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2024中考必考题最后10分-题型11 实验探究题 类型3 混合物成分的探究
全国 九年级 专题练习 2024-04-12 50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实验

一、科学探究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科学探究题 | 适中(0.65)
1. 水质监测是进行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的基础,若长期收集大量的水质监测数据,可对水质污染趋势作出预测。某校项目学习小组对本地水质检测产生了浓厚兴趣,对水质检测报告进行分析、对工业区污水处理后的水质成分进行了相关探究。
【水质检测报告评价与分析】
搜集资料:
水质检测标准表(部分数据)
序号分类Ⅰ类Ⅱ类Ⅲ类Ⅳ类Ⅴ类
标准值
项目
1水温(℃)人为造成的环境水温变化应限制在:周平均最大温升≤1;周平均最大温降≤2
2pH6~9
3溶解氧mg/L7.56532
4高锰酸盐指数mg/L2461015
5总磷mg/L0.020.10.20.30.4
6总氮mg/L0.20.511.52
某地水质检测数据
时间项目/单位测量值水质类别
pH7.31
2023年6月溶解氧(mg/L)7.43
总氮(mg/L0.26
总磷(mg/L0.19
高锰酸盐mg/L1.91
(1)评价
请结合水质分类标准判断,某地水质检测数据中其总磷的含量属于__________类。
(2)分析
项目小组通过分析发现,氮磷含量未达Ⅰ类,可能是由于工业废水处理不到位、生活用水排放、农业上________的不合理使用造成的。对于水样中是否含有高锰酸盐,甲、乙两同学产生了分歧:甲同学认为高锰酸根离子在溶液中为紫红色,不需要仪器检测,通过目测即可判断,乙同学认为目测不能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
【检验处理后的水质成分】
项目小组在工业区电镀厂附近水域进行取样,检验经处理后排放的水中是否含有硫酸铜。
项目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方案一取少量处理后的水于试管中,滴加适量碱溶液无蓝色沉淀产生___________(填“含有”或“不含有”)Cu2+
方案二取少量处理后的水于试管中,
①先滴加稀盐酸,
②再滴加适量溶液BaCl2.
①无明显现象
___________
含有
项目学习小组经讨论后,提出“方案一”还可用其他方案代替,具体的实验步骤是________
【交流讨论】
(3)处理后的水可能含有硫酸镁,方案一中可能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若碱溶液为NaOH溶液)。
(4)处理后的水可能是硬水,在其中加入肥皂水,可能会出现________的现象。
【知识拓展】
污水的处理和利用可缓解水资源紧缺。污水经处理达标后的用途是 ________(填写一种即可)。
2. 石头纸是一种低碳经济的绿色产品。2010年全国两会期间首次使用了石头纸制作的便笺和文件袋,但石头纸至今没有被广泛推广使用。某化学兴趣小组对其原因进行了探究。
任务一:石头纸成分及性质初探究。
【实验初探】
操作现象
1.如图,取一片石头纸用砂纸打磨后,撕成碎片放入试管中,加入10%稀盐酸5mL

   

试管内石头纸表面有细密气泡冒出,烧杯中澄清石灰水逐渐变浑浊
2.用坩埚钳夹持石头纸,点燃石头纸燃烧,灰烬为白色固体
3.利用与操作1相同装置,取操作2中白色灰烬少许于试管中,加入10%稀盐酸5mL试管内固体溶解,有大量气泡产生,烧杯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分析解释】
(1)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原因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甲同学根据上述三步操作得出结论:石头纸成分中含有可燃的物质和碳酸钙,乙同学认为不严密,理由是_____
任务二:石头纸燃烧后灰烬成分再探究
【查阅资料】石头纸的成分是碳酸钙、聚乙烯高分子化合物及少许胶合剂。
该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灰烬的成分,提出了以下猜想。
【提出猜想】
(2)猜想①CaCO3;猜想②_____;猜想③CaCO3和CaO。
【实验再探】
(3)
操作现象结论
取少量灰烬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一定含有CaCO3
__________一定含有CaO

【得出结论】猜想③正确。
任务三:了解石头纸的制作方法和性能
【查阅资料】在上世纪70年代,中国科学家就已经研制出了石头纸,它是以石头为原料,研磨成纳米级的石头粉,以高分子聚合物为辅料,经特殊工艺处理后,挤出、吹塑而成。正常石头纸的寿命在20~30年左右,在阳光的直射下不足六个月就被粉化。当石头纸被大量使用时,回收利用需要特殊设备。
【归纳总结】
(4)你认为石头纸没有被广泛推广使用的原因是_____(答出一点即可)。
2023-08-17更新 | 473次组卷 | 9卷引用:2023年山东省菏泽市中考化学真题
3. 化学使世界变得绚丽多彩,绿色生活理念深入人心。小明同学在帮助老师处理实验室固体废弃物时,对其中一包固体废弃物很感兴趣,这包固体废弃物可能由木炭粉、铁粉、氧化铜、碳酸钾、硝酸钡、碳酸氢钠、氯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为确定其成分,小明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了以下科学探究活动。
【查阅资料】NaHCO3的水溶液显碱性;NaHCO3+NaOH=Na2CO3+H2O
【实验探究】
步骤Ⅰ:取少量固体样品于烧杯中,加入足量的水,充分搅拌后过滤,得到滤液A和滤渣甲。
步骤Ⅱ:向滤液A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B。
步骤Ⅲ:取干燥后的滤渣甲用磁铁完全吸引得到固体乙,称量剩余滤渣,其质量为10g,然后向剩余滤渣中加入一定量稀硫酸,无气体产生,滤渣完全溶解,得到溶液C。
步骤Ⅳ:将固体乙加入到溶液C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将滤渣在低温下干燥,得到干燥固体丙。
【实验分析】
(1)若向滤液A中滴加少量无色酚酞试液,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
(2)步骤Ⅱ中产生的白色沉淀是_____(填化学式)。
(3)若向滤液B中加入足量稀硫酸,产生白色沉淀,则滤液B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填化学式)。
(4)由以上实验可知,原固体废弃物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____(填化学式)。
【拓展延伸】
(5)若固体乙和固体丙的质量相等且都为ag,则a的取值范围为_____
2023-08-14更新 | 631次组卷 | 9卷引用:2023年湖北省襄阳市中考化学真题
4. 化学兴趣小组课外实验时,取出镁条,发现久置的镁条有一层灰黑色的“外衣”他们把该镁条放入试管中,倒入一定浓度的盐酸,观察到有气泡产生,试管壁发烫。同学们对此气体成分产生了兴趣。
【提出问题】产生的气体是什么?
【查阅资料】(1)灰黑色“外衣”中含有
(2)无水遇水由白色变为蓝色
【猜想假设】猜想一:
猜想二:和水蒸气
猜想三:、水蒸气和气体
(1)猜想三中有气体的理由是______
【设计实验】为检测产生的气体成分,同学们设计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部分固定装置略去)

   

(2)B装置中出现白色沉淀,证明产生的气体中含有______,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C装置的作用是______
(4)甲同学观察到装置中无水由白色变为蓝色,于是得出结论:产生的气体中一定含有。乙同学对此提出质疑,理由是______
(5)若颠倒装置和C装置的安装顺序,______(填“能”或“不能”)达到实验目的,原因是______
【反思与评价】
(6)从安全角度考虑,你认为实验时应注意______
2023-08-02更新 | 855次组卷 | 9卷引用:2023年四川省雅安中考化学真题
5. 镁被誉为“国防金属”,在航空母舰、舰载机,导弹等武器中应用广泛。某化学学习小组观察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时,产生大量无色气体,同时有蓝绿色不溶物和棕褐色不溶物生成。学习小组对生成物展开以下探究:
【实验一】探究无色气体的成分
【查阅资料】部分盐溶于水后,能与水分子作用解离出,使溶液显酸性或碱性。
【作出猜想】根据文献资料和元素守恒,对气体成分作出如下猜想:猜想1;;猜想2:;猜想3:______
【实验探究】小组成员按如图装置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①扇闻导管口气体的气味无明显气味猜想1不成立
_______带火星的木条不复燃猜想2不成立
③用燃着的木条靠近肥皂泡肥皂泡破裂,燃烧,发出爆鸣声猜想3成立
【深化探究】分别测量上述硫酸铜溶液和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硫酸钠溶液的,发现硫酸铜溶液的,硫酸钠溶液的
【结论】硫酸铜溶液显酸性,是由_______(填微粒符号)与水分子相互作用的结果;金属镁能与溶液中的反应生成
【实验二】探究蓝绿色不溶物的成分
【查阅资料】碱式碳酸铜为绿色固体,不溶于水但能溶于酸。
【作出猜想】猜想1:;猜想2:;猜想3:
【实验探究】向蓝绿色不溶物滴加足量稀硫酸,不溶物溶解,无气泡产生。则猜想_____(填数字)错误。小明同学结合初中所学知识,认为猜想1也不合理,理由是_______
【查阅资料】某种碱式硫酸铜为蓝绿色固体,不溶于水能溶于酸。
【设计实验】请你帮助小明设计方案,验证蓝绿色不溶物中含有。简述实验操作及现象(可供选择的试剂:稀盐酸,稀硫酸,溶液):_______
【实验三】探究棕褐色不溶物的成分
【查阅资料】
①棕褐色不溶物成分较为复杂,为中的不确定组成;
不溶于水,能与稀硫酸发生反应:
【实验探究】取少量棕褐色不溶物于试管中,滴加稀硫酸至过量,溶液变蓝,试管底部有亮红色固体。
【交流讨论】对棕褐色不溶物成分的推测较多,以下为其中两位同学的讨论:甲同学认为一定有,乙同学反对该观点,认为没有,而是_______(填化学式),也能产生上述实验现象,理由是_______(结合化学方程式和必要的文字说明)。

   

2023-07-18更新 | 900次组卷 | 12卷引用:2023年山东省潍坊市中考化学真题

二、综合应用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6. 实验室中有两瓶没有贴标签的白色固体,已知是氯化钠固体和氢氧化钠固体中的各一种,小明和小红为确定各是哪种物质,进行了实验探究。
【探究与结论】
(1)小明各取少量两种白色固体于两个表面皿上,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其中一种白色固体表面潮湿并逐渐溶解,则该固体为__________(填化学式),而另一种固体表面无明显变化。
(2)小红各取少量两种白色固体,分别加入A、B两支试管中,各滴加适量水,振荡,得到两种无色溶液。小红分别向这两种无色溶液中滴加适量__________(填一种物质的化学式)溶液,振荡,观察到A试管中有蓝色沉淀生成,B试管中无明显现象。得出结论:A试管中加入的固体是氢氧化钠,B试管中加入的固体是氯化钠。
【交流与反思】
(3)小明和小红经交流讨论后,认为利用物质溶解时溶液温度的变化也可以鉴别这两种物质,这是因为氯化钠固体溶于水,溶液温度无明显变化,而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溶液温度__________(选填“升高”“降低”之一)。
(4)已知某固体混合物A中可能含有 Na2CO3、Ba(NO3)2、NH4Cl、(NH4)2SO4四种物质中的两种或多种。小明和小红共同探究A的成分,他们分别取一定量固体混合物A,按下图所示进行探究实验,出现的现象如图中所述。(设过程中所有发生的反应都恰好完全反应

   

请根据实验过程和图示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推理,回答下列问题:
①无色气体E为__________(填化学式);白色沉淀F为__________(填化学式)。
②写出步骤Ⅰ中发生反应的一个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在无色滤液G中,一定大量存在的阳离子是__________(填离子符号)。
④根据上述实验现象推断,在固体混合物A中,(NH4)2SO4__________(选填“一定存在”“一定不存在”“无法确定”之一),得出此结论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3-08-04更新 | 836次组卷 | 6卷引用:2023年山东省济南市中考化学真题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实验

试卷题型(共 6题)

题型
数量
科学探究题
5
综合应用题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身边的化学物质
1,2,3,4,5,6
2
物质的化学变化
3
化学实验
2,3,4,5,6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科学探究题
10.65硬水和软水定义及鉴别  碱的通性  盐类参与的反应  爱护水资源
20.65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盐类参与的反应  碳酸根离子的验证  设计实验探究物质的成分
30.15酸的通性  常见的酸碱指示剂及其变色情况  盐类参与的反应  设计实验探究物质的成分
40.65二氧化碳的检验、验满及净化  盐酸的物理性质  盐类参与的反应  原方案漏洞分析和重新设计
50.65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金属与酸反应原理  盐类参与的反应  设计实验探究物质的成分
二、综合应用题
60.4溶解时能量的变化  几种常见碱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盐类参与的反应  设计实验探究物质的成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