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记叙文 > 体裁分类 > 小说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31 题号:9844888

妈妈只有一只眼睛

①小时候我住在阿伯丁,我们家很穷,而且我的妈妈只有一只眼睛,她的左眼是一个空空的黑洞。我非常厌恶她,尽管我知道这是不对的,但我控制不住。我觉得她的眼睛让我丢人,我甚至觉得,她已经将一部分缺陷遗传给了我,因为我的左眼,它除了让我看上去拥有一双完整的眼睛之外,几乎没有别的功能。

②在我上中学时,有一次我们在校外的空地里上军训课,我的妈妈来了,她将一把雨伞递到我手上。同学们都看着我的妈妈,神情非常惊诧,妈妈离开以后,同学们就围过来问我:“你的妈妈怎么只有一只眼睛?”

③我不知道怎么回答,我只知道我很生妈妈的气,我甚至希望她从这个世界上消失。所以那天晚上,我回家后就对妈妈说:“你为什么要让我的同学看到你的眼睛?你希望我成为别人的笑柄吗?”妈妈没有回应,她只是呆呆地站着,而我的感觉很好,因为我终于说出了我想说的话。

④我恨我的妈妈以及这个贫困的家。我告诉自己一定要努力读书,只有这样我才能摆脱我的妈妈和那个让人讨厌的家。后来我考上了兰卡斯特大学,离开妈妈去到了兰开夏郡。毕业后我在那里拥有了工作和婚姻,而且还拥有了两个可爱的女儿。我非常喜欢在兰开夏郡的生活,因为这里不会出现我的妈妈,不会有人看见她的左眼只是一个黑黑的窟窿。

⑤我生活得非常幸福,我几乎忘记了我的故乡和我的妈妈。但是后来的某天,突然有人敲门,居然是我的妈妈。去开门的是我的女儿,她被妈妈吓得尖叫了起来。我愤怒地对着她大叫:“你是谁?我不认识你,你怎么敢来我家吓我的女儿?”她仰起头,用那一只正常的眼睛快速扫过我的脸,灰色的眼里闪现一束光,仿佛拨开重雾的阳光,照亮了那一张布满岁月尘土的脸,一丝笑意在她脸上漾开来,随即像遇着一个急刹车,僵硬在她脸上。妈妈平静地回答说:“噢,我很抱歉,我可能得到了错误的地址。”然后,我的妈妈,就退了出去。

⑥大概一年后,我小时候的邻居给我寄来一封信,他在信中告诉我,我的妈妈已经去世了,他们正在为我的妈妈筹备葬礼。无论我有多厌恶妈妈,但毕竟她是我妈妈,于是我带上妻子和孩子回到了故乡。

阿伯丁的冬天似乎格外漫长,灰色的天空下,休眠的万物寂然无声,一阵风划过, 打疼了枝头最后几片树叶,树叶瑟瑟地抖着,潸然而坠,孤独地归向大地的怀抱,只剩下灰黑色的秃树枝阴郁地立在寥廓的天宇下。

⑧办完妈妈的后事,我走进了那个我曾经居住过的家,整理妈妈的遗物时发现了一封没有寄出的信,上面写着我的名字,我把它拆了开来,里面是这样写的:

⑨“亲爱的孩子,妈妈很想你,你终于回来了,这辈子我从未带给你荣耀,这使我很内疚。但我也做过一件值得我为自己喝彩的事情:在你很小的时候,你出了事故,失去了左眼,妈妈无法忍受你只拥有一只眼睛长大,于是我就把我的左眼给了你。所以,我的孩子,你的左眼虽然完整,但却看不见东西,这是因为你的左眼原本是我的。不要因为我的死而哭,我爱你。”

⑩虽然我一直知道我的左眼是看不见东西的,但我还是控制不住用手再次捂住我的右眼,果然,眼前再次浮现出一片熟悉的黑色。我一直以为这是妈妈给我的遗传,但没想到,在我的左眼眶里的,竟然就是妈妈的眼睛!

(本文略有删改)

1.依据文章内容,填写下表。
时间情节“我”的心理感受或反应
小时候觉得她的一只眼丢人,还遗传了这缺陷给“我”
上中学时生气,希望她消失
考上大学离开妈妈远离故乡成家立业非常幸福
后来的某天妈妈来敲门,吓到女儿
妈妈去世后感动、悔恨、自责

2.请从描写角度,赏析第⑦自然段中的画线句。
阿伯丁的冬天似乎格外漫长,灰色的天空下,休眠的万物寂然无声,一阵风划过,打疼了枝头最后几片树叶,树叶瑟瑟地抖着,潸然而坠,孤独地归向大地的怀抱,只剩下灰黑色的秃树枝阴郁地立在寥廓的天宇下。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解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第①自然段中写“我”的左眼“几乎没有别的功能”是一处伏笔,与第⑨段母亲在信中道出的真相形成照应,使文章结构严谨。
B.第⑨自然段中母亲的那一封信补充交代了母亲被“我”嫌弃却不道出真相的原因,母亲的做法其实是错误的,她让孩子在没有母爱的环境中长大。
C.第⑤段中描写母亲笑容随即僵硬然后平静退出的情形,表现了“我”的过激反应让她彻底寒心之后内心无限绝望的心理。
D.文章标题 “妈妈只有一只眼”,关联了文章情节——母亲为孩子献出了自己的一只眼睛,表现了母亲的无私,突出了文章中心。
E.文章以“妈妈只有一只眼”为行文线索,综合运用动作、语言、神态描写来刻画母亲形象,表达儿子对母亲的愧疚、自责与感激之情。
4.请简要概括母亲的形象特点。结合文章和链接材料,谈谈你对“母亲是所有人心灵上的补丁”一句的理解和感悟。

【链接材料】失恋的时候,母亲陪我出门旅行;与人争执的时候,母亲“护犊心切”;下岗的时候,母亲陪我喝酒聊天……一旦我有了“难”的缺口,她就会急切切地往上扑,给我以种种安抚和慰藉。她是我难过时候的开心果,阴冷天气里的暖炉,停电夜里的一盏煤油灯……母亲是所有人心灵上的补丁。

【知识点】 小说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在那青春叛逆的日子里

①读初三时,我们班乱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潇洒倜傥、风趣幽默却管不住学生的数学老师兼班主任挥泪和我们作别后,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很土气的老头。凭心而论,很难懂的问题,他的课三言两语就能解释清楚。可惜他从不说一句笑话,和原来的数学课堂相比,郁闷得令人窒息,于是我们给他起了一个非常难听的外号“老闷”。但我们最不能忍受的是他的刻薄,同学们有时回答不出问题来,他便一改沉闷的样子,极尽讽刺挖苦之能事,令我们恨不得找地缝钻进去。有一次他让我背诵一个定理,我背错了,他居然拿着教鞭指着我的鼻子说:“呵呵,你看人家袁双霞同学,自己开创了一个袁氏定理。”全班哄堂大笑,我的眼泪不争气地滚落下来,他并没因为我的眼泪而产生恻隐之心,而是变本加厉,故意拉长了语调,加重了语气说:“别哭,莫斯科不相信眼泪。”那一刻,我从心底恨透了他。

②我几乎是带着仇恨学习数学的,我要让他看看,我不是他说的那样无能与可笑,我要让他知道,我不是一个只会哭鼻子的小女生。我疯了似地学数学,所有的课余时间,我都用在了那些曾经让我头疼的定理公式上。期中考试的时候,我的数学是全年级唯一的满分。

③我买了一大袋糖果,在课余的时候发给同学们,我站在凳子上,高举着我的试卷,大胆而嚣张地说:“各位同学, 我要让‘老闷’看看,我的眼泪不是流给莫斯科的,我的眼泪是我前进的动力。‘老闷’, 他可以打击我的心灵,但打不倒我的精神。”同学们边笑边鼓掌,但后来,都蹑手蹑脚地缩回了自己的位置,教室里一下子静下来。

④我看到,“老闷”很茫然地站在我的面前,我的腿一软,咕咚掉下凳子,“老闷”指着我手里的糖果,居然是一副开心的样子,说:“是该请客啊,这次你是全年级唯一的满分……”我死死地咬着下嘴唇,什么也不敢说。

⑤“老闷”笑嘻嘻地从我手里挑了一块白色的奶糖,当众剥开,放进嘴里,对着寂静无声的我们说:“同学们, 下次,谁考到袁双霞这么好,我请客。”说完,他背着手,哼着小曲出去了。但我的心却越发地沉重,我们谁都搞不懂“老闷”萌芦里卖的什么药。

⑥那段日子,我不敢看“老闷”一眼,看到他我就低头装作没看见。他上课的时候,我也是一直不敢抬头,我想他肯定会找机会报复我的,我默默地做好了承受一切的准备,包括叫家长,甚至退学。“老闷”却没表现出一点异样来,备课、上课、批改作业、批评同学,一切都是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但我的数学成绩却在急剧地下滑。

⑦一次,“老闷”讲课的时候,提了个问题,同学们一起回答,“老闷”却愣愣地说:“大家声音再大点, 我听不清。”同学们愣了,我也愣住了,声音这么大,“老闷”居然没听清。于是我们提高声音重复了一遍,“老闷”这才说: “这个声音还差不多。”隔了一会儿,“老闷” 说:“有件事不能不告诉同学们一下,医生说我最近由于上火,引发了一个毛病,叫间歇性耳聋,也就是说,我的耳朵,经常会有听不清的时候,希望同学们回答问题尽量大声点。”那一刻,我如释重负,                       

⑧当窗外的小白杨出落得青翠欲滴亭亭玉立的时候,我们迎来了没有硝烟的战斗,因为“老闷”的严厉与挖苦,我们班打了一个漂亮仗,一张张重点高中的录取通知书让我们理解了“老闷”的苦心:那样松散的一个班级,如果没有严厉这把尚方宝剑,怎能在半年多的时间里快速转变?告别母校的时候,“老闷”笑容满面地和我们说再见,我们也很快乐很大声地和他说再见,这时“老闷”说了一句话,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了我。

⑨“老闷”说:“拜托同学们了,我这个耳朵再也受不了这么大声了。”然后,“老闷”居然孩子似的和我做了个鬼脸。

⑩看着老师可爱的样子,我一瞬间恍然大悟……

1.文章着重叙写了“我”与“老闷”的几番“交锋”,阅读全文,完成表格。
“我”的表现“老闷”的应对
吃糖哼曲
成绩下滑谎称耳疾

2.文中“老闷”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请你用至少两个四字词语概括他的特点。
3.请你根据上文,在第⑦段空白处补写出“我”的心理活动。不少于50字。
2022-05-15更新 | 55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苦恼

契诃夫

我向谁去诉说我的悲伤?……

——题记

①暮色昏暗,大片的湿雪绕着刚点亮的街灯飘飞。车夫姚纳·波达波夫在赶车座位上坐着,一动不动,那匹小马也一动不动。他们在午饭以前就从大车店里出来,至今还没拉到一趟生意。

②“赶车的,到维堡区去!”姚纳听见了喊声,“赶车的!”

③姚纳猛地哆嗦一下,从粘着雪花的睫毛里望出去,看见一个穿带风帽军大衣的军人。他坐上了雪橇,车夫伸长了脖子,微微欠起身子,挥动一下鞭子。那匹瘦马也伸长脖子,弯起它那像棍子一样的腿,迟疑地走动起来……

④“你往哪儿闯,鬼东西!”姚纳立刻听见那一团团川流不息的黑影当中发出了喊叫声。“你连赶车都不会!靠右走!”军人生气地说。

⑤姚纳在赶车座位上局促不安,他回过头去瞧着乘客,努动他的嘴唇……他分明想要说话,然而却没有吐出一个字来,只发出咝咝的声音。

⑥“什么?”军人问。

⑦姚纳撇着嘴苦笑一下,嗓子眼用一下劲,这才沙哑地说出口:“老爷,那个,我的儿子……这个星期死了。”

⑧“哦!他是害什么病死的?”

⑨姚纳掉转整个身子朝着乘客说:“谁知道呢……他在医院里躺了三天就死了……”

⑩“赶你的车吧,快点走!”

车夫又伸长脖子,微微欠起身子挥动他的鞭子。他好几次回过头去看他的乘客,可是乘客闭上了眼睛。

到了以后,他把雪橇赶到一家饭馆旁停下来,湿雪把他和他的瘦马涂得满身是白。又一个钟头过去了……

人行道上有三个年轻人路过,其中两个人又高又瘦,第三个却矮而驼背。

“赶车的,到警察桥去!”那个驼子用破锣般的声音说,“一共三个人,二十戈比!”

姚纳抖动缰绳,吧哒嘴唇,二十戈比的价钱是不公道的,然而他顾不上讲价了,一个卢布也罢,五戈比也罢,只要有乘客就行。

“好,走吧!”驼子用破锣般的嗓音说,“你到底赶不赶车,老不死的!你抽它一鞭子!唷!使劲抽它!”

姚纳感到背后驼子扭动的身子和颤动的声音,孤单的感觉就逐渐从他的胸中消散了。正好他们的谈话短暂地停顿一下,他就回过头去,嘟嘟哝哝:“我的……那个……我的儿子这个星期死了!”

“得了,你赶车吧!”驼子咳了一阵,叹口气说,“什么时候才把我们拉到啊?”

“老不死的,你听见没有?我要揍你的脖子了!”

㉑姚纳与其说是感到,不如说是听到他的后脑勺上啪的一响。

㉒“赶车的,你有老婆吗?”高个子问。

㉓“我?我的老婆早就成了烂泥啰……现在我的儿子也死了,可我还活着。死神原本应该来找我……”姚纳回转身,想讲一讲他儿子是怎样死的,可是这时候驼子轻松地呼出一口气,声明说,谢天谢地,他们终于到了。

㉔姚纳收下二十戈比后,久久地看着那几个人的背影。他的苦恼刚淡忘了不久,如今更有力地撕扯他的胸膛。姚纳的眼睛不安而痛苦地打量街道两旁川流不息的人群:在这成千上万的人当中有没有一个人愿意听他倾诉衷曲?……他受不住了。“回大车店去,”他想,“回大车店去!”

㉕大约过了一个半钟头,姚纳在一个肮脏的大火炉旁边坐着了。炉台上,地板上,长凳上,人们鼾声四起,空气又臭又闷。

㉖墙角上有一个年轻的车夫站起来,带着睡意嗽一嗽喉咙,往水桶那边走去。

㉗“你想喝水吧?那就痛痛快快地喝吧……老弟,我的儿子死了……你听说了吗?这个星期在医院里死掉的……竟有这样的事!”

㉘一转头,姚纳发现那个青年人已经盖好被子,连头蒙上,睡着了。老人就叹气,如同那个青年人渴望喝水一样,他渴望说话。儿子去世快满一个星期了,他却至今还没有跟任何人好好地谈一下这件事……应当讲一讲他的儿子怎样生病,怎样痛苦,临终说过些什么话,怎样死掉……他有个女儿阿尼霞住在乡下……关于她也得讲一讲……是啊,他现在可以讲的还会少吗?听的人应当惊叫,叹息,掉泪……

㉙他走到马房里。“你在吃草吗?”姚纳问他的马,看着它发亮的眼睛。“好,吃吧,吃吧……既然买燕麦的钱没有挣到,那咱们就吃草好了……我已经太老,不能赶车了……该由我的儿子来赶车才对……只要他活着就好了……”姚纳沉默了一会儿,继续说:“就是这样嘛,我的小母马……库兹玛·姚内奇不在了……他无缘无故死了……比方说,你现在有个小驹子,你就是这个小驹子的亲娘……忽然,比方说,这个小驹子下世了……你不是要伤心吗?”

㉚那匹瘦马嚼着草料,听着,向它主人的手上呵气。

㉛姚纳讲得入了迷,就把他心里的话统统对它讲了……

1.梳理小说情节,填写下列表格。
倾诉对象姚纳怎么诉说对方反应
第一次军人先吐不出声,后来才沙哑地说出口,直接诉说儿子害病死了一事。礼貌地询问他具体原因,然后(1)______
第二次高个子、矮驼子趁对方谈话停顿时直接倾诉,并倾诉了(2)___的事。催促赶车,揍他的脖子,并转移话题。
第三次年轻车夫(3)______(4)________


2.阅读文中划线句,完成小题。
(1)分析句中人物描写的作用。
他分明想要说话,然而从他的喉咙里却没有吐出一个字来,只发出咝咝的声音。
(2)揣摩句中省略号的含义。
儿子去世快满一个星期了,他却至今还没有跟任何人好好地谈一下这件事……应当讲一讲他的儿子怎样生病,怎样痛苦,临终说过些什么话,怎样死掉……他有个女儿阿尼霞住在乡下……关于她也得讲一讲……
3.姚纳最终有没有找到倾诉对象?请简述你的理由。
2021-09-01更新 | 72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换票

①两个乡下人,外出打工。一个去上海,一个去北京。可是在候车厅等车时,都又改变了主意,因为邻座的人议论说,上海人精明,外地人问路都收费;北京人质朴,见吃不上饭的人,不仅给馒头,还送旧衣服。

②去上海的人想,还是北京好,挣不到钱也饿不死,幸亏车还没到,不然真掉进了火坑。

③去北京的人想,还是上海好,给人带路都能挣钱,还有什么不能挣钱的?我幸亏还没上车,不然真失去一次致富的机会。

④于是他们在退票处相遇了。原来要去北京的得到了上海的票,去上海的得到了北京的票。

⑤去北京的人发现,北京果然好。他初到北京的一个月,什么都没干,竟然没有饿着。不仅银行大厅里的纯净水可以白喝,而且大商场里欢迎品尝的点心也可以白吃。

⑥去上海的人发现,上海果然是一个可以发财的城市。干什么都可以赚钱。带路可以赚钱,看厕所可以赚钱,弄盆凉水让人洗脸可以赚钱。只要想点办法,再花点力气都可以赚钱。

⑦凭着乡下人对泥土的感情和认识,第二天,他在建筑工地装了十包含有沙子和树叶的土,以“花盆土”的名义,向不见泥土而又爱花的上海人兜售。当天他在城郊间往返六次,净赚了五十元钱。一年后,凭“花盆土”他竟然在大上海拥有了一间小小的门面。

⑧在常年的走街串巷中,他又有一个新的发现:一些商店楼面亮丽而招牌较黑,一打听才知道是清洗公司只负责洗楼不负责洗招牌的结果。他立即抓住这一空当,买了人字梯、水桶和抹布,办起一个小型清洗公司,专门负责擦洗招牌。如今他的公司已有150多个打工仔,业务已由上海发展到杭州和南京。

⑨前不久,他坐火车去北京考查清洗市场。在北京车站,一个捡破烂的人把头伸进软卧车厢,向他要一只啤酒瓶,就在递瓶时,两人都愣住了,因为五年前,他们曾换过一次车票。

1.整体感知全文,完成下列题目。
(1)小说为什么以“换票”作为标题,有什么好处?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
2.小说描写了两个打工者的两次相遇,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
(1)第一次相遇:__________
(2)第二次相遇:__________
3.通读全文,简要概括两个人的性格特点。
(1)成功者:__________
(2)拾破烂者:__________
4.品读小说⑥至⑧段,写出自己的感悟。
5.假如当初两个打工者没有“换票”,小说的结局又会怎样呢?为什么?
2019-05-06更新 | 7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