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化学综合库 > 物质构成的奥秘 > 构成物质的微粒 > 分子 > 物质的微粒性 > 微粒的共性
题型:实验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6 题号:20972950
如图所示,图①和图②是两个设计证明分子运动的实验。在图②的锥形瓶中的小瓶里装着浓氨水,锥形瓶口用一张滤纸盖住,滤纸刚刚用酚酞溶液浸过。(已知:酚酞溶液遇氨水变红)

(1)实验1:小明同学在盛有少量蒸馏水的小烧杯中滴加2到3滴酚酞溶液,再加入浓氨水。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
(2)图①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
(3)图②中观察到的现象_____________
(4)在图①中的大烧杯外放一杯酚酞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
(5)小明对实验进行了改进,装置如图,取一条长10 cm,宽l cm的滤纸条,在滤纸条上每隔1.5~2 cm滴一小滴酚酞溶液,滴好后把滤纸条放到试管里,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塞好后放在实验桌上(如图所示),用滴管吸取浓氨水,在试管口的棉花上滴10~15滴。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

相似题推荐

实验题 | 适中 (0.65)
解题方法
【推荐1】科学家用先进的科学仪器不仅能够直接观察到一些分子和原子,还能移动原子。
(1)有人说:“要计算每一勺水里的分子的数量,就像用勺子计算大西洋的水一样。”这句话说明分子具有的特征是__________
(2)如图所示,将酚酞溶液倒入A烧杯中,另取一个小烧杯C,加入约5 mL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罩住A、C两个小烧杯。

请填写下表中的空白;

烧杯A
实验现象_______
解释_______
(3)在课堂上,小浩同学取气密性良好的两支大小相同的医用注射器,将栓塞向外拉,分别吸入等体积的空气和水,用手指顶住针筒末端的小孔,将栓塞慢慢推入(如图所示),发现盛空气的注射器容易被压缩,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
2020-08-20更新 | 73次组卷
实验题 | 适中 (0.65)
【推荐2】小南同学对探究分子性质的实验(图1)进行了改进,如图2所示,在T形三通管的粗玻璃管里,固定一根湿润的酚酞纱布条,将少许浓氨水滴入T形三通管的细弯管处,然后用橡皮帽封闭管口。(注:在通常状态下,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溶于水后可得到氨水。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实验中可观察到溶液变为红色的是_____(A或B),图2实验中可观察_____(填“ab”或“bc”)段纱布条先变色。若将图2中装有浓氨水的细弯管处浸入冰水中,可观察到纱布条变红的速率变_____(填“快”或“慢”)。
(2)小明利用图1装置探究物质在空气中燃烧后氧气浓度变化(已知:白磷的着火点是40℃,红磷的着火点是240℃)。图2是用传感器测量整个实验过程中烧瓶内氧气浓度变化情况的曲线。
步骤1:用激光笔照射燃烧匙中足量的红磷,红磷燃烧,一段时间后熄灭:白磷始终不燃烧。
步骤2:冷却至室温,将装有白磷的燃烧匙提出水面,用激光笔照射引燃白磷,白磷燃烧。

(3)在步骤1中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图2哪一段表示红磷的燃烧_____(填AB、BC、CD或DE);你认为“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选择_____(填“红磷”或“白磷”)效果会更好。
2021-01-12更新 | 79次组卷
【推荐3】创新实验可以使现象更明显,操作更简单,减少环境污染等。下面是某课外小组对教材实验进行的创新设计。请回答相关问题。

(1)实验A:从胶头滴管中挤入少量浓氨水,一会儿后观察到酚酞、石蕊都变色了,说明分子______,生石灰的作用是______
(2)实验B:向试管中加入氢氧化钠固体后,观察到U型管中的液面a_____b(填“高于”或“低于”)。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饱和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原因是______
(3)实验C:氢气性质实验
从安全角度分析,待镁条反应一段时间后,方可在玻璃管末端点燃氢气的原因是______;熄灭氢焰后,对准玻璃管中固体加热,此处可观察的现象是______
2024-05-07更新 | 3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