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化学综合库 > 物质构成的奥秘 > 构成物质的微粒 > 分子 > 物质的微粒性 > 微粒的观点解释现象
题型:填空与简答-简答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9 题号:18862540
用微粒的观点解释下列问题
(1)测量体温时,温度计中水银柱上升的原因?
(2)水和过氧化氢组成元素相同,但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

相似题推荐

填空与简答-科普阅读题 | 适中 (0.65)
解题方法
【推荐1】阅读下列短文,回答问题。
“碳捕捉和封存”技术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之一、“碳捕捉技术”是指通过一定的方法,将工业中产生的CO2分离出来进行储存和利用的新工艺和技术。科学家设想利用碳酸钙与氧化钙之间的相互转化,在太阳能加热器的作用下“捕捉”与“释放”CO2,实现碳循环。“碳封存技术”是指将CO2捕捉、压缩后运输到选的地,点长期储存。目前正在研究的技术有:海洋封存一利用庞大的水体使海洋成为封存CO2的容器;地质封存—将CO2注入特定的地层等。
(1)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过高会导致的环境问题是____
(2)海洋封存CO2会导致海水酸化,影响海洋环境。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海洋封存CO2导致海水酸化的原因_____。近年来伴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海水温度升高,海水对CO2的吸收率在逐渐下降。可见CO2的溶解性与温度变化的关系是____
(3)地质封存CO2的方法之一是将CO2和水在低温、高压条件下形成一种固态的二氧化碳水合物封存。该过程中CO2分子间间隔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捕捉”的CO2还可以供给日常生活所需。请列举CO2的一种常见用途______
2023-06-03更新 | 98次组卷
填空与简答-填空题 | 适中 (0.65)
【推荐2】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是我国实现绿色发展的重要目标。的捕集、封存及资源化利用是日前化学研究的热点。
(1)“碳捕集并封存”被认为是目前减缓全球变暖最经济可行的方式。
①实验室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也是“捕集” 的过程。但根据溶液知识,不宜采用澄清石灰水“捕集” ,原因是________
②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没有明显现象,利用图1装置进行实验,先后将溶液全部快速推入,即可判断两物质发生了反应。同时用压强传感器测得一段时间内压强变化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先推入的是盐酸
B.C点表示反应恰好停止
C.D点压强比初始瓶内压强大,此时瓶内二氧化碳气体的量比初始多
D.若盐酸足量,最终压强比初始压强小,原因可能是有部分二氧化碳溶于水
(2)“碳封存”是将(气态)压入地下或注入到海底深处,以液态的形式封存。加压“封存”过程中,分子的________(填“大小”或“间隔”)将减小。
(3)实现“碳中和”主要有两条途径:一是节能减排,二是转化吸收。
①下列措施不符合节能减排理念的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开发使用新能源                    
B.节约用电,绿色出行
C.全面禁止使用化石燃料          
D.尽量减少使用塑料袋
②科学家利用新型催化剂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甲醇(),甲醇是重要的化工原料,深加工后可作为一种新型清洁燃料:该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如图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填字母序号)

A.该反应涉及到3种氧化物
B.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该反应实现了由无机物到有机物的转化
D.该反应不仅可以减少“碳排放”,还能获得比较理想的能源
2024-06-04更新 | 24次组卷
填空与简答-填空题 | 适中 (0.65)
名校
解题方法
【推荐3】“从微粒的角度研究物质”是化学独特的研究方法。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1中可观察到___________(填“甲”或“乙”)中溶液变为___________色。
(2)实验2中试管___________(填“A”或“B”)中棉花先变色。
(3)与实验1相比,改进后的实验2的优点是___________(答出一点即可)。
2023-10-16更新 | 5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