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记叙文 > 体裁分类 > 其他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41 题号:9834350

《流浪地球》:一部硬科技与软文化打造的中国科幻大片

【影片简介】

《流浪地球》根据刘慈欣同名小说改编,是由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京西文化旅游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登峰国际文化传播有限公司、郭帆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出品的科幻片,由郭帆执导,吴京特别出演,屈楚萧、李光洁、吴孟达、赵今麦领衔主演。

该片讲述了在不远的将来,太阳急速衰老膨胀,地球面临被吞没的灭顶之灾。为拯救地球,人类在地球表面建造了上万座行星发动机,以逃离太阳系寻找新的家园,地球和人类就此踏上预计长达2500年的宇宙流浪之旅。在完成这一宏伟计划的进程中,无数人挺身而出上演了可歌可泣的传奇故事,九死一生的冒险和对人性的终极拷问也同时上演。

【创作背景】

2012年,中影股份购买了刘慈欣的科幻小说版权《流浪地球》,2014年中影股份就决定了要启动《流浪地球》电影的拍摄工作,2015年确定了郭帆作为影片的导演,2017年寻求合作伙伴北京文化加入到项目当中,和中影作为影片的主出品方。

《流浪地球》在筹备期间做的大量工作,为拍摄阶段提供了有强有力的保障,引入了VR堪镜技术协助美术的置景工作。拍摄前,团队制作了8000余格的分镜、30多分钟的动态预览、详尽的制作流程和拍摄方案以及以镜头为单位的统筹和通告单等,所有的这些工业化流程的探索和准备,都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成本的浪费并提高工作效率。

【幕后花絮】

影片中李光洁身穿重达80斤的外骨骼防护服拍戏时,每次衣服都需要四到六个人穿一个半小时,骨骼防护服上还有18个螺丝,工作人员每次要拿电钻拧上去。

演员吴孟达拍摄《流浪地球》已经六十六岁了,每次都是亲自上阵完成吊威亚及高难度动作戏,每场戏完成后他都要在一旁吸氧。

吴京最初见到导演郭帆时,仿佛见到拍摄《战狼》时的自己,感动之余同意客串《流浪地球》。但没想到,这一客串就是31天。演着演着,拍摄资金有点紧张,后来吴京以出品方的身份加入了6000万资金。

影片中有许多特效镜头修改次数突破了一百次,而且有个镜头修改了249次才最后终完成。期间的折叠拍摄场景,为呈现地球在太空流浪的奇观,美术团队从线稿、上色到动态预览,设计了十几版方案,对置景车间的细节精雕细琢。折叠道具制作,剧组耗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制作了多件道具来满足拍摄的需求,导演更是亲自上手测试道具,调整细节。折叠特效镜头,在初剪初期视效镜头达到4000个,最后缩减到2200个,这一数量仍超过了一些常规电影全片的镜头量。其中50%是高难度的视效镜头,还挑战了大量的全CG镜头,比如用全CG镜头将上海砌入冰墙等,剧组全程坚持实景UI拍摄。

【票房收益】

2019年2月5日在中国内地上映。2019年2月17日,《流浪地球》票房成为中国电影票房总榜第二名。18日问鼎IMAX中国历史最高票房席位!2019年3月, 票房收入超过了45亿人民币,在全球超过了6.6亿美元,也成为19年全球第一部超过5亿美元的电影,暂时登顶2019世界年冠的位置。

附:

图1


图2

【影片评价】

《流浪地球》是一部中国科幻,但没有刻意凸显中国的地位,而是把整个人类当做一个命运共同体。

这就和一些好莱坞科幻很不一样了。而这可能也是中国科幻最有魅力的部分。中国硬核科幻就只问这一句话:我们是否有勇气,带着地球去流浪?

(新华社评)

《流浪地球》中体现的中国亲情观念、英雄情怀、奉献精神、故土情结和国际合作理念。电影不再是超级英雄拯救世界,而是人类共同改变自己的命运。这样的理念,是对好莱坞科幻电影叙事套路的突破。将中国独特的思想和价值观念融入对人类未来的畅想与探讨,拓展了人类憧憬美好未来的视野。

(《人民日报》评)

《流浪地球》剧情中的种种反套路设置,是对于末世危机面前人类命运共同体更为科学合理的设想,并做出了中国特色。山挡路了移走,海成灾了填掉,天破了补起来,愚公移山、精卫填海、女娲补天,这些融于中国人血脉中与天地抗争的豪情,与面对末世争生机、寻希望的电影主题异常合拍。影片凸显不惧牺牲的集体主义精神的饱和式救援。首先在于它掐中了观众痛点,成为中国科幻电影攀登世界先进水平的重要标志,满足了中国观众对国产科幻大片多年的期待。更重要的是,影片具有中国特色,是富有中国气质的独特创新。

(《经济日报》评)

《流浪地球》带有浓厚的中国哲学和印记,片中隐而不现但始终横贯的主题,可以归纳成“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的哲思,故事的缘起和结束都在于家庭和传承,具有浓重的中国“家国情怀”。

(台湾《旺报》评)

《流浪地球》的核心情感是家庭。这是国人关于亲情、英雄、故园、家国的故事。影片中的春节、回家等情感元素,契合了春节档期的节日氛围。同时,电影把故事架构在光年尺度和浩瀚宇宙中,用具象化的电影表现了“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虽千万人吾往矣”等浪漫主义、英雄主义的本土文化。

(《香港商报》评)

【原著赏析】

当我回忆这一切时,半个世纪已过去了。二十年前,地球航出了冥王星轨道,航出了太阳系,在寒冷广漠的外太空继续着它孤独的航程。

最近一次去地面是十几年前的事了,那是儿子和儿媳陪我去的,儿媳是一个金发碧眼的姑娘,就要做母亲了。

到地面后,我首先注意到,虽然所有地球发动机仍全功率地运行,巨大的光柱却看不到了,这是因为地球大气已消失,等离子体的光芒没有散射的缘故。我看到地面上布满了奇怪的黄绿相间的半透明晶体块,这是固体氧氮,是已冻结的空气。

有趣的是空气并没有均匀地冻结在地球表面,而是形成了小山丘似的不规则的隆起,在原来平滑的大海冰原上,这些半透明的小山形成了奇特的景观。银河系的星河纹丝不动地横过天穹,也像被冻结了,但星光很亮,看久了还刺眼呢。

地球发动机将不间断地开动500年,到时地球将加速至光速的千分之五,然后地球将以这个速度滑行1300年,之后地球就走完了三分之二的航程,它将掉转发动机的方向,开始长达500年的减速。地球在航行2400年后到达比邻星,再过100年时间,它将泊入这颗恒星的轨道,成为它的一颗卫星。

——《尾声流浪时代》(选段)

1.选出下列表述与材料不相符的一项(     
A.《流浪地球》是为拯救地球,人类在地球表面建造了上万座行星发动机,以逃离太阳系寻找新的家园,地球和人类就此踏上预计长达2500年的宇宙流浪之旅。
B.从“幕后花絮”发现,《流浪地球》的成功归功于每一个成员的辛勤付出以及硬科技的支撑。
C.《流浪地球》从购买刘慈欣的著作版权到真正拍摄历经5年时间。
D.《流浪地球》是一部中国科幻,电影刻意凸显中国的地位。
2.你从“票房收益”中的图1、图2发现了有关电影《流浪地球》的哪些信息?
3.阅读“原著赏析”及上面相关材料,再结合下面的“连线作者”与“一线传真”,请你谈谈《流浪地球》能打造成一部硬科技与软文化的中国科幻大片,成功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连线作者】大刘(刘慈欣)特别提到片中壮丽的特效,75%都是国内团队做的,“外国团队只参与了一小部分,主要还是国内团队努力的成果。”在他看来这意味着国内科幻电影团队的成熟。

【一线传真】导演郭帆把全部家产900万全部押在这部电影上,除了郭帆还有一群像拍片不要片酬还砸钱6000万的吴京,像自己花钱买了几百万设备租给剧组的摄影指导刘寅,像65岁还玩命演,20万片酬多一分也不要的老戏骨吴孟达这样的中国电影人。但是大部分人对于中国的硬科幻电影是没有信心的。先是那些名导们都拒绝了中影的拍摄要求,擅长于耍酷吸粉的俊男婧女们看不上郭帆。擅长无厘头喜剧处于退休状态的的吴孟达成了剧组最大牌的影星。唯一掏钱的万达在电影拍至中途也撤资了,改投吴秀波主演的《情圣(2)》。理由很简单,中国电影还没有拍科幻成功的先例。

【知识点】 其他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有朋自远方来

朋友就像收藏的宝贝,不是每天都捧在手里,但是无比珍贵。那我们该怎样与朋友相处,才能让友谊万古长青呢?一起来参加“有朋自远方来”的活动吧!

1.下图是“友”小篆的写法,请解释其的内涵。

2.这次活动有一项任务是搜集交友的名言,诗词句等,请写出一则(句)交友的名言或诗词句。
3.与交友有关的成语(根据意思写成语)。
例:结交很投缘的朋友(义结金兰)
A交情很深,如同兄弟手足一样(      )
B春秋时,齐人管仲和鲍牙叔相知最深。后常比喻交情深厚的朋友。(      )
4.阅读下面两则材料,用简洁的话写出你探究的结果,谈谈你对“朋友”的认识。

材料一:从前,齐国有一对很要好的朋友,一个叫管仲,另外一个叫鲍叔牙。年轻的时候,管仲家里很穷,又要奉养母亲,鲍叔牙知道了,就找管仲一起投资做生意。做生意的时候,因为管仲没有钱,所以本钱几乎都是鲍叔牙拿出来投资的,可是,当赚了钱以后,管仲却拿的比鲍叔牙还多,鲍叔牙的仆人看了就说:“这个管仲真奇怪,本钱拿的比我们主人少,分钱的时候却拿的比我们主人还多!”鲍叔牙却对仆人说:“不可以这么说!管仲家里穷又要奉养母亲,多拿一点没有关系的。”

材料二:马克思与恩格斯这两位革命巨人之间的友谊,是世界上的任何友谊都没法比的。1864年,恩格斯成为曼彻斯特欧门——恩格斯公司的合伙人,开始对马克思大力援助。几年后,他把公司合伙股权卖出以后,每年赠给马克思350英镑。这些钱加起来,大大超过恩格斯的家庭开支。马克思逝世后,整整十年,恩格斯放下自己的工作,尽力从事《资本论》后两卷手稿的整理、出版,补充了许多材料,重新撰写了一些篇章,使《资本论》得以在1885年和1894年问世。


我探究的结果:________
2019-10-11更新 | 89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随着时代发展、科技进步,人们的阅读内容愈加丰富、方式也日益多元化,从读纸质书到读电子书,再到如今的“听书”(即有声阅读),当碎片化的时间成为互联网争夺的重点后,用耳朵代替眼睛,正在让阅读有了更多可能。记者采访读者和业内人士了解到,有声阅读确实被越来越多的人欢迎,成为阅读新的增长点。

何谓有声阅读?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出版研究所所长徐升国说,是指通过有声方式,包括通过录音带、CD、有声读书机、广播、网络语音播报如移动APP、微信语音等,收听图书相关内容,“包括图书朗读、故事、外语学习、书评与图书介绍等”。

【材料二】

近年来国内有声书市场也表现惊人。据业内相关负责人介绍,2017年中国听书市场规模为32.4亿元,同2016年相比增长36.7%,粗略估算,2018年有声阅读的市场规模约45亿。该负责人介绍,“在我们平台上,目前的有声书付费的活跃用户每天听书时长达3个小时,高频用户一年听书15本以上,‘听书’这一形式已经被越来越多人接受”。

不过,仍有一些读者不习惯这种阅读方式。蒋斌(化名)说,自己一直以看纸质书为主,“我习惯在看书的时候前后情节对照着来看,经常要往前翻,纸质书是看着最舒服的,有利于集中精力。而且‘有声读物’内容不全,有些书没有,有些课程设置不科学,听起来不好理解”。

第十五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亦显示,当被问及“不听书”的原因时,“没有听书习惯”是首要原因,超过半数的国民选择这一选项,“不喜欢听书的形式”“没有感兴趣的内容”“不了解有什么听书渠道”“听书付费比较高”“听书平台技术不过关” ,也是制约国民听书的因素。

【材料三】

第十五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中有关“听书率”的调查数据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以上材料内容的一项是(       
A.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的快速发展,人们的阅读方式已经不仅局限于纸质阅读。
B.“听书”被越来越多人接受,一个重要原因是人们可以用耳朵代替眼睛,更好利用碎片化时间。
C.读者不习惯听书这种阅读方式,主要原因是不喜欢听书的形式、听书付费比较高、不了解听书渠道。
D.2016-2018年,有声阅读的市场规模迅速扩大,年均增长达30%以上,发展态势很好。
2.阅读材料三,请简要说说未成年人群体的有声阅读情况。
3.如何让更多人接受“有声阅读”?请结合材料谈谈自己的理解。
2019-10-27更新 | 57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真题
【推荐3】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伤疤的身价

黄花梨是极其名贵的木材,是制作高档家具的上好材料,有“鬼脸”的黄花梨更是其中的佼佼者,被视为佳品中的珍品,价值连城,受到世人的追捧。

其实,所谓“鬼脸”就是黄花梨受到伤害之后留下的疤。因为黄花梨生长于沿海地区,常遭台风袭击,在风雨飘摇中不是被扭曲,就是被折弯,甚至被折断。尽管如此,也阻挡不了黄花梨的成长,只不过,为了弥补伤害,受伤处的纹理发生了变化,形成了各种各样惟妙惟肖的图形,有的像动物,有的像植物,有的像人物,形态各异,丰富多彩,形象逼真,十分迷人。

原来,正是因为经过了风风雨雨,经历了多灾多难之后形成的伤疤,才让黄花梨更加名贵,更具魅力,以致成为文人笔下的素材,成为收藏家推崇的对象。

在伤疤处长出一朵花,伤疤就不成为伤疤,而是上天的恩赐。

1.阅读材料可以发现,题目中的“伤疤”有两层含义,各指什么?请简要回答。
2.同学们围绕怎样“在伤疤处长出一朵花”展开讨论,有人认为要靠顽强的毅力,有人认为需要过人的智慧,还有人认为离不开从容的心态。请写一段议论性文字,表明你的观点并加以阐述。
写作提示:①可以同意以上的某种观点,也可以另有自己的看法;②不少于100字。
2019-06-25更新 | 42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