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科学综合库 > 常见的物质 > 常见的化合物 > 盐的性质及用途
题型:探究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 题号:21770646
小华在做实验时,不小心将镁条掉到碳酸钠溶液中,发现产生大量的气泡和白色不溶物。他非常好奇,和同学们一起进行了如下的探究。
【问题一】镁条与碳酸钠溶液反应产生的气体是什么?
【作出猜想】猜想1:可能是二氧化碳;        猜想2:可能是氢气。
【问题二】镁条与碳酸钠溶液反应产生的白色不溶物是什么?
【查阅资料】
①Mg(OH)2难溶于水,MgCO3微溶于水,它们受热都会分解成两种氧化物;
②白色的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色。
【作出猜想】甲同学猜想:是Mg(OH)2
乙同学猜想:是MgCO3
丙同学猜想:是Mg(OH)2和MgCO3的混合物。
【进行实验】取白色不溶物放入试管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观察到有气泡产生,得出甲同学的猜想不正确。小明通过进一步实验得出丙同学的猜想正确。他的实验操作及现象是______
【问题三】镁条与碳酸钠溶液反应快速产生大量气泡的原因是什么?
【查阅资料】Na2CO3溶液中除Na+、CO32-外,还有OH;镁条与水能缓慢反应生成H2
【作出猜想】可能是Na+、CO32-、OH-中的某一种离子促进了镁与水的反应。
【进行实验】按如图所示方案进行实验。发现只有A中产生气泡较快,而B、C中产生气泡很缓慢。

(1)试剂X是________
(2)该实验说明是________促进了镁与水的反应。

相似题推荐

探究题 | 适中 (0.65)
【推荐1】小凤和小凯在做“金属与酸反应”的实验时,分别将镁条投入盛有稀盐酸的试管中,小凤加入少量镁条,而小凯加入了足量镁条。一段时间后,小凯的试管底部“意外”地出现了灰白色固体。为探究该固体是什么物质,他们开展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足量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的灰白色固体是什么?
【查阅资料】①氢氧化镁和碱式氯化镁都难溶于水,但都能与稀硝酸反应,后者能生成和HCl。②碱式氯化镁受热易分解产生氯化氢气体。
【建立假设】假设1:未溶解的氯化镁;假设2:氢氧化镁;假设3:碱式氯化镁;
【进行实验】将灰白色固体过滤、充分洗涤后进行如下实验:(请完成以下实验记录)
序号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实验一取灰白色固体于试管中,加入足量蒸馏水,充分振荡固体不溶解假设1_____
实验二取灰白色固体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硝酸,充分振荡固体溶解假设2不成立
往上述溶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___________
实验三取少量灰白色沉淀于试管中加热,并将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悬于试管口___________假设3成立

【评价交流】小凤认为该灰白色固体一定是碱式氯化镁。小凯认为上述探究还不足以说明该固体只有碱式氯化镁,可能是氢氧化镁和碱式氯化镁的混合物,需要进一步计算证明。小凯取灰白色固体m克用于实验,请你帮他写出实验思路:___________
2023-02-22更新 | 32次组卷
探究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工业上用电解饱和食盐水的方法制备烧碱,小乐对用此方法生产的、外包装破损的烧碱样品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烧碱样品中含有哪些杂质?
【建立猜想】猜想1:可能含有碳酸钠,依据是氢氧化钠能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
猜想2:可能含有氯化钠,依据是在化工生产中,原料可能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取少量烧碱样品于试管中,加适量水溶解,加入过量的稀硝酸,再滴加少量硝酸银溶液______________烧碱样品中含碳酸钠和氯化钠
【反思评价】除去烧碱样品中含有的少量碳酸钠,可选用的药品是____________
A.CuCl2溶液  B.Ba(NO32溶液  C.Ba(OH)2溶液  D.KOH溶液
2021-03-07更新 | 10次组卷
探究题 | 适中 (0.65)
【推荐3】(1)请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①仪器a的名称:_______,制取较纯净的氢气可选用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是_____(填字母)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
②实验室若用A作为氧气的发生装置,请写出一个对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用C装置收集氧气的验满方法______
③如下图所示,在白色点滴板1~6的孔穴中,分别滴加2滴紫色石蕊溶液。

(I)孔穴6中溶液变为蓝色,说明碳酸钠溶液显_______(填“酸性”或“碱性”)。
(II)溶液变为红色的孔穴有_____(填孔穴序号,下同)。
(III)作为空白对照实验的孔穴是______
(2)(I)下图是两个实验小组分别进行“加热硫酸铜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后生成物”的实验过程示意图:

【甲组】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加热后产生黑色的氧化铜。
【乙组】为寻找实验中没有产生氧化铜的原因,他们进行了以下实验探究:
【查阅资料】在酸性条件下,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在溶液中可发生如下反应:
,生成的碱式硫酸铜是不溶于水的蓝白色固体,加热不易发生分解。
【提出猜想】根据资料分析,同学们针对试管中溶液呈酸性的原因作出以下猜想:
猜想I:硫酸铜溶液呈酸性;             猜想II:生成的硫酸钠使溶液呈酸性。
【实验与结论】实验①:用pH试纸测定硫酸铜溶液的酸碱度,得出其pH______7(填“>”、“<”或“=”),硫酸铜溶液呈酸性,猜想I成立。
实验②:向盛有硫酸钠溶液的试管中逐滴加石蕊溶液,观察到溶液显紫色,硫酸钠溶液呈_______(填“酸”、“中”或“碱”)性,猜想II不成立。
【交流和反思】(1)乙组同学认真分析甲组实验后,一致认为不需要通过实验就能判断猜想II不成立,理由是________
(2)在化学反应中,相同的反应物因质量比不同可能会导致生成物不同,请另举一列______(写出反应物即可)
2020-07-10更新 | 1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