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记叙文 > 体裁分类 > 小说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60 题号:9834349

我上大二时,父亲住院了,得的是肝癌,发现时已是晚期,听到这个消息我都傻了,第二天就从武汉坐火车回了北京。

这一次,母亲破天荒地去了医院,不再读书写作,而是陪在父亲的病床前。看到母亲时,我有些恨她,虽然她比父亲的知识多,虽然许多生活的道理都是母亲告诉我的,但站在父亲的病床前,我还是觉得她渺小而可恨,这二十多年来,如果她能够替父亲分担一些家庭的重担,也许父亲就不会病成这样了。那天,我和母亲大吵了一架,我冲着母亲大叫:“你以为你挣了钱就了不起了?没有我爸,你有再多的钱都没用!”

父亲病危前倒数第三个月,他提出回家住,我坚决反对,而母亲却不顾我的反对,搀着父亲回了家。回家后,父亲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围起围裙进厨房,无论我怎么阻拦,还是坚持要去做饭,母亲却始终没说话,靠在厨房的门上,看着父亲为她做饭。

我急得都快哭了,冲着母亲叫嚷:“爸给你做了一辈子的饭了,难道你就不能看在儿子的份儿上饶他这一次,自己做顿饭吗?”

母亲没理我,父亲也没理我,老两口就像过去的几十年一样,一个闲着,一个做饭,看得我心都碎了。

父亲行动缓慢,做了很长时间,最后,母亲竟然生气了,冲着父亲发火,“你个没良心的,难道你真的不愿意给我做饭了么?你说过要给我做一辈子饭的!”然后哭着躲进了卧室。我忍无可忍,可父亲却还跟从前一样,颤悠悠地把汤端上了桌。

不过这次,母亲很长时间没有走出卧室,父亲就拿着扇子端着汤朝卧室门缝里扇,渐渐的,香味弥漫了整个屋子。母亲走了出来,抽抽搭搭地坐到了餐桌旁,喝了起来。

父亲只为我和母亲做了五顿饭。三天后,我和母亲把父亲重新送进了病房。父亲病痛中所有的饭菜都是奶奶做的,所有的衣物都是我洗的,母亲就整日坐在父亲床边给父亲读她自己写的书。我曾听见母亲这样对父亲说:“老伴呀老伴,以前你从来不看我写的书,现在你病了,就好好听我给你读书吧,这书里有你也有我呢。”

父亲走时,只有一句话留给我,“毕业后回北京,给你妈做饭。”而给母亲也只有一句话,那就是“老婆子,你爷们走了,以后再也不能给你做饭了。”为了这句话,母亲整整哭了一个星期,不吃不喝,谁也劝不住,反复说一句话:“你说要给我做一辈子的饭,怎么还没到一辈子,你就走了。”

父亲走后,母亲就搬到奶奶家,和爷爷奶奶一起住了,奶奶也做得一手好饭,母亲总算又能喝上自己喜欢的汤了,精神也就渐渐好了起来。

父亲过世的第四年,一个周末,我跟母亲说:“要不您也再找个合适的老伴,免得我上班了,您一个人在家闷得慌。

母亲听了我的话,竟然不知所措。

我忙笑着安慰母亲:“您别着急,我说的是真的,您原来不是说单位里有比爸更好的老头么,要不您也带家来我看看?”

我是笑着跟母亲说的,可是母亲却哭着躲进了自己的卧室。从此,我再也不敢在她面前提找老伴的事了。

父亲过世的第六年,母亲终于追随父亲而去。

临终前,母亲说:“把我所有的书和你父亲的遗像一齐烧了吧,让他和我一起走。”母亲去世的那天晚上,我留着泪看完了母亲出版的最后一本书。我和父亲一样,几乎从来没有认真看过母亲写的书。而直到此时,看完了母亲的最后一本书,我终于明白,母亲原来是那样地深爱着父亲,依赖着父亲,只不过,爱的方式与众不同。

(作者:安子,选自《爱你》2019年第2期,有改编)

1.结合文本内容,你觉得下列几个标题哪一个最适合?说说你的理由。
A.爱的方式     B.我的父亲母亲     C.做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看到母亲时,我有些她,虽然她比父亲的知识多,虽然许多生活的道理都是母亲告诉我的,但站在父亲的病床前,我还是觉得她渺小而可恨。”请结合全文你说说母亲的哪些细节竟会让我产生这种感觉。
3.请以“做饭”为线索,从我的视觉概述“病危前倒数第三个月”父母之间发生的几个片段。
4.作者眼中“他们的生活不算幸福”,通读全文及选文删除的“原文链接”,你觉得我的父母在一起幸福吗?

【原文链接】我很小的时候就知道,母亲是父亲追到手的。母亲常常唠叨,说父亲见到她的第一眼,就被迷住了,还说父亲为了追到她,半夜从部队跑出来坐火车去看母亲,最后肩章上被捋掉了一颗星星。他们的生活不算幸福,母亲出身书香门第,只喜欢读书写字,而父亲17岁就当了兵,读报纸都会遇到不认识的字。他们常常吵架,母亲为了芝麻大点的小事就大发脾气,急了还摔东西,哭闹着捶打父亲,说自己委屈,瞎了眼嫁错了人,要啥没啥,毛病傻大,父亲总是陪着笑脸听着受着。

【知识点】 小说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归航

陆颖墨

①巨浪猛扑过来,掠过右甲板,迎头浇盖了整个舰桥。舰长肖海波心头一凛,死死盯着右边的海面。一个巨浪更加猛烈地狂扑过来。他冷笑:“果然是你!”紧接着,舰身大幅度左斜。他扶牢站稳,对那个把身躯捆在铁座椅上的操舵兵果断下令:“右满舵!”

②从日本海过来的“丽莎”台风,原来预测是九级。没想到,风力骤升到十一级,肖海波的西昌舰无法解开缆绳离开,只能围着防风水鼓来回打转。肖海波马上反应:军舰被狡猾的土台风咬住了。一个老水兵在腰上系上保险带,要冲出舰桥,试图在巨浪间隙中解缆,他半个身子刚出舱门,肖海波一把把他拽回,吼道:“想喂鱼呀?!”

③突然,一个更大的浪过来,缆绳猛地蹦出拉直,肖海波一咬牙,一把斧子从他手中飞了过去,他心中大叹一声:“晚了!”台风不允许他犹豫,缆绳刚弹出水面,又一把斧子飞了过去,在缆绳绷得最直时,一下子给斩断了!西昌舰像脱缰的野马,飞速驶离锚地。

④一团蓝色的火球从远处的海面滚过,不一会儿传来一阵闷响,是滚地雷!巨浪中,几千吨的西昌舰像一叶小舟,前挑后撅,左晃右摆。不行,一定要赶紧想出对策,救出这条舰!眼前,土台风像一条毒龙死死缠上了西昌舰,四面都有飓风巨浪的重围,怎么也冲不出去。

⑤他久久凝视着海面。连忙问操舵兵:看见左边那个大漩涡了吗?操舵兵立刻点头。“就朝那儿开!”操舵兵回头诧异地看着他:“朝那漩涡开?”“是的,执行命令!”没有犹豫,舰艇马上左拐三十度,猛一加速,一下子冲进了那片有漩涡的海面。

⑥舰身变得平稳起来。

⑦忽然,他心中一阵发空,几乎同时,他听到报告:“舰长,我舰已进入公海!”由于高度紧张,不觉在台风中心已航行八个小时了。再这样被台风胁持着漂下去,不知会漂到哪个国家?会不会引起一系列不必要的麻烦?还有,航道上会不会遇到暗礁?肖海波的心揪了起来!

⑧可冲出去,行不?肖海波脑中飞速盘算。难度大,风险也大呀!台风是旋转的,冲出去就必须顶着风,还要同时朝外围偏离。稍有差错,让台风和巨浪从侧面拦腰掀起,军舰就可能被掀翻。他深情地看了看身边的几个操作兵,他对他们每个人都了如指掌,但是在这生死关头,他们对我这个舰长有没有信心?!

⑨他下达了突围命令。几个兵没有吱声,都回首看了他一眼,他用眼神给予了回答。按规定,遇到突发海情,航线变化都是合理的。上级也来电指示,让他们根据具体情况处置。但是,水兵们的眼神告诉肖海波,他们有信心,也赞同舰长的决定:突围!

⑩很快,军舰调过身来,冲进了狂风巨浪。庞大的舰身,在肖海波和水兵们的操纵下,竟然变得如此灵活!不管风向怎么变,巨浪怎么打,舰首总是紧紧咬住台风的风头。台风好几次绕到了舰身的左侧,想咬住它,把舰掀翻,就是没有成功。舰首和左甲板都像勺子一样伸进了巨浪,但是每一次都把巨浪的牙齿击碎。每一次快要冲出台风圈的时候,总有一个更高的巨浪张开大口,似乎要把西昌舰吞掉。肖海波知道这张大口的后面,就是平静的海面。他终于下定决心指挥操纵军舰冲进了那看似凶猛的大口……

⑪突然间,舰身一震,恢复了期待已久的平静。肖海波眼睛一闭,凉凉的东西从他的面颊流下。他回过头来,看到身后的海面上,一条“巨龙”翻滚着远去。再回过头来,霞光万道,风平浪静,一条金色的航道在前方展开。

⑫“向着祖国,归航。”他呢喃了一声,但水兵们都听到了,响亮地回答:“归航,向着祖国!”肖海波忽然意识到,这是他下达的命令,是他当兵以来,声音最轻的命令。

(有改动)


注释:西昌舰,即西昌号护卫舰,是中国海军隶下的一艘护卫舰,服役于东海舰队,1974年西沙海战后调往南海舰队。1993年退役。
1.将题目“归航”改为“航海战士”好不好?为什么?
2.批注是一种重要的阅读方式。请自选角度,为下列语句做批注(从词语运用、修辞手法、句子内容或心得体会等角度分析皆可)。
摘录语句批注
西昌舰像脱缰的野马,飞速驶离锚地。(1)_____________
台风好几次绕到了舰身的左侧,想咬住它,把舰掀翻,就是没有成功。(2)_____________
3.你会带着哪种语气来朗读下面这句话?请选择恰当的一项并简述理由。
一团蓝色的火球从远处的海面滚过,不一会儿传来一阵闷响,是滚地雷!巨浪中,几千吨的西昌舰像一叶小舟,前挑后撅,左晃右摆。
①满怀豪迈     ②激烈紧张       ③饱含悲伤
我选“______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假如你是《中国年度小小说》一书的责任编辑,拟按主题分设专辑,你准备把选文收录进下面哪个专辑?请联系文章内容简述理由。
爱国情怀       战友情谊       人性光辉
2023-10-28更新 | 60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莽昆仑

墨村

①中士下岗的时候,“白毛风”刮得正紧,雪雾mí màn______,雪山冰峰若隐若现,利刃般的寒气,如钻心之虫剥皮噬骨。中士不管,似乎听得见自己周身血液撞击管壁的声音。

②中士抱紧枪,裹紧大衣,顺石阶路往下走。风声尖啸着,撕扯他的皮大衣,雪团也纷纷横着往身上扑,吹得眼睛生疼。中士不反抗,反抗也无望。雪团狠命亲中士的嘴巴、鼻孔,堵得他喘不过气。

③一排石头砌成的营房在山坡背风处,包括中士在内,驻守着八九个兵。中士顺石阶路一级级往下走,岗楼便被扔在了脊背上。岗楼上的五星红旗,刚换上的旗面又被风咬碎了。接岗的士兵持枪而立,如雕塑,生根般稳。

④中士走近石头房,跺跺脚,抬手推了一下门,结了冰的木门闪开一条缝。

⑤巡逻归来的兵们正围在火炉边取暖,侧身而入的中士摘下了皮手套,一只手便去抓怀中的枪,猛然醒悟了似的急缩手,但为时已晚,冰冷钢蓝的枪身已生生啃去手掌内的一层皮肉。这一切,被走出厨房的军士长看个真切,“嗤”地笑出了声,“又不是新兵!”中士抬起手掌,用嘴吮吮,翻眼瞅着,“我想提前退伍,就今年。”

⑥军士长望着中士又望望大家,他们的脸都一模一样,长期的高原生活,被强烈的紫外线亲吻得黑红干燥,飞翘的死皮一揭,便蹦出一条红白的鲜嫩肉色,极像画家即兴的一个飞笔。军士长说:“别忘了,咱是军人。”

⑦去年开山时,一名画报记者从北京来,人上了哨卡,可就是瘫在床上,脸如黄纸。中士用土法给记者治高原反应,在他太阳穴、人中穴等处,耐心地一下一下按压,一口一口喂罐头汁。中士说:“初来乍到,都这样。”记者感动:“我来半天,就成这副熊样。”中士说:“习惯了。”“你们太不简单了,我要把你们全都拍下来,让全国人民都知道,在喀喇昆仑山这天寒地彻的冰峰哨卡上,战斗着一群多么可亲可敬可爱的了不起的战士!”

⑧记者咬着苍白的嘴唇,手握相机,挣扎着硬是滚下床。站不住,就跪在地上,边流泪边给中士他们一张接一张地拍照,嘴里不住地念叨着:“太伟大了!太了不起了!”中士和战友们憨厚地笑着,“咱是军人哩!”

⑨中士用嘴吮吮手掌虎口,避开军士长的眼,抬头望向屋顶。屋顶上,团团重重叠叠的图案,浑圆,发黄——这归功于长期的烟熏。抽象的图案曲里拐弯,中士很自然想起家乡那一眼望不透的沟沟岔岔、梁梁峁峁。

⑩他突然嗓子发痒,想唱,于是就唱:“墙头上跑马还嫌低,面对面坐着还想你……”他唱得心酸,嘶哑的声音破了,如一缕破布条,在屋子里绕过来绕过去。

军士长进了厨房,接连端出几种罐头菜肴,对大家说:“同志们,今天是刘根同志的生日,我们一起祝刘根同志生日快乐!”

嗯?啊!”中士胸口一热,泪水夺眶而出,从口袋里掏出一封信,“这是几个月前我女朋友来的信,说我的邻居们出外打拼,一个个家里都盖起了小洋楼,我要再不早点退伍回去,什么都耽误了。”

军士长沉默半晌,猛然抓起桌上的暖水壶,依次倒满一排空碗:“喝!”七八只碗无声高举,“咣”地一声,几线水珠溅起来,落在火炭上,腾起一股裹了灰末的水蒸气……

火炉里焦炭没劲了,屋内已冷。军士长撮起几块焦炭投进去,一缕蓝烟飘起来,又用火钳在火炉里搅了搅,“叭叭”炸起几串火星,溅在了大家的身上、帽子上。

突然,军士长大声唱起来:“什么也不说,胸中有团火,一颗滚烫的心哪,暖得这钢枪热……”

中士和几个兵精神为之一振,雄壮的歌声在清冷的雪山哨卡上飘荡回响,经久不散:“什么也不说,祖国知道我,一颗博大的心哪,愿天下都快乐……”


(1)①在第①段的横线上根据拼音写汉字。
雪雾mí màn
②第②段画线句在文中的作用是
(2)本文主要人物“中士”是有名字的——“刘根”,但作者却始终以“中士”称呼,请说说作者这样安排的用意。
(3)第段画线句富有语言表现力,请赏析。
(4)中士最终还是留在了喀喇昆仑山哨卡卫国守边,请从全文寻找关键情节,具体说说其最终留下的原因:



(5)请简析本文标题“莽昆仑”的含义。
2021-12-21更新 | 147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①月还没有落,仿佛看戏也并不很久似的,而一离赵庄,月光又显得格外的皎洁。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着了。吹到耳边来的又是横笛,很悠扬;我疑心老旦已经进去了,但也不好意思说再回去看。

②不多久,松柏林早在船后了,船行也并不慢,但周围的黑暗只是浓,可知已经到了深夜。他们一面议论着戏子,或骂,或笑,一面加紧的摇船。这一次船头的激水声更其响亮了,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彩起来。

③离平桥村还有一里模样,船行却慢了,摇船的都说很疲乏,因为太用力,而且许久没有东西吃。这回想出来的是桂生,说是罗汉豆正旺相,柴火又现成,我们可以偷一点来煮吃。大家都赞成,立刻近岸停了船;岸上的田里,乌油油的都是结实的罗汉豆。

④“阿阿,阿发,这边是你家的,这边是老六一家的,我们偷那一边的呢?”双喜先跳下去了,在岸上说。

⑤我们也都跳上岸。阿发一面跳,一面说道,“且慢,让我来看一看罢,”他于是往来的摸了一回,直起身来说道,“偷我们的罢,我们的大得多呢。”一声答应,大家便散开在阿发家的豆田里,各摘了一大捧,抛入船舱中。双喜以为再多偷,倘给阿发的娘知道是要哭骂的,于是各人便到六一公公的田里又各偷了一大捧。

1.这段文字节选自鲁迅的小说《     》,写的是的什么情景。
2.选文第①段“回望戏台在灯火光里……满被红霞住了”,句中“回望”表现了我怎样的心情?“罩”字如何理解?
3.第②段划线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4.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⑤段划线句。
5.作者在小说结尾说“再也没有吃过那夜似的好豆”,真的是那夜的豆好吃吗?结合文章主旨说说你的理解。
2016-11-18更新 | 43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