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江苏省南通市长江中学2018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
江苏 九年级 阶段练习 2019-07-25 223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与社会发展、化学实验

一、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选择题-单选题 | 适中(0.65)
真题 名校
3. 向CuO和铁粉的混合物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微热,充分反应后冷却、过滤,在滤液中放入一枚洁净的铁钉,发现铁钉表面无任何变化。据此判断,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滤液中一定含有FeSO4 ,可能含有H2SO4
B.滤液中可能有CuSO4
C.滤渣里一定有Cu,可能有Fe和CuO
D.滤渣里一定有Cu和Fe
2016-11-28更新 | 601次组卷 | 18卷引用:2015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湖北襄阳卷)化学
选择题-单选题 | 适中(0.65)
名校
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如果不慎将碱液沾到皮肤上,应立即涂上盐酸溶液
B.用稀H2SO4可鉴别NaCl、NaOH、K2CO3、BaCl2四种白色固体
C.酚酞和NaOH混合溶液中加稀硫酸红色褪去,说明硫酸与酚酞发生了反应
D.在滴有石蕊溶液的水中通入CO2后溶液变红,说明CO2能与石蕊反应
2019-07-10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长江中学2018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
选择题-单选题 | 较易(0.85)
真题 名校
5. 氢氧化钴[Co(OH)2]能与酸性溶液反应,可作涂料和清漆的干燥剂。制备方法为:
①Co + 2HCl = CoCl2 + H2↑;②CoCl2+2NaOH = Co(OH)2↓+ 2NaCl 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①为置换反应
B.氢氧化钴可以干燥氯化氢气体
C.②为复分解反应
D.钴的金属活动性比铜的强
选择题-单选题 | 适中(0.65)
名校
6. 下图是初中化学常见化学反应的溶液颜色变化,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物质B一定是熟石灰
B.物质 C一定是单质铁
C.溶液X一定是酸,则试剂A是紫色石蕊试液
D.蓝色溶液变为浅绿色溶液一定发生置换反应
2016-11-28更新 | 645次组卷 | 2卷引用:2012届北京市朝阳区中考二模化学试卷
7. 向盛有一定量氧化铁粉末的烧杯中不断加入稀盐酸,烧杯中相关量的变化与图像相符的是
A.B.
C.D.
2017-09-14更新 | 2738次组卷 | 42卷引用:2017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陕西卷)化学
选择题-单选题 | 较难(0.4)
真题 名校
8. 下表所列实验设计及操作,其现象足以说明结论的是(  )
选项操作现象结论
A向某种化学肥料中加入熟石灰混合、研磨没有氨味该化学肥料一定不是氮肥
B点燃某种纤维材料无烧焦羽毛的气味该纤维一定是合成纤维
C向一未知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有无色气泡产生该溶液中一定含有CO32
D向一未知溶液中先滴加足量稀盐酸,再滴加BaC12溶液先无现象,后产生白色沉淀原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

A.AB.BC.CD.D
2014-08-11更新 | 850次组卷 | 9卷引用:2014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贵州贵阳卷)化学
选择题-单选题 | 适中(0.65)
名校
9. 下列实验方案的设计中,可行的是
A.除去MgCl2溶液中的CuCl2,可加入过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
B.为检验CaO中是否含有Ca(OH)2,可将其加水后滴加酚酞溶液
C.向长期敞口放置的NaOH溶液中滴加几滴稀盐酸无变化,说明该NaOH溶液未变质
D.鉴别FeCl3、NaCl、NaOH、MgCl2四种溶液,不另加试剂,利用组内物质的颜色和相互反应就能鉴别
2019-07-25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长江中学2018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
选择题-单选题 | 适中(0.65)
名校
10. 下列整理与化学有关的知识,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 .常见物质的鉴别B .化学与健康
硬水和软水—加肥皂水搅拌
纯碱和食盐—滴加白醋观察有无气泡放出
羊毛和化纤—点燃后闻气味
人体缺乏VC—坏血病
海鲜防腐—可用甲醛溶液浸泡
老年人缺钙—患骨质疏松
C .化学与生活D .化学中常见的“三”
汽油去油污与洗涤剂去油污—原理相同
蛋白质与油脂—组成元素相同
合金与纯金属—硬度相同
构成物质三种粒子—分子、原子、离子
合金、塑料、合成橡胶—都属于有机合成材料
H2、C、CO—都具有还原性

A.AB.BC.CD.D、
2019-07-25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长江中学2018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

二、填空与简答 添加题型下试题

填空与简答-填空题 | 较易(0.85)
名校
11. 在宏观、微观、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特有的思维方式,请回答:

(1)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1所示,则X的化学式是_________
(2)在稀盐酸中加入过量锌粒,图2表示反应前后溶液中的主要离子,则 表示的离子是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
(3)工业上常用NaOH溶液吸收SO2,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图3中小球分别表示NaOH溶液及吸收SO2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微粒,其中“”表示的微粒是______
2019-07-10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长江中学2018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
填空与简答-流程题 | 适中(0.65)
12. 用金属铁制备自来水的新型消毒、净水剂K2FeO4的流程如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固体B的成分是 ___________ ,溶液C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_____________
(2) 实验室中进行操作I时,用到的玻璃仪器除玻璃棒、烧杯外,还需 _____________
(3)反应③中沉淀D与H2O2发生化合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反应④一般控制在低温30℃左右进行,这与K2FeO4的物理性质有关,猜测K2FeO4的物理性质是 __________
2019-07-10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长江中学2018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

三、实验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13. 化学反应过程中常常伴随产生一些现象,同学们发现将CO2通入NaOH溶液时没有明显的现象发生,为此,他们进行了如下探究:

(1)小明把一支收集满CO2的试管倒立在盛有饱和NaOH溶液的烧杯中(如图1所示),观察到试管内液面上升,上升的原因有两种,一种是发生了反应压强减小,还有另一种原因,请简要说明 _____________
(2)为了进一步验证CO2与NaOH溶液确实发生了反应,小红设计了如下方案:
分别取上述实验后的溶液于A、B两支试管中(如图2所示),向试管A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__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 ;向试管B中滴加氯化钡溶液,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______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 。虽然实验的现象不同,但都能证明CO2与NaOH溶液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
2019-07-10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长江中学2018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

四、科学探究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14. 玲玲在学习复分解反应时,对复分解反应的条件产生了兴趣,于是她和小组内的同学仅用以下药品展开了探究活动。
实验药品:稀H2SO4、稀HCl、NaOH溶液、Na2CO3溶液、Ba(NO3)2溶液、NaCl溶液、酚酞溶液
【提出问题】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是什么?
【查阅资料】硝酸钡溶液显中性,且Ba2+有毒。
【实验探究】玲玲用上述物质做了下列几组实验。
组合序号
组合物质H2SO4
NaOH
H2SO4
NaCl
H2SO4
Na2CO3
H2SO4
Ba(NO3)2
NaOH
Ba(NO3)2
Na2CO3
Ba(NO3)2

【记录和解释】(1)组合①、②、⑤均无明显现象,其中组合_____与另外两组的实质不同。为证明该不同之处,玲玲在实验过程中使用了酚酞溶液。
(2)请写出组合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他们请教老师并讨论后知道,只有当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物中有沉淀或水或气体生成时,复分解反应才可以发生。
【应用】写出利用熟石灰鉴别化肥氯化铵和氯化钾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延伸】实验结束后,他们将所有废液收集在废液缸中静置,观察到白色沉淀和无色的上层清液。
为了确定沉淀和清液的成分,继续展开探究。
【实验1】探究沉淀的成分。
【提出猜想】Ⅰ.沉淀只有BaSO4   Ⅱ.沉淀只有BaCO3     Ⅲ.沉淀中含有BaSO4和BaCO3
梅梅取少量沉淀于试管中,滴加过量的______,观察到沉淀部分溶解,证明了猜想Ⅲ是正确的。
【实验2】探究清液的成分。
①取少量清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几滴硝酸钡溶液,无明显现象。
②另取少量清液于另一只试管中,滴加几滴______________,有白色沉淀产生。
【解释与结论】探究活动结束后,小组内成员通过讨论分析,一致认为清液中含有的离子除Na+、Cl-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指示剂除外)。
【处理废液】为了防止污染环境,玲玲向废液缸中加入适量的_________,对废液进行处理后,将固体回收进一步处理,溶液排放。
【交流与反思】根据你对物质溶解性的了解,结合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请写出一种在水溶液中一般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可溶性盐_____________(写化学式)。
2019-07-10更新 | 11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长江中学2018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
科学探究题 | 较难(0.4)
名校
15. 某学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在实验室发现一瓶石灰水试剂瓶瓶壁和瓶塞周围有一些白色粉末。为了弄清楚白色粉末的成分及形成原因,他们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白色粉末成分的猜想和成因分析。
【做出猜想】①可能是CaCO3:原因是石灰水与空气中的CO2反应。
②可能是___________:原因是溶剂蒸发,石灰水中的溶质结晶析出。
③还可能是Ca(OH)2和CaCO3
【实验探究】甲同学取白色粉末于试管中,加少量的水、振荡,发现试管底部有白色固体,于是他得出白色粉末是CaCO3的结论。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结论不严密,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了得出较严密的结论,他们进行了下表所示实验,请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①取上述试管中的上层清液,滴加1~2滴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呈红色白色粉末中
___________________
②往上述试管残留的白色固体中加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白色粉末中含有CaCO3

由上述实验可知,白色粉末成分的猜想③是正确的。
【拓展反思】通过上述实验的探究,同学们向实验员提出了保存、使用易变质溶液的下列建议,合理的是_________
a 密封保存      b 使用前临时配制          c 禁止使用该试剂
科学探究题 | 适中(0.65)
16. 同学们在实验室用块状大理石和5%的稀盐酸反应制取CO2,观察不到气泡产生时,发现固体还有剩余,对此进行探究(杂质不溶水且不与酸反应)。
【提出问题】不再产生气泡的原因是什么?
【猜想假设】猜想一:盐酸已经完全反应 猜想二:剩余固体中无碳酸钙
猜想三:生成物或杂质附着在大理石表面,阻碍反应继续进行
【实扮探究一】反应后溶液中是否有盐酸。
(1)小亮取上述反应后的溶液,测得溶液pH=2,说明溶液显______性,由此得出猜想一不成立的结论。
(2)小慧认为此结论不够严谨,还应考虑生成物对溶液酸碱度的影响,补充了如夏实验。
①取洁净的烧杯,另配制______溶液,测得溶滚pH=7。
②取洁净的试管,加入适量水和紫色石蕊溶液,持续通入CO2,发现溶液变为____色。但小亮认为实验②不能说明CO2对溶液酸碱度的影响,他重新改进了实验。
③另取洁净的试管,加入适量水,持续通入CO2至饱和,测得溶液pH=5.6。
由以上实验可知,该反应的生成物对溶液酸碱度影响不大,猜想一不成立,反应后的溶液中有盐酸。
【实验探究二】剩余固体中是否有碳酸钙。
小亮先振荡反应容器,使剩余固体和液体充分接触,观察到仍无气泡产生。再向容器中滴加
少量5%的稀盐酸,又有气泡产生。一段时间后,不再产生气泡,仍有固体剩余。产生气泡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
由以上实验可知,猜想二和猜想三不成立。
【得出结论】
根据以上实验探究,可得出影响反应是否进行的因素之一是_______________
【反思交流】小慧又提出,也可能是反应太慢,无法观察到气泡产生。她设计了如下对比实验:取出【实验探究二】所得的部分清液,放置一段时间后,测得pH为X,同时测得【实验探究二】容器中剩余溶液的pH为Y,若X______Y(填“>”“=”“<”),则她的猜想成立。
2017-09-14更新 | 770次组卷 | 17卷引用:2017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陕西卷)化学

五、计算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计算题 | 适中(0.65)
真题 名校
17. 在烧杯中加入2.14g久置的铝箔,再滴加稀硫酸,放出气体的质量与所加稀硫酸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产生氢气 __________ g,刚开始滴加稀硫酸没有氢气放出的原因是 ___________
(2)所滴加的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________
(3)铝箔中铝元素的质量为 ________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与社会发展、化学实验

试卷题型(共 17题)

题型
数量
选择题
10
填空与简答
2
实验题
1
科学探究题
3
计算题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身边的化学物质
2
物质的化学变化
3
化学与社会发展
4
化学实验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选择题
10.85几种常见碱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强碱露置在空气中的变质  生石灰的性质及用途  常见的酸碱指示剂及其变色情况单选题
20.65探究铁生锈的条件  浓硫酸的物理、化学性质  酸的通性  常见的酸碱指示剂及其变色情况单选题
30.65金属与盐溶液反应  金属与酸反应原理  应用金属活动性解释相关现象单选题
40.65常见的酸碱指示剂及其变色情况  无明显现象的中和反应的判断  中和反应的实际应用单选题
50.85置换反应  复分解反应的定义  金属活动顺序理解和判断  中和反应的概念及微观本质单选题
60.65酸的通性  根据酸的通性推断物质的性质  盐类参与的反应单选题
70.4溶液、溶质和溶剂概念  m溶质+m溶剂=m溶液的应用  酸的通性单选题
80.4鉴别常见化肥  铵根离子的验证  羊毛、合成纤维、棉的鉴别单选题
90.65盐类参与的反应  碳酸根离子的验证  几种常见阴、阳离子的鉴别  设计实验探究物质的成分单选题
100.65对人体健康危害的物质  常见维生素的缺乏症  某些元素的缺乏症  羊毛、合成纤维、棉的鉴别单选题
二、填空与简答
110.85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中和反应的概念及微观本质填空题
120.65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金属与盐溶液反应  盐类参与的反应流程题
三、实验题
130.65二氧化碳与碱的反应及实验  碱的通性  盐类参与的反应  碳酸根离子的验证
四、科学探究题
140.4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盐类参与的反应  常见酸碱盐的溶解性
150.4强碱露置在空气中的变质  碳酸根离子的验证  设计实验探究物质的成分
160.65溶液的酸碱性的判断与pH的测定  碳酸根离子的验证  设计实验探究物质的成分
五、计算题
170.65溶液和化学方程式的综合计算  酸的通性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