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记叙文 > 体裁分类 > 小说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300 题号:9364710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王得光最后的要求

魏永贵

①王得光的生命开始了最后的倒计时。

②过了明天,王得光的死刑就得执行。

③问王得光有什么要求的时候,年轻的看守民警用的是很诚恳的语气。看守民警说:“52号,你明天可以要几个你喜欢的菜,还有包子、饺子。你还可以喝两杯啤酒。领导知道你以前的酒量很大,但不能多喝。这已经是对你的特殊照顾了。”

④入监的犯人不说名字。52号是王得光“号服”上的编号。

⑤王得光以前酒量很大,进来以后缺乏酒精的刺激,手一直微微地抖。

⑥王得光的眼睛和嘴唇是一片沉寂的死灰。

⑦按照规定,王得光在这个时候可以提出一些要求,譬如留下遗言,改善伙食,洗一个热水澡,等等。一般情况下,死刑犯人会要几个一直想吃的荤菜,一饱长期寡淡的口腹。用他们的话说,怎么的,也得吃饱了吃好了“上路”,不能当一个“饿鬼”。

⑧52号,有要求就说吧。看守民警又重复了一遍,还是用很有耐心的语气。

王得光那空洞的眼光向监房上的小窗口轮了一眼,干枯的嘴唇启动了:“报告上级,我……想明天晒一晒太阳,我……王得光看着民警,又小声地补充了一句,我想到外面的房檐下……晒晒太阳。”

⑩几天前,王得光被铁笼一样的囚车拉去了法院,接受了最后的宣判。灵魂已经出窍的他一路麻木。

⑪回监狱的时候,囚车路过一片平房。那时候,响着警笛的囚车遇见了溜达到路口的一头牛,不得不停下来等候,透过囚车的铁窗,带着脚镣手铐的王得光看见了难忘的一幕:几个老人在房檐下敞怀晒着冬天的太阳。有一个老头儿甚至在很专注地抠着脚丫。

⑫那时候,暖暖的阳光照在房檐墙壁和牛背上,折射的光芒,刺中了王得光已经枯寂的心。此刻,眼前唾手可得的温暖的阳光,却被囚车的铁窗分割得支离破碎。

⑬现在,他忽然想起了那一幕。52号王得光要在生命的最后一天,享受阳光的抚慰。他想跟一个真正的老人一样,蜷曲在冬天的温暖中。

⑭王得光的要求显然出乎看守民警的意料。看守民警迟疑了一分钟,说,好,我会向上面反映。

⑮王得光的请求很快就成了一个难题。在这样的时候,死刑犯是应该固定在死囚室里,镣铐加身,等待执行时刻的到来,而且是24小时看守。移到监室外不符合规定,还增大了看守的难度。出了问题,那责任可就大了。

⑯领导皱着眉头说,我见过那么多死刑犯,头一回碰到有提这样要求的,这不是给我们出难题吗?领导在办公室里来回踱步。

⑰那时候冬天的阳光透过百叶窗,温暖地洒在宽阔洁净的办公桌上,洒在一蓬绿色的植物上。领导踱到了那盆洒满阳光的绿色植物跟前,沉思了许久。最后领导抓起电话说,行,就破例让他明天晒晒太阳吧。

⑱王得光得到第二天可以到监室外的房檐下晒太阳的许可,已是天黑的时候。王得光把眼睛盯着监室上那方黑黢黢的夜空。一丝亮光在王得光灰暗的眸子上闪亮。

⑲那场雨是从半夜下起来的。那是入冬以来最大的一场雨。冬雨缠绕着冷风,搅了半夜,搅了后来的一整天。

⑳寒冷的冬雨啊。

52号王得光枯寂的眼睛盯着监室窗外的冬雨一动不动。

㉒第二天上午,在雨声中枯坐的王得光看见年轻的民警打开了铁门。民警说,52号出队,下楼。

㉓浑浑噩噩的王得光跟着民警走到廊檐下。民警说,52号,坐下,晒太阳。

㉔王得光愣怔着坐到椅子上,廊檐下的气氛有些异常:天依然那样阴沉,冬雨依然下得很急。一队背着枪的民警守在一边,对面的墙上,一张洁白的画纸上,画着一轮鲜红的太阳……

1.请按照提示,完成对小说情节的概括。
(1)王得光提出在被处决前想去晒晒太阳这个最后的请求。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民警画了一轮太阳让王得光最后的请求得以实现。
2.文章画线句子四次写到王德光的眼睛,对刻画这一人物形象有何作用?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3.文章结尾有何妙处?请结合全文简要赏析。
4.小说多处到阳光和太阳,对表现小说主题有何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知识点】 小说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最后一美元

①这是一位著名流行音乐节目主持人的故事。

②20年前的那个雨雪霏霏、北风凛冽的季节,刚刚中学毕业的我,带着对音乐的狂热,只身来到那升维尔,希望成为流行音乐节目主持人。

③然而,我却四处碰壁。一个月下来,口袋里差不多已空空如也。幸亏一位在超级市场工作的朋友用那里准备扔掉的过期食品偷偷接济我,我才能勉强度日。最后,我只剩下一美元,却怎么也舍不得把它花掉,因为上面满是我喜爱的歌星的亲笔签名。

④一天早晨,我在停车场留意到一名男子坐在一辆破旧不堪的汽车里,一连两天,汽车都在原地。而那名男子每次看到我都温和地向我挥挥手。我心里纳闷,这么大的风雪,他呆在那里干吗?

⑤第三天早晨,当我走近那辆汽车时,那名男子把车窗玻璃摇下来。我停住脚步,和他攀谈起来。交谈中,我了解到,他是来这里应聘的,但因早到了三天,所以无法工作。口袋里又没有钱,只好呆在车里不吃不喝。

⑥他忸怩片刻,然后红着脸问我是否可以借他一美元买点吃的,日后再还我。然而我也是自身难保。我向他解释了我的困境,不忍看到他失望的表情而转身离去。

刹那间,我想起口袋里的那一美元。犹豫了片刻,我终于下定了决心。我走到车前,把钱递给他。他的两眼顿时亮了起来。“有人在上面写满了字。”他说。他没有留意那全是歌星的签名。

⑧那一天,我尽量不去想这珍贵的一美元。然而时来运转,就在当天早晨,一家电台通知我去录节目,薪金500美元。从那一时刻,我一炮打响,成为正式节目主持人,再也不用为吃穿用发愁。

⑨我再也没有见到过那辆汽车和那名男子。有时候,我在想他到底是乞丐,还是上天派来的使者。但有一点是清楚的,这是我人生碰到的一次至关重要的考试——我通过了。

1.第⑥段中加点的“困境”具体指什么?
2.文章哪些内容表现“我”对这“最后一美元”的珍爱?这对表现文章的主题有什么作用?
3.第⑦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些人物描写的方法?试分析其表达作用。
4.你从这个故事中受到哪些启发?请结合故事的结局谈谈你的看法。
2019-11-19更新 | 46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鉴赏家

①全县第一个大画家是季陶民,第一个鉴赏家是叶三。

②叶三是个卖果子的。他专给大宅门送果子,到了什么节令就送什么果子。他的果子不用挑,个个都是好的,都是原装。四乡八镇,哪个园子里,什么人家,有一棵出名的好果树,他都知道,而且和园主打了多年交道,熟得像是亲家一样了。——立春前后,卖青萝卜。杏子、桃子下来时卖鸡蛋大的香白杏,白得像一团雪,只嘴儿以下有一根红线的“一线红”蜜桃。再下来是樱桃,红的像珊瑚,白的像玛瑙。端午前后,枇杷。夏天卖瓜。七八月卖河鲜,重阳近了,卖梨:河间府的鸭梨、莱阳的半斤酥,还有一种叫做“黄金坠子”的香气扑人个儿不大的甜梨。菊花开过了,卖金橘,卖蒂部起脐子的福州蜜橘。入冬以后,卖栗子、卖山药(粗如小儿臂)、卖百合(大如拳)、卖碧绿生鲜的檀香橄榄。他还卖佛手、香椽。人家买去,配架装盘,书斋清供,闻香观赏。不少深居简出的人,是看到叶三送来的果子,才想起。现在是什么节令了的。

③叶三五十岁整生日,一家子商量怎么给老爷子做寿。老大老二都提出爹不要走宅门卖果子了,他们养得起他。

④叶三有点生气了:“嫌我给你们丢人?我给这些人家送惯了果子。就为了季四太爷一个人,我也得卖果子。”

⑤季四太爷即季陶民。他大排行是老四,城里人都称之为四太爷。

⑥叶三真是为了季陶民一个人卖果子的。他给别人家送果子是为了挣钱,他给季陶民送果子是为了爱他的画。

⑦季陶民有一个脾气,画一张画要喝二斤花雕,吃斤半水果。叶三搜罗到最好的水果,总是首先给季陶民送去。

⑧季陶民每天一起来就走进他的小书房——画室。叶三给季陶民送果子,一来就是半天。他给季陶民磨墨、漂朱膘、研石青石绿、抻纸。季陶民画的时候,他站在旁边很入神地看,专心致意,连大气都不出。【A】有时看到精彩处,就情不自禁的深深吸一口气,甚至小声地惊呼起来。凡是叶三吸气、惊呼的地方,也正是季陶民的得意之笔。季陶民从不当众作画,他画画有时是把书房门锁起来的。对叶三可例外,他很愿意有这样一个人在旁边看着,他认为叶三真懂,叶三的赞赏是出于肺腑,不是假充内行,也不是谀媚。

⑨季陶民最讨厌听人谈画。他很少到亲戚家应酬。【B】实在不得不去的,他也是到一到,喝半盏茶就道别。因为席间必有一些假名士高谈阔论。但是他对叶三另眼相看。叶三只是从心里喜欢画,他从不瞎评论。季陶民画完了画,钉在壁上,自己负手远看,有时会问叶三:“好不好?”

⑩叶三说好,而且大都能一句话说出好在何处。

季陶民画了一幅紫藤,问叶三。

叶三说:“紫藤里有风。”

“唔!你怎么知道?

“花是乱的。”

“对极了!”

季陶民提笔题了两句词:“深院悄无人,风拂紫藤花乱。”

季陶民画了一张小品,老鼠上灯台。叶三说:“这是一只小老鼠。”

“何以见得。”

“老鼠把尾巴卷在灯台柱上。它很顽皮。”

“对!”

季陶民最爱画荷花。有一天,叶三送了一大把莲蓬来,季陶民一高兴,画了一幅墨荷,好些莲蓬。画完了,问叶三:“如何?”

叶三说:“四太爷,你这画不对。”

“不对?

“‘红花莲子白花藕’。你画的是白荷花,莲蓬却这样大,莲子饱,墨色也深,这是红荷花的莲子。”

“是吗?我头一回听见!”

季陶民于是展开一张八尺生宣,画了一张红莲花,题了一首诗:

红花莲子白花藕,果贩叶三是我师。

惭愧画家少见识,为君破例著胭脂。

季陶民送了叶三很多画。都是题了上款的。叶三有个学名,叫润生。季陶民给他起了个字,叫泽之。送给叶三的画上,常题“泽之三兄雅正”。有时季陶民给叶三画了画,说:“这张不题上款吧,你可以拿去卖钱,——有上款不好卖。”叶三说:“题不题上款都行。不过您的画我不卖。”

十多年过去了。季陶民死了。叶三已经不卖果子,但是他四季八节,还四处寻觅鲜果,到季陶民坟上供一供。

季陶民死后,他的画价大增。日本有人专门收藏他的画。大家知道叶三手里有很多季陶民的画,都是精品。很多人想买叶三的藏画。叶三说:“不卖。”

有一天有一个叫辻听涛的日本人来拜望叶三,说是专程来看他收藏的季陶民的画的。因为是远道来的,叶三只得把画拿出来。迁听涛非常虔诚,要了清水洗了手,焚了一炷香,还先对画轴拜了三拜,然后才展开。他一边看,一边不停地赞叹:“喔!喔!真好!真是神品!”

辻听涛要买这些画,要多少钱都行。

叶三说:“不卖。”

辻听涛只好怅然而去。

叶三死了。他的儿子遵照父亲的遗嘱,把季陶民的画和父亲一起装进棺材里,埋了。

(选自汪曾祺小说集《鉴赏家》,有删改)

1.阅读文章,完成下列表格。

关于叶三的事

叶三的情态或表现

儿子们建议叶三不要卖果子
赞叹不已
季陶民要送叶三不题上款的画
人们要买叶三的藏画断然拒绝

2.文中划波浪线的【A】【B】两句中任选一句,根据上下文,赏析句子的妙处。
【A】有时看到精彩处,就情不自禁的深深吸一口气,甚至小声地惊呼起来。
【B】实在不得不去的,他也是到一到,喝半盏茶就道别。
3.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较为恰当的一项是(     
A.季陶民画的“紫藤花开”老鼠上灯台”“红花莲藕”三幅画着力于工笔写实,色彩绚烂,生动形象,具有诗意。
B.日本人辻听涛很想花大价钱买叶三珍藏多年的画,却被叶三一口拒绝,这说明叶三比对方更了解季陶民画的价值行情。
C.叶三和季陶民两人身份迥异,却意趣相投,正是高山流水,恰遇知音。
D.叶三朴实能干,生活经验丰富,又对绘画艺术有热情。如果不卖果子,而当一个画家,也一定会很出色。
4.你觉得小说中除叶三外,还有谁也可以称为鉴赏家?阅读链接材料结合文本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链接材料】

叶三除了对艺术具有鉴赏力,对生活也无不处处留心,甚至洞察入微。作为果贩待人真诚,作为鉴赏家说话真心,能鉴赏画作,更能鉴赏生活…… 汪曾祺把普通的市井百姓写成了鉴赏家,寄寓一种独特的审美和人文理想,每个人都可以成为鉴赏家,只要有一颗热爱生活的心,有一份高雅真挚的情怀。

(《<鉴赏家中>的“真”味道》)

2022-11-20更新 | 258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下面文段,然后回答后面的题目。

①早预算新年中必可接到你的信,我们都当作等待什么礼物一般的等着。果然昨天早上收到你来信,而且是多少可喜的消息。孩子!要是我们在会场上,一定会禁不住涕泗横流的。世界上最高的最纯洁的欢乐,莫过于欣赏艺术,更莫过于欣赏自己的孩子的手和心传达出来的艺术!其次,我们也因为你替祖国增光而快乐!更因为你能借音乐而使多少人欢笑而快乐!想到你将来一定有更大的成就,没有止境的进步,为更多的人更广大的群众服务,鼓舞他们的心情,抚慰他们的创痛,我们真是心都要跳出来了!能够把不朽的大师的不朽的作品发扬光大,传布到地球上每一个角落去,真是多神圣,多光荣的使命!孩子,你太幸福了,天待你太厚了。我更高兴的更安慰的是:多少过分的谀词与夸奖,都没有使你丧失自知之明,众人的掌声,拥抱,名流的赞美,都没有减少你对艺术的谦卑!总算我的教育没有白费,你二十年的折磨没有白受!你能坚强(不为胜利冲昏了头脑是坚强的最好的证据),只要你能坚强,我就一辈子放了心!成就的大小、高低,是不在我们掌握之内的,一半靠人力,一半靠天赋,但只要坚强,就不怕失败,不怕挫折,不怕打击——不管是人事上的,生活上的,技术上的,学习上的——打击;从此以后你可以孤军奋斗了。何况事实上有多少良师益友在周围帮助你,扶掖你。还加上古今的名著,时时刻刻给你精神上的养料!孩子,从今以后,你永远不会孤独的了,即使孤独也不怕的了!

②保尔不知不觉走到松林跟前,在岔路口停住了。右边是阴森森的老监狱,有一道高高的尖头木栅栏,把它和松林隔开。监狱后面是医院的白色楼房。

就是在这里,在这空旷的广场上,瓦莉亚和她的同志们被绞死了。保尔在原来设置绞架的地方默默地站了一会儿,然后走向陡坡,顺坡下去,到了埋葬烈士的墓地。

不知道是哪个有心人,在坟墓周围摆上了用云杉枝编的花圈,像给这块小小的墓地修了一道绿色的围墙。陡坡上挺拔的松树高高矗立,峡谷的斜坡上绿草如茵。

这里是小城的边缘,寂静而冷清。松林在低语,春天的大地在复苏,散发着潮湿的泥土气息。同志们就是在这里英勇就义的。他们为那些出生即贫贱、落地便为奴的人能过上美好的生活,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保尔慢慢地摘下了帽子。悲痛,巨大的悲痛,充满了他的心。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回首往事,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卑鄙庸俗而羞愧;临终之际,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解放全人类而斗争。”要抓紧时间赶快生活,因为一场莫名其妙的疾病,或者一个意外的悲惨事件,都会使生命中断。

保尔怀着这样的思想,离开了烈士墓。

1.请分别概括这两段的内容。
2.请选取其中一个文段,概括其语言特点。
3.上文中第一文段写了傅雷,第二个文段写了保尔。你更喜欢那个人物?为什么?
2019-08-27更新 | 7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