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浙教版七年级下册2.2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练习题1科学试卷
全国 七年级 课后作业 2017-08-14 330次 整体难度: 容易 考查范围: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声学

一、填空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填空题 | 较易(0.85)
1. 声音是由物体的         产生的,我们把正在发声的物体叫         。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声源。
填空题 | 较易(0.85)
2. 声音是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物质媒介进行传播的,_________不能传声。
填空题 | 容易(0.94)
3. 声音以_________的形式通过介质向外传播。
填空题 | 较易(0.85)
4. 在不同的介质和温度中,声音传播的速度是_________的:一般在_________中传播最快,在液体中其次,_________中传播最慢;在空气中,温度越高,声速_________;在15℃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_________
填空题 | 容易(0.94)
5. 声音在传播的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此时人听到的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做_________
填空题 | 容易(0.94)
6. 声波的应用广泛,如用__________粉碎胆结石,声波探测海底的深度等。

二、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选择题 | 较易(0.85)
7. 以下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声音是由发声体的振动而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立刻停止
B.声音在空气中每秒传播340米
C.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真空中传播
D.小提琴的琴弦停止振动,仍有声音发出
2017-02-16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教版七年级下册2.2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练习题1科学试卷

三、单选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单选题 | 容易(0.94)
名校
8.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不振动可能也会发出声音
B.声音在空气和水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C.减少噪声的唯一方法是不让物体发出噪声
D.“公共场所不要大声喧哗”是要求人们在公共场所说话音调放低些
2016-12-06更新 | 0次组卷 | 18卷引用:2011年实验中学初三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

四、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选择题 | 较易(0.85)
9. 在一根长钢管的一端重敲一下,在长钢管的另一端的人会听到两次声音,其道理是( )
A.回声
B.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比铁中快
C.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比铁中慢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2017-02-16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教版七年级下册2.2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练习题1科学试卷
选择题 | 适中(0.65)
10. 在敲响大钟时,有同学发现,在停止对大钟的撞击后,大钟仍余音不止。其原因是(     
A.一定是大钟的回声
B.有余音说明大钟仍在振动
C.人的听觉发生“延长”的缘故
D.大钟虽已停止振动,但空气仍在振动
选择题 | 较易(0.85)
11. 一般大礼堂盼四周墙壁都会被做成凹凸不平的像蜂窝似的形状,这是为了(     
A.减弱声波的反射B.增强声波的反射
C.增大声音的响度D.仅为了装饰
选择题 | 较易(0.85)
12. 小宇敲了一下桌子,桌子上玻璃鱼缸中的金鱼立即受到惊吓,鱼接收到声波的传播途径是( )
A.空气→水→鱼
B.桌子→水→一鱼
C.桌子→空气→水→鱼
D.桌子→鱼缸→水→鱼
选择题 | 较易(0.85)
13. 下列关于声音传播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慢
B.学生听到老师的讲课声是靠空气传播的
C.“土电话”是靠固体传声的
D.真空是不能传声的
选择题 | 较易(0.85)
14. 以下各项中属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的是(   )
①隆隆的雷声预示着一场可能降临的大雨;②声呐捕鱼;③超声波碎石;④B超探病;⑤用声波来清洗眼镜片;⑥用听诊器了解病人心、肺的情况
A.①⑤⑥B.②③④C.③⑤D.①②④⑥
选择题 | 容易(0.94)
15. 如图所示,把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闹钟和罩的底座之间垫上柔软的泡沫塑料,逐渐抽出罩内的空气,闹钟的声音会逐渐变小,直至听不到声音,这个实验说明了(       
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声音必须通过介质才能传播
C.声波在玻璃罩中发生了反射
D.声波在传播过程中能量逐渐减少
选择题 | 较易(0.85)
16. 宇航员在太空中交流常用一根棒接触,原因是棒可( )
A.防止两人分开B.示意谈话内容
C.作传声媒介D.防止意外事故
2017-02-16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教版七年级下册2.2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练习题1科学试卷
选择题 | 较易(0.85)
17. 下表列出了相同条件下不同物质密度及声音在其中传播的速度,根据表中提供的信息,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物质

空气

氧气

物质的密度(千克/米3

1.29

1.43

2700

7900

11300

声音传播的速度(米/秒)

330

316

5200

5000

1300

A.声音传播的速度随着物质密度的增大而增大
B.声音传播的速度随着物质密度的增大而减小
C.声音在金属中传播速度大于它在气体中传播速度
D.声音在金属中传播速度随金属密度的增大而增大
选择题 | 较易(0.85)
18. 校运会上在进行百米赛跑时,为计时准确,终点线上的计时员的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在听见枪声的同时按下停表,因为耳朵很灵敏
B.看见发令枪冒白烟的同时按下停表,因为眼睛很灵敏
C.凭自己掌握,在听见枪声时或看见白烟时都可以按停表,因为响声和白烟时同时发生的
D.应以看见白烟为准,因为声音的传播速度没有光的传播速度大
2017-02-16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教版七年级下册2.2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练习题1科学试卷

五、填空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填空题 | 较易(0.85)
19. 音乐会上正演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优美的音乐是由于琴弦的        产生的,这动人的乐曲是通过         传到观众的耳朵里的。“余音绕梁,三日不绝”,这句话从物理学的角度看,说的是         现象。
2017-02-16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教版七年级下册2.2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练习题1科学试卷
填空题 | 较易(0.85)
20. 医生通过听诊器可以了解病人心脏的工作状况,这是利用了声能够传递_____的道理;心脏的跳动声是心脏_________而发出的。如图所示的实验现象表明________
2017-02-16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教版七年级下册2.2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练习题1科学试卷
填空题 | 较易(0.85)
21. 如图,将一把金属叉子拴在一根约1米长的线的中间,把线的两端分别在双手的食指上缠绕多圈,并插入耳朵。然后让叉子撞到坚硬的物体上,等它垂下把线拉直时,你就可以听到敲钟似的响声。通过撞击,金属叉子_________发声,声音主要通过____________传递到人耳。
2017-02-16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教版七年级下册2.2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练习题1科学试卷

六、探究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探究题 | 适中(0.65)
22. 声音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为了认识声音,某班级的科学探究小组设计并进行了如下探究实验。
实验一: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溅起了水花;
实验二:用细线把一个小铃铛悬挂在软木塞的下端,并置于烧瓶中,摇一摇烧瓶,会听到清晰的“叮当”声。然后取下软木塞,点燃酒精棉花球放入瓶中,待火熄灭后,迅速塞紧软木塞,再摇一摇烧瓶,听到瓶内小铃铛的响声比原来小很多。
(1)以上两个实验中,实验_________表明发声物体在振动。
(2)另一个实验表明:_____________
探究题 | 较易(0.85)
23. 如图所示,小明和小敏用细棉线连接了两个纸杯制成了一个“土电话”。

(1)他们用“土电话”能实现10米间的通话,这表明________
(2)相距同样远,讲话者以相同的响度讲话,如果改用细金属丝连接“土电话”,则听到的声音就大些。这一实验明:________ 。
(3)如果用“土电话”时,另一个同学捏住棉线的某一部分,则听的一方就听不到声音了,这是由于________ 。
(4)如果在用“土电话”时,线没有拉直而处于松弛状态,则听的一方通过棉线  ________ (填“能”或“不能”)听到对方的讲话。

七、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选择题 | 较易(0.85)
24. 蛇是没有耳朵的,但我们知道“打草惊蛇”这一成语。使蛇离开的原因是(     
A.打草时,草及周围的地面发生了振动,蛇感知到危险而离开
B.蛇的舌头能探测人的气味,故“知趣”地离开
C.蛇有探测红外线的能力,故“知趣”地离开
D.蛇的皮肤被草弄得痒痒的,被迫离开
2017-02-16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教版七年级下册2.2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练习题1科学试卷
选择题 | 较易(0.85)
25. 我们曾体验过以下一些声现象,其中能说明声音产生原因的是 (   )
A.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把钟罩内的空气抽出后,铃声明显变小
B.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平静水面,会在水面激起水波
C.站在河岸上大声说话,会吓跑正在河边游动的鱼
D.在一根长钢管的一端敲击一下,从另一端可听到两次敲击声
选择题 | 较易(0.85)
26. 人站在桥洞里说话时,听不到回声的原因是(   )
A.桥洞两端开口,不反射声音B.桥洞窄小,使反射的回声跟原声混在一起分不出来
C.桥洞反射的声音都从洞口跑掉了D.桥洞两侧反射回来的声音正好抵消
选择题 | 较易(0.85)
27. 一天,突然下起了雷雨,阿强站在窗前看到前方一道明亮的闪电直劈向地面,大约3秒钟后,阿强听到了震耳的雷声。请你估计一下,发生闪电的地方离阿强大约有多远(       
A.10米B.100米
C.l千米D.10千米
2017-02-16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教版七年级下册2.2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练习题1科学试卷
选择题 | 较易(0.85)
28. 已知声音在铁、水、空气中传播速度为 5200m/s、1500m/s、340m/s,人耳能分辨前后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大于 0.1 秒.有一段长 18 米的铁管装满水.将你 的耳朵贴在装满水的铁管一端,请人在另一端敲击一下,你能听到的敲击声的次 数是(       
A.1 次B.2 次C.3 次D.4 次
2019-07-15更新 | 128次组卷 | 3卷引用:浙教版七年级下册2.2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练习题1科学试卷

八、解答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解答题 | 较易(0.85)
29. 一列匀速行驶的火车,在距离峭壁隧道口前532.5米处鸣笛,经过3秒司机听到回声。已知声音的传播速度为340米/秒,求火车的行驶速度为多少?
2017-02-16更新 | 15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教版七年级下册2.2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练习题1科学试卷

九、填空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30. 两人相距较远说话时,听不到对方的声音,但同样情况下,用自制的土电话就可以听到相互的说话声;耳朵贴在铁轨上能听到远处火车开来的声音而站起来就听不到了.对此,请你提出一个要研究的问题: ______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较易
考查范围: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声学

试卷题型(共 34题)

题型
数量
填空题
9
选择题
16
单选题
1
探究题
2
解答题
1
填空题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2
声学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填空题
10.85声音的产生
20.85声音的传播
30.94声音的传播
40.85声音的传播
50.94声音的传播
60.94超声波与次声波
190.85声音的传播  声音的产生
200.85声音的传播  声音的产生
210.85声音的传播  声音的产生
二、选择题
70.85声音的传播  声音的产生
90.85声音传播的快慢  声音的传播  声音的产生
100.65声音的产生
110.85噪声的危害和防止噪声的途径
120.85声音的传播
130.85声音传播的快慢  声音的传播
140.85声音的传播
150.94声音的传播  声音的产生
160.85声音的传播  声音的产生
170.85声音传播的快慢  声音的传播
180.85声音传播的快慢  光速
240.85声音的传播
250.85声音的传播  声音的产生
260.85声音  声音的传播
270.85声音的传播
280.85声音的传播
三、单选题
80.94探究声音的产生  熟悉声音在一些介质中传播的速度  区分音调、响度与音色  控制噪声的主要途径
四、探究题
220.65声音的传播  声音的产生
230.85声音  声音的传播  声音的产生
五、解答题
290.85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声音传播的快慢
六、填空题
300.85声现象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