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化学综合库 > 身边的化学物质 > 生活中常见化合物 > 盐和化肥 > 盐的性质 > 盐类参与的反应
题型:科学探究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69 题号:11390055
实验室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含有CaCO3、BaCl2、Na2SO4、NaOH和NaCl中的一种或几种,为了确定其成分,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探究。实验前小组同学对五种物质从酸、碱、盐的角度进行了初步分类,其中CaCO3、BaCl2、Na2SO4、NaCl属于_____________
【查阅资料】BaSO4固体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稀盐酸。
【实验探究】甲同学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方案。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a.取少量该粉末于试管中,加入足量水充分溶解有白色沉淀原粉末中一定含有CaCO3
b.将步骤a试管中物质过滤,向滤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变红原粉末一定含有________
乙同学认为甲同学步骤a的结论不一定正确,其理由是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他补充了如下实验,取白色沉淀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盐酸,观察到有气泡产生且___________。从而得出结论:步骤a中得到的白色沉淀全部是CaCO3
丙同学取甲同学步骤b中已变红的溶液,向其中逐滴滴入稀硫酸,发现有白色沉淀生成且溶液褪色。用化学方程式解释两个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总结归纳】通过以上探究,原白色粉末中无法确定的成分是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知识点】 盐类参与的反应解读

相似题推荐

科学探究题 | 适中 (0.65)
【推荐1】生态富民是我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近年来,我国一些地区创新采用了“渔光互补”发展模式,化学实践小组的同学们对渔光互补的工作模式、鱼塘水的成分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展开了项目式学习活动。
【任务一】了解渔光互补模式
【信息检索】同学们上网查阅资料,了解到“渔光互补”是在水面上方架设光伏板发电,下方的水域则用于水产养殖,形成“上可发电,下可养鱼”的发展模式。
【分析交流】
(1)光伏发电过程中能量的转化为______
【任务二】探究鱼塘水的成分
【教师指导】老师告诉同学们:①鱼塘底部塘泥中的有机物分解易使水质酸性增强;②该鱼塘养殖鱼虾,需定期投入为鱼虾补充钙质;③硬水中含有较多钙离子和镁离子;④能与水反应最终生成,中间过程可能生成,过氧化氢溶液具有漂白性。
【猜想假设】同学们猜想:该鱼塘水呈酸性,且含有
【进行实验】
(2)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①取少量鱼塘水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几滴______溶液变成红色鱼塘水呈酸性,且含有
②另取少量鱼塘水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足量溶液有气体产生,滴加一段时间后产生______

【反思评价】
(3)假设鱼塘中的酸为盐酸,则步骤②中产生气体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4)有同学对实验结论提出了质疑,理由是______,同学们改进方案后重新进行实验,得出了正确的结论。
【拓展实验】过氧化钙()是一种环境友好型供氧剂,可用于鱼类养殖。兴趣小组在老师指导下,用装置甲进行少量过氧化钙样品与足量水反应的实验,实验时加入过氧化钙样品与足量水,迅速密闭装置,开始测氧气浓度。滴入几滴酚酞试液,观察到三颈烧瓶中溶液先变红后慢慢褪色。630秒时,将气球内二氧化锰加入三颈烧瓶中,瓶内氧气浓度随反应时间变化如图乙。

(5)AB段氧气浓度几乎不变的原因可能是______
(6)滴入酚酞试液后,三颈烧瓶中溶液变红后会慢慢褪色的原因可能是______
(7)运输鱼苗时,在水中加少量过氧化钙的主要目的是______
2024-05-21更新 | 69次组卷
科学探究题 | 适中 (0.65)
【推荐2】学习酸的性质是一项重要的内容,某化学兴趣小组以“探究硫酸的性质”为主题开展项目式学习。请回答下列问题。

【任务一】浓硫酸稀释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图1实验中,观察到用石蜡固定在铜片下的乒乓球脱落,此现象说明浓硫酸溶于水__________(填“放热”或“吸热”)。
【任务二】硫酸的浓度对硫酸化学性质的影响。
图2实验中,观察到很快变黑的是__________(填“滤纸A”或“滤纸B”),由此可知硫酸的浓度不同,硫酸的腐蚀性不同。
【任务三】稀硫酸的化学性质。
小组同学按图3进行实验,分别将稀硫酸滴加到各个试管中。
(1)试管1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2)试管2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
(3)该小组同学利用数字化传感器测得试管3中不断滴加稀硫酸时溶液pH的变化图像如图4所示,硫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5所示。

①图4中a点所示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__(填化学式)。
②该反应的微观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
(4)小组同学对试管4中反应后的溶质成分产生了兴趣,他们继续进行实验。
【提出问题】试管4中反应后的溶液中溶质成分是什么?
【作出猜想】猜想一:可能是K2SO4
猜想二:可能是__________(填化学式);
猜想三:可能是K2SO4、H2SO4
【实验与结论】某同学用洁净干燥的玻璃棒蘸取试管4中反应后的溶液滴到湿润的pH试纸上,测得pH=4,他认为猜想三正确。
【反思与评价】对该同学的操作方法、测量结果及结论进行评价,正确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
A.方法不正确,结果偏小,结论正确                 B.方法正确,结果偏大,结论不正确
C.方法不正确,结果偏大,结论正确                 D.方法正确,结果偏小,结论不正确
【任务四】废液回收处理。
实验结束后在老师指导下,同学们将四支试管中的液体倒入废液缸,并对废液缸中的固体物质进行了回收。在检验废液时发现硫酸过量,为防止其污染环境,从实验成本的角度考虑,应向该废液中加入适量的__________(填物质名称),处理后再排放。
2022-06-06更新 | 223次组卷
科学探究题 | 适中 (0.65)
【推荐3】某同学在研究硫酸化学性质时,将一定量的稀硫酸放入盛有氧化铜的试管中,观察到固体完全溶解,溶液变蓝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同学们对于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成分产生了兴趣,进行了如下探究:
【猜想与假设】
猜想一:硫酸铜 猜想二:_____(化学式)
【活动与探究】
甲同学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氯化钡溶液,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认为猜想一成立。
乙同学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铁粉,观察到有红色固体出现,认为猜想二成立。
【反思与评价】
丙同学经过分析认为______同学的方案不合理,理由是_____
2016-11-28更新 | 35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