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与社会综合库 > 中国近现代史 > 中华民国的兴衰和中国革命的胜利 > 五四运动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5 题号:13985014
“五四”运动爆发前,控制中国山东的资本主义国家是日本。(     
【知识点】 五四运动

相似题推荐

非选择题 | 适中 (0.65)
【推荐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许多年前,中国的一位外交官在参加一次国际会议时发表这样的愤恨:“偌大一个省份见夺于他国,这难道是中国加入协约国作战的报酬吗?”

材料二:自革命领袖孙中山先生推翻专制,创立共和,于兹十有五年。人民始则抱无穷之希望……不料事与愿违,渐失所望……国民政府对内力求廓清军阀,对外努力推倒帝国主义……此次北伐,深望全国民众,亦与以同等之扶助焉

——摘自《国民政府出师北伐告全国人民书》


(1)材料一中的“偌大一个省份见夺于他国”指的是什么事件?这次国际会议引发了什么运动?
(2)材料二中“推翻专制、创立共和”指的什么历史事件?指出该事件在政治、思想上的影响分别是什么?
(3)材料二中的“力求廓清军阀”最后取得了什么成果?什么原因最终导致北伐战争的失败?
2019-02-08更新 | 0次组卷
非选择题 | 适中 (0.65)
【推荐2】中国人民是无畏无惧、坚忍不拔的,中国的发展得益于中国人民的不懈努力和奋斗。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思想觉醒]

材料一:本志同人本来无罪,只是为拥护那德莫克拉西(Denorey)和赛因斯(Science)两位先生,才犯了这几条滔天的大罪,要拥护那德先生,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1)材料一中的“本志”指的是什么杂志?材料中的“德先生”及“赛先生”分别指什么?
[民主号角]

材料二: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群众爱国政治运动。同时,也是一场空前的社会思想解救运动,它与新文化运动相结合,极大地提高了中国人民的觉悟,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它把救亡与启蒙相结合,形成了一种“五四精神”,激励一代又一代的中国青年去追求进步和光明。


(2)依据材料二指出五四运动的性质和意义。
[先锋诞生]

材料三:“这是一个大约12个二十几岁年青年人参加的会议。会议是在上海法租界的一所女子学校召开的,成员们担心巡捕的监视,乘火车转移到嘉兴南湖上的一条游艇中继续讨论。”


(3)材料三中的会议指的是哪次会议?这次会议上确定的奋斗目标是什么?
2021-07-08更新 | 35次组卷
非选择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l)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其导火线是什么?根据材料一概括此历史事件进程中所发生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说说毛泽东登上美国《时代》周刊封面的历史背景有哪些?

(3)材料三反映的是新中国的成立,它得益于中共开辟了一条中国化的革命道路,这条道路指的是什么?

(4)三则材料共同反映的是哪一历史时期?它的结束有何意义?

2019-01-31更新 | 2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