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化学综合库 > 身边的化学物质 > 生活中常见化合物 > 盐和化肥 > 盐的性质 > 盐类参与的反应
题型:科学探究题 难度:0.15 引用次数:354 题号:18999453
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将紫色石蕊滴入CuSO4溶液中,发现溶液变红。查阅资料后得知CuSO4溶液呈酸性。研究性学习小组对其展开了进一步探究。
【实验探究一】CuSO4 溶液与碳酸盐反应:向足量的Na2CO3溶液中滴加少量的CuSO4溶液,产生无色气体、绿色沉淀和无色溶液。
(1)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产生白色沉淀,则该气体为___________
(2)某同学经过滤、洗涤等操作后;分别获得绿色固体和无色溶液,并进行研究。
查阅资料:常见绿色固体有碱式碳酸铜[Cu2(OH)2CO3]和碱式硫酸铜[Cu2(OH)2SO4],都不溶于水,但均能与酸反应。
实验方案:
   
①该绿色固体的成分为___________
②步骤Ⅰ中用稀盐酸而不用稀硫酸的理由是___________
③取“足量的Na2CO3溶液和少量CuSO4溶液反应”后的无色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硝酸,产生大量气泡,再滴入Ba(NO3)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最终溶液的溶质成分为___________
④写出碳酸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实验探究二】CuSO4溶液与金属Al反应:
(3)将铝丝没入CuSO4溶液中(如图所示),一段时间后没有出现红色物质,其原因是___________
   
(4)用砂纸将铝丝表面打磨光亮,将其没入CuSO4溶液中,观察现象:
①铝丝表面产生少量气泡,该气体是___________。24h后,铝丝表面出现少最红色物质,说明Al能与CuSO4溶液反应,但是反应较慢。
查阅资料后获得:Cl-可以加快铝丝和其他物质的反应逸率。
②铝丝周围溶液逐渐变成无色,铝丝以下溶液仍为蓝色,两层溶液界面清晰,从而可以得出密度:CuSO4溶液___________Al2(SO4)3溶液(填“>"或“<")。
③请设计证明Cl-可以加快铝丝和其他物质的反应速率的实验(写出实验的操作、现象和对应的结论)___________(可供选用的药品:Al、CuSO4溶液和AlCl3溶液)

相似题推荐

科学探究题 | 困难 (0.15)
【推荐1】 纯碱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某化学兴趣小组对纯碱的制备、性质及用途等开展项目式学习。
任务一:了解纯碱的制备——“侯氏制碱法”
“侯氏制碱法”主要化学原理是利用饱和氯化钠溶液吸收两种气体,生成碳酸氢钠和氯化铵(NH4Cl),再加热碳酸氢钠即可制得纯碱。
(1)纯碱属于______ (填“酸”“碱”或“盐”)。
(2)饱和氯化钠溶液吸收的两种气体是      (填字母序号)。
A.Cl2B.NH3C.SO2D.CO2

任务二:探究纯碱的性质——Na2CO3溶液呈碱性
【查阅资料】
①溶液呈碱性,是因为溶液中存在较多的OH-
②Na2CO3在水中全部解离出Na+
③CaCl2溶液呈中性,Ca2+、Cl-对溶液的酸碱性没有影响。
【提出猜想】
(3)猜想一:H2O单独起作用,产生较多的OH-,使溶液呈碱性。
猜想二:Na+与H2O作用,产生较多的OH-,使溶液呈碱性。
猜想三:________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1)向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蒸馏水,滴入2滴酚酞溶液溶液无明显变化猜想一不成立
(2)向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NaCl溶液,滴入2滴酚酞溶液溶液无明显变化猜想二不成立
(3)①向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Na2CO3溶液,滴入2滴酚酞溶液
②往①所得溶液中逐滴加入CaCl2溶液至过量
①溶液由无色变红色
________
猜想三成立

【实验探究】
【解释与结论】同学们和老师交流,得知和H2O作用,产生较多的OH-和另一种阴离子。
【拓展与延伸】
(4)结合任务二的所有信息和结论,运用初中化学所学知识,经过分析推理可得出:Na2CO3溶液中含有的阴离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任务三:探究纯碱的用途——用于生产洗涤剂
【查阅资料】Na2CO3可用于生产洗涤剂。Na2CO3溶液呈碱性,可清洗油污,溶液碱性越强,去油污效果越好。
【实验探究】兴趣小组继续对影响Na2CO3溶液去油污效果的因素进行探究。
用不同温度的水,配制溶质质量分数分别为2%、6%和10%的Na2CO3溶液,并测定溶液pH,记录数据如下表:
实验编号
溶质质量分数2%2%2%6%6%6%10%10%10%
溶液温度(℃)204060205060204070
溶液pH10.9011.1811.2611.0811.2711.3011.2211.4611.50

【解释与结论】
(5)实验①、②、③对比,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
(6)要证明Na2CO3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化与pH变化关系,可选择的3个实验的编号是____
【拓展与应用】
(7)下列物质可用于去油污的是      (填字母序号)。
A.NaClB.NaOHC.K2CO3D.CaCO3

任务四:探究市售纯碱样品成分
市售纯碱主要成分是碳酸钠,还含少量氯化钠等杂质。
已知:①部分银盐的溶解性如下表
Cl-
Ag+

②氯化银不溶于稀硝酸。
验证样品中含有氯化钠
实验Ⅰ、取纯碱样品,加水溶解得溶液X,测得溶液pH约为12。
实验Ⅱ、取溶液X,滴加过量试剂Y,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实验Ⅲ、向实验Ⅱ后所得溶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结论:样品中含有氯化钠。
(8)测定溶液pH的操作:用玻璃棒蘸取溶液滴在pH试纸上,与_______相比较。
(9)实验Ⅱ中所加的试剂Y应选用_____(填字母)。
a.稀盐酸                       b.稀硝酸                       c.氢氧化钠溶液            d.氯化钙溶液
任务四:测定样品中碳酸钠含量
准确称取2g干燥纯碱样品,加水溶解,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3.65%的稀盐酸,边滴加边搅拌,当两者恰好完全反应时(含碳物质全部转化为CO2),消耗盐酸体积为37.00ml。(该盐酸的密度近似等于1g/ml,杂质不与盐酸反应)
(10)通过计算判断该纯碱样品的等级_____。(写出计算过程)
无水碳酸钠等级规定如下:
优等品一等品合格品
碳酸钠质量分数≥99.2%≥98.8%≥98.0%
(11)实验发现,当滴入盐酸体积略少于37.00ml时,溶液pH就降至7以下,溶液pH小于7的原因是____。将此时的溶液煮沸,pH会略有升高,其原因______
2023-03-10更新 | 298次组卷
科学探究题 | 困难 (0.15)
【推荐2】小明同学在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完毕后,对废液中溶质的成分产生了兴趣。请你一同参与探究并完成下列问题:
【提出问题】废液中的溶质有哪些?
【作出猜想】猜想一:氯化钙            猜想二:氯化钙与氯化氢
【查阅资料】氯化钙溶液呈中性。
方案现象结论
方案一:取少量废液于试管中,
向其滴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
酚酞溶液无变化猜想一正确
方案二:取少量废液于试管中,
向其中加入少量的铁粉
________________猜想二正确
【实验与结论】
你认为方案一______(填“能”或“不能”)证明猜想一是正确的?理由是____________
请写出方案二中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与应用】
实验证明猜想二是正确的,要想处理废液只得到氯化钙溶液,你的方法是向溶液中加入过量的____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2016-11-28更新 | 265次组卷
科学探究题 | 困难 (0.15)
【推荐3】物质的检验和鉴别是很多童鞋心中的痛,但敢于直面伤痛的才是真的勇士。有一固体粉末M,它可能含有Zn、ZnO、Zn(OH)2、ZnCO3中的一种或两种,立信实验小组对其成分展开了探究。
已知:ZnO+2HCl=ZnCl2+H2O,ZnCO3+2HCl=ZnCl2+H2O+CO2
(1)探究M中是否含有Zn和ZnCO3
①取适量M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盐酸,观察到试管中有大量气泡产生,然后将气体通入___________(填一种化学试剂),出现浑浊现象,证明M中一定含有ZnCO3
②为证明M中是否含有Zn,小立同学另取足量M加入适量_____溶液(填一种化学试剂)中,充分搅拌,静置一段时间后,没有明显现象,由此证明M中 没有Zn。
(2)探究M中是否还含有ZnO及Zn(OH)2
【实验操作】
Ⅰ.分别取1.0 gZnO、1.0 g Zn(OH)2和1.0 g ZnCO3于甲、乙、丙三支试管中,分别逐滴 加入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直至粉末恰好消失。在下表中记录消耗的同浓度稀盐酸的体积(以下体积均在同一条件下测定,且保留到小数点后2位)。
ZnOZn(OH)2ZnCO3
消耗稀盐酸的体积 /mL6.487.9210.00

Ⅱ.取M粉末1.0 g,加入上述同一浓度的稀盐酸至粉末恰好溶解。此时消耗稀盐酸的体积为9.12mL。
【实验分析及结论】
M粉末不只含有ZnCO3,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反思】为确定M粉末的具体成分,同学们认为还需要补充如下实验:分别取1.0 gM粉末和1.0 g_________(填ZnO或Zn(OH)2或ZnCO3)于A、B试管中,分别加入足量稀盐酸,测定生成的气体体积分别为108 mL和144 mL。由此可知M粉末中含有ZnCO3的质量分数为_____,M粉末中除ZnCO3外的另一种物质为_____
2020-03-17更新 | 23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