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化学综合库 > 物质的化学变化 > 认识几种化学反应 > 质量守恒定律 > 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 用质量守恒定律确定物质组成
题型:科学探究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192 题号:19072822
《千里江山图》是我国传世名画之一,画中主要用了石绿、石青两种矿物质颜料。某学习小组开展如下项目式探究。
任务一:认识碱式碳酸铜
(1)石绿又称孔雀石,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Cu2(OH)2CO3】。碱式碳酸铜由______种元素组成,受热易分解生成水、二氧化碳和一种常见的黑色固体氧化物,该固体氧化物的化学式为______
任务二:制取碱式碳酸铜
实验室制取碱式碳酸铜的原理是:
实验过程如右下图所示,往Na2CO3溶液中加入适量的CuSO4溶液并不断搅拌,充分反应后过滤,将所得沉淀洗涤、干燥。

   

(2)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为:产生______和绿色沉淀。
(3)确定沉淀洗涤干净的方法:取最后一次洗涤液于试管中,滴加______,则沉淀已经洗涤干净。
任务三:探究石青的组成
【查阅资料】
I、石青又称蓝铜矿,主要成分为xCu(OH)2·yCuCO3
II、碱石灰是氢氧化钠和氧化钙的固体混合物。
兴趣小组利用下图装置对石青进行加热,使其主要成分受热分解,实验过程中每一步反应均充分(假设样品中的杂质受热不分解)。

   

(4)装置E中碱石灰的作用为______
(5)实验开始时,先通入一段时间的空气,再加热样品:充分反应后,停止加热,继续通入空气至玻璃管冷却。反应结束后仍继续通空气的目的是______,使测定结果更准确。
(6)实验测得装置C增重0.27g,装置D增重1.32g。经计算得出x:y=______,如果样品未干燥,可能导致x:y的值______(填“偏大”或“偏小”)。
2023·广西南宁·二模 查看更多[4]

相似题推荐

科学探究题 | 较难 (0.4)
【推荐1】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CH4),我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甲烷燃烧的产物产生了兴趣,请你参与:
(提出问题)甲烷燃烧后生成哪些物质?
(查阅资料)①含碳元素的物质完全燃烧生成CO2,不完全燃烧生成CO;②无水CuSO4遇水变蓝.③氢氧化钠溶液与CO2反应无明显现象,常用于吸收CO2
(猜想与假设)甲:CO2、H2O;乙:CO、H2O;丙:NH3、CO2、H2O;丁:CO2、CO、H2O.
你认为 _____ 同学的猜想是错误的,理由是 ______
(实验探究)为了验证上述猜想与假设,将甲烷在一定量的O2中燃烧的产物依次通过下列装置:

(1)若实验中观察到A中无水CuSO4变蓝,B、E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中红色粉末变成黑色,由此推断 ______ 同学猜想成立,请写出甲烷在此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2)A、B装置的顺序不能颠倒,其理由是 ______
(反思与交流)为避免有毒的CO污染环境,所以含碳元素的物质燃烧必须满足的条件是 ______
2020-01-09更新 | 113次组卷
科学探究题 | 较难 (0.4)
【推荐2】2020年1月25日总建筑面积为3.39万平方米的火神山医院正式开工,火神山医院在建造过程中用到了HDPE膜。老师告诉同学们HDPE膜具有极好的抗冲击性和防潮性,听完老师的描述后,同学们对HDPE膜的组成元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HDPE膜由什么元素组成?
【查阅资料】①HDPE膜能够燃烧,燃烧可能生成一氧化碳;②碱石灰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钠固体和氧化钙固体。
【实验探究】如图所示,先通入干燥氮气,再将4.2g的HDPE膜样品在一定质量的氧气中点燃,并将燃烧产物依次通过装置 A、B、C、D(装置中每步反应均进行完全)。

【实验记录】
装置质量A装置总质量C装置总质量
实验前100.0g100.0g
实验后105.4g113.2g

【实验分析】
(1)实验前,先通入氮气的目的是 ________
(2)装置A中浓硫酸的作用是吸收 _____________
(3)实验中观察到装置B中黑色粉末变成红色,证明燃烧产物中有 ____________
(4)装置C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
(5)装置D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
【数据处理】4.2g的HDPE膜样品中含碳元素的质量为 ____________ g,含氢元素的质量为 ________ g。
【实验结论】HDPE膜由碳元素、氢元素组成,不含其他元素的理由是生成物中碳、氢元素质量之和为 _________ (用数据分析)。
【反思拓展】实验中的4.2g HDPE 膜样品燃烧消耗的氧气质量为m,则m的取值范围为 ______
2020-04-17更新 | 116次组卷
科学探究题 | 较难 (0.4)
【推荐3】化学上有些伟大的发现就是从异常现象中得到启发,通过深入研究而实现的。某化学兴趣小组在课外实验中意外发现:将镁条放入 Na2CO3溶液中,快速产生许多气泡,且有白色沉淀生成。小组同学对此进行了系列探究活动。
【探究Ⅰ】反应产生的气体是什么?
(1)作出猜想:反应产生的气体是①氢气;②二氧化碳;③氢气和二氧化碳。他们作出猜想的依据是______
【实验 1】取适量镁条、100mL Na2CO3溶液于反应装置 A 中,按如图 1 所示方案进行实验,

B 中石灰水不变浑浊;C 处气体燃烧,烧杯内壁有水珠。说明猜想①正确。
(2)图 1 装置A 应选用图 2(D~F)中的装置______(填装置序号);
(3)小组同学讨论认为,上述实验把“烧杯内壁有水珠”作为反应产生的气体是氢气的证据不可靠。为使这一证据可靠,且仍能一次性地验证这三个猜想。只需在图 1 所示方案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完善。你的改进方案是在 B 和C 装置之间添加盛有______的洗气瓶;
【探究Ⅱ】快速产生气体的原因是什么?
作出猜想:可能是Na2CO3溶液中的某一种离子(、Na+、OH-)促进了镁与水的反应。
【实验 2】按图 3 所示方案进行实验。G、I 中缓慢产生气泡,H 中快速产生较多气泡,说明促进了镁与水反应的离子是而不是 Na+、OH-
(4)实验 2 中G 的作用是______;试剂 X 是______
【探究Ⅲ】反应产生的白色沉淀中是否含有 MgCO3
【实验 3】取实验 1 反应生成的沉淀于试管中,加入试剂 Y,根据实验现象说明白色沉淀中含有 MgCO3,试剂 Y 是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反思交流:有些伟大的发现就是从异常现象中得到启发,通过深入研究而实现的。
2022-04-20更新 | 5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