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化学综合库 > 身边的化学物质 > 氧气 > 氧气的性质 > 氧气的化学性质 > 氧气助燃性及实验
题型:科学探究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368 题号:14469320
同学们进行如图实验时有几组实验失败了,兴趣小组对此实验展开改进研究。

【归因分析】如图实验失败的原因可能是(写一个):_______
【实验探究】
(1)实验准备:先用排空气法收集三瓶CO2气体,检验气体收集满的方法是_______
(2)实验改进一:如图所示,观察到了预期的实验现象,则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

(3)实验改进二:如图所示,改进后的实验装置中最合理的是_______

(4)实验改进三:如图所示,将透明的实验盒中间用隔板插入细沙分成两部分,将CO2倾倒入倾倒室后,将中间隔板向上提出细沙,观察到燃烧室中_______现象,可证明实验改进成功。

【实验拓展】如图在倾倒室放入氧气传感器并连接电脑。将上图中的CO2换成O2进行气体倾倒,然后一段时间后提起中间隔板,得到倾倒室内氧气浓度变化情况如图所示。

(5)实验中“提起中间隔板”操作对应的时间点约在第_______s。
(6)10~25s时曲线快速上升,说明氧气的性质是_______
(7)25~50s时燃烧室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

相似题推荐

科学探究题 | 较难 (0.4)
【推荐1】某化学兴趣小组展示了他们设计的“火龙生字”创新实验。用硝酸钾的热饱和溶液先在白纸上书写“火”字,晾干后白纸上出现硝酸钾晶体如图1所示。用带火星的木条接触硝酸钾晶体,立即有火花出现,并缓慢地沿着字的笔迹蔓延,最后呈现出“火”字的黑色痕迹(如图2所示)。
   
现场的同学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随后进行了如下研究:
【提出问题】为什么附有硝酸钾的白纸更容易燃烧?
【查阅资料】硝酸钾不可燃烧,但受热易分解,生成亚硝酸钾(KNO2)和一种常见的气体单质。
【猜想与假设】对于产生的是什么气体,四位同学有如下猜测:
甲:二氧化氮;乙:氮气;丙:氧气;丁:氢气。
丙同学首先排除了二氧化氮,理由是____;乙同学认为也不可能是氢气,他的理由是____
【进行实验】四位同学设计了实验对丙同学的猜想进行了验证,取少量硝酸钾晶体放入试管中加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证明丙同学的猜想正确,硝酸钾分解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
【解释与结论】白纸上写过字的地方更容易燃烧的原因是_______
【反思与评价】为什么要用“硝酸钾的热饱和溶液”书写文字?
已知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如下表:
温度/°C20406080100
溶解度/g31.663.9110169246
你对上述问题的解释是:_______
2021-03-18更新 | 96次组卷
科学探究题 | 较难 (0.4)
【推荐2】实验室中有甲、乙两瓶过氧化氢溶液,均标有“10%”字样。相同条件下,用这两瓶过氧化氢溶液制取150mL氧气,所用时间明显不同。对此,同学们进行如下探究。
【猜想】两瓶过氧化氢溶液浓度不同
【进行实验】
序号实验装置主要实验步骤实验现象


1
向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量的甲、乙两瓶中的过氧化氢溶液,对比观察两支试管中均有细微的气泡产生


2
将两个相同的蜡烛分别点燃后放入两个烧杯中,然后分别向两个烧杯中加入等量的甲、乙两瓶中的过氧化氢溶液,再向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等量的二氧化锰固体两烧杯内液体中均产生气泡、有白雾,两烧杯内蜡烛均继续燃烧,但加入甲瓶溶液的烧杯中,蜡烛燃烧得更明亮


3
向装有等量二氧化锰的两个锥形瓶中分别加入等量的甲、乙两瓶中的过氧化氢溶液两锥形瓶内液体中均产生气泡、有白雾,同时有现象①出现
【实验结论】
甲瓶溶液浓度大于乙瓶溶液浓度。
【分析与解释】
(1)实验2和实验3中,均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或符号表达式)为 __________
(2)实验2中,影响蜡烛燃烧明亮程度的因素是 __________
(3)实验3中,现象①为 _____________
【反思与评价】
(1)实验1未观察到现象明显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
(2)通过以上实验得到如下启示: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有 ______________ ;欲使燃着的物质燃烧更旺,可采用的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
2016-11-28更新 | 169次组卷
科学探究题 | 较难 (0.4)
【推荐3】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做课外探究实验,如图所示,他们将一支烧杯罩在支燃着的高低不同的蜡烛上,发现总是高的蜡烛先灭,请你随他们一同探究。
   
【提出问题】为什么高的蜡烛先灭?
【猜想假设】猜想1:高的先灭是因为_____ 猜想2:高的先灭是因为上部的氧气被消耗。
【实验验证1】为了验证猜想1是否正确,小明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步骤现象结论
将浸有澄清石灰水的滤纸分别放在烧杯的顶部和底部,在滤纸上滴加酚酞,变色后,用烧杯罩住点燃的高低蜡烛,观察高低滤纸褪色顺序(如图)   _____.烧杯上层二氧化碳浓度较高。高蜡烛先熄灭与二氧化碳浓度过高有关。涉及到的化学方程式:_____.       
小红却对小明的结论表示怀疑,她用下面装置收集一瓶80%二氧化碳与氧气的混合气体,最右边仪器的名称叫_____;小红将燃着的蜡烛伸入收集的混合气体中,发现_____,从而证明小明的结论不正确。
   
【实验验证2】为了验证猜想2,小红利用手持技术试验,用氧气、二氧化碳传感器在烧杯顶部测量杯内两支蜡烛从点燃到全部熄灭后,杯内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变化,如图所示。剩余氧气浓度,二氧化碳浓度。二氧化碳浓度增大不多,而氧气浓度明显下降。
   
【实验结论】_____.
【反思评价】
附加分:若正确回答下列小题,将获得分的奖励,但化学试卷总分不超过分。
根据图中曲线(装置内氧气浓度)变化分析,在_____(填“”)点时蜡烛全部熄灭;请解释曲线段、段、段变化原因。
段:_____.
段:_____.
段:_____.
2020-05-07更新 | 12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