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化学综合库 > 物质的化学变化 > 认识几种化学反应 > 化学方程式 >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题型:综合应用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5 题号:19425437
金属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用途,铁是目前世界上使用最多的金属。
(1)铁可制成铁锅烹调食物,利用了铁的延展性和______性。
(2)铝制品耐腐蚀是因其表面生成了致密的氧化铝薄膜,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将一定量的锌粉放入盛有硝酸铜和硝酸银的混合溶液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固体甲和溶液乙。若反应前后烧杯中溶液的质量不变,则:
①分析固体甲的成分是______
②写出一个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③说明反应前后溶液质量不变的原因:________
(4)实验室可利用下图所示装置模拟炼铁反应。
   
①写出A装置玻璃管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②请设计实验方案,检验实验后B装置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钠:________(简要写出实验步骤、现象和结论)。
(5)现有13g锌与足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理论上可以制取氢气的质量是多少?

相似题推荐

综合应用题 | 适中 (0.65)
【推荐1】酸、碱、盐是初中化学学习的重要内容。
(1)盐酸、硫酸等常见的酸都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它们在水溶液中都解离出____________填离子符号
(2)“84消毒液”可有效杀死新冠病毒,某“84消毒液”瓶体部分标签如图所示:

①该瓶“84消毒液”中NaClO的质量为_________g。
②工业可用氯气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来制取NaClO,同时生成食盐的主要成分和水,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
(3)实验室有一瓶长期露置于空气中的氢氧化钠溶液,为确定其成分,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

①根据实验方案二确定该瓶溶液的溶质成分是什么_____________
②实验方案一不能准确确定溶质成分,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
③实验室为防止NaOH溶液变质,可采取什么措施_______________
(4)某固体物质中可能含有NaCl、、NaOH中的一种或几种。某校课外小组同学为了探究其成分,取该固体物质30g完全溶于水中,测得溶液的pH为7,然后将70g某稀硫酸加入该溶液中,充分反应,所加硫酸的量与产生沉淀的关系如图所示。请根据图示及相关知识回答问题。

①该固体物质中一定不含有的物质是__________化学式
②这种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
2020-04-17更新 | 80次组卷
综合应用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我国承诺于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体现大国责任与担当。碳元素的一些物质转化关系如图。

(1)途径Ⅰ:可由化合物与单质参与反应实现,该化合物的名称是 ___________
(2)途径Ⅱ:古人将炉甘石(ZnCO3)煅烧分解可制得 ___________(填化学式)和CO2
(3)途径Ⅲ:反应物中的碳单质具有 ___________性。(填“氧化”或“还原”)
(4)途径Ⅳ: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___________
“氨法”捕集二氧化碳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之一,目前受到广泛关注和研究,其主要流程如图。

(5)常温下,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溶液变 ___________色。
(6)工业上用氨水喷淋吸收废气中的CO2,采用“喷淋”的原因是 ___________
(7)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该反应的温度不宜高,原因是 ___________
(8)上述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 ___________
我国科学家成功实现了用CO2和Cu合成醋酸。其微观示意图如图。

(9)整个转化中,二氧化碳与醋酸的分子个数之比为 ___________
2024-04-14更新 | 478次组卷
综合应用题 | 适中 (0.65)
【推荐3】2023 年 5 月 30 日,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航天员将在中国空间站完成各项任务,因此,保障航天员的氧气需求至关重要。那么,空间站的氧气从哪里来?
Ⅰ.从地球带上去
(1)航天工业以空气为原料制氧,与实验室制氧气相比较,工业上选择空气制氧气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
(2)工业上采用分离液态空气法获得氧气,其过程可用如图所示实验模拟。

①上述实验利用氮气与氧气的_______(“密度”、“沸点”)不同实现分离,工业制得的液氧是 _______(“纯净物”“混合物”)。
②浸入液氮 3min 后,试管内产生约占其容积1/3 的液态空气。取出试管,液态空气沸腾,伸入燃着的木条,木条熄灭;1min 后伸入带火星的木条,观察到木条复燃。导致木条熄灭的原因是________
(3)利用分子筛可将氧分子从空气中“筛”出去,从而获得高浓度的氧气。其原理示意图如图所示:

由此可知两种分子的大小:N2_______(填“>”或“<”)O2
Ⅱ.在天宫制出来
(4)早期空间站利用过氧化钠(Na2O2)、超氧化钾(KO2)等物质制氧,其原理表示如下:,空间站内二氧化碳的主要来源是_______
(5)目前空间站已实现电解水制氧,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氧气出现在电极的_______(“正极”“负极”)上。
(6)空间站是一个相对封闭的场所,解决“气体从哪里来”的问题必然伴生着“气体往哪里去”的问题。为此,科学家设计了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统,实现了“水﹣氧﹣碳”的循环转化。如图是空间站内常用水气整合系统的工作原理流程图。

过程①:航天员呼出的 CO2 可用分子筛设备分离出来,其原理类似于实验室中的______操作。
过程②:航天员呼出的水蒸气经冷凝、净化后可以作为核心舱中的饮用水,水蒸气冷凝为水的微观实质是_______
过程④:仔细观察图示箭头,二氧化碳和氢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7)由上述流程图可知,空间站通过物质循环获得水的途径共有_______条。
(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填序号)。
a.“水﹣氧﹣碳”的循环转化,减少了氧气的携带量,减轻了火箭和飞船的载重
b.电解水在产生氧气的同时产生氢气,系统需要对氢气进行转化
c.人体代谢产物中的水既有气态又有液态,设计系统时应考虑水的冷凝与净化
2023-12-29更新 | 15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