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化学综合库 > 物质的化学变化 > 认识几种化学反应 > 质量守恒定律 > 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 用质量守恒定律确定物质组成
题型:科学探究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125 题号:10925281
波尔多液是一种防治葡萄霜霉病的常用农药。该农药可用540g的硫酸铜稀溶液(试剂I)和20g石灰乳(试剂Ⅱ)混合配得。兴趣小组同学针对波尔多液进行了如下探究。
探究I:药品添加顺序是否对波尔多液药效有影响
【实验1】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将试剂I加入到盛有试剂Ⅱ的烧杯中,配得1号波尔多液;操作X,配得2号波尔多液。分别将1号、2号波尔多液喷洒在有霜霉病的葡萄上。几天后,观察到波尔多液的药效1号比2号更好,说明药品添加顺序不同对波尔多液的药效有影响。
(1)操作X是________
(2)通过分析,小组同学认为波尔多液不具备溶液的特征,故不属于溶液。溶液的特征是_______
小组同学将配得的波尔多液过滤、干燥,得到蓝绿色滤渣。于是提出:滤渣中含有哪些元素?
探究Ⅱ:滤渣中含有哪些元素?
【查阅资料】碱式硫酸铜【Cu2(OH)2SO4】(是难溶于水的绿色固体;氢氧化铜和碱式硫酸铜均能受热分解。
【作出猜想】小组同学结合查阅的资料、原料成分和滤渣颜色,推测:滤渣中可能含铜、氧、氢、硫、钙元素中的一种或几种。
【实验2】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实验开始先通入一会儿氮气,然后关闭弹簧夹,点燃酒精灯给滤渣加热。观察到:①滤渣变为黑色固体;②…;③石蕊溶液变红。

(3)根据现象②“________”,得出:滤渣中含有氢和氧两种元素;根据现象③3“石蕊溶液变红”得出:滤渣中含有硫和氧两种元素。
(4)若实验开始时不通入氮气,则该实验无法判断滤渣中一定含有氧元素,理由是_________
【实验3】根据【实验2】中的现象①,推测该黑色固体可能是氧化铜,滤渣中还含有铜元素。于是小组同学继续利用图所示装置,将试管中的“紫色石蕊溶液”换成“澄清石灰水”,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操作Y,点燃酒精灯①………
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黑色固体是氧化铜

(5)操作Y为______
(6)该实验中的现象①为___
【实验4】小组同学经讨论后认为:还可用更简单的如图所示的方法,验证黑色固体是氧化铜。则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实验结论】经过上述实验,小组同学得出:滤渣中一定含铜、氧、氢、硫元素。
2020·河北石家庄·一模 查看更多[2]

相似题推荐

科学探究题 | 较难 (0.4)
【推荐1】一种名为“污渍爆炸盐”的洗涤产品能高效去除衣物上的顽固污渍,某化学兴趣小组对此产生了兴趣,开展了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污渍爆炸盐”的主要成分是过碳酸钠(化学式为Na2CO4),它是一种白色粉末,易溶于水且能与水反应生成甲和乙两种化合物,其中化合物乙有强氧化性,具有较好的去污效果。碳酸钠常温或加热不分解。
(1)小明同学对化合物乙的强氧化性产生兴趣,为了探究它的成分,做了如下实验设计,请你和他一起探究,完成下面问题。
序号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与解释
1取少量“污渍爆炸盐”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水固体溶解该固体易溶于水且能与水反应
2向1中所得的液体中加入适量的二氧化锰产生大量气泡
3将带火星的小木条放在试管中,观察现象木条复燃试管中产生的气体是________(填化学式,下同),过碳酸钠和水反应生成的化合物乙是________

(2)写出步骤2产生气体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明同学认为生成的化合物甲可能是碳酸钙(CaCO3),小亮同学认为可能是碳酸钠(Na2CO3)。你支持________同学的观点,你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磊同学将“污渍爆炸盐”放入冷水中,发现产生少量气泡;而放入热水中,产生较多气泡。由此,你认为影响化合物乙分解快慢的因素是____________。测定分解快慢的方法有很多,请你再写出一种测定的实验方法(用简洁的文字表述):________________
(5)影响化合物乙分解快慢的因素还有哪些?请你提出一个猜想,并设计实验方案验证你的猜想。
猜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7-11-02更新 | 592次组卷
科学探究题 | 较难 (0.4)
【推荐2】化学兴趣小组从“真假实验室”获悉:葡萄糖酸钙片灼烧后会变成如图所示的蛇形,他们对此进行了以下探究:

【合阅资料】①葡萄糖酸钙[化学式为Ca(C6H11O7)2],白色固体,熔点195℃。受热分解后生成水、一种气态氧化物和一种白色固体;②葡萄糖酸钙片灼烧后变为蛇形,是因为受热分解同时生成了固体和气体,固体颗粒在气体的作用下发生膨胀现象。③白色的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④酒精灯加热温度达到400-1000℃以上。
【提出问题】生成的气体和固体分别是什么?
【探究实验】探究生成气体的成分。
【提出猜想】猜想一:CO;猜想二:CO2
提出这两个猜想的理论依据是_______
【设计实验】针对猜想的分解产物,设计了如下实验进行探究。

【进行实验】
(1)将葡萄糖酸钙加热至分解,应从图1中选取装置_______(填序号)。
(2)将上述操作中的分解产物依次通过图2所示装置,若观察到装置E中_______,则证明猜想二成立。
【探究实验二】探究生成固体的成分。
【提出猜想】猜想一:CaO,猜想二:Ca(OH)2,猜想三:_______
【设计实验】待固体完全反应,装置E中不再有气泡冒出时,小刚和小军分别取适量反应后的固体设计并进行以下实验。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
小军向固体中加入少量的水固体未溶解猜想三成立
小刚向固体中加入适量的稀盐酸_______
请写出小刚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反思交流】小红认为小军的实验不能得出结论,因为_______
2021-08-31更新 | 88次组卷
科学探究题 | 较难 (0.4)
解题方法
【推荐3】某兴趣小组在制取氧气的实验过程中,有如下实验设计方案,该方案的实验目的是:探究_______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编号温度催化剂氯酸钾、二氧化锰的质量比生成1升氧气所需时间/s
实验Ⅰ400℃MnO21:1153
实验Ⅱ400℃MnO22:1240
小芳在实验时,误把氧化铁当作二氧化锰放入加热,结果发现也能较快产生氧气,于是进行如下探究:
【猜想Ⅰ】除二氧化锰、氧化铜外,氧化铁(Fe2O3)也可以作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
【设计实验】
按下表进行实验,并测定开始产生气体时的温度(提示:开始产生气体的温度越低,表示反应速度越快)。
实验编号实验药品分解温度(℃)
氯酸钾580
氯酸钾和二氧化锰(质量比1︰1)350
氯酸钾和氧化铜(质量比1︰1)370
氯酸钾和氧化铁(质量比1︰1)390
【数据和结论】
(1)由实验_________与实验④对比,证明猜想合理;
(2)实验所用的三种物质中,催化效果最好的是__________
【反思】
(1)若要证明氧化铁是该反应的催化剂,还需验证它在化学反应前后的____________是否改变。小林在实验时,联想到了渔民用过氧化钙(CaO2)增加鱼池中的含氧量,提出猜想Ⅱ。
【猜想Ⅱ】过氧化钙与水反应可制取氧气。
实验装置实验主要过程
①检查装置气密性。
②加入过氧化钙和水后,有少量细小气泡缓慢放出,在导管口几乎收集不到气体。该装置放置到第二天,集气瓶中只收集到极少量气体,振荡试管后仍有少量细小气泡缓慢放出。

实验结论:过氧化钙与水反应________(填“能”或“不能”)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
【分析与反思】
(1)过氧化钙与水反应虽然没有快速收集到大量氧气,但由此实验现象,小林认为渔民用过氧化钙做增氧剂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
(2)小林希望对此实验进行改进,使该反应加快,请你帮他提出合理化建议_________
(3)同学们对过氧化钙与水反应的生成物猜想如下:①氢氧化钙和氧气②碳酸钙和氧气。你认为猜想_________ (填序号)一定是错误的,理由是_________
2020-03-18更新 | 8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