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2016届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县孔镇中学九年级下第三次训练化学试卷
江苏 九年级 阶段练习 2016-04-08 225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化学实验、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的化学变化、物质构成的奥秘

一、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选择题-单选题 | 容易(0.94)
真题 名校
1. 青色的生虾煮熟后颜色会变成红色。小刚认为这种红色物质可能像化学中的指示剂一样,遇到物质颜色会发生改变,就小刚的看法应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实验B.假设C.观察D.结论
2020-11-24更新 | 193次组卷 | 24卷引用:2012届湖南省岳阳市九校九年级第一次模拟联考化学试卷
选择题-单选题 | 较易(0.85)
解题方法
2. 经测定,某工厂排放废水的pH为3,会污染环境。若将该废水治理,使pH变为8,可向该水中加入适量的
A.氯化钠B.硫酸C.氧化钙D.废铜片
2016-11-28更新 | 64次组卷 | 3卷引用:2011届江苏省镇江丹阳市九年级化学模拟试卷
选择题-单选题 | 较易(0.85)
解题方法
3. 能在水中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是
A.H、NH4、ClB.K、H、HCO3
C.H、Na、OHD.Fe3、NO3、OH
2016-11-28更新 | 624次组卷 | 3卷引用:2013-2014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第二学期九年级一模化学试卷
选择题-单选题 | 较易(0.85)
解题方法
4. 某无色溶液中大量存在的离子如图所示,图中X可能是
A.Cu2+B.OHC.Na+D.CO32
2016-11-28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届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县孔镇中学九年级下第三次训练化学试卷
选择题-单选题 | 适中(0.65)
解题方法
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由碳原子构成的单质
B.铁锈覆盖在铁的表面,保护里层的铁不再与氧气反应
C.生铁的含碳量比钢高
D.pH为6的雨水属于酸雨
2016-11-28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届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县孔镇中学九年级下第三次训练化学试卷
6. 牛磺酸(C2H7NO3S)是一种特殊的氨基酸,能增强人体的免疫力.下列关于牛磺酸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牛磺酸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B.牛磺酸中氧元素与硫元素的质量比为3:2
C.牛磺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5 g
D.5%的牛磺酸溶液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8.4%
2016-11-28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届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县孔镇中学九年级下第三次训练化学试卷
7. 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用方法正确的是
选项物质方法
A.KNO3(NaCl)加水溶解,蒸发结晶,趁热过滤
B.CO2(CO)在氧气中点燃
C.Na2SO4(CuSO4)溶液滴加氢氧化钾溶液至不再生成沉淀,过滤
D.Cu(CuO)加入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

A.AB.BC.CD.D
2016-04-08更新 | 9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届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县孔镇中学九年级下第三次训练化学试卷
选择题-单选题 | 适中(0.65)
8. 下表所列各组物质中,物质之间按箭头方向通过一步反应不能实现如图所示转化的是(     
物质
选项
ACuOCO2H2O
BCCOCO2
CCaCO3CaOCa(OH)2
DH2SO4H2OH2

A.AB.BC.CD.D
2016-04-08更新 | 129次组卷 | 3卷引用:2016届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县孔镇中学九年级下第三次训练化学试卷
9. 化学方程式是重要的“化学语言”,下列化学方程式与文字表述均正确的是(  )
A.浓氨水遇浓盐酸产生白雾:NH3+HCl═NH4Cl
B.用稀盐酸除去铁锈:Fe2O3+4HCl═2FeCl2+2H2O
C.实验室制备CO2:CaCO3+2HCl═CaCl2+CO2↑+H2O
D.甲醇不充分燃烧:2CH3OH+3O22CO2+4H2O
2016-11-28更新 | 334次组卷 | 3卷引用:2014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黑龙江大庆卷)化学
选择题-单选题 | 适中(0.65)
真题
解题方法
10.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Fe、Fe2O3都能与稀盐酸反应,都属于置换反应
B.CaO、NaOH固体都能与水反应,都能作干燥剂
C.浓盐酸、浓硫酸都有挥发性,敞口放置浓度都会变小
D.NH4Cl、(NH42SO4都含有NH4+,都能与熟石灰反应生成NH3
选择题-单选题 | 较易(0.85)
解题方法
11. 在pH=2的溶液中,下列离子能大量共存,且溶液为无色的是
A.K+、OHB.、Cu2+、Cl
C.Ca2+、ClD.K+、Na+
2016-11-28更新 | 13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届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县孔镇中学九年级下第三次训练化学试卷
选择题-单选题 | 适中(0.65)
12. 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Na+ Cl- OH-B.K+ Ca2+ CO32-
C.H+ Cl- CO32-D.Na+Fe3+OH-
2019-01-30更新 | 838次组卷
14. 某种混合气体中可能含有N2、CO2、CO,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CuO,有红色物质生成;再通过NaOH溶液,气体体积明显减小;将燃着的木条伸入装有剩余气体的集气瓶中,木条熄灭(假设每步吸收都是完全的),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定有CO和CO2,肯定无N2B.一定有CO和N2,可能有CO2
C.一定有CO和CO2,可能有N2D.一定有CO和N2,肯定无CO2
2016-11-28更新 | 9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届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县孔镇中学九年级下第三次训练化学试卷
选择题-单选题 | 适中(0.65)
真题
15. 镁是一种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目前使用的镁主要是从海水中提取的,主要流程如图所示。

上述转化过程中未涉及到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A.分解反应B.化合反应C.置换反应D.复分解反应

二、填空与简答 添加题型下试题

填空与简答-填空题 | 适中(0.65)
解题方法
16. 如图以稀盐酸为例的反应关系体现了酸的化学性质,其中X与图中所给物质的类别不同.结合此图回答下列问题:
   
(1)稀硫酸中阳离子的符号是____________
(2)反应②中现象为_____________
(3)反应⑤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中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有__________(填序号);
(5)若X溶液既能跟稀盐酸反应,又能跟Ca(OH)2反应,则X可能是(BaCl2、CuSO4、K2CO3)中的__________________
2016-11-28更新 | 19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届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县孔镇中学九年级下第三次训练化学试卷
填空与简答-填空题 | 较易(0.85)
17. 如图所示,挤压胶头滴管中的液体,使之与瓶中固体接触,可使小气球鼓起来。请写出符合下列要求的化学方程式:
(1)分解反应_____
(2)化合反应_____

   
填空与简答-填空题 | 适中(0.65)
18. 数字化装备正逐步进入宜昌市的各个校园。在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的过程中,下图是利用数字化传感器得到的溶液pH变化图像。

(1)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
(2)当溶液呈中性时,所消耗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是 _________ mL;
(3)图中b点所示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 _______
填空与简答-填空题 | 适中(0.65)
真题 名校
19. 在充满CO2的铝制易拉罐中加入过量NaOH溶液后封口,易拉罐立即变瘪,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会儿易拉罐又鼓起,因Al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H2和NaAlO2,该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空与简答-填空题 | 适中(0.65)
解题方法
20. 小组研究盐酸、氢氧化钙两种物质的化学性质,做了如图所示8个实验.

(1)实验后某试管中为黄色溶液,是试管标号 _____ ,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
(2)实验后某试管中为红色溶液,是试管标号 __________ ,向其中加入足量的 _______ 后,溶液变为无色.由此推断,该试管中最初盛有的物质是 _______________
(3)实验后试管标号 _____________ ,底部有白色固体.
(4)实验室试管标号 _____________ 会出现冒气泡的现象.
(5)分别写出试管⑥内的反应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6-11-28更新 | 15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届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县孔镇中学九年级下第三次训练化学试卷

三、实验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实验题 | 较易(0.85)
真题
21. 某化学兴趣小组围绕“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的学习,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一:取5mL氢氧化钠溶液于烧杯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可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_____,然后加入稀盐酸,用玻璃棒搅拌,溶液褪为无色,有关的反应方程式为______
实验二:对实验一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进行探究。
【提出猜想】猜想一:只有NaCl;猜想二:有NaCl和NaOH;猜想三:有NaCl和HCl。
你认为猜想_______不合理,其理由是_______
【设计实验】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取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____________________猜想___成立

【拓展应用】我国土壤的酸碱性有“南酸北碱”之说法,你认为需向酸性土壤中加入_____进行改良。

四、科学探究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22. 某学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做完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后,发现试管中仍有黑固体存在,他们对黑色固体是什么进行了探究:
【提出猜想】甲同学:是木炭
乙同学:是氧化铜
丙同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阅资料】木炭、铜都不与稀硫酸反应;CuO、Fe2O3、MgO等氧化物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盐和水
【实验设计】向盛有黑色固体的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硫酸,充分振荡,静置后观察现象。
【分析讨论】他们对该实验方案进行了讨论,达成了共识;若试管内溶液呈蓝色,黑色固体不存在,证明_______同学猜想正确;若试管内液体无色,有黑色固体存在,证明_______同学猜想正确;若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证明丙同学的猜想正确;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2016-11-28更新 | 24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届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县孔镇中学九年级下第三次训练化学试卷

五、填空与简答 添加题型下试题

填空与简答-填空题 | 较难(0.4)
23. 某待测液中可能含有大量Mg2+、Cu2+、Fe3+、K+、H+、NO3、SO42、OH离子中的一种或几种,现通过下实验进行检验:
(1)取少量待测液,仔细观察,呈无色;
(2)向上述待测液中滴加NaOH溶液,先无明显现象,后有白色沉淀生成,
(3)像上述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无现象.
据此可以判断该待测液中一定大量存在的离子是         ,一定不能大量存在的离子是             ,不能确定是否存在的离子是       ,依次写出(2)中加入氢氧化钠后的离子反应:                          
2016-11-28更新 | 288次组卷 | 2卷引用:2016届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县孔镇中学九年级下第三次训练化学试卷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化学实验、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的化学变化、物质构成的奥秘

试卷题型(共 23题)

题型
数量
选择题
15
填空与简答
6
实验题
1
科学探究题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化学实验
2
身边的化学物质
3
物质的化学变化
4
物质构成的奥秘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选择题
10.94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的辨析单选题
20.85金属与酸反应原理  生石灰的性质及用途  溶液酸碱性及pH相关关系单选题
30.85复分解反应的实质与应用  常见酸碱盐的溶解性  溶液中物质是否共存相关判断单选题
40.85溶液中物质是否共存相关判断  常见物质的颜色单选题
50.65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  常见合金  钢铁的锈蚀  溶液酸碱性及pH相关关系单选题
60.65有机物定义和常见的有机物  化学式量及相对分子质量的定义  根据化学式计算元素质量比  根据化学式计算元素质量分数单选题
70.4二氧化碳不可燃、不支持燃烧性质  金属与酸反应原理  结晶分离混合物  盐类参与的反应单选题
80.65碳及其化合物间相互转化  盐类参与的反应  各类物质间反应的总结单选题
90.65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  酸的通性单选题
100.65置换反应  浓酸敞口放置的变化和现象  几种常见碱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铵根离子的验证单选题
110.85复分解反应的实质与应用  溶液中物质是否共存相关判断  常见物质的颜色单选题
120.65复分解反应的实质与应用  盐类参与的反应  常见酸碱盐的溶解性  几种常见阴、阳离子的鉴别单选题
130.65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盐类参与的反应  溶液中物质是否共存相关判断单选题
140.4证明空气及各成分的存在及性质  二氧化碳的检验、验满及净化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实验单选题
150.65化合反应  分解反应  置换反应  复分解反应的定义单选题
二、填空与简答
160.65复分解反应的定义  酸的通性  酸的通性的微观实质  盐类参与的反应填空题
170.85化合反应  分解反应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填空题
180.65中和反应相关实验与计算  溶液酸碱性及pH相关关系填空题
190.65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二氧化碳与碱的反应及实验填空题
200.65酸的通性  碱的通性填空题
230.4盐类参与的反应  常见酸碱盐的溶解性  几种常见阴、阳离子的鉴别填空题
三、实验题
210.85无明显现象的中和反应的判断  设计实验探究物质的成分
四、科学探究题
220.65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  酸的通性  设计实验探究物质的成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