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2024年安徽省青阳县多校中考三模化学试题
安徽 九年级 三模 2024-05-26 58次 整体难度: 容易 考查范围: 物质的化学变化、身边的化学物质、化学与社会发展、物质构成的奥秘、化学实验

一、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选择题-单选题 | 适中(0.65)
1. 诗词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瑰宝。下列诗句所反映的变化主要与化学变化相关的是
A.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B.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C.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D.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2024-05-26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安徽省青阳县多校中考三模化学试题
选择题-单选题 | 适中(0.65)
解题方法
2. 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多食用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蔬菜,可预防坏血病
B.可以用甲醛溶液浸泡海产品来延长保质期
C.小明的妈妈为了保持身材,只吃蔬菜和水果
D.燃气灶火焰出现黄色,可增大灶具燃气进气口
2024-05-26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安徽省青阳县多校中考三模化学试题
选择题-单选题 | 适中(0.65)
解题方法
3. 最近,科学家首次研究出元素周期表上第99号元素锿的化学特性,其相关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锿元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锿的元素符号为ESB.锿属于非金属元素
C.锿的核外电子数为99D.锿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52g
2024-05-26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安徽省青阳县多校中考三模化学试题
选择题-单选题 | 容易(0.94)
4. 花椒是人们常用的调料品之一。花椒果皮中含有挥发油,油的主要成分为香叶醇(C10H18O)、枯茗醇(C10H14O)和柠檬烯(C10H16)。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香叶醇、枯茗醇、柠檬烯均为有机化合物
B.香叶醇分子由三种原子构成
C.枯茗醇中含有7个氢分子
D.柠檬烯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
2024-05-26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安徽省青阳县多校中考三模化学试题
选择题-单选题 | 较易(0.85)
解题方法
5. 实验操作不仅要科学规范,还要关注环保、安全等问题。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氢气验纯B.溶解固体
C.添加酒精D.处理废弃药品
2024-05-26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安徽省青阳县多校中考三模化学试题
选择题-单选题 | 适中(0.65)
解题方法
6. 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下列劳动项目中所涉及的化学知识叙述错误的是
选项劳动项目化学知识
A用无磷洗衣粉洗衣服可防止水体富营养化
B用活性炭除冰箱中的异味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C撒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熟石灰具有碱性
D用洗洁精清洗有油污的碗筷洗洁精能使油污溶解在水中形成溶液
A.AB.BC.CD.D
2024-05-26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安徽省青阳县多校中考三模化学试题
7. 我国化学家研究出一种新型催化剂,在太阳光照射下实现了水的高效分解。该反应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Ⅰ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H2O2+H2
B.反应Ⅱ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均不变
C.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均没有改变
D.该成果对氢能源的推广应用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2024-05-26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安徽省青阳县多校中考三模化学试题
8. 19世纪初,德国化学家维勒和李比希发现了下表中的两种物质及其相关性质:
物质及化学式氰酸银( AgCNO)雷酸银( AgONC)
物质性质常温下稳定,受热会分解常温下稍碰触即发生爆炸
下列有关氰酸银和雷酸银分析,正确的是
A.两者组成元素相同,是同种物质B.两者化学性质不同,属不同种物质
C.虽化学性质有差异,但均为氧化物D.两物质中银元素的质量分数不相同
选择题-单选题 | 较易(0.85)
9. 下列实验设计能够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检验固体粉末是否含CO
B.除去CO2并收集CO
C.鉴别碳酸钠、硫酸钠溶液
D.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2024-05-26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安徽省青阳县多校中考三模化学试题
选择题-单选题 | 较易(0.85)
解题方法
10. 推理是化学学习过程中一种重要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合理的是
A.酸雨的pH<7,所以pH<7的雨水一定是酸雨
B.稀有气体可以做保护气,则作保护气的气体一定是稀有气体
C.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所以灭火也要同时破坏三个条件
D.置换反应一定有单质和化合物生成,但有单质和化合物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置换反应
2024-05-26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安徽省青阳县多校中考三模化学试题
选择题-单选题 | 适中(0.65)
11. 已知: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如图所示是有关硝酸钾溶液的实验操作及变化情况,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操作I可以是增加溶质
B.①中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大
C.实验过程中硝酸钾的溶解度可能不变
D.②中的溶质质量大于③中的溶质质量
2024-05-26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安徽省青阳县多校中考三模化学试题
选择题-单选题 | 适中(0.65)
12. 某校化学实验小组用如图装置探究铁锈蚀的条件,实验中较长一段时间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一段时间后再挤压胶头滴管,再放置较长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右侧支管中的铁粉中出现红棕色固体,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该实验中不存在对比实验
B.挤压胶头滴管后可观察到小气球变瘪
C.Y形管中N2的作用是防止空气对实验造成干扰
D.该实验可证明铁锈蚀需要与水和氧气同时接触
2024-05-26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安徽省青阳县多校中考三模化学试题

二、填空与简答 添加题型下试题

填空与简答-科普阅读题 | 较易(0.85)
解题方法
13. 阅读下列短文,回答有关问题。
近日,我国科学家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以二氧化碳为原料,直接人工合成了淀粉【(C6H10O5)n】,这被国际学术界认为是影响世界的重大颠覆性技术。

我国科学家团队从头设计,仅用11步主反应(9个核心反应)就实现了从二氧化碳到淀粉分子的全合成。人工合成淀粉的重要一步是将二氧化碳合成碳一化合物(甲醇),即通过催化剂利用氢气将二氧化碳还原成甲醇(CH3OH)和水。自然界中并不存在甲醇合成淀粉的生命过程,要想人工实现这个过程,关键是要制造出自然界中原本不存在的酶催化剂。
如果未来二氧化碳人工合成淀粉的系统过程成本能够降低到与农业种植相比具有经济可行性,将会节约90%以上的耕地和淡水资源,避免农药、化肥等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并为推进"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实现的技术路线提供一种新思路。
(1)在自然界中,绿色植物可以通过_______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淀粉。
(2)淀粉【(C6H10O5)n】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
(3)在制造淀粉的过程中使用了酶催化剂,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和_______均不变。
(4)由上述材料可知,二氧化碳合成甲醇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5)实验分析表明,人工合成淀粉分子与天然淀粉分子的结构基本一致。请你写出一条该项研究成果的实际应用价值:_______
2024-05-26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安徽省青阳县多校中考三模化学试题

三、实验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实验题 | 较易(0.85)
14. 结合下列化学实验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填字母序号,下同)。
(3)实验室用装置C收集氧气的原因是_______。装置D为用装置C中的方法刚刚收集满的一瓶氧气,此时集气瓶内压强______(填“大于”或“小于”)外界大气压。将红热的木炭伸入到装置D的集气瓶中,观察到木炭燃烧发出______、放热。
(4)若用装置E收集氢气,气体应从______(填“m”或“n”)端通入。
2024-06-14更新 | 43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安徽省青阳县多校中考三模化学试题

四、填空与简答 添加题型下试题

15. 海水中含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其中90%左右是氯化钠,还含氯化镁和氯化钙。如图是硫酸镁的制备流程:

(1)进行操作A后滤液仍浑浊的可能原因是______(填一种即可)。
(2)写出氢氧化镁和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3)实验室经常要将浓硫酸稀释成稀硫酸,稀释浓硫酸时应______,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4)溶液B中含有的溶质是______(填化学式)。
2024-05-26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安徽省青阳县多校中考三模化学试题

五、科学探究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16. 新出炉的面包松软醇香,老师说面包制作过程中添加了膨松剂(已知某品牌膨松剂的成分是碳酸氢钠、碳酸氢铵中的一种或两种),化学学习小组的同学对“食品中的膨松剂”进行了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①碳酸氢钠(NaHCO3)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碳酸钠受热不分解;碳酸氢铵受热分解生成氨气、水和二氧化碳。②碱石灰是氢氧化钠和氧化钙的固体混合物,不与氨气反应。③氨气易溶于水并能与水反应生成氨水。
【进行实验】为确定膨松剂的成分,按如图所示连接好装置(夹持仪器略去)。

【实验过程与结论】
(1)连接仪器,_______,装入药品。
(2)点燃酒精灯,打开K1,关闭K2,一段时间后观察到A装置的试管中白色固体减少,B装置的试管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分解产物中有二氧化碳,写出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3)打开K2,关闭K1,观察到D装置的烧杯中无色酚酞溶液_______,说明分解产物中有氨气。
(4)继续充分加热,试管中仍有固体剩余,说明该膨松剂的成分是_______
【反思交流】
(5)C装置中碱石灰的作用是_______
【拓展延伸】
(6)碳酸氢钠及其分解产物碳酸钠在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两种物质在部分温度下的溶解度如表所示:
温度/℃10203040
溶解度/gNa2CO312.521.539.749.0
NaHCO38.19.611.112.7
请结合上述探究及表中信息,从不同角度设计两种鉴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方法(写出实验操作、现象及结论):
______
______
2024-05-26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安徽省青阳县多校中考三模化学试题

六、计算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17. 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学习金属的化学性质时,往盛有6.0g久置的镁条的烧杯中滴加稀盐酸,让其充分反应,放出氢气的质量与所滴加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并计算:

(1)计算:该镁条中镁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2)刚开始滴加稀盐酸时,没有氢气放出的原因是_______
2024-05-26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安徽省青阳县多校中考三模化学试题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物质的化学变化、身边的化学物质、化学与社会发展、物质构成的奥秘、化学实验

试卷题型(共 17题)

题型
数量
选择题
12
填空与简答
2
实验题
1
科学探究题
1
计算题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物质的化学变化
2
身边的化学物质
3
化学与社会发展
4
物质构成的奥秘
3,4,7,8,13
5
化学实验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选择题
10.65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判断  碳酸氢钠、碳酸钠、碳酸钙单选题
20.65对人体健康危害的物质  维生素的来源  合理饮食  燃料充分燃烧的方法及其重要性单选题
30.65原子中各类微粒的数值关系  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及有关计算  元素周期表及元素分类  元素周期表信息示意图单选题
40.94用质量守恒定律确定物质组成  有机物定义和常见的有机物  化学式、分子式及涵义单选题
50.85氢气的检验和验纯  化学实验室安全规则  量筒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酒精灯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单选题
60.65活性炭的吸附性  乳化现象及应用  几种常见碱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单选题
70.65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微粒图像的分析及应用  化合价代数和的计算与应用单选题
80.65氧化物的定义  化学式、分子式及涵义  根据化学式计算元素质量分数单选题
90.85实验探究质量守恒定律  碳酸根离子的验证  物质鉴别——选用试剂鉴别  气体净化、干燥单选题
100.85置换反应  空气中各成分的用途  燃烧的定义及条件  空气污染及其保护单选题
110.65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转换  固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溶解度的相关计算   溶质质量分数概念单选题
120.65金属与酸反应原理  探究铁生锈的条件  控制变量单选题
二、填空与简答
130.85催化剂的概念、性质与用途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根据化学式计算元素质量比  二氧化碳的用途科普阅读题
150.65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浓硫酸的稀释  酸的通性  过滤流程题
三、实验题
140.85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及其实验  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实验  气体发生、收集装置  万用瓶的使用
四、科学探究题
160.65二氧化碳与碱的反应及实验  固体溶解度概念  碱的通性  常见的酸碱指示剂及其变色情况
五、计算题
170.85含杂质的化学方程式计算  金属与酸反应原理  酸的通性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