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化学综合库 > 物质构成的奥秘 > 构成物质的微粒 > 分子 > 物质的微粒性 > 微粒的共性
题型:实验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31 题号:20336473
图1是小红按课本进行的一个化学实验,在实验时同学们闻到了一股难闻的刺激性气味。于是小明对原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装置如图所示。
   
【实验操作I】
(1)如图I,将烧杯中的酚酞溶液分别倒入甲、乙两个小烧杯中,另取一个烧杯丙;向其中加入约5mL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罩住甲、丙两个小烧杯,烧杯乙置于大烧杯外,观察几分钟,现象是______,该实验说明______
【实验操作Ⅱ】如图II
a.向B、C两支武管中分别加入5mL蒸馏水,各滴入己2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观察溶液颜色;
b.在A、D试管中分别加入2mL浓氨水,立即用带橡皮塞的导管按实验图II连接好,并将D试管放置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观察几分钟。
【分析讨论】
(2)进行操作b时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由此可以得到的实验结论是:______
(3)对比改进前的实验,改进后实验的优点是______

相似题推荐

实验题 | 适中 (0.65)
解题方法
【推荐1】图Ⅰ是按课本进行的一个化学实验,在实验时同学们闻到了一股难闻的刺激性气味,于是小明对原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装置如图Ⅱ。

[实验操作]
a.向B、C、E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5 mL的蒸馏水,各滴入1~2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观察溶液颜色。
b.在A、D试管中分别加入2 mL浓氨水,立即用带橡皮塞的导管按图Ⅱ连接好,并将D试管放置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观察几分钟。
[分析讨论]
(1)E试管盛有酚酞溶液的目的是______
(2)进行操作b时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
(3)由此可以得到的与微粒相关的结论是______
(4)对比改进前的实验,改进后实验的优点之一是______
2022-01-08更新 | 52次组卷
实验题 | 适中 (0.65)
名校
解题方法
【推荐2】“比较出真知”,比较是科学实验中常用的一种方法。
   
【实验】小刚同学利用比较的方法探究得出: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的结论。下面是他设计的实验:在第一步中他所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_______ ;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
进行第二步实验时,还应用到的一种仪器名称是 ____________ ,他在滤纸上每间隔 一段距离滴加一滴酚酞试液,那么,棉花上滴加的物质是 ____________ 。放置一 段时间后,他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_ ,由此,说明了氨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反思】分子和原子质量都很小,因此国际上采用相对原子质量的方式来进行相关计算。
(已知作为相对原子质量标准的一种碳原子的质量为 1.993×10-26kg)
小华查阅资料发现了一个铝原子的质量为 4.482×10-26kg,请帮他计算铝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______ ?(写出计算过程)
2020-10-16更新 | 81次组卷
【推荐3】某兴趣小组在学习了分子的性质后,做了如图两个实验。

实验一:如图1所示,将滴有酚酞的滤纸条放在试管里,平放在实验桌上。
(1)用胶头滴管吸取浓氨水,滴在脱脂棉上,胶头滴管的用途是_______
(2)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滤纸条上滴有酚酞试液处_______依次变红;从微观角度看,此现象说明_______
(3)组内某同学在做此实验时,发现滤纸条没有变色,而试管中所塞的脱脂棉却变成了红色。导致这种现象产生的错误操作可能是_______;这一实验还说明,两种试剂中_______具有挥发性,属于该物质的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性质;酚酞变色是发生了_______变化(填“物理”或“化学”)。用图1的装置证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其优点是_______
实验二:先在一支试管中装一半红墨水,再在液面上注满酒精(缓缓注入),加盖密封后静置,30日后再观察,现象如图2所示。
(4)该实验说明的分子性质有______________
2023-12-13更新 | 3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