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化学综合库 > 物质的化学变化 > 认识几种化学反应 > 质量守恒定律 > 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 用质量守恒定律确定物质组成
题型:综合应用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87 题号:19095425
某兴趣小组对硫酸铜溶液与烧碱溶液的反应进行了探究。
(1)I.向烧碱溶液中滴加适量硫酸铜溶液,产生蓝色固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II.向硫酸铜溶液中滴加适量氨水,产生绿色固体,对绿色固体作如下探究:
【资料】常见绿色固体有碱式碳酸铜[Cu2(OH)2CO3]和硫酸[Cu4(OH)6SO4],都不溶于水,都能与酸反应。
【分析】
(2)甲同学认为不可能是Cu2(OH)2CO3,并得到一致认同,理由是______
(3)乙同学进行了实验:取适量绿色固体,加入足量的_______溶液,振荡后滴加_______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则该固体是碱式硫酸铜。
III.继续滴加氨水,固体逐渐溶解,溶液变蓝色,经处理获得蓝色晶体。
【资料】该蓝色晶体为[Cux(NH3)y(H2O)z]SO4,在150℃下分解为硫酸铜、氨气和水。
(4)【实验】取264g蓝色晶体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探究。
   
控制温度在150℃持续加热一段时间,并持续通入N2,测得稀硫酸增重68g。停止加热,冷却至室温,加入过量浓NaOH溶液,生成98g沉淀,证明NaOH溶液过量的方法:静置,向上层清液中滴加_______溶液,无现象。
【结论】
(5)该蓝色晶体的化学式为________
【讨论】
(6)若实验结束后未持续通N2,则测得[Cux(NH3)y(H2O)z]SO4中y的值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成“不变”)。

相似题推荐

综合应用题 | 较难 (0.4)
【推荐1】某未知气体X可能含有CO、CH4中的一种或两种,某同学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
(Ⅰ)加热时,CH4能与CuO反应生成Cu、CO2和H2O;
(Ⅱ)20℃时,Ca(OH)2和Ba(OH)2溶解度分别为:0.165g,2.1g;
(1)CH4与Cu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猜想与探究】
(2)气体X成分的探究
猜想1:只有CO       猜想2:只有CH4 猜想3:_______________
实验时,先往装置中通一段时间的N2,再通入气体X后加热,实验中有下列变化。
变化1:A中玻璃管内黑色粉末逐渐变红        
变化2:B瓶增重
变化3:C中出现浑浊
根据变化_____________(填“1”、“2”或“3”),可知猜想1不成立。
②先往装置中通一段时间N2目的是:____________
③根据上述变化仍无法确定气体X的成分,还需要测定___________(填序号),并进行定量分析才能得出结论。
a.实验前A中CuO的质量        b.B瓶增重的质量        c.C瓶增重的质量
【讨论和反思】
(3)①C中用Ba(OH)2溶液而不用Ca(OH)2溶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②从环保的角度,该装置还应进行的改进是__________
【拓展延伸】
(4)停止实验时,先____________,继续___________
2022-07-15更新 | 161次组卷
【推荐2】铁及其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探究一:铁的应用和防护
(1)《天工开物》中记载:取盐井水“入于釜中煎炼顷刻结盐”。煎炼时利用铁釜的___________性。
(2)如图实验说明NaCl在铁生锈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

探究二:(羟基氧化铁)在化工、建筑、医药等方面有着广泛应用。
(3)火星探测器发回的信息表明,火星上存在,从而证明火星表面曾经存在过水,其理由为___________
(4)石油开采过程中会产生H2S等有害气体,除去H2S的方法有以下两种。
方法一:

方法二:

对比以上方法可知除去H2S的优点为___________
探究三:黄铁矿制硫酸会产生大量废渣(含FeSO4、Fe2(SO4)3及少量CaO和MgO)可制备黄钠铁矾净水剂和高档颜料铁红(Fe2O3),其流程如图:

已知:①“固体3”为黄钠铁矾,化学式为:NaFex(SO4)y(OH)z
②“溶液4”是含有Na+的可溶盐。
③通过调节pH范围可使某种金属沉淀。如表是物质开始沉淀与沉淀完全的pH。

NaFex(SO4)y(OH)zFe(OH)3Mg(OH)2
开始沉淀的pH1.62.08.1
沉淀完全的pH1.83.29.4

(5)为使铁元素以黄钠铁矾形式沉淀完全,步骤3调节pH的数值范围为___________,溶液3中溶质的成分是___________(任写一种)。
(6)“氧化”过程中,需要加入一种将Fe2+氧化为Fe3+的物质,工业上一般选用H2O2溶液,其理由是___________
(7)步骤5中检验铁红是否洗涤干净的操作是:取最后一次洗涤液少量于试管中,___________,(写明具体的试剂及实验现象,)证明已洗涤干净。
探究四:黄钠铁矾组成确定
称取9.70g黄钠铁矾,用下图装置进行热分解实验。

【资料卡】
①NaFex(SO4)y(OH)z在T1℃分解生成H2O(气态),提高温度至T2℃继续分解生成SO3气体,并生成Fe2O3和Na2SO4
②浓硫酸可用于吸收SO3
(8)装配好实验装置后,先要___________
(9)分别控制温度在T1℃、T2℃对A中固体加热。
①控制温度在T1℃加热,实验后测得B装置质量增加1.08 g。
②用D装置替换B装置,控制温度在T2℃,加热至反应完全。
③T1℃、T2℃时,加热后通入一段时间N2
反应完全后,将A装置中固体溶于足量的水,过滤、洗涤、烘干得4.80 g固体,将滤液蒸干得1.42g固体(不含结晶水)。
结论:NaFex(SO4)y(OH)z中,x:y:z=____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
(10)反思:若该实验过程中缺少C装置,则x:z的值_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2024-04-07更新 | 113次组卷
综合应用题 | 较难 (0.4)
【推荐3】某化学兴趣小组将镁条用砂纸打磨后按图Ⅰ所示方案进行实验。A中缓慢产生气泡,B、C中快速产生较多气泡,且C中有白色不溶物产生。

(1)图Ⅰ实验中取用镁条的仪器是 _____(填“药匙”或“镊子”)。
(2)同学们经过讨论获知:水能解离出少量H+、OH,且镁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2HCl═MgCl2+H2↑,则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
同学们接着对C中产生的白色不溶物的成分进行了以下探究。
【提出问题】
C中产生的白色不溶物是什么呢?
【查阅资料】
①Mg(OH)2和MgCO3均为白色不溶物。
②Mg(OH)2和MgCO3均可与盐酸发生复分解反应。
③Mg(OH)2和MgCO3加热均易分解,分别生成两种氧化物。
④Mg(HCO32可溶于水,且不稳定,易分解为MgCO3、H2O、CO2
⑤白色的无水硫酸铜遇水会变成蓝色。
【提出猜想】
(3)猜想一:白色不溶物是纯净的Mg(OH)2
猜想二:白色不溶物是纯净的 _____
猜想三:白色不溶物是Mg(OH)2、MgCO3的混合物。
【实验验证】
(4)取该白色不溶物加足量的稀盐酸,发现不溶物全部溶解,并有气体产生,则猜想 _____不成立。再取干燥的该白色不溶物加热分解,并将所产生的气体通过无水硫酸铜,发现无水硫酸铜变蓝,由这两个小实验得出猜想 _____成立。
【拓展探究】
(5)如图Ⅱ,称取干燥的该白色不溶物70.4克于热分解装置中,充分加热至不再产生气体,使分解产生的气体依次通过装置D、E,并使分解产生的气体全部被装置D、E吸收,实验后测得装置D增重3.6克,装置E增重30.8克,若该白色不溶物的组成用xMg(OH)2•yMgCO3表示,则x:y=_____
(6)装置F的作用是 _____
2022-06-15更新 | 67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