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物理综合库 > 力学 > 运动和力 > 重力 > 重力的三要素 > 重力的计算与估算
题型:科普阅读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370 题号:11682537
阅读题
火星探测----“好奇号”登入火星:2020年4月24日第五个“中国航天日”我国将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命名为“天问一号”。在2020年3月初,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公布了一张像素高达18亿的火星全景图(局部),这张图是用“好奇号”火星探测器拍下的1000多张照片拼成的,为我们呈现了非常清晰的火星表面景观。“好奇号”在火星上的着陆过程主要分成如下几段:装载火星车的探测器在125km的高度以5.8km/s的速度进入火星大气层。经240s后在距火星表面10km处速度降为470m/s,并打开直径为19.7m的降落伞,又经过28s后分离隔热罩,此时高度为7km,速度为160m/s。这时雷达开始收集并发回各种探测数据和图像资料。在距火星表面1.8km处分离降落伞和壳体,速度为100m/s,离地面20m处时缓冲发动机点火,探测器用绳索放下火星车,12s后着陆,着陆前瞬时速度仅为0.75m/s。
问题:
(1)探测器进入火星大气层后速度降低是因为______的作用;
(2)降落伞在进入大气层时不打开,而在速度降到一定数值后才打开,原因可能是______
(3)着陆前缓冲发动机喷气的方向是______
A.向火星侧面       B.向火星地面       C.向空中       D.无法确定
(4)“好奇号”的质量约900kg,有6个均能驱动的轮子,运动灵活,可原地360°转弯。“好奇号”在地球表面重约______N,但在火星表面重3330N,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______
(5)把轮子表面做成凸凹不平的目的是______
 
19-20八年级下·江苏苏州·期末 查看更多[2]

相似题推荐

科普阅读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

2022年4月16日9时56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航天员在轨飞行期间,利用任务间隙,还进行了2次“天宫课堂”太空授课,以及一系列别具特色的科普教育和文化传播活动。“天宫课堂”上,航天员叶光富打开一段此前拍摄的视频,画面中他用手轻轻推动了面前的悬浮实验台。出乎意料的是,实验台没有直接飘走,而是略微移动后又稳稳地回到原位。悬浮实验台正是高微重力科学实验柜的一部分。一般而言,空间站的微重力水平大约在,而在高微重力科学实验柜中,科研人员将微重力水平提升了两个数量级,达到水平。(g
为实现如此高的微重力水平,科研人员设计了双层实验系统,通过外层喷气、内层磁悬浮的设计,让实验系统“悬浮”起来,从而最大程度上消除振动。叶光富展示的视频中,实验台被施以外力后位置移动,能够自动瞄准实验柜上的靶标,通过喷气调整抵抗干扰。

(1)出舱的航天员与轨道舱之间需要系上一根安全绳,当航天员意外漂离轨道舱时,可拉着绳子返回轨道舱,这说明________
(2)关于“神舟十三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
A.在高微重力科学实验中,实验物体的质量减小
B.在高微重力科学实验中,重力与质量的比值减小
C.“神舟十三号”绕地球运行时,受到平衡力作用
D.“实验台没有直接飘走”,说明牛顿第一定律是错误的
(3)在高微重力科学实验柜中,的物体受到的重力约为__________N。若在某段时间内火箭沿斜向上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图甲。则在这段时间内,观察到火箭发动机的喷气方向应该是__________(选填“斜向左下”“斜向右上”“竖直向下”或“竖直向上”);
(4)为庆祝“神舟十三号”胜利归来,各种焰火缤纷绽放。有一种质量为的叫做“高声”的焰火,其特点是不会爆炸,能够持续向下喷射火焰,产生大小为自重6倍的恒定的推力,因其速度快产生啸叫声,所以称为“高声”。经实验测量,这种焰火在运动时,受到的阻力与速度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则焰火受到的最大阻力为__________N,焰火能够达到的最大速度为__________。(火药的质量不计)
2024-05-23更新 | 73次组卷
科普阅读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短文,回答文后问题
万有引力
牛顿发现的万有引力定律是17世纪自然科学最伟大的成果之一,它把地面上物体运动的规律和天体运动的规律统一了起来,对以后物理学和天文学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如图所示,任意两个物体间都有通过连心线方向上相互吸引的力,这种力叫万有引力,该引力大小与它们质量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中心之间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与两物体的组成和其间介质种类无关,万有引力的计算公式为,其中F表示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k表示万有引力常量,m1表示物体1的质量,m2表示物体2的质量,r表示两个物体中心之间的距离,两个质量为1kg的物体在相距1米时的吸引力约为
太阳对地球的引力使地球不能离开太阳,地球对其上物体的引力使物体不能离开地球。要离开地球,必须借助运载火箭发射,2018年12月8日,我国成功发射“嫦娥四号”探测器。2019年1月3日,在反推发动机和着陆缓冲机构的“保驾护航”下,一吨多重的“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预选着陆区。
地球上物体受到的重力是万有引力的表现,重力大小几乎等于物体与地球间的万有引力。跟地球一样,在其他所有星球上,物体也会由于星球对它的吸引而受到指向该星球球心的力。如果我们把这些力也叫重力的话,那么,物体在某星球上受到的重力不仅跟物体本身的质量有关,还跟该星球的质量、半径等因素有关,由于不同的星球质量和半径各不相同,所以,同一个物体在不同星球上受到的重力并不相同。
(1)下列现象的成因,与万有引力无关的是______
A.月球绕地球运动而不能飞离地球
B.两表面光滑的铅块相互紧压会粘在一起
C.行星绕太阳运动而不能飞离太阳
D.熟透了的苹果从树上落向地面
(2)我们任意两个同学之间也有引力,但我们的行动却几乎没有受到影响,这是因为我们之间______(质量/距离)较小,导致引力较小;
(3)“嫦娥四号”探测器由地球飞向月球的过程中,地球对探测器的引力______(变大/变小/不变);
(4)我们知道质量为1kg的物体在地球表面受到的重力约为10N,如果地球半径约为,地球质量约为______kg;
(5)海王星是八大行星中离太阳最远的行星,它的质量大约是地球的17倍,直径约为地球的4倍,则同一个物体在海王星上受到的重力______(大于/等于/小于)在地面上受到的重力。
2022-11-07更新 | 107次组卷
科普阅读题 | 适中 (0.65)
【推荐3】如图所示,这是世界上最轻的固体-气凝胶,这种物质看上去像凝固的烟,但它的成分与玻璃相似,称为“硅气凝胶”。这种新材料密度极小,仅为3mg/cm3(空气的密度为1.29kg/m3)。气凝胶中99.8%以上的体积是空气,有非常好的隔热效果,一寸厚的气凝胶的隔热效果相当于20~30块普通玻璃的隔热效果,即使把气凝胶放在玫瑰与火焰之间,玫瑰也会毫发无损。气凝胶貌似“弱不禁风”,其实非常坚固耐用;它可以承受相当于自身质量几千倍的压力,坚固耐用程度不亚于钢材,并且很耐磨。气凝胶比同体积的普通海绵轻得多,将它压缩后仍可恢复原状。很多职业登山者登山时所穿的鞋子都是用气凝胶制成的,就是因为气凝胶既轻便又耐磨,既隔热又抗压;气凝胶也成为航天活动中不可替代的材料,空间站和星际探测器都用它来进行隔热。最近浙江大学的科学家们研制出了一种超轻的材料,也是一种气凝胶,密度仅每立方厘米0.16毫克,这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轻的材料,名为“全碳气凝胶”。

   

(1)用气凝胶制作登山鞋,可以减轻登山运动员的总_____,从而帮助运动员更轻松地登顶。将气凝胶的体积压缩80%仍可恢复原状说明气凝胶富有_____
(2)用1m3“全碳气凝胶”制成的某隔热材料所受的重力为_____N。“气凝胶”的应用前景非常广泛,请你根据文中气凝胶的特点提出一种可能实现的应用:_____。(g取10N/kg)
2024-05-04更新 | 1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