛中国的那把小提琴的弦上,小爪子也那么划拉一下,我相信其中的美妙一定是不可言说的。

⑤这些可爱的小鸟,在上个世纪50年代,曾被人为地列为“四个坏蛋”之一,几乎被人们赶尽杀绝。这让我想起《瓦尔登湖》中的一段话“要是没有兔子和鹧鸪,一个田野还成什么田野呢?它们是最简单的土生土长的动物,与大自然同色彩,同性质,和树叶,和土地最亲密的联盟。”

⑥兔子也好,鹧鸪也罢,它们是自然的亲近者。仔细想想,在城市蛰居的人们又何尝有一只土拨鼠快乐呢?《幽梦影》言道:“春听鸟声,夏听蝉声,秋听虫声,冬听雪声,白昼听棋声,月下听箫声,山中听松声,水际听唉乃声,方不虚此生耳。”此种情境,今天的 我们已只可在诗中画中略见一二,又哪里还有心静听?因此,对于我来说,对于我生活的城市来说,想象一下鸟鸣也是幸福的。

1.阅读前三段,请概括鸟声的特点。
2.作者认可“麻雀”是鸟类中的“贫民”的原因是什么?请用简要的语言加以概括。
3.第⑤段插叙上世界五十年代鸟遭受迫害一事和引用《瓦尔登湖》中的话,有什么作用?
4.分析下列句子隐含的思想感情。
(1)鸟的叫声也是这样,只要你认真倾听,你就会情不自禁地飞起来。
(2)仔细想想,在城市蛰居的人们又何尝有一只土拨鼠快乐呢?
5.文章最后一句说“对于我来说,对于我生活的城市来说,想象一下鸟鸣也是幸福的”,你是如何理解的?请根据文意概括解答。
2016-11-18更新 | 37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