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化学综合库 > 物质的化学变化 > 认识几种化学反应 > 化学方程式 > 化学方程式有关计算 > 不含杂质的化学方程式计算
题型:科学探究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739 题号:10563592
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如图甲、乙所示。甲图中酒精灯上网罩的作用是___
【提出问题】碳燃烧时可能生成CO也可能生成CO2,那么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的气体是否也有多种可能?
【作出猜想】猜想I:CO;
猜想Ⅱ:CO2;
猜想Ⅲ:___
【设计方案】实验装置如图乙所示。打开K,缓缓通入干燥的氮气一段时间,关闭K,点燃酒精喷灯和酒精灯,充分反应后,熄灭酒精喷灯和酒精灯,打开K,再通入一段时间氮气。

方案一:从定性观察角度判断
(1)实验时装置A处的现象是_____
(2)若B中无明显现象,D处的气体能点燃,则猜想___(填序号)成立。
方案二:从定量计算角度判断:取一定量碳粉和4g氧化铜的混合物进行实验,并测定表格中的四个数据:
反应前的质量反应后的质量
A(玻璃管+固体)m1m2
B+C(广口瓶+混合液)m3m4

(3)若猜想Ⅱ成立,则理论上(m4-m3__(m1-m2)(填“>”“<”或“=”)。
(4)若猜想Ⅲ成立且CuO全部转化成Cu,则参加反应的碳粉的质量m的取值范围是____
【交流反思】实验开始前缓缓通入氮气的目的是_______

相似题推荐

科学探究题 | 较难 (0.4)
【推荐1】科学探究和证据推理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化学兴趣小组对“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进行探究,并基于证据进行推理分析。

I.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1)写出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2)某同学利用图1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步骤如下:
①用弹簧夹夹紧胶皮管;
②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立即伸入瓶中并塞紧瓶塞;
___________
④观察并记录水面的变化情况。
多次实验发现,集气瓶内水平面上升始终小于1/5。
Ⅱ.用镁条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3)某同学进行图2所示实验时发现,产物中有少许黄色固体。
【提出问题】黄色固体是什么呢?
【查阅资料】①氧化镁为白色固体;
②镁能与空气中的___________反应生成黄色的氮化镁(Mg3N2)固体;
③氮化镁可与水反应生成氨气。
【做出猜想】黄色固体为Mg3N2
【实验过程】进行图4所示实验:取燃烧产物于烧杯B中,加入适量水,然后用大烧杯罩住小烧杯A和B。
【实验结论】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据此可推断燃烧产物中含氮化镁(Mg3N2)。
【反思交流】进行图2所示实验时,在确保规范操作的前提下,该同学所测得的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___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5。
Ⅲ.用铁粉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4)某同学利用铁生锈的原理,用铁粉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装置如图3所示。当烧杯中不再有水进入集气瓶时,该同学停止实验。实验开始和结束时所采集的数据如下表:
实验前的体积实验后的体积
集气瓶内空气烧杯内水烧杯内剩余水
250mL180.0mL129.5mL
①铁生锈的原理是铁与空气中的___________发生反应。
②实验时该同学不是将铁粉堆在瓶底,而是将铁粉撒在浸润了氯化钠溶液的滤纸条上,再将滤纸条贴在集气瓶内壁,其目的是___________
③该同学所测得的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___________(精确到0.1%)。
④与红磷燃烧法相比,用该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主要优点是___________
Ⅳ.拓展应用
(5)取2.4g镁条在足量O2和N2的混合气体中完全燃烧,所得固体质量为a g,则a的取值范围是3.3<a<___________
2019-02-23更新 | 79次组卷
科学探究题 | 较难 (0.4)
【推荐2】课外小组同学进一步研究铁与氧气的反应.
【提出问题】铁丝燃烧时为什么会有“火星四射”的现象?
【查阅资料】生铁中含有一定量的碳.铁丝燃烧时“火星四射”现象与铁丝中含碳量有关.
【进行实验】探究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的现象与其含碳量的关系.
实验现象解释与结论
实验1:取直径0.20mm、含碳0.1%
的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零星的火星四射①铁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②0.20mm的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与其含碳量的关系为_____
实验2:取直径0.20mm、含碳0.32%的铁丝,在氧气中燃烧较明显的火星四射
实验3:取直径0.20mm、含碳0.52%的铁丝,在氧气中燃烧_____
【提出问题】纯铁在氧气中燃烧溅落的“黑色固体”是什么?
【查阅资料】
①自然界中铁的氧化物主要是Fe3O4和Fe2O3两种(FeO易被氧化)
②铁的氧化物均能溶于酸溶液
③单质铁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HCl═FeCl2+H2↑.
【进行实验】测定黑色固体的成分.
实验现象及数据解释与结论
实验4:将冷却后的黑色固体碾碎,装入试管,加入稀盐酸现象是_____铁燃烧时溅落下来的黑色
固体中含有铁
实验5:取2.8g纯铁在氧气中燃烧,收集溅落的黑色固体,干燥并称其质量黑色固体质量为3.44g黑色固体的组成及质量
_____
【实验反思】
同学们认为铁丝燃烧的现象还与氧气的浓度有关,所以想收集不同浓度的氧气进行相关实验.若用排水集气法收集一瓶体积分数约为60%的氧气,预先应向容积为250mL的集气瓶中加水,水的体积约为_____mL.
2019-05-03更新 | 78次组卷
科学探究题 | 较难 (0.4)
【推荐3】实验探究和证明推理是提升认知的重要手段。
某同学将氢氧化钠溶液加入到一定量的稀氯化铜溶液中,出现蓝绿色不溶于水的固体。该同学对生成蓝绿色固体而不是蓝色固体的现象产生了疑惑。
【查阅资料】
Ⅰ.CuCl2溶液与NaOH溶液反应时,在氢氧化钠较少的情况下会生成蓝绿色沉淀——碱式氯化铜(Cu(OH)Cl)。Ⅱ。Cu(OH)2在60℃开始分解生成两种氧化物,100℃分解完全,碱式氯化铜在300℃开始分解生成氧化铜、水和氯化氢,在400℃分解完全。
【提出猜想】
(1)蓝绿色固体可能是:①Cu(OH)2;②Cu(OH)Cl;③_______
(2)猜想①的理由是: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进行实验】
(3)该同学取31.25g蓝绿色固体,加热至100℃出现黑色固体,则猜想_______不正确。继续加热到400℃至质量不再改变,并使产生的气体全部缓缓通过如图所示装置(装置中药品足量)已知实验所得数据

①最终得到剩余固体24.00g;
②与硝酸银溶液反应得到的沉淀经过滤、洗涤和低温烘干,得到固体14.35g。
完成下列问题:
(4)判断固体已洗净的方法是:取最后一次洗液,滴加含_______(填离子符号)的溶液,无现象;
(5)通过上述实验数据计算蓝绿色固体中铜元素和氯元素的质量比_______(填最简整数比);
【得出结论】猜想③成立
【拓展延伸】
(6)如果欲使HCl和CuCl2的混合溶液中的溶质只有CuCl2,可向其中加入过量的_______
A.CuO B.Cu(OH)2 C.Cu D.Cu(NO3)2
(7)为使实验中生成蓝色固体,少出现蓝绿色固体,应作_______改进(选填序号)。
A.实验中将氯化铜溶液滴加到氢氧化钠溶液中
B.实验中应提供足量、较浓的氢氧化钠溶液
C.实验应该在80℃的水浴中进行
【定量计算】
(8)现有HCl和CuCl2的混合溶液124.9g,向该溶液中逐滴加入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直至生成氢氧化铜沉淀,沉淀的质量与所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求:恰好生成最大沉淀量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_
2022-04-16更新 | 8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