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2020-2021学年人教版初中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下册6.2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同步练习
浙江 九年级 课后作业 2021-04-05 115次 整体难度: 容易 考查范围: 中国近现代史

一、单项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单项选择题 | 容易(0.94)
2. “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是(   
A.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B.周恩来、邓小平扭转了经济的下滑
C.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D.毛泽东批评江青为首的“四人帮”
单项选择题 | 适中(0.65)
3. 下面图画是某一时期的壁画作品,它发生于(     
A.抗美援朝时期B.“大跃进”运动时期
C.“文化大革命”期间D.改革开放后
2021-04-12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2021学年人教版初中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下册6.2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同步练习
单项选择题 | 适中(0.65)
4. 读下图,对其解读最为恰当的是
A.一五计划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和轻工业
B.人民公社化运动导致生产资料公有化程度高
C.“改革开放”使得我国工农业得到快速增长
D.“大跃进”导致了工农业生产比例严重失调
单项选择题 | 较易(0.85)
5. 火花是火些盒上的图案,不同时代的火花留下了不同的时代的痕迹。下图所示火花属于下列哪一时期的历史遗存
A.抗日战争时期B.解放战争时期
C.“大跃进”时期D.“文化大革命”时期
2018-08-16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2021学年人教版初中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下册6.2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同步练习
单项选择题 | 容易(0.94)
6. 不同时代的宣传画体现了不同的时代风貌。右图这幅夸张的宣传画出现的时代背景是
A.土地改革的完成B.“三大改造”高速进行
C.“大跃进”运动的开展D.“文化大革命”的发动
2016-11-27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2021学年人教版初中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下册6.2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同步练习
单项选择题 | 适中(0.65)
7.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进行所谓“一个阶段推翻一个阶级”的政治大革命,既没有经济基础,也没有政治基础。它必然提不出任何建设性的纲领,而只能造成严重的混乱、破坏和倒退。中共中央的这一深刻反思主要是基于(     
A.三大改造存在过急、过快的问题
B.“人民公社化”运动破坏农村生产力
C.“大跃进”造成三年经济严重困难
D.“文化大革命”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灾难
单项选择题 | 较易(0.85)
8. 下列哪一词汇能够反映“文化大革命”时期的社会现象(     
A.“公私合营”B.“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C.“倾家荡产大搞钢铁”D.“打倒一切、全面内战”
2021-04-12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2021学年人教版初中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下册6.2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同步练习
单项选择题 | 适中(0.65)
9. 某校八年学生王星在百度搜索中输入关键字“文化大革命(重大事件)”,下列信息他不可能查询到的是(     
A.五一六通知B.四五运动C.九一八事变D.造反有理
2021-04-12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2021学年人教版初中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下册6.2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同步练习
单项选择题 | 较易(0.85)
10. “文化大革命”的导火线是(     
A.吴晗写《海瑞罢官》B.中共中央发表《五一六通知》
C.姚文元发表《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D.毛泽东写《炮打司令部》大字报
2021-04-12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2021学年人教版初中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下册6.2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同步练习

二、非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非选择题 | 适中(0.65)
11. 斯大林模式对苏联和东欧国家影响很大,这种模式对中国有没有影响?如果有,表现在哪些方面?
非选择题 | 适中(0.65)
12. 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中经历了很大的曲折。1958年,全国掀起了“大跃进”运动和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给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了重大损失。“大跃进”运动的主要标志是什么?“大跃进”运动在工业和农业方面的表现分别有哪些?产生了哪些后果?
非选择题 | 适中(0.65)

13.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材料一】设使内战扩大,张、杨长期禁锢蒋氏,则事变的进展徒然有利于日本帝国主义和中国讨伐派(汪精卫等)的阴谋。在这种情形下,共产党坚决主张和平解决。这就是全国人民的主张,因为现在的内战是人民所痛恶的。

——摘编自《毛泽东选集》

(1)根据材料一,分析中国共产党主张和平解决这一事件的理由.

【材料二】人民公社体制不利于调动人民的积极性……党中央指出:“我国农业问题的这种严重性、紧迫性,必须引起全党同志的充分注意。”……到1982年,实行包产到户和包干到户的生产队迅速增加到86.7%。

——摘编自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2)根据材料二,指出造成我国农业问题的因素及我党解决这一问题的举措。

【材料三】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抓住人民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全党全国人民要团结在党中央周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3)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牢记史命。请根据以上三则材料对这一观点进行论证。(要求: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语言简洁)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中国近现代史

试卷题型(共 13题)

题型
数量
单项选择题
10
非选择题
3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中国近现代史
1,2,3,4,5,6,7,8,9,10,11,12,13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单项选择题
10.85社会主义道路的初步探索
20.94十年动乱
30.65社会主义道路的初步探索
40.65社会主义道路的初步探索
50.85十年动乱
60.94社会主义道路的初步探索
70.65十年动乱
80.85十年内战
90.65十年动乱
100.85十年动乱
二、非选择题
110.65社会主义道路的初步探索  十年动乱
120.65社会主义道路的初步探索
130.65抗日烽火  社会主义道路的初步探索  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