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上海市宝山区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混合式教学适应性考试物理试题
上海 九年级 期中 2022-11-16 183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物理常识、力学、热学

一、单选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1. 最早测出大气压值的科学家是(  )
A.亚里士多德B.牛顿
C.伽利略D.托里拆利
单选题 | 适中(0.65)
名校
2. 铁轨下面垫枕木是为了(   
A.增大压力B.增大压强
C.减小压力D.减小压强
单选题 | 较易(0.85)
真题 名校
3. 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关系m-V图象如图所示,甲、乙密度之比为(  )

A.2:1B.1:2C.3:1D.1:3
2021-06-27更新 | 5726次组卷 | 50卷引用:2021年广东省中考物理试题
4. 在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活动中,将U形管压强计的金属盒先后放入同一液体中,根据如图所提供的信息能够探究的是(  )
A.液体内部的压强与深度的关系
B.液体内部的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
C.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是否都有压强
D.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上的压强大小是否相等
2022-11-15更新 | 89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宝山区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混合式教学适应性考试物理试题
单选题 | 容易(0.94)
名校
5. 如图中提供了某些情况下的压强数值,利用这些数据可知,一名普通中学生躺在床面上时,床面的受力面积约为(  )

A.0.015m2B.0.03m2C.0.15m2D.0.3m2
单选题 | 较易(0.85)
名校
6. 如图所示,将两个完全相同的木块分别放入甲、乙两个盛有液体的容器中。木块静止时,两容器中液面相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容器中液体的密度较小
B.乙容器中木块受到的浮力较大
C.甲容器中木块下表面受到的压力较小
D.乙容器中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较大

二、填空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7. 物理知识与日常生活和技术密切相关。在如图所示的实例中,应用连通器原理的是图 _____;利用大气压强的是图 _____;应用阿基米德原理的是图 _____
2022-11-15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宝山区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混合式教学适应性考试物理试题
填空题 | 适中(0.65)
8. 同一物体浸没在水中不同深度处,受到水对它的浮力是_____的;高度相同、形状不同的容器装满水时,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是______的;同种物质在固态和液态时的密度一般是______的.(均选填“相同”或“不同”)
9. 质量为2千克、体积为1×10-33的物体,密度为 _____千克/米3,当它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为 _____牛,浮力与重力的合力为 _____牛。
2022-11-15更新 | 95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宝山区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混合式教学适应性考试物理试题
10. 中国首艘全球最大超大型集装箱船比世界最大航母还长60多米,可承载24万吨货物。集装箱船从长江口驶入东海,所受到的浮力将 _____,排开水的体积将 _____,排开水的质量将 _____(均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2022-11-15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宝山区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混合式教学适应性考试物理试题
11. 如图所示,利用轻质 _____滑轮A(填“定”或“动”)匀速提升重物G。当重物匀速上升的速度为1米/秒时,拉力为10牛,则重物的重力为 _____牛;若以2米/秒的速度匀速提升此重物,则拉力为 _____牛。
2022-11-15更新 | 524次组卷 | 4卷引用:上海市宝山区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混合式教学适应性考试物理试题
12. 如图所示,形状完全相同的长方体A、B,悬浮在水中,两长方体下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强pA_____pB,两长方体上、下表面所受液体的压力差ΔFA_____ΔFB,两长方体的密度ρA_____ρB(均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2022-11-15更新 | 103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宝山区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混合式教学适应性考试物理试题
1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鸟类世界》一书中记载有一种海鸟,它能飞越太平洋,靠的仅仅是一截树枝。飞行时,它把树枝衔在嘴里;累时,它把树枝放在水里,然后站在上面休息一会儿……
某同学对上述内容产生怀疑,查阅资料获得以下信息:
①一只麻雀的质量约为80克;
②木材的密度为0.2~0.75克/厘米3
③一只铅笔的长度约为18厘米、横截面积约为0.5厘米2
④海水的密度约为1.0克/厘米3
根据所学物理知识,结合上述信息,
①材料中描述的内容 _____(填“真实”或“不真实”);
②理由是:_____
2022-11-15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宝山区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混合式教学适应性考试物理试题

三、作图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15. 如图所示,两支完全相同的两端开口的玻璃管,下端用相同的橡皮膜扎紧,分别放在水槽中的不同深度,请画出两支玻璃管下端橡皮膜的大致形状。
2022-11-15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宝山区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混合式教学适应性考试物理试题

四、计算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计算题 | 较易(0.85)
真题 名校
解题方法
16. 质量为2kg的水温度升高5℃,求吸收的热量Qc=4.2×103J/kg·℃」
2021-06-20更新 | 2036次组卷 | 15卷引用:2021年上海市中考物理试题
17. 杠杆平衡时,动力F1大小为6牛,动力臂l1为0.4米,阻力臂l2为0.6米,求阻力F2的大小。
2022-11-15更新 | 422次组卷 | 5卷引用:上海市宝山区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混合式教学适应性考试物理试题
18. 如图所示,密度为ρ、边长为l的实心均匀正方体放置在水平地面上。
①求正方体对地面的压强p
②若沿竖直方向从右侧切去一部分,试证明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p'等于原压强p
2022-11-15更新 | 89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宝山区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混合式教学适应性考试物理试题
19. 如图所示,完全相同的圆柱形容器A和B静置在水平地面上。容器A中装有深为1.4米、体积为2×1033的水。容器B中装有深为1.6米、密度为0.8×103千克/米3的酒精。求:
①容器A中水的质量m
②距容器B底部0.6米处C点的压强pC
③若从A、B两容器中分别抽出高为h的液体后,液体对各自容器底部的压强分别为pApB,通过计算比较pApB的大小。
2022-11-15更新 | 281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宝山区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混合式教学适应性考试物理试题

五、实验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20. 在“测定物质的密度”实验中,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 __________。某同学利用量筒、烧杯和电子天平等器材测量盐水和鸭蛋的密度。
①测量盐水的密度时,有以下四个步骤:
Ⅰ、向烧杯中倒入适量盐水,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
Ⅱ、将烧杯中的盐水倒入量筒(烧杯内有残留),测出盐水的体积;
Ⅲ、……;
Ⅳ、算出盐水的密度。
为使测量结果更准确,步骤Ⅲ的操作是 _____(填“直接”或“擦干残留盐水后”)测量烧杯的质量。
②使用烧杯测量鸭蛋密度的步骤如图甲、乙、丙、丁所示:

图中电子秤显示的四个数据,若没有“131.0g”这个数据,能否求出鸭蛋的密度?请在下方横线作答。要求:①若能,请写出鸭蛋的密度值;
②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_____(填“能”或“不能”)。
理由:_____
2022-11-15更新 | 447次组卷 | 6卷引用:上海市宝山区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混合式教学适应性考试物理试题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物理常识、力学、热学

试卷题型(共 20题)

题型
数量
单选题
6
填空题
7
作图题
2
计算题
4
实验题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物理常识
2
力学
3
热学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单选题
10.85物理常识  托里拆利实验
20.65减小压强的方法及生活中的实例
30.85利用密度公式进行比值计算
40.85探究液体压强的实验装置和步骤
50.94压强公式的简单应用
60.85物体沉浮状态与浮力、重力和体积的关系  根据物体的浮沉状态判断密度大小  浮力与压强的综合问题
二、填空题
70.65生活中常见的连通器  大气压的应用  应用阿基米德原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80.65液体压强的计算和比较  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
90.65密度公式的简单应用  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  利用阿基米德原理计算浮力、密度及质量
100.65利用阿基米德原理计算浮力、密度及质量  物体沉浮状态与浮力、重力和体积的关系
110.65二力或多力平衡问题  动滑轮的概念、实质及特点
120.85液体压强公式的简单应用  利用阿基米德原理计算浮力、密度及质量  物体沉浮状态与浮力、重力和体积的关系
130.85物体沉浮状态与浮力、重力和体积的关系
三、作图题
140.85力的示意图  压力的概念及其计算
150.85液体压强的特点及其应用
四、计算题
160.85计算物体温度变化时的吸放热
170.94运用杠杆平衡原理进行计算
180.65压强公式的简单应用
190.4密度公式的简单应用  液体压强公式的简单应用
五、实验题
200.65测量液体密度的实验器材和实验步骤  只用天平(及辅助工具)测量物体的密度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