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化学综合库 > 物质的化学变化 > 化学变化基本特征 > 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 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判断
题型:填空与简答-科普阅读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40 题号:18844660
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吸湿发热纤维是一种能产生热量且保暖的材料,通过吸收人体散发的水蒸气,将其转化成液态水,放出热量。
天然棉纤维可吸湿发热,但无法做到快速排出湿气,使人体皮肤产生湿热和不适感。可采用混纺工艺通过改变混纺组分(所含物质种类)与混纺比(各物质的含量)改善吸湿发热纤维的发热性与透气性。下表中列举了两种吸湿发热纤维的部分性能测试结果。

性能


混纺组分与混纺比
透气率/(mm·s-1)透湿量/(g·m-2·h-1)保温率/%
100%棉纤维1.05×103150.5630.5
40%棉,40%腈纶,20%EKS1.03×103270.5641.5
我国科研人员制备了三种混纺发热纤维,为比较三种材料的吸湿发热效果,科研人员在不同时间时测定了上述样品的芯吸高度,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图中芯吸高度越高,表明混纺材料吸湿发热效果越好。

目前,生态环保、功能多样的吸湿发热纤维的研发已成为纺织行业重要的发展方向。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纤维吸湿发热的过程主要是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表中列出的混纺纤维与棉纤维相比,其优异性能为 (填序号)。
A.透气性好B.透湿性好C.保温率高
(3)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填“对”或“错”)。
①棉纤维属于天然吸湿发热纤维。_______
②由图可知,在研究的时间范围内,时间相同时,40%棉、40%腈纶、20%EKS混纺成的纤维吸湿发热效果最好。_______
(4)由图可知,混纺发热纤维的混纺组分相同时,影响其吸湿发热效果的因素有_______
2023·北京通州·一模 查看更多[2]

相似题推荐

填空与简答-填空题 | 适中 (0.65)
解题方法
【推荐1】化学是一门以试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根据教材的重要实验,回答问题。
实验1:在试管中加入少量硫酸铜溶液,然后滴加几滴氢氧化的溶液,观察现象。
实验2:向试管中加入适量碱式碳酸铜,置于酒精灯上边热,观察试管内的现象: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观察现象。
实验3:向试管中放入一段镁条,然后加入适量稀盐酸,观察现象:用手触摸试管的外壁,感受温度变化。
结合以上实验,我们可以总结出:
(1)化学变化经常伴随的现象有_____,除一个实验中出现的现象外,在_____的实验中还出现了发光的现象,但判断一个变化是否为化学变化的依据是_____
(2)实验1中硫酸铜溶液中存在的微粒是_____。氢氧化钠溶液能导电的原因是_____
(3)实验2中能观察到碱式碳酸铜的物理性质有_____
(4)实验3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除与酸反应外,镁条还具有的化学性质是_____
2023-09-16更新 | 89次组卷
填空与简答-流程题 | 适中 (0.65)
解题方法
【推荐2】2023年5月30日9时31分,神舟十六号点火发射成功,实现了6名航天员“太空会师”,为“神舟”踏上新征程打下了坚实基础。氧气和水是保障航天员生命的重要物质,如图为核心舱环控生保半封闭系统工作原理示意图。

请完成下列问题:
(1)“冷凝水收集系统”中水分子的_____发生了变化。
(2)“水净化系统”中用到明矾,明矾的作用是_____
(3)“二氧化碳收集系统”中的分子筛结构类似于活性炭,具有_____作用。
(4)在“萨巴蒂尔反应器”产生的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
(5)在水中,H、O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O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保留一位小数)。“水电解系统”中正极产生的是_____,发生反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为_____
(6)要在失重的状态下收集制得的可选用下列装置中的_____(填序号)。
2023-12-06更新 | 22次组卷
填空与简答-填空题 | 适中 (0.65)
【推荐3】分类是化学常用的科学方法
(1)可以根据物质的组成,将物质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可以从宏观分析物质类别,下列属于纯净物的是_______(不定项选择,下同)。
A.清澈的河水       B.空气       C.冰水共存物     D.二氧化碳          E.铁粉
从微观分析物质类别,下列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__
A.    B.      C.    D.
(2)可以对变化进行分类.可以将变化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从宏观分析,判断某变化是化学变化的依据是_______。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_______
A.天然气燃烧        B.水蒸发          C.电池放电       D.小树长高     E.呼吸作用     F.铁丝折断
从微观分析,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_______
A.        
B.
C.        
D.
(3)可以将物质性质分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下列属于化学性质的是_______
A.溶解性            B.沸点        C.颜色          D.可燃性          E.氧化性       F.助燃性
下面是两种物质的微观模型。从微观分析,两种物质化学性质是否相同_______,原因是_______

(4)可以将天然水分为硬水和软水。长期使用硬水,有很多坏处,生活中检验水是硬水的方法_______(说明操作,现象及结论)。硬水有以上性质,是因为组成中有_______,生活中将硬水软化的方法是_______
2023-12-07更新 | 3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