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化学综合库 > 物质构成的奥秘 > 构成物质的微粒 > 分子 > 物质的微粒性 > 微粒的共性
题型:科学探究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50 题号:21576267
某兴趣小组用如图装置探究微观粒子的性质。
   
【查阅资料】
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氨气有刺激性气味,酚酞溶液遇到氨水会变成红色。
【实验一】
(1)取两支大小相同的医用注射器,将栓塞向外拉,分别吸入等体积的空气和水,用手指顶住注射器末端的小孔,将栓塞慢慢推入,较难被压缩的是_____(填“空气”或“水”),由此得出的结论是_____
【实验二】
(2)套有气球的矿泉水瓶内事先充有空气,用冰水洗瓶身,一段时间后观察到______
【实验三】
三朵白色小花a、b、c,将a依次用氨水和酚酞润湿,a变红;将b用加酚酞的蒸馏水润湿、c用浓氨水润湿,迅速扣上烧杯,一段时间后观察b变红,c不变色。
(3)实验三利用了__________的挥发性,能用分子在不断运动来解释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
【实验四】
拓展应用:
(4)将玻璃片抽开后可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___

相似题推荐

科学探究题 | 适中 (0.65)
【推荐1】某兴趣小组做以下实验,探究微粒的运动。请回答实验中的有关问题。
【查阅资料】氨气有刺激性气味,密度比空气小
(1)氨气中保持其化学性质的微粒是_______
(2)兴趣小组将4杯蒸馏水放置在空气中,下列图示能反映水在空气中放置时发生变化的微观示意图是_______(填字母序号)。(图中●表示氧原子,○表示氢原子)。
   
【实验探究】接着,兴趣小组又做如下实验继续探究微粒的运动。
   
(3)如图1所示,用大烧杯罩住A、B两个小烧杯,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B烧杯中的现象是___,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
(4)改用图2装置探究微粒的运动性,双连试管的中上部贴一张用无色酚酞溶液润湿的滤纸条,用注射器吸取0.2mL的浓氨水,注入试管中。一会儿,观察到滤纸条_______(填“从下到上”或“从上到下”)逐渐变成红色。
【实验反思】
(5)图2装置实验,右侧试管口润湿的棉花团起到什么作用?_______
【实验拓展】
(6)为探究氨气溶于水是否发生化学反应,兴趣小组设计并完成如下表实验(填写表中空白):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及结论
将浸有酚酞溶液的滤纸干燥后,放入盛有干燥的氨气的集气瓶中无明显现象,说明氨气_______(填“能”或“不能”)使酚酞变红
_______,放入盛有干燥的氢气的集气瓶中_______,说明氨气溶于水生成了新物质
2022-11-10更新 | 109次组卷
科学探究题 | 适中 (0.65)
【推荐2】为探究分子的运动及影响分子运动速率的因素,某同学设计了以下三种实验方案,答有关问题。已知酚酞和氨水相互接触会变红,氨气有刺激性气味
   
【方案一】如图1。
(1)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
(2)从环保角度分析该方案的不足之处是___________(写出一点即可)
【方案二】如图2、图3。
图中无色透明塑料瓶的材质、大小、形状完全相同,瓶内小纸花是用大小和形状相同的白色滤纸折叠而成,再用细线固定在瓶中,小纸花上都均匀喷有酚酞溶液,用注射器向图2和图3的塑料瓶中同时注入5滴浓氨水,浓氨水均落到瓶底,然后将针孔处密封,再迅速将两个塑料瓶分别同时放入等体积的冷水(约10℃)和热水(约40℃)中。
(1)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
(2)由此得出的结论:温度越_______(填“高”或“低”),分子运动得越快。
2019-12-04更新 | 108次组卷
科学探究题 | 适中 (0.65)
【推荐3】探究分子运动。
【实验设计】实验一:教材实验实验二:利用Y型管的微型实验

【实验现象】实验一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由此得出的结论是_____
【方案评价】同学们通过实验发现,两个实验均有明显的现象,都能得出结论,达到实验目的。但同学们一致认为实验二更好,请你写出实验二的优点_____(答出一点即可)。
【实验拓展】利用实验二装置,只要对浓氨水进行一个简单操作,便可观察到酚酞溶液变色的速度大大加快,由此可探究影响分子运动速率的一个因素,请推测该因素为_____,该操作是_____
2020-12-18更新 | 15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