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浙教版七年级下册达标提升练_2.6 第1课时 透镜科学试卷
全国 七年级 课后作业 2017-08-14 292次 整体难度: 容易 考查范围: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一、填空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填空题 | 较易(0.85)
1. 如图所示,其中属于凸透镜的是________(填字母,下同),属于凹透镜的是________。
2017-02-14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教版七年级下册达标提升练_2.6 第1课时 透镜科学试卷

二、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选择题 | 适中(0.65)
2. 晴朗的夏日中午,往树或花的叶子上浇水,常会把叶子烧焦,其原因是  (    )
A.水滴蒸发,带走叶子的热量 B.水滴在阳光下温度升高,把叶烫焦
C.水滴容易透过阳光D.水滴会使阳光会聚,把叶子烧焦
2019-06-02更新 | 60次组卷 | 3卷引用:浙教版七年级下册达标提升练_2.6 第1课时 透镜科学试卷
选择题 | 较易(0.85)
3. 在做“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小柯注意到:若把物体放在距离凸透镜50厘米处时, 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A.20厘米B.30厘米C.40厘米D.50厘米
2017-02-14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教版七年级下册达标提升练_2.6 第1课时 透镜科学试卷
选择题 | 适中(0.65)
4. 让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可在距凸透镜15厘米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若将某物体放在此凸透镜前20厘米处,则可得到一个( )
A.倒立、放大的实像
B.倒立、缩小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实像
D.正立、放大的虚像
2017-02-14更新 | 9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教版七年级下册达标提升练_2.6 第1课时 透镜科学试卷

三、填空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填空题 | 适中(0.65)
5. 用凸透镜观察书上的字,先把凸透镜紧贴书上的字。看到的字是放大的吗?________(填“是”或“不是”)。将凸透镜逐渐远离书,通过凸透镜观察到的字有什么变化?________;当继续远离时,还能看到字吗?________(填“能”或“不能”)。
2017-02-14更新 | 9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教版七年级下册达标提升练_2.6 第1课时 透镜科学试卷

四、探究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探究题 | 适中(0.65)
6. 小明用凸透镜、蜡烛、光屏和刻度尺等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1)如图所示,为了测出凸透镜的焦距,小明同学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再把光屏放在它的另一侧,改变凸透镜与光屏的距离,直到光屏上出现一个_______的光斑,就可以测出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

(2)请在图中画出凸透镜的主光轴_________
(3)小明将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调整到同一高度后,在水平桌面上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承接到烛焰的像,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一段时间后,蜡烛变短了,要使烛焰的像仍然成在光屏的中心,应该将光屏向__________移动。

五、解答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解答题 | 较易(0.85)
7. 完成下列光路图。
(       )
2017-02-14更新 | 97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教版七年级下册达标提升练_2.6 第1课时 透镜科学试卷

六、填空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填空题 | 适中(0.65)
8. 假期到了,公园里游人如织。其中四位游客在同一地点,分别用不同型号的甲、乙、丙、丁相机(焦距不同),对着同一景物——亭子各拍了一张照片,如图A、B、C、D所示。我们可以判定:照片______是用甲拍摄的,照片______是用乙拍摄的,照片______是用丙拍摄的,照片______是用丁拍摄的。(填字母)
2017-02-14更新 | 18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教版七年级下册达标提升练_2.6 第1课时 透镜科学试卷

七、探究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探究题 | 适中(0.65)
9. 在利用光具座进行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探究中:
(1)如图甲所示,一束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经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了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由图可知,凸透镜对光线具有______作用,该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厘米。

(2)调整后,把蜡烛固定在15厘米刻度线位置时(如图乙),光屏应在________(填“Ⅰ”“Ⅱ”或“Ⅲ”)区域内左右移动,会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________的实像;如果将蜡烛在图乙的基础上远离透镜,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________(填“靠近”或“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
2017-02-14更新 | 19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教版七年级下册达标提升练_2.6 第1课时 透镜科学试卷

八、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选择题 | 较易(0.85)
10. 某科学实验小组在做“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记下了物距和像距的一些对应数据,并依次描点画出了如图所示的曲线。请你结合凸透镜成像规律观察分析该曲线,由此确定实验所用的凸透镜的焦距是( )
A.30厘米
B.15厘米
C.40厘米
D.无法确定
2017-02-14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教版七年级下册达标提升练_2.6 第1课时 透镜科学试卷
11. 如下图所示,F为凸透镜的两个焦点,A'B'为物体AB的像,则物体AB在(  )
A.图中Ⅰ区域,比A'B'大,箭头方向向上
B.图中Ⅱ区域,比A'B'大,箭头方向向下
C.图中Ⅲ区域,比A'B'大,箭头方向向上
D.图中Ⅳ区域,比A'B'小,箭头方向向下
选择题 | 适中(0.65)
12.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实验桌上有光具座、蜡烛、光屏、焦距分别为15厘米和20厘米的凸透镜L1和L2等器材,小明先将蜡烛、凸透镜、光屏正确安放在光具座上,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若凸透镜是L1,小明能在光屏上看到烛焰清晰的像
B.若凸透镜是L1,小明将光屏向右移动适当的距离,光屏上能出现烛焰清晰的像
C.若凸透镜是L2,小明将光屏移到60厘米刻度线处,光屏上能出现烛焰清晰的像
D.若凸透镜是L2,小明将光屏移到70厘米刻度线处,光屏上能出现烛焰清晰的像
2017-07-14更新 | 238次组卷 | 4卷引用:浙教版七年级下册达标提升练_2.6 第1课时 透镜科学试卷

九、探究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探究题 | 适中(0.65)
13. 在“验证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某小组同学利用焦距10厘米的凸透镜,高为3厘米的发光体,光屏和光具座进行实验,将测得的物距u、像距v以及所成像的高L分别记录在下表中,在验证得到凸透镜成像的初步规律后,为了进一步研究,他们进行适量的运算,将结果分别记录在下表的后两列中。
实验序号物距u/厘米像距v/厘米像高L/厘米像距与物距之比(v/u)物距与像距之和(u+v)/厘米
160.012.00.600.2072.0
250.012.50.750.2562.5
330.015.01.500.5045.0
418.022.53.751.2540.5
516.026.75.001.6742.7
614.035.07.502.5049.0

(1)根据实验序号1~6的数据,分析比较像距v随物距u的变化情况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实验序号1~6的数据,分析比较像高L与v/u的变化情况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____________
(3)该小组同学继续利用表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①根据实验序号1~3的数据,分析比较物距变化量Δu与像距变化量Δv的大小关系及成像情况,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根据实验序号1~6的数据,分析比较物距u变化时,L、u+v的变化情况,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
2017-07-14更新 | 12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教版七年级下册达标提升练_2.6 第1课时 透镜科学试卷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试卷题型(共 13题)

题型
数量
填空题
3
选择题
6
探究题
3
解答题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1,2,3,4,5,6,7,8,9,10,11,12,13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填空题
10.85透镜及其分类
50.65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80.65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二、选择题
20.65透镜和视觉  凸透镜的会聚作用
30.85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40.65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100.85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110.65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20.65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三、探究题
60.65探究凸透镜成像的特点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90.65探究凸透镜成像的特点
130.65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四、解答题
70.85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凹透镜的发散作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