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2023年辽宁省沈阳市私立联考(民办联合体)一模化学试题
辽宁 九年级 一模 2023-06-26 133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的化学变化、物质构成的奥秘、化学实验

一、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选择题-单选题 | 适中(0.65)
解题方法
1. 假设与排除是探索未知物的一种方法。我国清代《本草纲目拾遗》中记叙无机药物335种,其中“强水”条目下写道:“性最烈,能蚀五金(金银铜铅铁)……其水甚强,五金八石皆能穿第,惟玻璃可盛”,下列物质最可能是“强水”的是
A.硫酸亚铁溶液B.稀硫酸
C.稀盐酸D.浓硝酸和浓盐酸的混合物
选择题-单选题 | 较易(0.85)
真题 名校
解题方法
2. 合理饮食,有利健康。下列是一些常见食物的近似pH,胃酸过多的人空腹时最适宜吃的食物是
A.苹果(2.9~3.3)B.玉米粥(6.8~8.0)
C.橘子(3.0~4.0)D.番茄汁(3.5~4.5)
选择题-单选题 | 较易(0.85)
解题方法
3. 归纳推理是研究和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同种原子可以构成分子,不同种原子也可以构成分子
B.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故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C.中和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但复分解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
D.不同的碱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由于不同的碱含有相同的OH-
4. 在通常情况下,某实验小组借助pH传感器探究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过程中溶液pH的变化规律,得到如图所示 pH 曲线。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稀盐酸中
B.a 点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C.b 点时表示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
D.c 点时,溶液中的溶质只有氯化钠
2022-03-20更新 | 361次组卷 | 25卷引用:专题14 常见的酸和碱-2021年中考化学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第02期)
选择题-单选题 | 较易(0.85)
真题 名校
解题方法
5. 下列有关常见酸、碱、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B.Na2CO3和CaCO3都是白色易溶于水的固体
C.NaCl是白色易溶于水的固体,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小
D.NaOH和Ca(OH)2露置在空气中容易变质
2020-07-19更新 | 908次组卷 | 19卷引用:湖南省邵阳市2020年中考化学试题
选择题-单选题 | 容易(0.94)
解题方法
6. 厨房中的下列物质与水充分混合后,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A.花生油B.白糖C.酒精D.食盐
选择题-单选题 | 适中(0.65)
名校
解题方法
7. 碱溶液中都含有OH-,因此不同的碱表现出一些共同的性质。下列关于Ba(OH)2性质的描述中不属于碱的共同性质的是
A.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色
B.能与氯化铜溶液反应生成蓝色沉淀
C.能与Na2SO4溶液反应生成BaSO4沉淀
D.能与CO2反应生成水
2023-01-21更新 | 434次组卷 | 9卷引用:河北省衡水市桃城中学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选择题-单选题 | 适中(0.65)
8. 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P点的含义是指t1℃时,甲和丙溶解度相同,都为25克
B.t2℃时,配制等质量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甲需要的水最少
C.甲物质中含有少量的乙物质,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
D.分别将t2℃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乙>甲=丙
选择题-单选题 | 适中(0.65)
名校
解题方法
9. 下列应用主要原理不涉及中和反应的是
A.稀硫酸和氧化铜反应制取硫酸铜
B.蚊虫叮咬后,在叮咬处涂肥皂水等碱性物质,可减轻痛痒
C.氢氧化铝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症
D.硼酸用于处理皮肤上沾有的碱液
选择题-单选题 | 适中(0.65)
名校
10. 化学物质通常都有其“功”与“过”,以下对化学物质的评价不符合事实的是
A.氧气可供人呼吸但会使食物变质
B.二氧化碳能制作碳酸饮料但会造成酸雨
C.一氧化碳可作气体燃料但不纯可能引起爆炸
D.化肥能促进植物生长但会造成水污染
选择题-单选题 | 较易(0.85)
解题方法
1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气体溶解度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B.用活性炭可以将硬水转化成软水
C.均一、稳定的液体定是溶液D.饱和溶液中一定不能再溶解其它物质
2023-01-23更新 | 135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北省唐山市路南区友谊中学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选择题-单选题 | 较易(0.85)
名校
解题方法
12. 下表是小强同学对日常生活中某些现象和产生原因的归纳,其中不正确的是
选项现象原因
A在公共场所吸烟导致周围人被动吸烟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B温度计中的水银热胀冷缩分子大小发生了改变
C天气闷热时,鱼塘的鱼总是接近水面游动气体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D点燃可燃性气体前要检验气体纯度气体不纯点燃时可能发生爆炸
A.AB.BC.CD.D
选择题-单选题 | 适中(0.65)
真题 名校
解题方法
13. 常温下,对100mL氯化钠饱和溶液进行图示实验。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实验1后,甲、乙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B.实验2后,乙中比甲中氯化钠的溶解度大
C.实验2后,甲中溶液为氯化钠的不饱和溶液
D.实验2后,甲、乙中溶液所含溶质质量相等
2019-07-07更新 | 5588次组卷 | 76卷引用:河北省2019年中考化学试题

二、填空与简答 添加题型下试题

填空与简答-科普阅读题 | 较易(0.85)
14. 阅读下列科普短文。即使艳阳高照、天气晴好,有时人们也会出现眼睛刺痛、咳嗽等不良症状。专家认为,这很可能与臭氧(O3)有关。
臭氧原本是大气中自然产生的一种具有特殊臭味的微量气体,在常温常压下即可缓慢反应生成氧气,当温度达到165°C时迅速反应。绝大部分臭氧存在于离地面25公里左右处的大气平流层中,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臭氧层。臭氧量往往随纬度、季节和天气等因素的变化而不同。研究人员发现,天空中的臭氧层能吸收99%以上的太阳紫外线,为地球上的生物提供了天然的保护屏障。为何它又成了危害健康的污染物?
地表臭氧并非自然产生的,而是由石油产品(如汽油)等矿物燃料燃烧产生的氮氧化物(如二氧化氮)与空气中的氧气结合而形成的。强烈的阳光照射会加速这一化学反应。
地表空气中的臭氧对人体极为有害,一些易于过敏的人长时间暴露在臭氧含量超过每立方米180微克的环境中,会产生上述不良症状。研究表明,空气中每立方米臭氧含量增加100微克,人的呼吸功能就会减弱3%。对于运动员来说,空气中的臭氧含量可以直接影响到他们的耐力和比赛成绩。
自2013年中国执行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监测6种污染物以来,臭氧便成为一些城市夏季空气质量“超标日”的首要污染物。如图为某地夏季某日昼 0.05时(7:00-18:00)臭氧、二氧化氮(NO2)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图。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臭氧的一条物理性质______
(2)写出臭氧迅速生成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如图,某地夏季某日昼时,臭氧污染最严重的时间段是______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臭氧层具有吸收紫外线的作用
B.地表空气中臭氧的含量与天气阴晴无关
C.臭氧和氧气可以在不同的条件下相互转化
D.空气中臭氧浓度不同会对人体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5)为了减少臭氧污染,请你向市民提出一条生活中可行的倡议:______
填空与简答-填空题 | 适中(0.65)
名校
解题方法
15. 下表是硝酸钾和氯化钠的部分溶解度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020406080
溶解度(g/100g水)氯化钠35.736.036.637.338.4
硝酸钾13.331.663.9X169.0
(1)表中“63.9”的含义是_______
(2)20℃时将31gKNO3固体放入50g水中,所得溶液的质量是_______g,若升温到40℃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_______(精确到0.1%)
(3)为测定x的值,取4份60℃的水各50g,分别进行实验,并记录数据如下表:
实验编号
KNO3质量/g40506070
H2O质量/g50505050
溶液质量/g90100105105
由实验可知x的值为_______
(4)在20℃时,将等质量的硝酸钾和氯化钠分别加入各盛有100g水的甲、乙两个烧杯中,充分搅拌后如图,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填序号)。
   
A.烧杯甲中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B.烧杯乙中溶液的溶质是硝酸钾
C.若使烧杯乙中固体全部溶解,其溶液浓度一定增大
D.将温度升高到50℃,烧杯乙中的固体一定全部溶解
(5)20℃时,在100g水中溶解NaCl和KNO3,进行以下实验:
   
Ⅰ.溶液c所含溶质为_______,固体a为_______g。
Ⅱ.对整个实验过程分析正确的是_______
A.固体b是纯净物       B.溶液c、d中NaCl质量分数相等
C.溶液d中硝酸钾的质量小于氯化钠的质量       D.实验过程中硝酸钾溶液始终是不饱和溶液

三、实验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16. 许多化学反应无明显现象,CO2与NaOH溶液的反应就是其中之一。
【提出问题】怎样证明CO2与NaOH溶液发生了反应?
【实验设计】
(1)同学们根据碱的化学性质,推测CO2与NaO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并从不同的角度分别设计了实验加以验证。

【实验验证】
(2)从压强变化的角度探究。
①利用图甲装置进行实验,先挤压胶头滴管,再打开止水夹,观察到烧瓶内形成红色“喷泉”,原因是烧瓶内压强______(填“大于”或“小于”)外界大气压。
②利用图乙装置进行实验,将氢氧化钠溶液全部推入集气瓶中,过一会观察到气球鼓起,认为二者发生了反应。同学们经过讨论认为该实验不严谨,理由是______。于是同学们将该装置中NaOH溶液换成______,做了对比实验,证明二者发生了反应。
(3)从新物质生成的角度探究。利用图丙装置进行实验,将氢氧化钠溶液全部推入集气瓶中,过一会打开止水夹,观察到______,也证明二者发生了反应。
(4)利用“数字化实验”探究。

①写出图丁中制取CO2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
②实验测得烧杯中溶液的pH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丁所示,由图可推知反应过程中浓度不断减少的离子是______(填离子符号)。
2023-04-01更新 | 170次组卷 | 3卷引用:2023年辽宁省沈阳市大东区中考零模化学试题

四、填空与简答 添加题型下试题

填空与简答-填空题 | 较难(0.4)
17. 溶液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1)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按要求回答问题:
   
①t3℃时,甲、乙、丙三种物质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
②t2℃时,将 20g 甲加入 100g 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的质量为______g。
③t3℃时,将丙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成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
④将 t2℃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 t1℃,此时三种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
(2)化学实验中经常用到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请回答:(水的密度1g/cm)。
若用质量分数为 20%的氯化钠溶液来配制 50g 质量分数为 6%的氯化钠溶液。
①需要 20%的氯化钠溶液______g
②该溶液配制过程中除用到量筒、烧杯和胶头滴管外,还需要的玻璃仪器是______

五、科学探究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18. 在复习课上,化学社团的小江同学通过实验对氢氧化钠的部分性质进行了探究。
【知识回顾】
(1)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少量硫酸铜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将反应后试管内所得混合物加热,可以观察到试管中出现黑色固体。
【进行实验】有同学按图1进行操作。观察到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硫酸铜溶液中时,出现了绿色沉淀,将试管内的混合物进行水浴加热,试管内也并未出现黑色物质。为探究此异常现象,化学社团同学展开了如下探究:

【作出猜想】产生异常现象可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的用量有关。
【查阅资料】①氢氧化铜在80°C时会分解生成氧化铜和水;
②一定条件下,氢氧化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可生成是绿色难溶于水的固体,受热不分解,但可溶于稀盐酸。
【实验探究】步骤1:将图1实验所得混合物过滤、洗涤、干燥得到绿色固体,将绿色固体放入烧杯中,加入足量稀盐酸,发现固体全部溶解,向所得溶液中滴入氯化钡溶液,出现白色沉淀。
步骤2:取6支试管,分别加入10mL一定浓度的硫酸铜溶液,然后分别加入一定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并振荡,充分反应后按图1所示的方式加热,记录现象如下表:

试管序号

1

2

3

4

5

6

NaOH溶液/mL

5

10

15

20

25

30

沉淀颜色

绿色

绿色

蓝色

蓝色

蓝色

蓝色

加热时现象

无变化

无变化

变黑色

变黑色

变黑色

变黑色

【分析与结论】
(2)步骤1说明构成绿色固体的离子有______,据此可初步确定绿色固体是
(3)分析步骤2可知,氢氧化钠较______(填“多”或“少”)时会生成绿色沉淀。
(4)利用数字化设备,测定向10 mL硫酸铜溶液中逐渐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时,溶液pH变化如图2所示(所用试剂浓度与步骤2一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硫酸铜溶液显酸性
B.加入7 mL氢氧化钠溶液时,OH-主要存在于溶液中
C.加入20mL氢氧化钠溶液充分反应所得沉淀主要为

【交流讨论】
(5)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用量或浓度不同,生成物不同,请你另举一例;______(写出反应物即可)。
2023-04-01更新 | 152次组卷 | 3卷引用:2023年辽宁省沈阳市大东区中考零模化学试题
19. 数字化实验是由数据采集器、传感器和配套的软件组成的定量采集各种常用数据并能与计算机连接的实验技术系统。因为数字化实验使定量研究中和反应成为可能。
探究一:按图示进行实验。
   
(1)向A烧杯中滴入2滴无色酚酞试液后,振荡,烧杯中溶液呈现红色,说明氢氧化钠溶液显____(选填“酸性”、“中性”或“碱性”)。
(2)在B烧杯中接着滴入稀盐酸,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的原因是______。写出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当C烧杯中溶液呈现无色时,溶液中______(填“一定”或“不一定”)含有氢离子。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C烧杯的溶液中一定含有过量的稀盐酸。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__________溶液中含有过量的稀盐酸
探究二:通过pH传感器和滴数传感器完成以下实验:向40mL溶质质量分数为0.4%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滴入稀盐酸,测定溶液的pH随滴入稀盐酸的体积(单位为ml)发生变化情况如图所示。
   
(4)在A点时,溶液中所含溶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_
(5)当pH=7时,消耗稀盐酸的体积为___,实验所用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的密度近似看作1g/mL,计算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
(6)小强利用温度传感器测得反应过程中溶液温度发生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该曲线说明中和反应是___(选填“吸热”或“放热”)反应:在20s-44s之间,溶液pH的变化趋势为____
   
探究三:经过对中和反应一系列研究后,真真小组又通过实验探究:证明酸与碱反应有水生成。
【查阅资料】a.变色硅胶吸水后由蓝色变红色
b.无水醋酸在常温下为无色液体
c.无水醋酸和氢氧化钠固体混合后生成醋酸钠和水
【实验方案】按下图所示,首先分别往4支试管中装入对应的试剂,然后迅速塞紧橡胶塞。
   
(7)能证明酸与碱反应生成水的现象是_______
(8)装入试剂后迅速塞紧橡胶塞的目的是_________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的化学变化、物质构成的奥秘、化学实验

试卷题型(共 19题)

题型
数量
选择题
13
填空与简答
3
实验题
1
科学探究题
2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身边的化学物质
2
物质的化学变化
3
物质构成的奥秘
4
化学实验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选择题
10.65酸的通性单选题
20.85溶液酸碱性及pH相关关系单选题
30.85复分解反应的定义  氧化物的定义  物质化学性质的决定因素  碱的通性的微观实质单选题
40.85溶液、溶质和溶剂概念  常见的酸碱指示剂及其变色情况  无明显现象的中和反应的判断  溶液酸碱性及pH相关关系单选题
50.85浓硫酸的物理、化学性质  盐酸的物理性质  强碱露置在空气中的变质  碳酸氢钠、碳酸钠、碳酸钙单选题
60.94判断物质是否能形成溶液单选题
70.65根据碱的性质推断其他物质的性质  常见酸碱盐的溶解性单选题
80.65结晶分离混合物  固体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溶解度的相关计算  图像分析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单选题
90.65酸的通性  中和反应的概念及微观本质单选题
100.65空气中各成分的用途  二氧化碳对生活环境的影响  一氧化碳的毒性及安全使用  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单选题
110.85活性炭的吸附性  溶液的基本特征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判断  气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单选题
120.85微粒的观点解释现象单选题
130.65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判断  溶解度的相关计算  溶质质量分数的涵义单选题
二、填空与简答
140.85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空气中各成分的用途  空气的污染与防治科普阅读题
150.65固体溶解度概念  固体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固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溶解度的相关计算填空题
170.4固体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图像分析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  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有关溶液浓缩、稀释的计算填空题
三、实验题
160.65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二氧化碳与碱的反应及实验  无明显现象的中和反应的判断  原方案漏洞分析和重新设计
四、科学探究题
180.65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离子符号的含义及书写  盐类参与的反应
190.65常见的酸碱指示剂及其变色情况  中和反应的概念及微观本质  中和反应相关实验与计算  溶液酸碱性及pH相关关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