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化学综合库 > 身边的化学物质 > 空气 > 空气的组成 >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的过程
题型:科学探究题 难度:0.15 引用次数:724 题号:12458670
有关空气组成的研究与发现对化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Ⅰ拉瓦锡的研究:用加热汞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如图1所示,拉瓦锡把少量的汞放在密闭的玻璃容器中连续加热12天后,发现有一部分银白色的液态汞变成红色粉末,容器内空气体积减少了约五分之一。收集汞表面生成的红色粉末(氧化汞),置于另一容器内强热得到了汞和氧气,且氧气的体积恰好等于原来密闭容器里所减少的空气体积。
   
(1)上述实验中,使用汞的优点有___________
A汞为液态,在加热的条件下只与氧气反应且生成物为固体
B时间足够长,能将密闭装置中的氧气几乎耗尽
C实验过程中没有污染
D生成的化合物加热分解又能得到汞和氧气
(2)继拉瓦锡研究后,英国科学家瑞利经多次实验发现:从空气分离得到的氮气密度总是略大于纯净氮气密度。造成这一差异主要与空气中的_______相关。
II兴趣小组A的实验:用红磷燃烧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并用传感器记录集气瓶内氧气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如图3所示。

【进行实验】
活动1:证明红磷熄灭后,氧气还有剩余
实验装置实验步骤现象结论
   I用高能激光笔照射匙中的红磷红磷燃烧,放出大量热,一段时间后熄灭,白磷始终不燃烧红磷熄灭后,氧气还有剩余
II冷却后,将装有白磷的燃烧匙提出水面,用高能激光笔照射白磷_____

【解释与结论】
(1)红磷燃烧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__
(2)步骤中白磷的现象是_________
(3)实验中气球的作用是_________
活动2:探究影响剩余氧气浓度的因素用如图2装置进行实验,得到数据如表。
可燃物白磷红磷木炭
着火点/℃40240370
生成物状态固态固态气态
剩余氧气浓度3.1%7.0%14.0%
(4)通过对比右表中红磷和白磷的相关数据,可以得出影响剩余氧气浓度的因素可能是_________
(5)结合以上探究及实验数据,在“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通常使用红磷而不用木炭的原因可能有_______
Ⅲ兴趣小组B的实验:用如图4所示装置(夹持装置已略去)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已知:①白磷的着火点为40℃;,②带刻度玻璃管读数从上往下增大。
【实验步骤】
(1)检查图甲装置的气密性:往管B中加适量水,塞紧管A上端的橡皮塞,调整管B的高度,使管B内液面高于另一侧液面,过一段时间,当观察到现象:__________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2)如图乙所示,将稍过量的白磷放入燃烧匙,塞紧橡皮塞,调整管A与管B内液面处于同一水平线,读取管B内液面读数V0
(3)用激光笔点燃白磷,可观察到管A内白磷燃烧,待冷却至室温,调整管A与管B内液面处于同水平线,读取管B内液面读数V1(如图丙所示)。
(4)如图丁所示,打开管A上端橡皮塞,将管A位置下移,管B上移,至管A中充满水,立即再塞紧上端橡皮塞,调整管A与管B内液面处于同水平线,读取管B内液面读数V2
【数据记录与处理】
某次实验记录数据如下表,请根据数据计算并填写表中空格。
V0/mlV1/mlV2/ml管A中氧气所占的体积(ml)管A中空气的体积(ml)空气中氧气含量(用数值列式即可)
1.878.0231.60___________________
重复3次实验,计算出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平均值。
【实验评价】
与教材实验(装置如图5所示)比较,本实验的优点是__________(写一条)。
   

相似题推荐

科学探究题 | 困难 (0.15)
【推荐1】(一)某学习小组仿照拉姆塞发现稀有气体的实验原理,用如图所示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质量分数,并制备少量氮化镁。(碱石灰是氧化钙和氢氧化钠的混合物,装置气密性良好,夹持装置已略去,忽略气体密度变化;假定每步都恰好完全反应)
   
已知:①点燃或加热时,镁与氮气反应生成氮化镁固体(其中氮元素为-3价)。
②装置丁内收集到气体的密度为ρ g/mL。
部分实验步骤:
Ⅰ.装入药品,连接装置,点燃甲处酒精灯,通入一段时间空气。
Ⅱ.点燃丙处酒精灯,继续通入一段时间空气。
Ⅲ.停止通入空气,熄灭酒精灯,冷却至室温。
实验测得数据:装置甲、丙硬质玻璃管内固体质量分别增加g、g;装置乙质量增加g;最终装置戊量筒里水的体积为V mL。
回答问题:
(1)空气中能供给呼吸的气体是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2)装置甲硬质玻璃管内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装置丙硬质玻璃管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步骤Ⅰ中点燃甲处酒精灯,通入一段时间空气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5)空气中氧气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用、ρ、V的代数式表示)。
(二)小苏打在日常生活中常用于浸泡蔬菜以杀死虫卵,清除农药等。小苏打不稳定,受热易分解而变质()。小明对厨房里的小苏打取样探究。
【做出猜想】
(6)猜想1:该样品是__________________
猜想2:该样品是
猜想3:该样品是的混合物。
【查阅资料】①受热不分解;②溶液中不反应。
【定量探究】取该样品g在一试管中充分加热至质量不再变化,冷却至初始温度称量,试管中物质质量为g。
【讨论交流】
(7)测得,可以确定猜想______(填“1”“2”或“3”)不成立。
【定性探究】ⅰ.另取一定量该样品于烧杯中,加入足量BaCl₂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ⅱ.待上述物质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液中加入稀盐酸,产生气泡。
【反思与评价】
(8)实验ⅰ中发生反应的基本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根据实验ⅰ、ⅱ,可以断定最初猜想__________________(填“1”“2”或“3”)正确,实验ii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实验中涉及过滤操作,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填选项字母)。
a.使漏斗下端管口正对烧杯中央
b.玻璃棒末端斜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
c.漏斗中滤纸边缘高于漏斗边缘
d.过滤器中的液面始终低于滤纸边缘
2023-06-27更新 | 200次组卷
科学探究题 | 困难 (0.15)
【推荐2】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资源,人类的生产生活离不开空气,对于空气的研究人类从未停止。
研究一:从空气中获得氮气,进行氨气的合成
氨气是一种重要的化学物质,可用于制造硝酸和氮肥。工业合成氨气的流程如下图1所示,在铁触媒作用下,用体积比为1:3的氮气和氢气合成氨气,当容器中氨的含量不再发生变化时(平衡时),测得氨气的含量分别与温度和压强的关系如图2所示。
   
(1)工业上可用 ______ 的方法从空气中获得合成氨气的原料N2,该方法是利用空气成分 ______ 的不同将空气成分进行分离。
(2)从“合成塔”中出来的气体是 ______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3)按下列条件进行合成氨气反应,平衡时氨气的含量最高的是 ______ (填字母)。
A 200大气压、300℃ B 200大气压、500℃ C 400大气压、300℃ D 400大气压、500℃
研究二:三个实验小组同学分别利用不同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A组实验:利用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图3是利用气压传感器测定红磷燃烧时集气瓶内气压变化的实验装置;图4是集气瓶内气压的变化情况。
   
(4)用酒精灯点燃燃烧匙中过量的红磷,观察到的现象有 ______ ,放出大量热;写出该反应的表达式 ______
(5)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后,立即伸入集气瓶中并把橡皮塞塞紧。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止水夹。下列有关图4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______
A BC段气压增大的主要原因是燃烧放热
B CD段气压减小的主要原因是集气瓶内氧气被消耗且瓶内温度逐渐冷却
C DE段气压增大的主要原因是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
D 若用木炭代替红磷完成此实验,集气瓶内气压变化趋势与图4基本一致
(6)经多次实验发现,当反应停止并恢复至室温,用氧气浓度传感器测得集气瓶内始终有8%左右的氧气残留,但实际实验中倒吸入瓶内的水的体积能达到理论值(五分之一,)其可能的操作原因是 ______
B组实验:加热铜粉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图5是铜粉与氧气加热后生成氧化铜实验装置:
   
(7)实验的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① 组装装置,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 向试管中加入足量的铜粉,铜粉要足量的原因是 ______
③ 点燃酒精灯,不停地抽拉注射器的活塞,充分反应后停止加热。试管中发生的反应表达式为 ______
(8)实验开始时,若注射器活塞前沿停在35mL的刻度线上,实验结束并等到具支试管冷却后观察,活塞前沿约停在 ______ mL的刻度线上。若实验过程中没有不断推拉注射器,则可能导致测定的氧气的体积分数 ______ (填“偏大”、“偏小”、“不变”)。
(9)装置中小气球的作用是 ______
C组实验:用铁生锈原理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图6是利用铁粉生锈消耗空气中的氧气和水,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实验数据如下表:
   
测量实验前烧杯中水的体积实验后烧杯中剩余水的体积集气瓶(扣除内容物和导管的容积)
体积/mL80.049.0150.0
(10)根据表中数据,计算实验测得的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是 ______ (计算结果精确到0.1%),相比较A组实验,该方法测定结果更精确。
(11)C组学生观察B组学生实验后,想利用铜粉生锈来进行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测定,那么请你预测,用此法测定的氧气含量会 ______ (“偏大”或“偏小”或“接近理论值”)。( 提示:铜 + 氧气 + 二氧化碳 + 水碱式碳酸铜 )
2020-11-02更新 | 570次组卷
科学探究题 | 困难 (0.15)
【推荐3】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进行了有趣的化学实验探究:
(一)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如图所示的是小亮同学用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测定方法。过程是:

第1步:将集气瓶容积划分为五等份,并做好标记.
第2步: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伸入集气瓶中并把塞子塞紧.
第3步: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发现水被吸入集气瓶中,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为集气瓶总容积的1/5.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第2步化学符号表达式 _______________
②实验完毕,若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不到总容积的1/5,其原因可能是 (       )
A.集气瓶底部水占了一部分体积 B.红磷过少
C.没有完全冷却就打开了止水夹并计数 D.漏气
③小博同学对实验进行反思后,提出了改进方法(如图所示),小博在正式开始实验前,夹紧弹簧夹,将注射器活塞从20mL刻度处推至15mL处,然后松开活塞,观察到活塞返回至20mL刻度处.该操作的主要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 ,你认为改进后的优点是 ________________

(二)小余阅读课外资料得知:双氧水分解除了用二氧化锰(MnO2)还可用氧化铜(CuO)等物质作催化剂,于是他对氧化铜产生了探究兴趣.
(提出问题)氧化铜是否也能作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它是否比二氧化锰催化效果更好?
(设计实验)小余以生成等体积的氧气为标准,设计了下列三组实验(其它可能影响实验的因素均忽略)
实验序号 氯酸钾质量 其他物质质量 待测数据
1.2g /
1.2g CuO 0.5g
1.2g MnO2 0.5g

上述实验应测量的“待测数据”是 _______
②若实验②比实验①的“待测数据” ________ (填“大”或“小”),说明氧化铜能加快氯酸钾的分解.
③将实验②反应剩余的固体取出后经洗涤、干燥,再次精确称量得到0.5g黑色粉末,这样做的目的是 ______ ,小余同学认为氧化铜肯定是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但小淳同学对此提出了异议,小淳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将第二次精确称量得到的0.5g黑色粉末和1.2g氯酸钾混合放入试管中,加热,伸入带火星木条,发现木条很快复燃.小淳同学这样做目的是 __________
(预期结论)氧化铜也能作氯酸钾的催化剂.
(评价设计)你认为小余设计实验③和实验②对比的目的是 ____ ;写出实验②反应的表达式 _____
(三)有趣的改进实验
利用如图装置进行“硫燃烧”的实验:用气卿(能不断鼓入空气的装置)不断地向弯型具支试管中鼓入空气,同时用酒精灯给硫粉加热至燃烧,移去酒精灯,可观察到微弱的淡蓝色火焰;然后停止鼓入空气,再用酒精灯给高锰酸钾加热,使硫在纯氧中继续燃烧,观察到 ________ 火焰.

写出实验中硫磺燃烧的化学反应表达式: _____ .该实验装置的主要优点是在消除有害气体对环境污染的前提下有利于 _____ .你推断烧杯中的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 ______
2019-01-17更新 | 74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