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与社会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中华文明的起源 > 青铜时代的王朝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3 题号:15284555
历史虽然已经离我们远去,但总会留下一些遗迹,成为我们探究历史古风遗韵的重要依据。请结合下列资料进行相关问题的探究。

材料一   故封力亲戚为诸侯之君,以为藩篱,屏蔽周室。

——《左传》

材料二   周公教成王说:“你得用心考察众诸侯谁纳贡,谁不纳贡。纳贡的如果礼貌不好,就是侮慢王朝,等于不贡。”

——范文澜《中国通史》

材料三   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至举烽火,诸侯悉至……

——《史记周本纪》



(1)图一的遗址经考古学家认定,是夏朝的都城,请写出夏朝的建立者是谁?图二为殷墟遗址,此遗址是哪一个王朝的都城?
(2)图三中的文物腹内底部铸有铭文:“珷征商。隹(zhuī)甲子朝。岁鼎。克昏。夙有商。……”这段铭文记载了周武王伐纣的史实。武王伐纣交战的地点在哪里?图中反映了我国古代哪一工艺的成就?
(3)材料一反映出西周时期实行了怎样的政治制度?周天子为什么要分封诸侯?
(4)根据材料二、三,概括诸侯对周天子应该承担哪些义务?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诸侯从周天子那里得到了什么权力。
【知识点】 青铜时代的王朝

相似题推荐

非选择题 | 适中 (0.65)
【推荐1】改革创新历来是各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戮力本业耕织,致力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其徭役)。宗室非有军功者,不得为属籍(享受特权)

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以上内容摘选自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


(1)卫鞅的观点体现了哪个学派的主张?“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指的是哪历史事件?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中“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的原因。
(3)近代学者梁启超在《中国六大政治家》中,将卫鞅列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政治家之一。请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梁启超作出这样评价的理由。
2021-11-23更新 | 6次组卷
非选择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夏朝建立四百年后,国王残暴无度,激起平民和奴隶反抗。位于黄河下游的商部落联合周边各部起兵,在公元前1600年前后灭夏建商。

材料二 商朝末年,国王奢侈残暴,修豪华宫苑,施炮烙酷刑,失去民心。最后被生活在渭水流域的周国联合其他小国消灭。

材料三 西周后期,政局混乱,王室势力日益衰弱。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

(1)材料一、材料二中的国王分别是谁?

(2)导致商朝灭亡的重要战役是什么?带领周国联合其他小国消灭商朝的国君是谁?

(3)夏、商、西周灭亡的共同原因是什么?通过夏、商、西周的更替,你有何认识?

2019-01-25更新 | 0次组卷
非选择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前356年,商君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开始变法。法令规定:废除土地国有制,国家承认私人的土地所有权。凡是努力从事农耕,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人免除徭役,作为奖励。禁止弃农经商。凡是在战场上杀敌立功的人,赏给爵位或官职。全国设31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吏去治理。


(1)根据材料一,指出“商君”是谁,并概括“商君”变法的主要措施。变法的措施中,反映中央集权思想的措施是哪一项?遭到贵族强烈反对的是哪一项?

材料二:皇帝说:“现在要禁用鲜卑语,统一使用汉语。明知故犯,就要降职或罢官。”


(2)根据材料二,指出这位皇帝是谁,并说说他这样做的目的。

材料三:

鲜卑姓汉姓鲜卑姓汉姓
拓跋贺兰
丘穆陵独孤
步六孤贺楼
(3)根据材料三,概括材料二中的皇帝采取了怎样的改革措施。
(4)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以上两次改革对我国当今的改革开放有什么启示。
2021-10-31更新 | 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