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物理综合库 > 电磁学 > 电流和电路 > 电荷 > 电现象 > 摩擦起电现象
题型:科普阅读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46 题号:18502671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莱顿瓶

在1800年伏特发明伏打电池前,人们无法得到大量的、持续的电荷。当时,人们用德国人格里克发明的硫磺球起动电机:1709年德国人弗•豪克斯比用空心玻璃球代替硫磺球起动电机,但仍然无法长久储存电荷。

1745年的一天,德国物理学家克莱斯特利用导线将摩擦产生的电荷,引向装有铁钉的玻璃瓶。当他同往常一样用手触及铁钉时,却突然受到猛烈的一击。为什么这次与往常不同呢?这促使他用心思考,终于意识到这只玻璃瓶内一定储存了很多电荷。

几乎与此同时,一种可以大量存储电荷的瓶子在荷兰的莱顿城被发明,故起名叫做莱顿瓶。原始的莱顿瓶是一个玻璃瓶,瓶里瓶外分别贴有锡箔,瓶里的锡箔通过金属链跟金属棒连接,棒的上端是一个金属球。

1746年,英国伦敦一名叫柯林森的物理学家,通过邮寄的方式向美国费城的本杰明•富兰克林赠送了一只莱顿瓶,并在信中向他介绍了使用方法,这直接导致了1752年富兰克林著名的费城实验。实验过程中,本杰明•富兰克林用风筝将“天电”引了下来,把天电收集到莱顿瓶中,从而弄明白了“天电”和“地电”原来是一回事。

后来人们发现,只要两个金属板中间隔一层绝缘体就可以存储电荷,而并不一定要做成像莱顿瓶那样的装置,人们还给这种存储电荷的容器起了个新名字——电容器。


(1)莱顿瓶是一种储存______的装置;
(2)电容器是在两个金属板中间隔了一层______,这样就可以储存电荷了;
(3)莱顿瓶可以储存大量的电荷,使用时释放出来;但是却无法做到源源不断地提供电流。因此,它______(选填“是”或“不是”)电源;
(4)闪光灯工作时就需要电容器。干电池在一瞬间内可以提供的电流较______(选填“大”或“小”),不足以使闪光灯发出强光;可利用电容器提前将干电池中的电荷储存起来,闪光时电容器内储存的大量电荷流出,瞬间内形成强大的电流,使闪光灯发出强光。

相似题推荐

科普阅读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在我国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开始进入普通百姓家庭.小明同学家买了一辆崭新的汽车,部分相关参数配置如下表所示:

(1)经过加油站时,小明闻到汽油味,这是由于______.加油站规定工作人员在上班时间不能穿化纤布料做的衣服,这是因为化纤布料容易发生______,存在火灾隐患.
(2)2014年3月,发改委对汽油价格进行了微小调整,和大多数物质一样,汽油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随着气温的上升,汽油密度会______(“变大”或“变小”),受此因素影响,在每吨汽油价格不变的情况下,每升汽油的价格应______(“上调”或“下调”).
(3)如果他家的汽车正常行驶(已知:,汽油的密度为).查阅上表中的参数可知,理论情况下该车行驶 所消耗的汽油的质量是______
2017-04-30更新 | 189次组卷
科普阅读题 | 适中 (0.65)
【推荐2】请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静电与放电


生活中,由于物体间相互摩擦,常常会使有些物体带上静电。静电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出现放电现象。放电并不是消灭了电荷,而是引起了电荷的转移,正负电荷互相抵消,使物体不显电性。
当高压带电体与导体距离很近时,会使它们之间的空气瞬间导电,形成电流,产生电火花,同时空气发声、发光,这种放电现象叫火花放电。雷电就是大气中一种剧烈的火花放电现象。云层之间、云层和大地之间的电压可达几百万伏至几亿伏,放电时的电流可达几万安至十几万安,产生很强的光和声。云层和大地之间的放电如果通过人体,能够立即致人死亡;如果通过树木、建筑物,巨大的热量和空气的振动会使它们受到严重的破坏。
干燥的冬天,身穿毛衣长时间走路之后,由于摩擦,身体上会积累静电荷,电压可达上千伏,如果手指靠近金属物品,你会感到手上有针刺般的疼痛感,这就是由火花放电引起的。如果紧握一把钥匙,让钥匙的尖端靠近其他金属体,就会避免疼痛,若在光线较暗的地方,不但会听到响声,还会看到火花。
地球是个体积巨大的导体,可以容纳大量电荷。 当有电荷流入大地时,地球不会表现出电荷量的变化,如同向海洋中放水,并不能明显改变海平面的高度一样。如果用导线将带电体与地球相连,电荷将从带电体流向地球,直到它不再带电。生产、生活实际中,有很多物体都需要防止由于电荷的积累带来的安全隐患。避免电荷积累的有效方法就是及时将正、负电荷进行中和抵消,将需要避免电荷积累的物体接地则是一项简单又有效的措施。如油罐车进行加油工作时,若车与机器表面的电荷积累过多,就会出现火花放电,从而引起火灾或爆炸,为此油罐车加油工作时就要接地(如图所示)。存在有大量易燃气体的工厂或实验室里,工作人员要穿一种特制的导电鞋,也是因为这个道理。
火花放电在社会生活中也有广泛的应用,如汽油机中的火花塞、燃气灶中的点火器等。

(1)放电过程中电荷______(选填“被消灭”或“被转移”),使物体不显电性;
(2)分析文中内容可知:火花放电时,可以把电能转化为______
A. 内能             B. 光能             C. 机械能             D. 化学能
(3)在生产、生活中,为了防止火花放电给我们带来烦恼或危害,我们会采取各种措施。请你举出一个实例______
2024-01-12更新 | 110次组卷
科普阅读题 | 适中 (0.65)
【推荐3】下表是西耳斯和赫西蒙科马利两位科学家研究摩擦起电得出的物体带电次序,表格中任何两种物体相互摩擦时,次序在前的对电子束缚能力弱,失去电子而带正电,次序在后的对电子束缚能力强,得到电子而带负电。

西耳斯

石棉

玻璃

云母

羊毛

毛皮

木棉

赫西蒙科马利

羊毛

尼龙

粘胶丝

木棉

火碱

丙烯树脂

聚乙烯醇

(1)物理学中:人们把用丝绸摩擦过的______带的电荷叫做______电荷,把用毛皮摩擦过的______带的电荷叫做______电荷;
(2)由表中可知石棉与玻璃摩擦后,玻璃带______电;
(3)羊毛对电子的束缚能力要比纸______(填“强”或“弱”);
(4)由表中______判断毛皮和尼龙摩擦后两者带电情况(填“能”或“不能”)。
2024-01-17更新 | 5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