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化学综合库 > 身边的化学物质 > 空气 > 空气的组成 >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的过程
题型:实验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6 题号:20338610
空气是一种重要资源,也是我们不可或缺的重要物质。某校兴趣小组对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含量测定展开了探究。
(1)【课本实验】
甲组同学按照课本要求进行了实验,实验装置如图。
   
①该反应的化学式表达式是______。燃烧匙中红磷须稍过量,目的是______
②同学们在实际操作中发现该实验有许多注意点,稍不留神就会导致实验失败,如:装置气密性要好,如若漏气,会导致结果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下同);点燃红磷要迅速伸入集气瓶并塞紧橡皮塞,如伸入太慢会导致结果______
③实验结束后,集气瓶内剩余气体主要是______,由现象分析可知,该气体的性质是______。(任写一点)
(2)【改进实验】
乙组同学改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实验步骤如下:
   
①连接仪器,检查装置气密性。
②量筒内加入100毫升水。
③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使瓶内空气体积为250毫升。
④在燃烧匙内放入过量的红磷,塞紧瓶塞,关闭止水夹,接通电源使电烙铁发热,点燃红磷后,断开电源。
⑤燃烧结束并充分冷却后,打开止水夹,待量筒内水面不再下降时,且调节到集气瓶和量筒中液面相平,记录量筒内水的体积为51毫升。
乙组同学实验测得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______(用百分数表示)。
(3)【拓展延伸】
为提高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的精确度,科学兴趣小组对课本实验进行了创新改进。
   
实验步骤:
①取一根玻璃管,用橡皮塞将一端密封;
②将食品脱氧剂粉末迅速装入玻璃管,立即向管口注入一滴水将玻璃管密封,水滴的下端标为A.弹动玻璃管使脱氧剂粉末分布均匀且紧密,脱氧剂的上端标为0,如图甲所示;
③水平滚动玻璃管,使食品脱氧剂粉末平铺在玻璃管中、静置至水滴不再移动时,水滴的右端标为B,如图乙所示;
④用刻度尺测量出AO段和AB段的长度,并计算出AB与AO的比值,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⑤洗涤、干燥实验装置,重复上述实验。
试验次数AO/mmAB/mmAB/AO
1523.5109.50.2092
2525.5110.00.2093
3527.0110.50.2097
结论:根据表格中数据,可知空气中氧气含量为______(百分数表示)
思考讨论:
(4)步骤③中,将食品脱氧剂粉末平铺在玻璃管中的目的是______
(5)步骤②中,若脱氧剂粉末不够紧密,结果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相似题推荐

实验题 | 适中 (0.65)
【推荐1】请根据装置图回答下列有关问题(K1、K2、K3为止水夹):

(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I__
(2)王同学欲用加热高锰酸钾制取一瓶较纯净的氧气,发生和收集装置可选用__(填装置编号),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他经过观察发现,该装置需要做的改动是__
(3)李同学将B和C装置相连接能制备CO2并验证CO2的性质。B装置中生成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用该装置作为发生装置的优点是__。连接B和C装置,关闭K2,打开K1、K3,用试管①收集CO2,用此收集方法说明__。石蕊试液最终呈__色,使石蕊试液变色的物质是__(填化学式)。他关闭K3,打开K1、K2,烧杯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
(4)丁同学研究了木条复燃与氧气体积分数的关系,发现不纯的氧气也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如图是他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的实验装置,集气瓶中有约占总体积60%的水,其余是空气,氧气从__(填“a”或者“b”)导管口进入,排尽集气瓶中的水,收集氧气后集气瓶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是__(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按20%计算)。

(5)张同学将上述实验进行改进,设计如如图所示:将二氧化碳缓慢通入竖直放置的玻璃管中,能观察到的现象是__(填选项),此现象可同时得到二氧化碳的两条性质____

A①比④先红          B④比①先红          C②、③均变红          D②、③均不变色
(6)吴同学认为我们研究问题,还可以从定量的角度进行。他设计了方案,测定一定量的过氧化氢溶液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的氧气体积。为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导气管口伸入量筒内的合适时机是__(填序号)。

A导管口刚有气泡产生时
B导管口连续均匀冒出气泡时
C导管口冒出气泡很多
2019-10-13更新 | 59次组卷
实验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现代化学实验可以更多地借助数字化仪器,某科学兴趣小组利用数显设备、气压传感器等对课本实验进行进一步探究:

兴趣小组对“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进行了如图的探究,实验步骤如下:
①检查装置气密性良好,调节右边敞口容器和集气瓶里的水面相平,此时集气瓶内气体的体积为V1,关闭活塞;
②点燃燃烧匙内的足量的红磷,立即塞紧瓶塞;
③待火焰熄灭并冷却后,过一段时间打开活塞,观察到集气瓶中的水位上升,待集气瓶内的水面不再上升时,集气瓶内的气体体积为V2
④然后向右边容器内加入一定量的水至两边水面再次相平,此时集气瓶内的气体体积为V3
请回答:
(1)红磷燃烧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
(2)基于数显设备显示的气压变化,“过一段时间打开活塞”中的“一段时间”指的是火焰熄灭后到_____所经历的时间。
(3)在实验过程中,两次在右边敞口容器加水与集气瓶里的水面相平,目的是_____。在整个实验过程中,集气瓶中减少的氧气体积为_____(用“V1、V2、V3”的关系式表示)。
2020-01-15更新 | 35次组卷
【推荐3】学习了课本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实验(图一)后,某学校兴趣小组设计了下列装置(注:通电后装置内的红磷能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装置】:装置中的红磷要过量的原因是:___________。实验中可以观察到红磷燃烧发出黄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并产生___________
(2)【图二装置】:同学们认为该设计避免了在瓶外燃点红磷的不便,确保装置气密性良好。你认为其中小气球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三装置】(A装置为密闭、透明容器,B容器中水足够多):
①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先装水使A、B装置中液面相平,然后调整B装置的高度,如果装置气密性好,则出现的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_
②当通电开始反应到冷却到室温,A中水面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为了减少误差,读数前还应进行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最终水面会到达________刻度。
(4)【图四装置】:同学们设计该装置的目的是探究木炭能否在该实验中代替红磷,由于设计上的缺陷导致实验失败,并没有得到预期的结论.红磷和木炭均为足量,燃烧完毕,冷却到室温,打开止水夹,能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6-11-28更新 | 39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