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化学综合库 > 身边的化学物质 > 碳和碳的氧化物 >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 二氧化碳的制取 > 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
题型:科学探究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213 题号:12018265
学习兴趣小组对贝壳中碳酸钙的含量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如何选择药品和设计装置进行测定?
【查阅资料】1贝壳的主要成分是CaCO3,其它成分对实验影响忽略不计。
2室温时碳酸钙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钙、水和二氧化碳。
3硫酸钙微溶于水,会覆盖在碳酸钙表面,阻止反应进一步的进行。
【设计与实验】实验一:选择药品。分别取等质量颗粒状和粉末状的贝壳样品与等体积、等浓度的稀盐酸在图1的三颈烧瓶中反应,采集数据。

(1)图1中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
(2)据图2分析,_____________对反应程度有影响。
(3)据图3分析,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的能量变化是_____________(填放热或吸热)反应。

实验二:设计装置。小组设计了图4装置进行测定。
(4)图4中连通管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写出一点即可)。打开活塞,稀硫酸进入试管,观察到的现象有试管内产生气泡,_____________。反应结束后调平液面后再进行读数,若不调平就读数,则结果_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实验三:优化装置。在老师指导下,小组优化并设计了图5装置进行测定。
(5)该小组同学连接好装置后将右侧注射器向右拉,松手后,发现注射器回到原位,该操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
(6)已知a中的试剂是浓硫酸,浓硫酸有吸水性,如果没有a装置,测定结果会___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7)加入足量稀硫酸,一段时间后反应停止。再加入氯化铵溶液,发现又产生气泡,推测加入氯化铵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
【数据处理】记录加入样品质量、加入稀硫酸体积、加入氯化铵体积、右侧针筒读数,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测得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反思与评价】
(8)与实验二相比,实验三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

相似题推荐

科学探究题 | 较难 (0.4)
【推荐1】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里试验物质的导电性。
【进行实验】分别试验稀盐酸、稀硫酸、稀氢氧化钠溶液、饱和氢氧化钙溶液、蒸馏水和乙醇的导电性,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使用的电极是石墨电极。
【实验结论】通过实验可知,上述物质中,蒸馏水和_____不导电。
【分析现象】在试验饱和氢氧化钙溶液的导电性时,观察到的现象为:灯泡发光,插入溶液的两个电极附近有气泡产生,溶液中出现白色浑浊。利用温度传感器测量溶液的温度, 反应前为25℃,反应后为29℃。

(1)灯泡发光,是因为氢氧化钙在水中解离出_____(填粒子符号)。
(2)插入溶液的两个电极附近有气泡产生,是因为发生了电解水的反应,对于该反应,氢氧化钙所起的作用是增强_____
(3)甲同学认为溶液中出现的白色浑浊是氢氧化钙。通电后,如果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中析出氢氧化钙固体,可能的原因是_____(写一点)。
【提出猜想】乙同学仔细观察,发现插入溶液的两个电极中,有一个电极附近出现较多的白色浑浊,于是猜想白色浑浊中有碳酸钙。他的理由是:电解水时,与电源_____极相连的电极附近产生的_____与石墨电极中的碳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进一步反应生成碳酸钙。
【实验探究】为了验证乙同学的猜想,该小组同学将试验饱和氢氧化钙溶液的导电性后得到的浑浊液体倒入密闭容器中,通过注射器注入足量稀盐酸,利用二氧化碳传感器测量装置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测量结果如图。

【分析图像】请根据图像说明白色浑浊中有碳酸钙的理由_____,并写出与该理由对应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查阅资料】试验稀硫酸、稀氢氧化钠溶液的导电性时发生的都是电解水的反应,试验稀盐酸的导电性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ClH2↑+_____↑。
【拓展延伸】若在试验稀盐酸、稀硫酸、稀氢氧化钠溶液的导电性时,都使用铂电极,都通电一段时间,反应后都恢复至室温,溶液的pH 变化为:稀盐酸_____,稀硫酸_____,稀氢氧化钠溶液_____(此三空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020-07-03更新 | 141次组卷
科学探究题 | 较难 (0.4)
【推荐2】二氧化碳的研究是一项重要课题。某小组以“探究二氧化碳的奥秘”为主题开展项目式学习。
【任务一】认识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
该小组同学按下表进行实验,取等质量大理石加入足量酸中,杂质不与酸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的体积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1所示。
实验编号药品
I块状大理石、7%稀硫酸
块状大理石、7%稀盐酸
粉状大理石、7%稀盐酸

(1)如表中实验Ⅲ对应如图曲线_________ (选填“甲”“乙”或“丙”)。小组同学制二氧化碳气体时,不用实验I药品制备二氧化碳的原因是_______
(2)实验Ⅱ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
【任务二】选择收集方法。二氧化碳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如下表。
物质种类酒精饱和NaHCO3溶液
每毫升液体中溶解二氧化碳的体积1ml3.6ml几乎不溶

(3)利用图2装置收集一瓶纯净的二氧化碳,集气瓶中的液体选择___________效果最好。

【任务三】认识二氧化碳的性质。
将干燥的CO2气体通入如图所示的装置中.

(4)b处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5)通入一段时间后,d处两支蜡烛的现象_________
2023-12-21更新 | 182次组卷
科学探究题 | 较难 (0.4)
【推荐3】臭氧(O3)是地球大气中一种微量气体,主要分布在10~50km高度的平流层大气中。它吸收对人体有害的短波紫外线,防止其到达地球,保护地球表面生物不受紫外线侵害。生活中,臭氧食具消毒柜是通过臭氧进行食具消毒。臭氧支持燃烧,可燃物在臭氧中燃烧较氧气中更加剧烈。某兴趣小组对臭氧进行如下探究。
资料:①臭氧可由氧气通过高压电击转变而得;②臭氧微溶于水,能使红色品红溶液变为无色;③臭氧用作气体消毒剂,但浓度超标时对人体有毒副作用。
【探究一】 臭氧气体的制备

(1)利用图中A装置可制得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装置还可用于实验室制取_______,可用__________________反应来制取。
(2)将A中制得的氧气依次通过B和C装置,开启C中高压电开关,在C装置导管末端接上集气装置,就可收集到臭氧。B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满臭氧的集气瓶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C装置中产生臭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除电击法制取臭氧外,用过氧化钡(BaO2)固体与浓硫酸反应也可制臭氧,同时生成硫酸钡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4)将A中制得的氧气依次通过B和C、D装置,开启C中高压电开关,根据______现象说明氧气转变成臭氧。
(5)从安全、环保角度看,上述装置不足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二】 影响臭氧分解速率的因素
O3在水中易分解,一定条件下,O3的浓度减少一半所需的时间(t)如表所示。
3456
2030123116958
301581084815
503126157

(6)从表中数据进行分析,臭氧的分解速率与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据表推测臭氧的分解速率受温度影响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8-06-02更新 | 11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