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2020-2021学年部编版六年级上册期末测试语文试卷23
全国 六年级 期末 2021-02-13 228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基础知识、积累运用、句法实践、阅读鉴赏、语言表达、写作训练

一、填空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填空题 | 适中(0.65)
1. 根据语境填写词语。
1.丁香开得格外茂盛,小花zhuì mǎn(      )枝头,那样小,却不显得dān bó(      ),yōu yǎ(      )的甜香直透毫端。fú àn(      )写作的我似乎也不那么bèn zhuō(      )了。
2.一位著名的 mánɡ rén(      )演奏家,缓缓地走到舞台中央,他坐在凳子上,手法纯熟地按起qín jiàn(      )。大家眼前呈现出这样 yì zhóu(      )画卷;在 yōu jìnɡ(     )的原野上,一碧千里,各种野花竞相开放,鸟儿时飞时鸣,谱写着美妙的乐曲。听众们不禁 táo zuì(      )在无限的想象中……
2021-02-11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2021学年部编版六年级上册期末测试语文试卷23

二、信息匹配 添加题型下试题

信息匹配 | 较易(0.85)
2. 选择多音字正确的读音填空。
1. 尽:A.jǐn      B.jìn
尽管( )   尽头( )   尽量( )   尽职( )
2. 缝:A.fènɡ       B.fénɡ
缝隙( )   缝补( )   缝纫( )   裂缝( )
2021-02-11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2021学年部编版六年级上册期末测试语文试卷23

三、判断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判断题 | 适中(0.65)
判断下列说法,对的打“√”,错的打“×”。
3.《丁香结》作者先介绍丁香的生长环境,然后从丁香的形状、颜色、气味等三个方面来描写丁香的。(     )
4.《菩萨蛮·大柏地》是毛泽东写的有关红军长征内容的一首诗。(     )
5.《故宫博物院》是按照空间顺序说明介绍故宫的。(     )
6.《青山不老》的作者是梁衡。(     )
7.“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出自鲁迅的《学界的三魂》。(     )
2021-02-11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2021学年部编版六年级上册期末测试语文试卷23

四、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选择题 | 适中(0.65)
8. 下列词语中加点词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A.那十字小白花,那样小,却不显得单薄
B.人也似乎灵巧得多,不那么浑浊笨拙了。
C.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
D.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
选择题 | 适中(0.65)
9. 下列对语段“‘嗯,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说,‘嗯,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搔搔后脑勺”说明渔夫不知道怎么办。“嗯,你看怎么办?”这是渔夫让妻子做主。
B.“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熬”,是忍受(疼痛或艰苦的生活)的意思。说明渔夫为了抚养邻居的孩子,准备过更艰苦的日子,准备付出更多的辛劳。
C.“快去!别等他们醒来。”渔夫怕孩子醒来受惊,催促桑娜去抱孩子。
D.这段话细致地描写了渔夫做出决定前后思考的过程,说明他与妻子桑娜一样,有着一颗甘愿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高尚的心。
选择题 | 适中(0.65)
10. 下列对《江南春》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抓住了莺、树、花、村寨、城郭、酒旗、庙宇、楼台、烟雨等景物写出了江南春天的特点。
B.诗的前两行,有红绿色彩的映衬,有山水的映衬,村庄和城郭的映衬,有动静的映衬,有声色的映衬,描绘晴天的景象。
C.诗的后两行写金碧辉煌、屋宇重重的佛寺,出没掩映于迷蒙的烟雨之中,这就更增加了一种朦胧迷离的色彩。
D.“南朝四百八十寺”是说南朝有四百八十个佛寺,直言佛寺数量之多,增添了深邃厚重之感。
选择题 | 适中(0.65)
11.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大坝挡住河水,水库形成了。
B.通过老师的引导,使我对科学产生了兴趣。
C.我们要继承和发扬先辈的革命事业。
D.老马常常沉浸在过去的往事里。
选择题 | 较易(0.85)
12. 下列关于演讲稿具有说服力叙述错误的一项(     )。
A.观点要鲜明。
B.选择合适的材料说明观点,如,列举有代表性的事例,引用名人警言。
C.要有感染力,可以引用生动的故事。
D.可以讲许多笑话,增强演讲的效果。

五、填空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填空题 | 适中(0.65)
13. 查字典填空。
“滥”字是 ____ 结构,按部首查字应先查____部,再查____画;“滥”的音序是____,音节是____,含有“滥”字的成语是______。“滥”在字典中的解释有:①不加选择,不加节制。②流水漫溢。为下面词语中的“滥”选择恰当的解释。
粗制滥造(     )   泛滥( )   滥用( )
填空题 | 适中(0.65)
14. 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1)因为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      )使它们不能再生,(      )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2)地球的资源(     )谁的恩赐,(      )经过漫长的地质变化才形成的。
(3)孩子们没有鞋穿,(      )冬夏(      )光着脚跑来跑去
(4)这些题目都很难,(      )老师解说了半天,我(      )一知半解。
2021-02-11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2021学年部编版六年级上册期末测试语文试卷23
填空题 | 较易(0.85)
15. 写出下列句子使用的描写方法。
(1)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          )
(2)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       (          )
(3)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
(4)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
2021-02-11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2021学年部编版六年级上册期末测试语文试卷23
填空题 | 适中(0.65)
16. 按课文内容填空。
(1)“胜日寻芳泗水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万紫千红总是春。”这是一首描写_______ (季节)风光的诗,是____代诗人______写的。
(2)《只有一个地球》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说明了“____________”的事实。
(3)“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四周黑洞洞的”指_____;“碰壁”指_______。从这句话可以体会到鲁迅先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1-02-11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2021学年部编版六年级上册期末测试语文试卷23

六、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话,回答问题。

上课了,意兴依然不减,手痒痒的,将课本竖在面前当屏风,跟同桌在课桌上又搏将起来,这会儿,嘴里不便咚锵。

偏偏后面的同学不知趣,看得入了迷,伸长脖子,恨不能从我们肩膀上探过来,被那虎视眈眈的老师看出了破绽。

17.我们“将课本竖在面前当屏风”是为了_______
18.“破绽”在这段话中指的______ ,老师看出来破绽是因为______
19.从这些文字中我们可以看出_______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阅读欣赏。

向生命鞠躬

①早就想带儿子爬一次山。这和锻炼身体无关,而是想让他尽早知道世界并不仅仅是由电视、高楼以及汽车这些人造的东西构成的。只是这一想法的实现已是儿子两岁半时的初冬季节。

②初冬的山上满目萧瑟。刈剩的麦茬已经黄中带黑,本就稀拉的树木因枯叶的飘落更显孤单,黄土地少了绿色的润泽了无生气。因此,当儿子发现了一只蚂蚱并指给我看时,我也感到十分惊讶。我想,这恐怕是山上唯一还倔强活着的蚂蚱了。

③我蹑手蹑脚地靠近,它发现有人,蹦了一下,但显然已经很衰老,才蹦出去不到一米。我迅速扑过去用双手将它罩住,然后将手指张开一条缝,捏着它的翅膀将它活捉了。

④我觉得就这样交给儿子,会被它挣脱,于是拔了一根干草,将细而光的草秆从它身体的末端捅进,再从它的嘴里捅出——小时候我们抓蚂蚱,为防止其逃跑都是这样做的,有时一根草秆上要穿六七只蚂蚱。蚂蚱的嘴里滴出淡绿的液体,那是它的血。

⑤我将蚂蚱交给儿子,告诉他:“这叫蚂蚱,专吃庄稼,是害虫。”儿子似懂非懂地点头,握住草秆,将蚂蚱盯了半天,然后又继续低头用树枝专心致志地刨土。儿子还没有益虫、害虫的概念,在他眼里一切都很新鲜。

⑥“跑了!跑了!”儿子忽然急切地叫起来。我扭头看见儿子只握着一根光秃秃的草秆,上面的蚂蚱已不翼而飞。我连忙跟儿子四处找。其实蚂蚱并未逃出多远,它只是在地上艰难地爬,间或无力地跳一下,因此我很轻易就发现了它,再一次将它生擒。我将蚂蚱重新穿回草秆,所不同的是,当儿子又开始兴致勃勃地刨土时,我没有离开,想看看这小玩意儿究竟是用何种方法逃跑的。

⑦儿子手里握着的草秆不经意间碰到了旁边的一丛枯草,蚂蚱迅速将一根草茎抱住。随着儿子手抬高,那穿着蚂蚱的草秆渐成弓形,可是蚂蚱死死地抱住草茎。难以想象这如此孱弱受着重创的蚂蚱竟还有这么大的力量!

⑧儿子的手稍一松,它就开始艰难地顺着草茎往上爬。穿出它嘴的草秆在一点儿一点儿缩短,退出它身体的草秆已被它的血染得微绿。

⑨我张大嘴巴,看得出了神。我的心被悲壮的蚂蚱强烈震撼。它所忍受的疼痛我们人类不可能忍受。它的壮举在人世间也不可能发生。

⑩我相信,自己正在目睹一个奇迹,我想这是并非所有人都有幸目睹的生命的奇迹。等蚂蚱终于将草秆从身体里完全退出后,反而腿一松,从所抱的草茎上滚落到地上。它一定是筋疲力尽了。

儿子手握着草秆再没有动。原来他和我一样,在呆呆地盯着蚂蚱的一举一动,并为之震惊。

我慢慢站起来,随即向前微微弯腰。儿子以为我又要抓蚂蚱,连忙喊:“别,别,别动它!”我明白儿子的意思。

但是,儿子大概永远也不会明白我弯腰的意思。我几乎是在下意识地鞠躬,向一个生命、一个顽强的生命鞠躬。

20.对小说结尾“鞠躬”一词的含义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表达对生命的尊重、敬畏。
B.表达对孱弱而顽强的生命的敬佩之意。
C.表达对儿子的愧疚。
D.表达对自己伤害生命的行为的愧疚、自责。
21.短文第④自然段“蚂蚱的嘴里滴出淡绿的液体,那是它的血”、第⑧自然段“草秆已被它的血染得微绿”两次提到“流血”,下列对其作用的表述最正确的一项是(  )
A.两次流血程度不同,说明蚂蚱受到了重创。
B.突出了蚂蚱为重获自由不懈努力的精神。
C.体现了蚂蚱所忍受的疼痛我们人类不可能忍受。
D.说明蚂蚱的壮举在人世间不可能发生。
22.根据这篇小说的内容,将“我”对蚂蚱的情感态度的变化补充完整。
( )→难以想象→( )( )→鞠躬
23.第②自然段中的自然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小说的故事情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结合文本,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从蚂蚱的行为中得到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书面表达 添加题型下试题

书面表达 | 困难(0.15)
26. 习作展示。
每一个汉字都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从下面的字中选择一个感受最深的汉字写一篇习作,可以写生活中发生过的事情,也可以写想象故事。可以用所选的字作为题目,也可以自拟题目,不少于500字。
               
2021-02-11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2021学年部编版六年级上册期末测试语文试卷23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基础知识、积累运用、句法实践、阅读鉴赏、语言表达、写作训练

试卷题型(共 15题)

题型
数量
填空题
5
信息匹配
1
判断题
1
选择题
5
现代文阅读
2
书面表达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基础知识
2
积累运用
3
句法实践
4
阅读鉴赏
5
语言表达
6
写作训练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填空题
10.65看拼音写汉字
130.65查字典
140.65关联词
150.85描写手法
160.65理解句子含义  课内文章理解  名篇名句默写与理解  作家作品
二、信息匹配
20.85多音字
三、判断题
3-70.65课内文章理解  作家作品  鲁迅  其他近现代作家
四、选择题
80.65词语搭配
90.65理解句子含义
100.65古诗
110.65病句辨析
120.85口语交际  综合实践
五、现代文阅读
17-190.65语段阅读
20-250.4小说
六、书面表达
260.15材料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