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历史与社会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中国古代的社会生活 > 中国古代政治状况 > 至高无上的皇权
题型:非选择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 题号:6776579
我国历史悠久,疆域辽阔如何管理国家,特别是如何解决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是历代帝王都很重视的一个问题。阅读材料:

材料一 秦始皇在一次庆功宴上对群臣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

材料二 王初并天下,自以为德兼三皇,功过五帝,乃更号曰“皇帝”。命为“制”,令为“诏”。

材料三 于是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秦始皇认为春秋战国以来,天下战争不断的根源在于西周实行了什么制度?
(2)材料二中的是谁?初并天下是何意?发生在何时?
(3)材料二和材料三分别反映出嬴政采取了哪两项措施?
【知识点】 至高无上的皇权

相似题推荐

非选择题 | 适中 (0.65)
【推荐1】人类文明包括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诸多方面成果。请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政治方面】

材料一



(1)材料一反映的是朝的政治制度。其中负责辅佐皇帝掌管行政的官职是          。

材料二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侍郎贰(副)之,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帝方自操威柄,学士鲜所参决。

——《职官志》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最主要的变化是什么?由此判断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一朝代的历史。
【经济方面】

材料三宋金对峙时期,北方人民大量南迁,形成第三次移民浪潮,大约有500万北方移民迁入并定居于江南地区,为江南农业集约化经营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南宋政府为了维持与北方政权的对峙局面,必须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劝农政策成为当务之急。当时大批农书、劝农文陆续刊印……绝非偶然。在这种情况下,“苏湖熟,天下足”的形成,便不足为奇了。

——樊树志《晚明大变局》


(3)材料三中“苏湖熟,天下足”反映出什么经济现象?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概括形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思想文化方面】

材料四 从孔子那里我读到一颗爱心;在孟子那里我读到一股正气;从墨子那里我读到一腔热血;在韩非那里我读到一双冷眼。

——易中天


(4)下列哪些内容可以作为易中天先生得出上面结论的证据,将字母填图在答题卡指定位置。
A.故治民无常,唯法为治。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 B.“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实现人与人之间“兼相爱”   C.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D.仁者爱人   
孔子那里我读到一颗爱心孟子那里我读到一股正气
墨子那里我读到一腔热血韩非那里我读到一双冷眼
2018-08-17更新 | 2次组卷
非选择题 | 适中 (0.65)
【推荐2】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针对社会急剧的变化和发展,有识之士纷纷发表各自的看法和主张,逐渐形成儒家、法家、道家、墨家、兵家等许多学派,史称“诸子百家”。
材料二:

材料三:“凡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董仲舒


(1)材料一中各个学派间相互争论和批判,又相互影响,形成了什么样的学术繁荣局面?其中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谁?他的政治思想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指出秦朝的政治制度是什么?此制度的创立者是谁?这一政治制度体现了“诸子百家”中哪一家的思想主张?
(3)材料三中董仲舒是给谁上的奏折?据此皇帝采取了什么政策?这一政策产生了什么影响?
(4)在今天和谐社会的构建中,儒家的哪些思想我们可以借鉴?
2018-08-17更新 | 0次组卷
非选择题 | 适中 (0.65)
【推荐3】统一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维护统一,巩固统一,始终是历史发展的主题。那些有利于国家统一的人或事在历史的长河中依然被后人传诵与铭记。阅读下列材料:
毛主席诗《沁园春·雪》(1936. 02)
……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请回答:
(1)中国历史上在哪一朝实现了第一次大统一?
(2)材料中的“秦皇”为了巩固统一创立了一套什么制度?当时的最高统治者除称自己为皇帝外,还在中央政府主要设置了三大官职,哪个官职负责管军事?
(3)材料中的“汉武”为了加强思想上的统一,他采纳谁的建议创办什么学校?
(4)综合上述材料,就祖国统一的问题谈一谈你的认识。
2017-12-02更新 | 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