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化学综合库 > 化学与社会发展 > 化学与能源的开发利用 > 燃烧和灭火 > 燃烧 > 燃烧的定义及条件
题型:选择题-单选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80 题号:22007933
“钻木取火”是远古时期人类获取火源的重要方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木柴属于可燃物
B.“钻木”的过程为燃烧提供的条件是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
C.木柴燃烧时,将木柴架空,可增大木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D.用水浇灭燃烧的木柴,其原理是清除了可燃物

相似题推荐

选择题-单选题 | 适中 (0.65)
解题方法
【推荐1】2023年9月21日,“天宫课堂”第四课正式开讲,景海鹏、朱杨柱、桂海潮为广大青少年带来太空科普课,“天宫课堂”第四课中,航天员向我们演示了球形火焰实验(蜡烛燃烧)、奇妙“乒乓球”(乒乓球拍打水球)实验等,下列对两个实验现象对应的解释正确的是

选项实验现象对应解释
A蜡烛燃烧的火焰呈球形石蜡由固体变为了液体
B蜡烛燃烧的火焰呈淡蓝色氧气补充不及时
C普通球拍打水球,水球未破裂且牢牢粘在球拍上水分子间没有间隔
D使用毛巾加工成的球拍打水球,水球被弹开水分子的化学性质发生了变化
A.AB.BC.CD.D
2024-05-11更新 | 15次组卷
选择题-单选题 | 适中 (0.65)
解题方法
【推荐2】推理是化学学习与研究的重要思维方法。根据你所学的化学知识判断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氧化物都含氧元素,所以含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
B.燃烧一般都伴随着发光放热的现象,所以有发光放热的现象就是燃烧
C.单质只含有一种元素,所以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D.因为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所以蜡烛组成里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
2023-04-25更新 | 68次组卷
选择题-单选题 | 适中 (0.65)
【推荐3】中华传统文化蕴含了丰富的化学知识。以下古文或谚语从化学角度解释错误的是
选项古文或谚语化学解释
A人要实,火要虚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B风吹蜡烛——说灭就灭使可燃物的着火点降低
C釜底抽薪清除可燃物
D煮豆燃豆萁化学能转变为热能
A.AB.BC.CD.D
2024-05-29更新 | 5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