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化学综合库 > 物质的化学变化 > 认识几种化学反应 > 质量守恒定律 > 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 用质量守恒定律确定物质组成
题型:科学探究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150 题号:14835508
兴趣小组同学在做镁与盐反应的实验时,不小心将镁条加到饱和的碳酸氢钠溶液中,意外发现溶液中有白色不溶物生成。同学们对白色不溶物的成分产生了浓厚兴趣,于是在老师的帮助下进行了如下的探究。

【提出问题】白色不溶物是什么物质?
【猜想与假设】
猜想①是Mg(OH)2;猜想②是MgCO3;猜想③是Mg(OH)2和MgCO3的混合物
【查阅资料】
①MgCO3、Mg(OH)2加热易分解,分别生成两种氧化物。
②白色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
③碱石灰是固体氢氧化钠和氧化钙的混合物。
【实验验证】取适量干燥的白色不溶物,充分加热,并使分解产生的气体依次通过如图1所示装置(每步反应都完全)。
【实验现象】装置A中______,装置B中______
【实验结论】猜想③正确。请写出Mg(OH)2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拓展探究】直接向白色不溶物中滴加足量______,也能检验MgCO3的存在。
同学们为了进一步测定白色不溶物中各组分的质量关系,继续进行了下列探究。
称取干燥的白色不溶物36.8g,充分加热至不再产生气体,并使分解产生的气体全部被如图2所示装置C和D吸收。
【实验数据】实验后装置C增重3.6g,装置D增重13.2g。
【实验结论】若上述白色不溶物的组成用xMg(OH)2·yMgCO3表示,则x:y=______
【反思评价】实验后,同学们经过讨论交流,发现实验方案可进一步优化,下列优化方案正确的是______(填序号)。
①只称量装置C、D增重的质量,不称量白色不溶物的质量
②去掉装置D,只称量白色不溶物和装置C增重的质量
③去掉装置C,只称量白色不溶物和装置D增重的质量

相似题推荐

科学探究题 | 较难 (0.4)
【推荐1】某实验小组的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了解到Mg能在CO2中燃烧,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Na比Mg活泼,由此猜想Na也能在CO2中燃烧,实验小组进行以下实验探究。
【查阅资料】:①金属钠性质活泼,常温下,金属钠极易与氧气反应,生成白色物质氧化钠,氧化钠溶于水生成氢氧化钠。金属钠还可以与水剧烈反应,放出氢气。
②Na2CO3溶液显碱性;BaCl2溶液显中性。
【实验探究一】:Na能在CO2中燃烧吗?
步骤1:制取并收集一瓶纯净干燥的CO2气体。
步骤2:将燃着的钠迅速伸入集气瓶中,观察到钠在CO2中继续燃烧,发光放热,冷却后观察到瓶内附着黑色颗粒,并粘附着白色物质。(Na+CO2黑色固体+白色物质)
【问题讨论】:
(1)步骤2中生成的黑色固体是___________
【初步结论】:Na能在CO2中燃烧。
【实验探究二】:Na在CO2中燃烧的产物:白色物质成分的探究。
【提出问题】:白色物质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猜想一:氧化钠;猜想二:氢氧化钠;
猜想三:碳酸钠;猜想四: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物。
(2)同学们讨论后一致认为猜想二是错误的,理由是___________
【设计方案与实验】
方案1:取该样品少量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水,振荡,过滤,向滤液中加入无色酚酞试液,观察到溶液变成红色。结论:白色物质中一定有氧化钠。
方案2:取该样品少量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盐酸,溶液中有气泡冒出。结论:白色物质中一定有Na2CO3
方案3:取该样品少量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水,振荡,过滤,向滤液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过滤,再向滤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无明显现象。
【反思与评价】
(3)甲同学思考后提出方案1得出的结论不正确,其理由是___________
(4)方案3中加入过量BaCl2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____
【实验结论】
综上所述,猜想三成立。
(5)写出Na在CO2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7日内更新 | 9次组卷
科学探究题 | 较难 (0.4)
【推荐2】化学兴趣小组用如图装置做电解水实验时,为了使实验现象明显,增强水的导电能力,在水中加入一些氯化钠固体。

【实验记录】实验中观察到电极两端有气泡产生,负极产生的气体可以燃烧,该气体是__________。检验正极产生的气体时,闻到刺激性气味。
【提出问题】正极产生的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猜想1:NH3;猜想2:HCl;猜想3:Cl2;猜想4:HCl和Cl2
【讨论与交流】大家讨论后认为猜想1不合理,理论依据是__________
【查阅资料】
①带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有:HCl、Cl2、NH3等;
②Cl2与水反应生成氯化氢和次氯酸(HClO),氯气能与碘化钾反应生成氯化钾和碘,Cl2有毒且能溶于四氯化碳;HCl不溶于四氯化碳。
③碘能使淀粉溶液变蓝色;
【实验探究】实验过程如下图所示。

【实验现象和结论】观察到装置B中__________,装置D中__________,猜想3正确。
【反思评价】装置C中四氯化碳的作用是__________,装置E的目的是__________
【拓展应用】
往电解水实验后的液体中滴入__________,观察到__________,则溶液呈碱性。由此实验可知氯化钠参加反应,电解氯化钠溶液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2022-03-26更新 | 101次组卷
科学探究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实验探究和证据推理是提升认知的重要手段。化学兴趣小组对CO还原粉末”的实验进行探究:
Ⅰ.探究CO与的反应产物(夹持仪器已略去)

(1)【实验过程】步骤1,在通风橱中,按图Ⅰ连接装置并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步骤2装入试剂:玻璃管内装入粉末,试管Ⅰ中装入澄清石灰水。
步骤3从a端通入CO一段时间,待 _____ ,再点燃酒精灯。
(2)【实验现象】反应一段时间后,玻璃管内粉末由 _____ 色变成黑色,生成的黑色固体均能被玻璃管上方的磁铁吸引。试管Ⅰ中出现白色沉淀(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 _____ )。
(3)【查阅资料】铁粉、FeO、均为黑色固体;铁粉、均能被磁铁吸引。
【提出猜想】对磁铁吸引的黑色固体成分有以下三种猜想:猜测Ⅰ:Fe;猜测Ⅱ:;猜测Ⅲ:Fe和
【实验验证】取少量反应后的黑色固体放入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硫酸铜溶液,振荡,充分反应后静置,观察到红色固体中混有黑色颗粒,说明 _____ (填“猜想Ⅰ”“猜想Ⅱ”或“猜想Ⅲ”)是正确的。
(4)【拓展研究】进一步查阅资料,发现CO能溶于铜液醋酸二氨合铜(Ⅰ)和氨水的混合液。因此可在装置Ⅰ后再连接下图装置Ⅱ,其目的是 _____ ,装置Ⅰ、Ⅱ的连接顺序:连接 _____ (填“c”或“d”)。
(5)Ⅱ原料气的制备

方法一:加热、Zn的混合物可快速制备CO,同时还得到两种金属氧化物: __________ (填化学式)。
(6)方法二:加热草酸晶体()制备CO:

已知:常压下,草酸晶体的熔点为。比较草酸晶体的熔点和分解温度,分析若选用下图装置Ⅲ制备装置Ⅰ所需的CO,可能存在的问题是 __________
2019-12-04更新 | 24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