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化学综合库 > 身边的化学物质 > 生活中常见化合物 > 酸和碱 > 酸的化学性质 > 酸的通性
题型:科学探究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101 题号:13762525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中和反应进行探究,请你参与实验。
      
【实验一】证明酸和碱发生了反应。
稀盐酸和NaOH溶液混合没有明显现象,小李同学按如图1所示,首先向盛有适量NaOH溶液的试管中滴加了2~3滴酚酞溶液,接着向试管中逐滴加入稀盐酸,当观察到________现象时,证明了盐酸和NaOH溶液发生化学反应。
【实验二】证明酸碱反应有水生成。
小杨取变色硅胶(吸水后由蓝色变红色)、无水醋酸(一种酸,常温下为无色液体)和氢氧化钠固体进行如图2所示的三个实验。
(1)实验①、②的实验目的是_________
(2)能证明酸和碱反应有水生成的现象是________
【实验三】探究酸和碱反应过程中溶液pH、温度的变化。
小芳和小敏同学在老师指导下,取一定量的稀盐酸,逐滴匀速滴加NaOH溶液,用电子传感器(图3)实时获得溶液的温度、pH曲线如图4、图5。
   
   
(1)由图4分析,酸和碱的反应是________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2)由图5分析,酸和碱发生反应的依据是_________
(3)在图5的实验中,当实验进行到60秒时,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填化学式),该溶液能与下列物质发生反应的是________(填序号)。
①碳酸钙   ②氧化铜   ③硫酸铜   ④镁
(4)微粒观是化学基本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化学基本观念中最基础的部分,从微观视角认识和考察物质世界是研究化学应掌握的重要思维方法,试从微观角度分析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是_______。由中和反应实质可以知道部分离子在水溶液中不能共存,请再写出一组不能共存的离子________

相似题推荐

科学探究题 | 较难 (0.4)
【推荐1】亚硫酸钠(Na2SO3)是一种白色固体,可作抗氧化剂。小娟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验证Na2SO3固体的热分解产物。
【查阅资料】①Na2SO3热分解后的固体中含有Na2S、Na2SO4和S;
②Na2S溶液为无色,常温下,能与CuSO4溶液反应生成黑色沉淀,能与S反应生成Na2Sx溶液,能与盐酸发生复分解反应;
③Na2Sx能与盐酸反应生成S和H2S;
④S是黄色固体且不溶于水,H2S是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
【实验探究】在隔绝空气条件下,充分加热Na2SO3固体得到固体A。在固体A中加水,振荡,放置一段时间后得到溶液B。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取少量溶液B于试管中,滴加CuSO4溶液产生黑色沉淀分解产物中含有_______
另取少量溶液B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盐酸_________溶液B中含有Na2Sx
将实验所得混合物过滤,取滤液加入__________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分解产物中含有Na2SO4

【实验分析】溶液B中含有Na2Sx,有Na2Sx生成的原因是______。由此可推测Na2SO3热分解后的固体中含有S。
【实验结论】Na2SO3热分解后的固体中含有Na2S、Na2SO4和S。
【拓展延伸】Na2S2(过硫化钠)为Na2Sx中的一种。Na2S2与盐酸反应除生成S和H2S外,,还生成一种盐,则Na2S2溶液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2022-06-23更新 | 73次组卷
科学探究题 | 较难 (0.4)
【推荐2】造纸术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现代造纸使用NaOH蒸煮捣碎后的造纸原料,腐蚀软化原料中的纤维素制成纸浆,纸浆经加工烘干后即成纸张。腐蚀软化时,原料中的木质素溶于碱液中,过滤后得到废液。图1是废液产生及处理的流程图。现对废液Ⅱ开展相关探究(假设废液中其他成分不参与相关反应)。

   

【任务一】验证废液Ⅱ中的成分
(1)废液1经处理后含有Na2CO3,据此推测“喷燃”过程中燃烧产物可能含______(填化学式)。
(2)验证废液Ⅱ中含有NaOH、Na2CO3
实验步骤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①步骤一取少量废液I向其中滴加足量氢氧化钙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______生成废液II中含有Na2CO3
②步骤二取上述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______溶液溶液变为红色废液II中含有NaOH
(3)通过上述实验不能得出废液Ⅱ中含有NaOH,需要对上述实验快作进行修改,修改的内容为______
【任务二】测定废液II中Na2CO3的质量分数
用如图2所示的装置及药品进行测定。装置丙中的NaOH溶液可以完全吸收装置甲产生的CO2。样品与稀硫酸反应前后均需通一段时间氮气,测量两次通氮气后装置丙的质量,经计算可得废液Ⅱ中Na2CO3的质量分数。已知碱石灰的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钠和生石灰的混合物。
       
(4)装置甲中发生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5)综合分析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填序号)。
A.若将装置甲中稀硫酸换成浓盐酸,会使测定结果偏大
B.若去掉装置乙,会使测定结果偏大
C.若去掉装置丙中的碱石灰,会使测定结果偏大
D.若去掉装置丁,会使测定结果偏大
2023-06-07更新 | 110次组卷
科学探究题 | 较难 (0.4)
解题方法
【推荐3】某化学兴趣小组在整理实验室时发现失去标签的两瓶无色溶液,已知一瓶是稀盐酸或稀硫酸,另一瓶是氢氧化钠溶液或氢氧化钙溶液。请你和同学们一起完成探究活动(每种方案或实验的1、2号试管中,都事先分别加入等量的上述两种无色溶液)。
(1)探究一:鉴别酸溶液与碱溶液
【设计实验】为鉴别哪一瓶是酸溶液,哪一瓶是碱溶液,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四种方案,分别加入一种X试剂,方案不可行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紫色石蕊试液B.铜片C.氯化钠溶液D.碳酸钠溶液
(2)探究二:探究两瓶溶液的溶质成分
【提出问题】两瓶无色溶液的溶质成分各是什么?
【设计实验】小华为鉴别两瓶溶液的溶质成分,分别向1、2号试管中加入的试剂及实验现象如下表所示:
实验序号实验一实验二实验三实验四
所加试剂镁条BaCl2溶液CuCl2溶液Na2CO3溶液
现象1号试管产生气泡产生白色沉淀无明显现象产生气泡
2号试管无明显现象产生白色沉淀产生蓝色沉淀无明显现象
【获得结论】①1号试管中的溶质是___________(填写化学式);
②以上四个实验中,只根据其中一个实验的现象即可证明2号试管中原溶液为氢氧化钠溶液的是____(填实验序号)。
【讨论质疑】小强对实验二2号试管中产生白色沉淀现象提出质疑,大家一致认为2号试管中的原溶液已变质,则变质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探究三:探究氢氧化钠溶液变质后溶质的成分
【提出问题】氢氧化钠溶液变质后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假设】猜想一:NaOH、Na2CO3;猜想二:Na2CO3
【设计实验】
实验方案及操作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步骤一:取瓶中变质后的氢氧化钠溶液少量于试管中,加入足量BaCl2溶液充分反应,过滤。产生白色沉淀猜想一成立
步骤二:取步骤一中的滤液少量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___________溶液变红色
【反思评价】小明认为可用Ba(OH)2溶液代替步骤一中的BaCl2溶液进行实验,大家一致认为此方案不可行,理由是___________
2024-05-07更新 | 3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