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记叙文 > 体裁分类 > 小说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94 题号:9990156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各题。

无须关照

看到那家有名的中外合资企业在市报上刊登的招聘广告,我的心为之一动。

接到面试通知后,我准备了好几天,从前也曾和那家公司有过交往,知道那家公司的老总很严厉。为了保险起见,我想方设法弄到了主管外经贸工作的副市长的推荐信。

面试的人很多,我前面的一位面试者诚惶诚恐地对老总说:“请多关照。”

老总摇摇头,咄咄逼人地说:“在我的公司,一个有实力有信心的人,是不需要他人关照的。”

听了那句话,我为之一震。

是啊,在我们做什么都讲究背景和关系的社会里,其实最重要的还是拥有胜任工作的实力。我发现自己有些傻,推荐信能有什么用,只能让自己缺乏自信。直到面试结束,我都没有把那封费尽周折弄到手的推荐信拿出来。

离开的时候,我把那封信揉成一团,扔到了墙角的纸篓里。

我知道在所有的面试者中,我并不是最优秀的,但幸运的是我最终被那家公司录用了。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看到了那封被我扔到纸篓里的推荐信竟然摆在了老总的案头,信头有老总那刚劲的批字:“这样的人,值得录用。”

1.作者刻画人物既惜墨如金又善于抓住人物内在的精髓,请就划线句加以说明。
2.“听了那句话”,我为何会“为之一震”?
3.“直到面试结束,我都没有把那费尽周折弄到手里的推荐信拿出来”一句中的“费尽周折”凝练含蓄,请你想象一下文中的我大概费尽了哪些周折?
4.生活中你一定有过受人关照的情形,你认为“无须关照”在任何情况下都适用吗?应怎样理解?
5.这家中外企业的老总为人很严厉,文中有没有能表现他严厉的一面?若有,请指出。
6.当今社会,优秀的人才广受欢迎。我既然在所有的面试者中不是最优秀的,为什么还最终被那家公司录取?
2020·湖北恩施·一模 查看更多[2]
【知识点】 小说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1】读下列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最美的化学反应

邓迎雪

①十几年前,我和秋明是初中同学。

②那时的我总认为,他以后一定会成为大名鼎鼎的化学家。

③因为秋明对化学有那么浓厚的兴趣,懂的又是那样多,尤其是会做许多非常有趣的化学实验!在我眼里,他简直像是会变戏法一样,许多普普通通的物品一经他手,好像都被施了魔法,立即变成了千奇百怪的样子。

④有次我和同学去他家玩,秋明又给我们演示他的化学新实验。只见他端着一杯棕黄色飘着香味的茶水,然后用一只晶莹剔透的玻璃棒,在水里轻轻搅动三下,口中念声“变”,那杯香气四溢的茶水立即变成了蓝色的墨水。还没等大家明白这是怎么一回事,秋明又把玻璃棒的另一端在墨水里轻轻一搅,淡蓝色的墨水又变回了刚才的茶水。

⑤“哇——”我们惊呼连连。

⑥秋明嘻嘻笑:“好玩不?知道为啥不?”

⑦众人摇头。

⑧秋明嘴边绽放出一抹狡黠的笑,说:“这是因为玻璃棒的一端先蘸上了绿矾粉末,另一端蘸上了草酸晶体粉末,茶水里含有大量的单宁酸,当单宁酸遇到绿矾里的亚铁离子……”

⑨“停——”我们大叫,“赶快再变个更好玩的。”

⑩看我们对那些枯燥的化学知识不感兴趣,秋明遗憾地皱皱眉,把没有讲完的知识咽了回去。然后又做了一个清水变豆浆、豆浆变清水的化学实验,自然大家又是一片叫好。

⑪我不由得感叹:“这是我见过的最美的化学实验!你这家伙以后不当化学家就亏了!”

⑫秋明的眼睛更亮了,说:“对呀,我的理想就是当化学家,以后在实验室里做各种各样有趣的实验。”

⑬“我觉得秋明有当魔术师的潜质。”另一个同学说。

⑭“我还是最喜欢化学。”秋明说。

⑮可是世事难料,秋明读高中的时候,他的父母因车祸丧失了劳动能力,全家失去了经济来源,生活捉襟见肘。坚强的秋明为撑起这个家,供弟弟继续读书,一个人离开家乡,到南方打工去了。

⑯离开了校园,秋明的化学梦一定是从此破灭了。每每想到这些,我就为他难过。

⑰不久,因为父亲工作调动,我们全家迁到了外地。再后来,我又去了遥远的他乡读大学,人生的轨迹离秋明越来越远,我们渐渐地失去了联系。

⑱没有想到,时隔十五年,我竟然在电视屏幕上见到了秋明。这一发现让我惊喜万分!

⑲此时的秋明已是一副中年人的模样,胖了,额头上有了细细密密的皱纹,但眉眼间还是那么熟悉,以至于我一眼就认出了他。

⑳那是一档业余组魔术选拔赛节目,秋明和搭档笑眯眯地上场,自报家门后,台下两位评委不知悄悄地在嘀咕些什么。

㉑随后评委问了秋明一个和赛事完全不相关的话题。

㉒“你的个人资料上,有项内容十分吸引我,那就是你曾经获得过省里的道德模范奖,这些年资助了许多孤残儿童读书,你能讲讲这件事吗?”

㉓“是这样的,”秋明不好意思地笑,“读高中的时候,我因家庭贫困失去了读书的机会。17岁时到广州打工,扫过厕所,做过零工,干过电焊,遭了不少罪,知道没有文化的痛苦,也对渴盼读书的心情有着深切的感受。前些年,我开办了一家机械加工厂,经过自己的努力,如今,日子好过了,厂子也越来越红火,我就想尽自己的能力资助一些孩子读书,帮他们圆梦。”

㉔“你小时候有什么梦想呢?”另一个评委问。

㉕“小时候一直想当个化学家,可惜我这个梦想没有实现。”秋明苦笑。

㉖看到这里,坐在电视机前的我又想哭又想笑,我为秋明经历的这些磨难而难过,也为他没有实现理想而感到遗憾!好在,在锲而不舍的奋斗下,秋明终于在事业上取得了成功。如今,他把这成功化成了点点滴滴的关爱,给予了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㉗秋明真是好样的!

㉘我忽然想,这难道不是秋明做过的最美的化学实验吗?在他坎坷曲折的人生旅途上,他播下勤奋、执着、坚持和善良的种子,努力在岁月里耕耘,终于在贫瘠的土地上绽放出了丰硕、美丽的花朵。

㉙我好想立即告诉秋明,这是一场多么美好的化学反应!

(选文有改动)

1.请按照时间顺序,梳理小说主人公秋明的人生经历。
初中时,喜欢化学,常给同学们演示有趣的化学实验;
高中时,家庭发生变故,辍学打工供弟弟继续读书;
前些年,________
现在,参加业余组魔术选拔赛。
2.作者为什么要通过一个初中同学“我”的眼光来讲述秋明的故事?请分析这种叙事角度的好处。
3.小说中多次写到了秋明的笑。请结合语境,分析下列句中的“笑”分别表现了他怎样的心理?
(1)秋明嘻嘻笑:“好玩不?知道为啥不?”
(2)“小时候一直想当个化学家,可惜我这个梦想没有实现。”秋明苦笑。
4.第④—⑩段细致地描写了秋明给我们演示化学实验的场景,这些细节描写对故事情节的发展和人物形象的塑造有什么作用?
5.请结合全文,说说小说题目“最美的化学反应”的含意。
6.积累链接:自古以来,很多文人墨客怀有美丽的梦想,如:曹操的“________,志在千里”。(《龟虽寿》);李白的“长风破浪会有时,________”(《行路难》)
2019-08-07更新 | 16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植树的牧羊人

(法)让·乔诺

(1)想真正了解一个人,要长期观察他所做的事。如果他慷慨无私,不图回报,还给这世界留下了许多,那就可以肯定地说,这是一个难得的好人。

(2)那是在1913年,我长途跋涉走进法国普洛旺斯高原,来到阿尔卑斯山地,做了一次旅行。这里海拔一千二三百米,放眼望去,到处是荒地。光秃秃的山上,一棵树也没有。无边无际的荒野中,我走了三天,终于来到一个废弃的村庄前。一座尖塔倾圮的教堂,显示这里曾经有人居住,但是现在却毫无生命的迹象。那是六月晴朗的一天,太阳快要把人烤焦了。由于我的水在两天前就喝光了,所以急需找到饮用水。我原本以为村子里应该有水井,找到时才发现,它早已干涸。

(3)我继续向前走了五个小时,到处是干旱的土地和杂草,心想:要找到水,恐怕是没指望了。就在我爬上一个山坡时,忽然看见远处山谷似乎有人影,开始我还以为是棵枯树,但不论怎样我还是走了过去。原来是一个牧羊人,他周围还有一群绵羊,懒懒的卧在滚烫的山地上。牧羊人让我喝了他水壶里的水,又带我去了他山上的小屋。他从一口深井里汲水给我,井水甜丝丝的。他很少说话,独自生活的人都这样。但可以感觉得出他是一个充满自信、意志坚强的人。在我眼里,他就像这块不毛之地上涌出的神秘泉水。

(4)他不住帐篷,而是住在一座结实的石头房子里。看得出,他是一点一点地在这个荒凉的高地砌起的石头房子,屋顶很严实,风吹过屋顶的瓦片,发出仿佛浪花冲到岸边拍打海岸的声音。房间里收拾得很整洁,餐具洗得干干净净,地板上没有一点灰尘,猎枪刚上过油,炉子上还煮着一锅热汤。他的胡子刚刚刮过,衣服也一针一线地仔细缝过,补丁针脚细密,几乎看不出来。我们一起喝了热汤,饭后,我递上烟草袋,他说他不抽烟。他的那条大狗也像主人一样,安静,忠厚,不张扬。不一会儿,他拿出一个小袋子,倒出一堆橡实,然后一颗一颗仔细地拣着。我好奇地问:“你在做什么?”他回答:“我要选一百颗种子,明天种。”他极其认真地把饱满、无裂缝、个头大的橡树种子挑拣出来,十颗一堆的放好,全部弄好后,我们就去睡了。

(5)第二天清早,我请求他让我在这里再住一个晚上,其实再待一天并非必要,我只是受了好奇心的驱使,想要了解他更多一点儿,他痛快地答应了。我感觉没有什么事能够扰乱他的生活,他要赶着羊儿去吃草了。出发前,他把昨夜精挑细选的橡实,连同袋子,浸到一桶水中,背着那桶水离开屋子。我发现他带了一根铁棒,大概像拇指那么粗,一米半长。我们沿着山路,又向上爬了大约两百米。他停了下来,拿起铁棒向下戳了一个坑,轻轻放入一颗橡实,再仔细覆盖上泥土。他一颗一颗耐心地种下橡实。我好奇地问:“这个山坡是你的吗”“不是。”“那么你晓得这是谁的土地吗”“不晓得,可能是公有地吧!”他一心一意把一百颗橡树都种了下去。

(6)吃过午饭,他又开始选橡子。趁这个机会我刨根问底,才从他嘴里知道了一些事。三年来,他一直这样一个人种着树,已经种下了十万颗橡树。这其中只有两万颗发了芽,长成树苗;而在这两万棵树苗之中,又只有一半能逃过干旱的气候和野鼠的啃食,存活下来。他今年五十五岁,名叫艾尔则阿·布非耶,以前在平地有一个自己的农庄,不幸的是他先失去儿子,接着妻子也去世了,他决定搬到高地。“为什么要辛辛苦苦地种树呢?”我问。他说,这块高原因为没有树,就显得没有生机。反正他没重要的事情做,那就种树吧,好给大地上带来些生气。

(7)第三天,我和牧羊人道了别。第二年,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五年的军旅生涯使我差不多忘记了“种树的牧羊人”。大战结束后,我再度踏上那条通往高原的道路。这一带乍看景象大致如昔,只是在没有人烟的村庄尽头,看到了一片薄薄的雾气,像地毯一样,铺在高原上。我不由得想起他。我想,那一万颗橡树应该已经长成一大片树林了吧!在五年的战乱里,一个五十多岁的老人怎么生活?

(8)事实上艾尔则阿·布非耶不但活着,身体甚至比以前更健朗了。现在他不再放羊,因为羊群会啃掉他种的树苗。战争没有干扰他的生活,他一直在心无旁骛地种树。种橡树,种山毛榉,还种白桦树。1910年种的橡树现在已经十岁,长得比我都高,看起来壮观极了。我实在说不出话,而他也还是沉默寡言。我们就这样静静地在他种的森林中转悠了一整天。这片树林分为三大块,最大的一块全长十一公里,最宽的地方有三公里。这是从这个男人的双手及心灵中创造出来的,没有任何外界技术的支援。我明白了,人类除了毁灭,还可以像上帝一样创造。

(9)牧羊人坚持做着自己想做的事。这片一眼望不到边的山毛榉就是证明,它们长得足足有我的肩膀这么高了。那大片的橡树也非常茂盛,不用再担心被动物吃掉。他指着一片白桦林说,这是五年前种的。他把桦树苗全种到他认为地表湿润的山谷,结果证实他是正确的,这些桦树棵棵挺拔,像笔直站立的少年一样,蔚然成林。当我们回头往村庄走时,途中一条原本干涸已久的河床,现在居然水流淙淙。这是种树的连锁效应,这是我见过的最了不起的奇迹。

(10)从1920年开始,我几乎每年都去看望这位种树的老人。我从没见过他有任何怀疑或动摇,只是在执着不懈地种树,只有天知道这有多难!

(11)1945年的6月,我最后一次见到种树的老人,那年他已八十七岁了。当我坐车进入高地踏上这条通往荒原的路时,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树林留住了雨水和雪水,干涸已久的泉水又冒了出来,河水汩汩地流入池塘,池塘边还种了菩提树。原先的废墟上已修复成崭新的房舍,周围的菜圃与花园,井然混栽着各式各样的白菜、玫瑰、韭葱、金鱼草和秋牡丹。这里重新充满了生机,变得富饶了。现在这里的人们生活得幸福、舒适。一路上,我见到许多健康的男男女女,孩子们的笑声又开始在乡村聚会上飘荡。整个高地焕然一新,散发出健康富裕的光芒。这一切都得归功于艾尔则阿·布非耶。

(12)每当我想到这位种树的老人,靠一个人的体力与毅力,把这片荒漠变成了绿洲,我就觉得人的力量是多么伟大啊!可是想到要做成一件事,需要怎样的毅力,怎样的无私,就从心底里对这位普通的牧羊人油然升起无限的敬佩。他做到了只有上帝才能做到的事。

1.认真阅读选文,指出作者用什么顺序记述故事,哪些详写,哪些略写?
2.根据文中直接描写牧羊人的句段,概括说说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3.划线句子“在我眼里,他就像这块不毛之地上涌出的神秘泉水”这句话有怎样的寓意?
4.选文中作者用哪些话赞美牧羊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5.文章开头说:“想真正了解一个人,要长期观察他所做的事。”你认为文中哪些语句照应了这句话?从全文内容看,牧羊人艾尔泽阿·布菲耶种了多少年的树?
6.选文第(2)段中,作者细致描写“在无边无际的荒野中”等环境,这对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
7.第(9)段中划线句子说“这是我见过的最了不起的奇迹”,句中“这”指什么?“奇迹”指什么?
8.请从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下面句子。(任选一个)
(1)“向远处望去,看到了一片薄薄的雾气,像地毯一样,铺在高原上。”
(2)“这些白桦树棵棵挺拔,像笔直站立的少年一样,蔚然成林。”
2018-02-11更新 | 54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3】请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命运(节选)

刘慈欣

①“和妻子爱玛租了一艘小飞船在太空中度蜜月,返航时,发现一颗小行星正在撞向地球,为了拯救地球,我们将一台发动机射向小行星,让其偏离了轨道。没想到,飞船在此之前误入时间蛀洞,来到了白垩纪的地球,毁灭的这颗小行星正是当初撞击地球使恐龙灭绝的那颗。地球文明会因此发生怎样的变化呢?

②再次穿过时间蛀洞时我们感觉到了,宇宙消失又出现。在穿过蛀洞的一瞬间,一直寂静无声的地球方向立刻传来了嘈杂的无线电信号,但我们的兴奋马上转为失望——那些信号听上去是一阵阵低沉的鸣叫声,我们和计算机都完全无法理解。我们向地球呼叫,仍然没有回答。

③由于燃料不足,我们的小飞船降落在靠近澳洲的太平洋上,飞船很快沉了下去,我们靠一个小救生筏浮在海面上。在海上漂了半个小时后,远远看到了一艘大船,我们打信号弹呼救,那船便向这个方向驶来。

④“啊,真的还有人类!爱玛喊道,眼中涌出激动的泪花。我说过人类是万物之灵,总会登上地球文明之巅的。我说。

⑤大船驶到我们近前,停了下来,从船舷抛下一个绳梯,我和爱玛沿梯爬上了船。我们沿着长长的台阶登上了船中央的一个塔形建筑,这里是全船的制高点。那名船员把我们领到一位老人面前,并向我们说了一句话,我戴在胸前的计算机翻译说:这是我们的船长。计算机也翻译了船长的话道:你们怎么敢独自在海里漂,不怕被吃掉吗!”“吃掉,被什么?我不解地问。

⑥船长指指前面的海面,刚才还十分平静的海面上涌现出一个个大浪包,浪包很快破裂,一头体形巨大的怪兽跃出海面,接着又钻出一头,随着哗哗的水声,海面上很快出现了一大群怪兽。我和爱玛都明白了,我们在6500万年前干的那件事的后果。恐龙一直活到现在。

⑦这时,一只恐龙向我们的船游来,在船边停住了。爱玛浑身颤抖着紧紧贴住我。不要怕,它不会伤人的,这儿是动物园。船长说。果然,这条恐龙盯着我们看了一会儿,转身游走了。

⑧“你们驯化了恐龙!真了不起!爱玛兴奋地说。我也十分激动:是啊,我们原以为,恐龙生存下来会对人类的进化造成威胁,现在看来这反而使人类文明更加强大!

⑨计算机把我们的话都翻译了,船长呆呆地看着我们,似乎有些迷惑,这儿是动物园,它们不伤人的。他又喃喃地说。

⑩这时我又有了一个惊人的发现:在天海连线处,有一片高大的柱状物,那些巨柱的高度是惊人的。我问船长那是什么。楼群,岸上的高楼群。船长淡淡地说。伟大的文明,伟大的人类文明!我欢呼起来。那些高楼是游客建的。船长说。游客!是啊,您说这里是动物园,可是游客呢你们显然不是游客。我问。可能是时间还早,动物园还没有开门吧。爱玛说。船长用惊诧的目光看看我们,又转头看看远处海面上那些恐龙。

⑪这时,从那群恐龙那边发出了一阵吼叫声,这声音我们感觉很熟悉,这是我们在太空中从地球发出的无线电波里听到的声音。

⑫我的脑海中炸响了一声惊雷,爱玛在旁边惊叫一声瘫倒在地,她也一定同我一样明白了这一切。宇宙并没有选择人类,在我们的时间里人类文明在地球上达到巅峰,不过是一次偶然的机遇,而我们以人类的自负把偶然当成了必然。现在,大自然掷出的进化硬币翻到了另一面。

⑬我们确实处于地球文明的动物园里,但恐龙是游客。

1.请梳理“我”和爱玛的经历及心理变化过程,完成下列表格。

经历

误入时间蛀洞,失去与地球的联系

看到恐龙

发现真相

心理变化

失望

激动

兴奋、自豪

2.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篇列举了多个数字,创设出一种紧张的叙事氛围,激发了读者强烈的阅读兴趣。
B.船长曾两次说到“这儿是动物园”,这是为了警示“我”和爱玛误解自己的身份和处境。
C.小说语言简洁生动,故事充满悬念和想象力,巧妙地把科学幻想和人文思考交织在一起。
D.小说的标题含义丰富,既指向小说主人公的命运,又指向自然进化中整个人类的命运。
3.小说节选,通过设置悬念展开情节。请结合节选内容,说说设悬念的表达效果。
4.科幻是以虚构的方式思考未来的现实。请你说说《命运》(节选)的现实意义。
2023-08-05更新 | 8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