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物理综合库 > 力学 > 质量和密度 > 质量及其测量 > 质量 > 质量的概念
题型:科普阅读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9 题号:20444359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2021年5月15日,我国发射的“祝融号”火星车登陆火星表面。登陆一颗陌生的星球,大体分为“绕”、“着”、“巡”三步。“绕”:探测器经过漫长的旅程,实现对登陆星球的环绕飞行。“着”;探测器着陆星球表面的过程。“逼”:探测器到达星球表面后,放出巡视车,完成对星球表面的拍摄及土壤分析等工作。其中最困难的一步就是“着”,这个过程中要使探测器的速度在短短的几分钟内降至零,通常要先后经历“气动减速”、“降落伞减速”、“动力减速”三个阶段。火星是太阳系中与地球最相似的行星,表面有大气层,温度适宜,火星表面引力为地球表面引力的38%。
   
(1)探测器环绕火星运动的轨道是一个椭圆,如图所示。当探测器运行到“近火点”时,它的势能______(选填“最大”或“最小”);
(2)探测器着陆过程中内能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利用降落伞减速时,若开伞的瞬间,探测器受到的向上的力大于它的重力,可以推断:开伞的瞬间探测器会______(选填“向上”或“向下”)运动;
(4) “祝融号”火星车的太阳能电池板表面有一层钛、硅材料微结构膜,这层膜表面的微观结构与莲叶表面的结构类似,能够令火星的沙尘与太阳能电池板表面之间存在一层空气,可以极大减小火星尘埃与太阳能电池板表面的摩擦力,从而大大减少火星沙尘附着的可能性。请列举一个与上述减小摩擦力方法相同的实例______
(5)在地球上质量为38kg的杠铃,假如带到火星上,其质量为______ kg。

相似题推荐

科普阅读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祝融飞天日,我国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成功“打卡”火星,日,着陆巡视器带着“祝融号”火星车在火星一个叫乌托邦平原的地方顺利着陆,形成一个着陆平台(如图1),“祝融号”火星车从着陆平台安全驶离到达火星表面,开始巡视探测,正式开启火星探测之旅(如图2),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二个有火星车成功登陆火星的国家。

你知道吗,同一个物体在不同星球上受到的重力并不相同,物体在火星表面上的重力是地球表面上的,另外,“祝融号”在火星上巡航速度非常的慢,仅每小时米。
(1)“祝融号”安全驶离着陆平台过程中,“祝融号”相对着陆平台是___________ 的(选填“运动”或“静止”);
(2)与在地球上相比,火星车在火星上的质量___________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火星车对水平面的压强___________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祝融号在火星上的巡航速度大约与___________ 最相似(填字母);
A.乌龟的爬行速度
B.人行走的速度
C.汽车高速行驶的速度
(4)因为火星上的昼夜温差较大,所以能量的损耗也比较大,中国科学家因此制造了一个和“祝融号”相似的“双胞胎”,模拟它登陆火星时的情况,确认登陆方式是安全的时,才让“祝融号”正式在火星上登陆,这是运用了___________ 方法(填字母);
A.控制变量法
B.等效替代法
C.转换法
(5)火星与地球相距大约,祝融号将火星上的信号传回地球时,其传播速度等于光速,则该信号传回地球需要___________
2023-09-17更新 | 51次组卷
科普阅读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并回答问题

物体的质量真的会不变吗?

在现有的物理知识的基础上,同学们会肯定地认为物体的质量是不会随形状、位置、状态的改变而改变的,物体的质量是常数。这个认识并没有错,但这是对静止的物体的质量而言。如果对运动的物体而言,物体的质量是否还是始终不变呢?根据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运动的物体的质量会随它的运动速度而改变。他的理论是:设一个物体静止时的质量为m0(又称为静质量),当它以速度v运动时的质量为m(又称为动质量),则动质量与静质量及其速度的关系遵循以下规律:(其中c为光速,c=3×108m/s)。
根据以上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出:一个静质量mo=1kg的物体,当它以v1=300m/s和v2=15×104 km/s运动时,其动质量分别为:m1=1.0000000000005kg、m2=1.15kg,由此可知,物体的动质量比静质量大,且物体的运动速度越大,其动质量越大。从m1值可看出,在低速(相对光速而言)范围内,物体的动质量与静质量相差甚微,其差值可以忽略不计。因此在低速范围内研究宏观物体的运动情况时,可以认为物体的质量是不变的,是常数。但在微观世界里,由于电子、质子等基本粒子的静质量都很小,而其运动速度又很容易接近光速,这时它们的质量随速度的改变就不可忽视。关于这样的问题,同学们将来有机会学习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力学知识时,就会进一步深入理解。请根据刚才的阅读,回答下列问题:
(1)我们所学的“质量”是物体一种物理属性,不随形状、位置、状态的改变而改变,该“质量”是指________(静质量/动质量);
(2)根据爱因斯坦的理论,在研究宏观物体的运动情况时,由于v_____c(略小于/远小于/等于),故可以认为物体的质量不变,是常数;
(3)小昊同学质量是50kg,30年后技术突飞猛进,当他作为“天启号”探索舰舰长以1.8×108m/s的速度在宇宙深处航行时,小昊的动质量是_______kg。若提高探索舰的航行速度,小昊的动质量将________(增大/减小/不变)。
2023-04-26更新 | 188次组卷
科普阅读题 | 适中 (0.65)
解题方法
【推荐3】阅读短文回答:

平时我们感觉到自己有多重时,这种感觉来自支持力。如果失去支持,我们就将失去对重力的感觉。例如,一个人从高处坠落,在坠落的过程中,因为失去了支持,所以此人将体验到类似太空中才有的失重。但是,失重环境中物体的重力却仍然存在。

我们平常说的重力是由地球引力产生的,所以不少人会误认为,人造卫星所在的轨道因为距离地面比较远,因此地球对它们的引力很小,所以叫做微重力。这是不对的。根据G=mg,同一个物体我们常用g来衡量重力的大小。距离地球越远,g就越小,然而,就算是在距离地面200km的高度也没有降多少,大约为0.94g,而在1000km的高度为0.75g。也就是说,一个物体在地面重100N,到了1000km高度,依然受到75N的重力。国际空间站离地球的距离不超过420km,因此,它受到的地球引力并没有减少多少。因此,如果我们把“微重力”理解为微小的重力,或者是微小的地球引力,肯定是不对的。只有当距离地球很遥远时,才会出现地球引力很小的情况。(g取10N/kg)


(1)失重状态下的人造地球卫星__________(选填“受到”或“不受”)重力,人造卫星的质量与在地面上时相比_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在完全失重的空间实验室里,下列实验不能完成的是( )
A.用秒表测时间
B.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
C.用弹簧测力计测重力
D.用刻度尺测书本长度
(3)一个在地面上20kg的物体,在距离地面200km的高度所受的重力为多少________N;
(4)假如地球失去重力,设想一个情景:___________
2022-01-09更新 | 59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