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2024中考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专题23 实验探究-考点
全国 九年级 一模 2024-04-12 32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身边的化学物质、化学实验、化学与社会发展、物质的化学变化

一、科学探究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1. 中和反应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某小组在实验室探究氢氧化钠和盐酸的反应。
(1)向盛有5mL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滴加几滴酚酞溶液,可观察到_______的现象。再向其中滴入稀盐酸,溶液变无色。
学生对于所加盐酸是否过量提出了疑问,于是对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作出猜想:猜想一:NaCl   猜想二:NaCl、HCl
(2)为了验证其猜想,同学们进行如下探究。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加入镁条_______猜想二正确证明盐酸过量

(3)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时,有同学触摸到试管外壁,感觉有温度变化。小组利用数字传感器得出反应时间与溶液温度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

同学们得出结论: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过程中_______
(4)查阅资料得知,在中和反应中溶液的导电性也发生变化。已知电导率是衡量溶液导电能力大小的物理量。在相同条件下,电导率与离子浓度(单位体积内的离子数)成正比。

①P点溶液中单位体积内离子数_______N点(填“>”“<”或“=”)。
②M点表示_______
交流与反思:
a.中和反应发生的实质是_______
b.中和反应可以从热量、酸碱性、产物、导电性等方面进行探究。
2023-10-27更新 | 909次组卷 | 11卷引用:2023年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呼伦贝尔中考化学真题
2. 学习小组制取CO2和SO2,并探究其水溶液的性质。

   

Ⅰ.制取CO2和SO2
在常温、气体压强为101kPa时,1体积水里最多能溶解大约1体积CO2或40体积SO2。学习小组利用图1所示装置制取CO2和SO2
(1)利用该装置制取CO2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
(2)不能用排水法收集SO2的理由是______
Ⅱ.探究CO2和SO2水溶液的性质
(3)在通风橱中分别向100 mL H2O中通入CO2和SO2至饱和,用pH计测定饱和溶液pH,静置2h后,再次读取溶液pH。结果如下表所示。
饱和溶液pH静置2h后溶液pH
CO2水溶液3.944.12
SO2水溶液0.880.79
①测定pH最简便的方法是使用pH试纸,操作时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填字母)。
A.搅拌          B.引流     C.蘸取溶液
②静置2h后,CO2水溶液酸性______(填“增强”或“减弱”)。
③有同学根据溶液的pH认为CO2也是造成酸雨的重要因素。请判断该推论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______
(4)取静置后的SO2水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过量Ba(OH)2溶液,有沉淀产生。
【提出问题】该沉淀是什么?
【查阅资料】
①SO2水溶液、BaSO3都能与O2发生氧化反应。
②BaSO3和BaSO4都难溶于水。
③BaSO3能溶于浓度较大的盐酸,BaSO4不溶于盐酸。
【提出猜想】沉淀可能为BaSO4或BaSO4、BaSO3的混合物。
【实验验证】请设计实验验证沉淀中一定含有BaSO4。简述实验过程(包括操作和现象):______。(实验中须使用的试剂:10%的盐酸)
(5)煤燃烧排放的SO2可能导致酸雨。南通市2021年酸雨发生率为1.7%,比2020年减少1%。你了解的本地决策部门为降低SO2排放做出的举措有______(写一条)。
(6)酸雨对环境的影响因地区地质而异。图2中河流受酸雨损害的程度较小的原因是______
2023-10-06更新 | 1078次组卷 | 18卷引用:2023年江苏省南通市中考化学真题
3. 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现开水瓶、热水壶用久后上面附着一层固体,这种固体俗称水垢,其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氢氧化镁,为了验证其主要成分,进行如下实验(忽略水垢中其他杂质及反应前后装置内的气体对该实验的影响).

   

查阅资料:①       
②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
③碱石灰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钠和生石灰
【实验验证】
(1)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步骤一:取一定量干燥的粉末状水垢样品于试管中,按上图所示进行实验;B装置中观察到无水硫酸铜变蓝水垢中含有______
步骤二:另取少量的水垢样品于试管中,再加入足量的稀盐酸;______水垢中含有碳酸钙
(2)请写出步骤二中涉及到的化学方程式______(任写一个).
(3)装置D在该实验中的作用______
【定量分析】
(4)实验完全反应后,B装置增重0.9g,C装置增重4.4g,则水垢样品中碳酸钙和氢氧化镁的质量之比为______(填最简整数比).
【应用】
(5)除去热水壶中的水垢,应选下列哪种物质______
A. 酱油       B. 料酒       C. 食醋       D. 洗洁精
科学探究题 | 较难(0.4)
真题
4.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同学想检验实验室内一瓶久置的NaOH固体是否变质。
【查阅资料】氯化钡溶液呈中性            
【提出问题】NaOH固体是否变质?
【猜想假设】
猜想一:没有变质,成分全部为NaOH。
猜想二: 发生变质,成分为______(写化学式)。猜想的依据是______
【实验活动1】甲组同学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取少量NaOH样品于试管中加水配成溶液,再向其中加入过量稀盐酸,观察。______猜想二正确
该实验中一定发生的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实验活动2】乙组同学为了证明该NaOH样品变质程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
取少量固体样品于烧杯中加水充分溶解后,向其中滴加过量氯化钡溶液至沉淀完全,过滤,取少许滤液于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溶液,观察到无色酚酞溶液______,证明NaOH样品发生了部分变质。
【实验活动3】丙组同学设计了新的实验方案并利用乙组剩余的滤液进行以下实验。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
(1)取少许滤液,滴加Mg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2)取少许滤液,滴加CuSO4溶液既有白色沉淀又有蓝色沉淀产生
(3)取少许滤液,通入CO2气体产生白色沉淀
通过【实验活动3】证明该NaOH样品发生部分变质。
【总结提升】乙、丙两组同学通过实验证明NaOH样品发生部分变质的共同思路是______
2023-08-25更新 | 1135次组卷 | 22卷引用:2023年辽宁省阜新市中考化学真题
科学探究题 | 适中(0.65)
5. 水质监测是进行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的基础,若长期收集大量的水质监测数据,可对水质污染趋势作出预测。某校项目学习小组对本地水质检测产生了浓厚兴趣,对水质检测报告进行分析、对工业区污水处理后的水质成分进行了相关探究。
【水质检测报告评价与分析】
搜集资料:
水质检测标准表(部分数据)
序号分类Ⅰ类Ⅱ类Ⅲ类Ⅳ类Ⅴ类
标准值
项目
1水温(℃)人为造成的环境水温变化应限制在:周平均最大温升≤1;周平均最大温降≤2
2pH6~9
3溶解氧mg/L7.56532
4高锰酸盐指数mg/L2461015
5总磷mg/L0.020.10.20.30.4
6总氮mg/L0.20.511.52
某地水质检测数据
时间项目/单位测量值水质类别
pH7.31
2023年6月溶解氧(mg/L)7.43
总氮(mg/L0.26
总磷(mg/L0.19
高锰酸盐mg/L1.91
(1)评价
请结合水质分类标准判断,某地水质检测数据中其总磷的含量属于__________类。
(2)分析
项目小组通过分析发现,氮磷含量未达Ⅰ类,可能是由于工业废水处理不到位、生活用水排放、农业上________的不合理使用造成的。对于水样中是否含有高锰酸盐,甲、乙两同学产生了分歧:甲同学认为高锰酸根离子在溶液中为紫红色,不需要仪器检测,通过目测即可判断,乙同学认为目测不能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
【检验处理后的水质成分】
项目小组在工业区电镀厂附近水域进行取样,检验经处理后排放的水中是否含有硫酸铜。
项目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方案一取少量处理后的水于试管中,滴加适量碱溶液无蓝色沉淀产生___________(填“含有”或“不含有”)Cu2+
方案二取少量处理后的水于试管中,
①先滴加稀盐酸,
②再滴加适量溶液BaCl2.
①无明显现象
___________
含有
项目学习小组经讨论后,提出“方案一”还可用其他方案代替,具体的实验步骤是________
【交流讨论】
(3)处理后的水可能含有硫酸镁,方案一中可能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若碱溶液为NaOH溶液)。
(4)处理后的水可能是硬水,在其中加入肥皂水,可能会出现________的现象。
【知识拓展】
污水的处理和利用可缓解水资源紧缺。污水经处理达标后的用途是 ________(填写一种即可)。
科学探究题 | 适中(0.65)
6. 基于实验事实进行证据推理及形成结论是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Fe、Cu、R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进行了下列探究活动。
【查阅教材】Fe的金属活动性比Cu强
【讨论】Fe、Cu、R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存在以下三种可能:
①Fe>Cu>R
②Fe>R>Cu
___________
【实验过程】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a试管中__________
b试管中__________
②正确
【拓展研究】若用实验证明锌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可用锌片和某种盐溶液反应的方法。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只写一种)。
2023-08-17更新 | 364次组卷 | 7卷引用:2023年青海省中考化学真题
科学探究题 | 适中(0.65)
真题 名校
7. 学习了金属与盐反应的知识,思雨同学在“实验开放日”,将一定量的锌粉加入硝酸银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她对滤液中溶质成分产生了兴趣并作进一步探究(温馨提示:本题中番号①~④为答题卡上的序号)。
【提出问题】滤液中溶质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
(1)猜想一:AgNO3;猜想二:Zn(NO3)2;猜想三:AgNO3、Zn(NO3)2
经分析猜想一错误,其理由是①_____
【设计并进行实验】
(2)
操作现象结论用化学方程式解释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加入氯化钠溶液_____猜想三正确_____

【反思与拓展】
(3)①反应物的量不同,可能导致得到的物质种类不同。
②滤渣中含有④_____
8. 化学使世界变得绚丽多彩,绿色生活理念深入人心。小明同学在帮助老师处理实验室固体废弃物时,对其中一包固体废弃物很感兴趣,这包固体废弃物可能由木炭粉、铁粉、氧化铜、碳酸钾、硝酸钡、碳酸氢钠、氯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为确定其成分,小明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了以下科学探究活动。
【查阅资料】NaHCO3的水溶液显碱性;NaHCO3+NaOH=Na2CO3+H2O
【实验探究】
步骤Ⅰ:取少量固体样品于烧杯中,加入足量的水,充分搅拌后过滤,得到滤液A和滤渣甲。
步骤Ⅱ:向滤液A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B。
步骤Ⅲ:取干燥后的滤渣甲用磁铁完全吸引得到固体乙,称量剩余滤渣,其质量为10g,然后向剩余滤渣中加入一定量稀硫酸,无气体产生,滤渣完全溶解,得到溶液C。
步骤Ⅳ:将固体乙加入到溶液C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将滤渣在低温下干燥,得到干燥固体丙。
【实验分析】
(1)若向滤液A中滴加少量无色酚酞试液,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
(2)步骤Ⅱ中产生的白色沉淀是_____(填化学式)。
(3)若向滤液B中加入足量稀硫酸,产生白色沉淀,则滤液B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填化学式)。
(4)由以上实验可知,原固体废弃物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____(填化学式)。
【拓展延伸】
(5)若固体乙和固体丙的质量相等且都为ag,则a的取值范围为_____
2023-08-14更新 | 631次组卷 | 9卷引用:2023年湖北省襄阳市中考化学真题
科学探究题 | 较难(0.4)
9. 学习小组在实验室探究铜、锌、银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
【设计与实验】同学们设计并进行图3所示实验(实验中所用金属均已用砂纸打磨)。

   

【解释与结论】
(1)实验Ⅰ中只有一支试管内有气泡产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Ⅱ中实验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述实验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_________
由上述实验得出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锌、铜、银。
【反思与交流】
(4)请你另设计一个实验方案验证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______________(写出所用试剂即可)。
(5)某同学又取了金属M放入试管中,滴加稀硫酸,发现有气泡产生,请你推测:金属M _____(填“能”或“不能”)与硫酸铜溶液发生化学反应。
【拓展与延伸】
(6)同学们用不同形状的锌和不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在室温下进行实验,探究锌与稀硫酸反应快慢的影响因素,实验记录表:

实验编号

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均取20mL)

锌的形状

(均取1g)

氢气的体积(mL)

(均收集3分钟)

20%

锌粒

31.7

20%

锌片

50.9

30%

锌粒

61.7

30%

锌片

79.9

实验①②对比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要比较不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对反应快慢的影响,应选择的实验编号是 __________。由此得出不同形状的锌和不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都会影响反应快慢。
2023-08-14更新 | 776次组卷 | 16卷引用:2023年宁夏中考化学真题
10. 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融雪剂又称“化冰盐”,它以氯化钙和氯化钠为主要原料,并可根据需要调整配比,广泛应用于冬季道路、停车场、广场等场所的融雪和防冻,以保证人们出行安全。
材料二:节日燃放的烟花,是很多金属化合物在灼烧时呈现出的各种艳丽色彩。实验中用铂丝蘸取某些金属化合物灼烧时发现:含钠元素的火焰呈黄色,含钙元素的火焰呈砖红色。
I、研究“融雪剂”成分
结合上述材料,某兴趣小组按下图步骤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现象。

   

【解释与结论】
(1)上述实验验证了样品中含有氯化钙,所依据的实验现象是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2)同学们认为仅通过上述实验,无法确定样品中是否含有氯化钠,理由是______
Ⅱ、拓展探究
(3)【提出问题】反应后上层清液的溶质成分是什么?
【进行猜想】
猜想一:______
猜想二:氯化钠和碳酸钠;
猜想三:氯化钠和氯化钙。
【实验验证】
为进一步确定该上层清液的溶质成分,兴趣小组继续设计实验并请你一起完成下面报告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取少量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加____________猜想二成立
【交流讨论】以上实验是利用化合物之间发生复分解反应产生明显现象来判断物质的存在,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是有气体或______或水生成。
Ⅲ、定量分析
取氯化钠和碳酸钠的固体混合物14.4克于烧杯中,再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产生气体的质量与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4)反应完全时产生气体的质量是______克。
(5)固体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是多少?(写出具体的解题过程,下同)
(6)A点所示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计算结果精确到0.1%)
11. 碳酸钠是生活中常用的盐,其水溶液呈碱性。某同学在完成教材十一单元“碳酸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的实验后(如图),对所得溶液溶质的成分进行如下探究。

   

【反思讨论】
(1)猜想Ⅰ:溶质只有
猜想Ⅱ:溶质有_______
猜想Ⅲ:溶质有
【实验探究】
(2)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实验1: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并向试管中加入一小段镁条。

_______

猜想Ⅱ不正确

实验2: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溶液。

有白色沉淀产生

猜想_______正确


【反思讨论】
(3)实验2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4)某同学认为只要实验2中有白色沉淀产生,不需要实验1就可以判断猜想Ⅱ不正确,其理由是_______
(5)向碳酸钠与稀硫酸反应后的溶液中进行下列操作,其现象一定能证明碳酸钠过量的是_______(填序号)。
a.加入少量酚酞溶液后,溶液呈红色
b.继续加入稀硫酸,产生气泡
c.加入氢氧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d.加入少量铁屑后无气泡产生
2023-08-08更新 | 527次组卷 | 11卷引用:2023年四川省乐山市中考化学真题
12. 为深度学习酸、碱、盐有关知识,某化学兴趣小组开展了下列探究活动。

   

(1)探究中和反应。
实验开始后将注射器内的液体缓慢地全部注入烧瓶内,用pH传感器测得烧瓶内溶液的pH变化如图所示。
①烧瓶内发生反应的微观实质是_______
②图中点所示溶液中所含溶质是_______(填化学式);
③下列试剂不能验证反应到达点的是_______(填字母序号)。
A.锌粒       B.硝酸银溶液       C.无色酚酞试液       D.氧化铁
(2)探究碱的性质。
氢氧化钠溶液露置于空气中容易变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查阅资料】
I.氯化钙溶液呈中性。
Ⅱ.氯化钙溶液能与碳酸钠溶液反应:
为探究久置氢氧化钠溶液的变质程度,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①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向溶液中滴加过量的氯化钙溶液,充分反应______生成说明原溶液中一定有
②取步骤①试管中的少量上层清液,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色说明原溶液中一定有______
【实验结论】氢氧化钠溶液______(填“部分”或“全部”)变质。
【反思与评价】在上述实验步骤①中,某同学提出可用氢氧化钙溶液代替氯化钙溶液,你认为该方案是否可行:______(填“是”或“否”);用化学方程式解释其原因______
2023-08-04更新 | 815次组卷 | 12卷引用:2023年山东泰安市化学中考真题
13. 对于有明显现象化学反应,可以通过观察现象帮助我们判断物质发生了化学反应;对于没有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可以通过实现从“无现象”到“有现象”的转化帮助判断发生了化学反应。兴趣小组就此主题进行如下实验,请帮助完成下列问题。

   

【探究活动一】探究溶液与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如图一所示。
(1)将胶头滴管中的溶液滴入充满气体的大试管内,无明显现象;再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加入足量稀盐酸,观察到______,说明有新物质生成,证明溶液与发生了化学反应、探究过程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写出一个即可)。
【探究活动二】探究溶液与稀盐酸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如图二所示。
(2)向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入酚酞溶液,再加入一定量稀盐酸开振荡,观察到溶液由红色变为______色,证明二者发生了化学反应。
(3)同学们继续探究(2)中反应所得溶液中溶质的成分(不包括酚酞)
(作出猜想)猜想一:;猜想二:______
(实验验证)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向所得溶液中加入碳酸钙粉末粉末溶解,且______猜想二成立

在交流汇报时,甲乙两组同学表明,没有按照图二所示步骤进行操作,而是按照图三所示,先在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加入稀盐酸,观察到无明显现象,再向试管中加入酚酞溶液,出现了两种不同的现象,得出了下列两种结论:
图三所示实验实验现象小组得出的结论
甲组实验溶液仍为无色与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
乙组实验溶液变为红色与盐酸没有发生化学反应
(分析评价)
(4)甲组同学认为:溶液仍为无色,说明溶液不显______性,进而证明_____不存在,得出了与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的结论。
(5)同学们不同意乙组所得的实验结论,原因是______
(6)小明建议,在乙组实验所得溶液中继续加入某种药品,即可证明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可以选用的药品有______。
A.锌粒B.稀盐酸C.铜片
(7)探究活动二中,同学们都是从______的角度来验证化学反应的发生。
2023-08-02更新 | 538次组卷 | 8卷引用:2023年辽宁省丹东市中考化学真题
14. 化学兴趣小组课外实验时,取出镁条,发现久置的镁条有一层灰黑色的“外衣”他们把该镁条放入试管中,倒入一定浓度的盐酸,观察到有气泡产生,试管壁发烫。同学们对此气体成分产生了兴趣。
【提出问题】产生的气体是什么?
【查阅资料】(1)灰黑色“外衣”中含有
(2)无水遇水由白色变为蓝色
【猜想假设】猜想一:
猜想二:和水蒸气
猜想三:、水蒸气和气体
(1)猜想三中有气体的理由是______
【设计实验】为检测产生的气体成分,同学们设计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部分固定装置略去)

   

(2)B装置中出现白色沉淀,证明产生的气体中含有______,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C装置的作用是______
(4)甲同学观察到装置中无水由白色变为蓝色,于是得出结论:产生的气体中一定含有。乙同学对此提出质疑,理由是______
(5)若颠倒装置和C装置的安装顺序,______(填“能”或“不能”)达到实验目的,原因是______
【反思与评价】
(6)从安全角度考虑,你认为实验时应注意______
2023-08-02更新 | 856次组卷 | 9卷引用:2023年四川省雅安中考化学真题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身边的化学物质、化学实验、化学与社会发展、物质的化学变化

试卷题型(共 14题)

题型
数量
科学探究题
14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身边的化学物质
1,2,3,4,5,6,7,8,9,10,11,12,13,14
2
化学实验
1,2,3,4,8,11,14
3
化学与社会发展
4
物质的化学变化
3,6,9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科学探究题
10.4金属与酸反应的图像  常见的酸碱指示剂及其变色情况  中和反应的概念及微观本质  根据图像分析结论
20.4溶液的酸碱性的判断与pH的测定  盐类参与的反应  常见几种燃料使用对环境的影响  设计实验探究物质的成分
30.65含杂质的化学方程式计算  酸的通性  碱的通性  设计实验探究物质的成分
40.4强碱露置在空气中的变质  碱的通性  盐类参与的反应  设计实验探究物质的成分
50.65硬水和软水定义及鉴别  碱的通性  盐类参与的反应  爱护水资源
60.65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金属与盐溶液反应  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探究
70.65金属与盐溶液反应  盐类参与的反应
80.15酸的通性  常见的酸碱指示剂及其变色情况  盐类参与的反应  设计实验探究物质的成分
90.4置换反应  金属与盐溶液反应  金属与酸反应原理  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探究
100.4溶液和化学方程式的综合计算  碳酸氢钠、碳酸钠、碳酸钙  碳酸根离子的验证
110.65盐类参与的反应  设计实验探究物质的成分
120.65酸的通性  强碱露置在空气中的变质  中和反应的概念及微观本质  盐类参与的反应
130.65二氧化碳与碱的反应及实验  常见的酸碱指示剂及其变色情况  无明显现象的中和反应的判断  盐类参与的反应
140.65二氧化碳的检验、验满及净化  盐酸的物理性质  盐类参与的反应  原方案漏洞分析和重新设计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