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2024年陕西省咸阳市永寿县部分学校中考一模化学试题
陕西 九年级 一模 2024-05-15 43次 整体难度: 容易 考查范围: 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与社会发展、物质构成的奥秘、身边的化学物质、化学实验

一、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选择题-单选题 | 较易(0.85)
1. 化石燃料燃烧都会生成二氧化碳,是因为它们都含有
A.碳元素B.氧元素C.碳单质D.氧单质
2024-05-15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陕西省咸阳市永寿县部分学校中考一模化学试题
选择题-单选题 | 适中(0.65)
解题方法
2. 铜与浓硝酸的反应为:Cu+4HNO3(浓)=Cu(NO32+2NO2↑+2H2O,其中未涉及到
A.氧化物B.酸C.碱D.盐
选择题-单选题 | 较易(0.85)
解题方法
3. 规范的操作可以保证实验的科学性和安全性。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读取液体体积B.稀释浓硫酸
C.加热液体D.连接仪器
选择题-单选题 | 适中(0.65)
解题方法
4. 中华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科学道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金入于猛火,色不夺精光——金在高温下也不与氧气反应
B.冰,水为之,而寒于水——物质的状态不同,物理性质不同
C.众人拾柴火焰高——可燃物越多,燃烧放出的热量越多
D.热胀冷缩——分子的大小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选择题-单选题 | 较易(0.85)
解题方法
5. 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为了防止食品受潮,可用生石灰作干燥剂
B.为缓解胃酸过多,可适量食用含小苏打的食品
C.为减少空气污染,可加高炼铁厂烟囱
D.为防止字画褪色,可用墨书写
选择题-单选题 | 较易(0.85)
解题方法
6. 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⑥共含有两种金属元素B.元素②形成的多种单质化学性质不同
C.③和⑥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同D.④和⑤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都易得到电子
2024-05-27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陕西省咸阳市永寿县部分学校中考一模化学试题
选择题-单选题 | 适中(0.65)
解题方法
7. 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验证质量守恒定律B.探究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C.验证甲烷由碳、氢元素组成D.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A.AB.BC.CD.D
选择题-单选题 | 适中(0.65)
8. 小龙同学利用NaCl、NH4NO3、NaOH固体和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待两边同时滴入等量水后,观察到U型管内的红墨水左侧液面下降,右侧液面升高。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X一定是NaOHB.Y一定是NH4NO3
C.X和Y都不可能是NaClD.充分静置后,U型管内的液面会恢复至初始状态
9. 向盛有一定量稀硫酸和硫酸铜混合溶液的烧杯中加入过量氯化钡溶液,充分反应后再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测得生成沉淀的质量与滴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a→b段,溶液的pH不断增大B.b→c段,可观察到产生蓝色沉淀
C.c点时,溶液中的溶质只有1种D.d点时,烧杯中的沉淀共有2种

二、填空与简答 添加题型下试题

填空与简答-填空题 | 较易(0.85)
解题方法
10. 2024年3月初以来,西安至汉中高铁列车实行“公交化”开行极大方便了沿途居民出游与工作。
(1)建设高铁车厢用到了大量铝合金,铝耐腐蚀,是因为在空气中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______(填化学式)薄膜。
(2)每年3~4月,汉中的油菜花盛开,吸引了大量游客。置身花海,能闻到芬芳的花香,说明分子在______
(3)造纸术的发明人蔡伦葬于汉中洋县。利用传统工艺造纸时,有道工序是从纸浆中用竹帘捞纸,该操作相当于______(填实验操作名称)。
填空与简答-填空题 | 适中(0.65)
11. 为减少工业生产及汽车尾气中的氮氧化物、SO2等气体的排放,科学家做出了诸多努力。
(1)大气中氮氧化物和SO2增多会导致的环境危害是______
(2)“氨法脱硫”是一种高效低耗能的湿法脱碗方式,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NH3+2SO2+X+2H2O=2(NH42SO4,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
(3)燃油汽车排气管内安装有“催化转化器”。能够有效减少氮氧化物的排放,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恰好完全反应时,甲和丁的分子个数比是______。该方法______(填“能”或“不能”)减缓温室效应。
填空与简答-填空题 | 适中(0.65)
解题方法
12. 中华传统文化典籍中包含很多化学知识。
(1)《华阳国志》中记载“取井火煮之,一斛水得五斗盐”,此过程是利用______(填“蒸发结晶”或“降温结晶”)获取食盐。
(2)西晋《博物志》中记载的“烧白石作白灰,……,遇雨及水洗即更燃,烟焰起。”“白灰"即生石灰,“遇雨及水”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收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的“鎏金铁芯铜龙”悬经典之作。铁铸内芯,铁上包铜,铜上鎏金,美观的同时,能够防止铁与空气中的______(填化学式)接触而锈蚀。
填空与简答-填空题 | 适中(0.65)
解题方法
13. NaCl、KNO3和NH4Cl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如下表。
温度/℃1020304050
溶解度NaCl35.836.036.336.637.0
KNO320.931.645.863.985.5
NH4Cl33.337.241.445.850.4

(1)30℃时,三种物质中溶解度最大的是______
(2)20℃时,将45gNaCl固体加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是______,再加入25g水,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是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3)已知t1℃时,NaCl和KNO3的溶解度相同:t2℃时,NaCl和NH4Cl的溶解度相同。则t1______t2(填“>”、“<”或“=”)。
填空与简答-填空题 | 适中(0.65)
14. 金属材料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中。
(1)铁锅用来炒菜,主要是利用铁的______性。
(2)为验证Cu、Fe、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同学们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几个实验。

①小江认为得三个实验才能验证金属活动性Fe>Cu>Ag,而小海认为只需两个实验即可得出相同结论。但他们都认为实验______(填字母)无需进行。
②写出实验过程中任意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三、实验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实验题 | 较难(0.4)
解题方法
15. 化学实验小组的同学利用如图实验验证酸的化学性质。充分反应后,试管C中溶液为红色,其余试管内溶液均为无色。

(1)A中反应的现象是______
(2)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实验结束后,取少量D中溶液于一个烧杯中,将少量C中溶液加入其中______(填“一定有”、“一定没有”或“可能有”)气泡产生。再用长滴管吸取E中上层清液,逐滴加入烧杯中,发现开始时无明显变化,后来有气泡产生,最终溶液呈无色。为探究最终所得无色溶液的溶质成分,可取少量该无色溶液于试管,再逐滴加入______(填序号)。
①A中反应后的无色溶液          ②B中反应后的无色溶液
③C中反应后的红色溶液          ④D中反应后的无色溶液
16. 根据下列图示装置回答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是______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较纯净的氧气,应选择的装置组合是______(填字母),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F是电解水的实验装置,a为电源的______(填“正”或“负”)极。实验结束后,溶液中硫酸的质量分数变______(填“大”或“小”)。

四、科学探究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17. 学习小组同学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将NaOH浓溶液加入锥形瓶A中,关闭活塞,打开弹簧夹,观察到烧杯B中溶液倒吸入A中,并有白色沉淀生成。

【学习交流】
(1)产生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提出问题】反应结束后,同学们对锥形瓶内的上层清液中溶质成分产生了好奇。
【做出猜想】同学们指出,锥形瓶内上层清液的溶质一定含有NaCl,还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
(2)猜想一:CaCl2
猜想二:Na2CO3
猜想三:NaOH和Na2CO3
猜想四:NaOH和CaCl2
猜想五:______
【查阅资料】CaCl2溶液为中性。
【讨论交流】
(3)同学们设计了不同的实验方案,并对现象和结论进行了预测。
分组实验方案预测现象结论
甲组加入Na2CO3溶液无明显现象猜想一和猜想四不成立
乙组加入足量______有气泡产生猜想二或猜想三成立
丙组加入足量滴有少量酚酞的CaCl2溶液______猜想三成立

【实验分析】
(4)丙组实验中,加入足量CaCl2溶液的目的是______
【进行实验】小组同学取少量待测液于试管中,加入Na2CO3溶液,结果却产生白色沉淀,与预测现象不相同。大家一致认为,根据此现象可得出猜想一或猜想四成立。
【继续探究】
(5)为得出正确结论,同学们另取少量待测液于试管中,______(填序号),即根据反应现象得出猜想四成立的结论。
①滴加少量无色酚酞溶液        ②测定溶液的pH
③通入CO2气体                      ④加入AgNO3溶液

五、计算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18. 为测定所使用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取该溶液34g于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二氧化锰,完全反应后,称得烧杯内剩余物质的总质量是33.8g,将杯内剩余物质过滤、洗涤、干燥后得滤渣3g,计算:(写计算过程)
(1)生成氧气的质量是多少?
(2)所使用的过氧化氢溶液质量分数是多少?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与社会发展、物质构成的奥秘、身边的化学物质、化学实验

试卷题型(共 18题)

题型
数量
选择题
9
填空与简答
5
实验题
2
科学探究题
1
计算题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物质的化学变化
2
化学与社会发展
1,4,5,7,11
3
物质构成的奥秘
4
身边的化学物质
5
化学实验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选择题
10.85用质量守恒定律确定物质组成  常见几种燃料使用对环境的影响  多种多样的物质及其组成单选题
20.65酸的定义  碱的定义  盐的定义  氧化物的定义单选题
30.85浓硫酸的稀释  量筒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仪器连接  物质的加热单选题
40.65微粒的观点解释现象  结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金属与氧气反应  爆炸、燃烧、缓慢氧化与自燃单选题
50.85碳单质的稳定性  生石灰的性质及用途  碳酸氢钠、碳酸钠、碳酸钙  空气污染及其保护单选题
60.85最外层电子在化学变化中的作用  元素周期表及元素分类  碳单质的稳定性单选题
70.65实验探究质量守恒定律  用质量守恒定律确定物质组成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的过程  实验探究燃烧条件单选题
80.65溶解时能量的变化单选题
90.85碱的通性  溶液酸碱性及pH相关关系  盐类参与的反应单选题
二、填空与简答
100.85微粒的观点解释现象  金属与氧气反应  过滤填空题
110.65化学方程式含义  根据方程式推测化学式  微粒图像的分析及应用  空气污染及其保护填空题
120.65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钢铁的锈蚀  结晶分离混合物  生石灰的性质及用途填空题
130.65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判断  固体溶解度概念  固体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溶解度的相关计算填空题
140.65金属的物理通性与用途  金属与盐溶液反应  金属与酸反应原理  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探究填空题
三、实验题
150.4金属与酸反应原理  酸的通性  常见的酸碱指示剂及其变色情况  盐类参与的反应
160.65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实验  电解水实验的现象和结论  溶质质量分数公式运用  气体发生、收集装置
四、科学探究题
170.4酸的通性  碱的通性  常见的酸碱指示剂及其变色情况  盐类参与的反应
五、计算题
180.85有关质量守恒定律的计算  溶质质量分数结合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