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化学综合库 > 身边的化学物质 > 生活中常见化合物 > 酸和碱 > 常见碱主要性质及用途 > 强碱露置在空气中的变质
题型:科学探究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66 题号:18871992
某学习小组的同学对一瓶久置的氢氧化钠固体的化学成分产生了兴趣,他们根据自己已学的知识进行了如下探究,请你参与并填空。
[猜想假设]猜想一:只有氢氧化钠;
猜想二:只有碳酸钠;
猜想三: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物。
[查阅资料]BaCl2溶液显中性。Ba(OH)2溶液、BaCl2溶液均能与碳酸钠溶液反应。
[实验探究]
(1)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步骤I:用小试管取少量固体样品加水完全溶解,再滴加过量BaCl2溶液_______猜想一不正确
步骤Ⅱ:取上一步中的少量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加酚酞试液溶液显红色_________

[实验结论]
(2)该氢氧化钠样品已部分变质,其化学成分是NaOH与Na2CO3的混合物,引起NaOH变质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反思交流]
(3)步骤I中加过量BaCl2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____
(4)某同学认为用Ba(OH)2溶液代替BaCl2溶液也可以得到同样的结论,请你判断该同学的说法正确吗?请说明你的观点:___________
(5)下列物质能替代步骤II中酚酞试液达到实验目的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
①石蕊试液②氧化铜③二氧化碳④硫酸镁溶液⑤稀盐酸

相似题推荐

科学探究题 | 较难 (0.4)
解题方法
【推荐1】暑假,同学们在帮忙老师整理实验室时,发现一瓶石灰水试剂瓶瓶壁和瓶塞周围有一些白色粉末。为了弄清楚白色粉末的成分及形成原因,他们进行了如下探究:
(1)对白色粉末成分的猜想和成因分析:
白色粉末的成分形成的原因
可能是CaCO3石灰水与空气中的CO2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可能是______暑假气温较高,溶质的溶解度降低或溶剂蒸发,导致溶质结晶析出
经过反复思考,同学们认为白色粉末还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的混合物。
(2)设计实验:甲同学取白色粉末装入试管中,加入少量的水、振荡,发现有白色固体不溶解。于是他得出粉末中一定有CaCO3的结论。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结论不严密,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了得出较严密的结论,他们进行了如下实验,请完成下列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可能观察到的现象结论
取上述试管中的上层清液,滴加1~2滴无色酚酞试液__________
__________
往上述试管中残留的固体中加入足量稀盐酸__________
白色粉末中_______(选填“有”或“无”) CaCO3
由上述实验可知白色粉末的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7-06-11更新 | 15次组卷
科学探究题 | 较难 (0.4)
【推荐2】某化学学习小组在进行烧碱性质的实验活动。请你加入其中参与探究:
【提出问题】烧碱具有哪些性质呢?
(1)【实验探究I】将少量烧碱放在表面皿上,放置一会儿后,可观察到烧碱表面潮湿,由此可知,烧碱易__________ ,可用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再放置一段时间后,取此烧碱样品a适量放入小药瓶中,用注射器注入蒸馏水,进行A→B→C的实验。

【收集证据】请将由A→B气球的变化补充在B图中_________ ,由B→C气球变化的原因是温度降低, ___________________ ,在压强差的作用下, ___________________ ,最终C中气压等于外界大气压,C与A气球大小相同。小药瓶中得到溶液b。
(2)【实验探究II】同学们取少量上述所得溶液b,进行如图D所示的实验。
【解释与结论】开始滴加稀硫酸时无明显变化,此时溶液中的阴离子有___________ (填离子符号),继续滴加稀硫酸一段时间后,产生气泡,最终____________
根据现象,秦思推断出烧碱样品a的成分。
【表达交流】石建认为如图E所示实验也能推断出烧碱样品a的成分。
【反思评价】经过思考,你不同意他的观点,你的理由是_________
经过讨论,石建同学将E中的试剂分别改成与澄清的石灰水和无色酚酞溶液不同类别
__________________ ,成功地完成了实验。
(3)【总结归纳】通过上述探究过程,善于反思的你发现,在鉴别物质的成分时,为避免产生干扰,需要考虑的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6-11-28更新 | 448次组卷
科学探究题 | 较难 (0.4)
【推荐3】实验室用石灰水而不用氢氧化钠溶液鉴定二氧化碳。氢氧化钠能否与二氧化碳反应?
【查阅资料】(1)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易溶的碳酸钠,碳酸钠在二氧化碳过量的条件下继续与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钠
(2)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性质对比如下表
操作NaHCO3溶液Na2CO3溶液
加入稀盐酸产生气泡产生气泡
加入稀CaCl2溶液无明显变化__________________(填写现象))
加热溶液至沸腾,并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澄清石灰水无明显变化
【进行实验】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及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反应方程式_________
【实验反思】学习小组讨论,认为产生此实验现象的原因可能有两种:一种是NaOH与CO2发生了反应;另一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进一步验证CO2与NaOH溶液已经发生反应,请你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检验生成的新物质。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解释与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NaOH与CO2发生了反应
【实验拓展】该小组同学将二氧化碳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利用数字化技术测定溶液pH变化,待完全反应后,观察到溶液中逸出大量气泡,pH出现两段S型变化曲线。

【实验分析】(3)AB段变化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BC段变化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利用实验验证变化后的产物,实验操作为____________.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017-05-17更新 | 27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