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化学综合库 > 物质的化学变化 > 认识几种化学反应 > 化学方程式 > 化学方程式有关计算 > 含杂质的化学方程式计算
题型:综合应用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61 题号:22313302
侯德榜先生为制取纯碱作出了杰出贡献。
(1)实验室模拟制取碳酸氢钠。
“侯氏制碱法”生产纯碱的过程中,碳酸氢钠的生成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其原理是:。兴趣小组在常温(20℃)下设计并完成了如图所示实验。
[已知20℃时的溶解度为。]

①实验1、2所得溶液处于饱和状态的是___________(填实验序号)
②实验3的锥形瓶中出现白色浑浊,经检验为NaHCO3。写出用稀盐酸检验NaHCO3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2)侯氏制碱法的生产流程如下:

①实际生产中沉淀池内的温度不能太高,原因是___________
②如图是四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母液中含有较高浓度的NH4Cl和少量NaCl,利用:___________(填“蒸发结晶”或“降温结晶”)的方法可提纯NH4Cl。

③上述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有:NaCl和___________
(3)测定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纯碱产品中常混有少量氯化钠,兴趣小组设计以下两种方案测定某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根据方案1,实验测得CO2的质量为0.88g。根据方案2,实验测得BaCO3的质量为3.94g。
请任选其中一种方案与相关数据,计算该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1%)。
___________

相似题推荐

综合应用题 | 适中 (0.65)
【推荐1】实验室利用如图1所示装置进行相关实验,根据要求回答问。

(1)写出仪器名称:a______
(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是______(填字母),化学方程式为______,不能用E装置收集氧气的原因______
(3)下列实验室制备气体的发生装置可选用装置C的是______
①石灰石和稀盐酸制二氧化碳          ②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
③锌块和稀硫酸制氢气                    ④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
(4)石灰石与稀盐酸制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用F装置收集二氧化碳,验证气体是否集满的方法是______
(5)取10g黄铜(铜锌合金)与含H2SO49.8g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最多生成氢气的质量是______g,黄铜中含金属铜的质量分数是______
2021-01-09更新 | 121次组卷
综合应用题 | 适中 (0.65)
【推荐2】如图为上世纪六十年代电力不足时用到的电石灯。使用时打开阀门将水滴入与电石(主要成分为CaC2)接触,当听到有“嘶嘶”声时,说明乙炔(C2H2)气体已经产生。点燃喷嘴处的气体,就能观察到明亮的火焰。

(1)电石和水反应生成乙炔和氢氧化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2)实验室中若要采用此方法制取乙炔气体,为得到较为平稳的气流,下列装置中应选择____________(填序号)作为反应的发生装置。

(3)乙炔气体密度略小于空气,难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实验室应该用____________法收集较纯净的乙炔气体。
(4)电石灯使用后喷嘴处易产生较多黑色固体,原因是____________
(5)关闭电石灯时,可将火焰吹灭,并_____________
(6)理论上,1.3g乙炔完全燃烧要消耗4g氧气,则实验室至少需要准备多少克5%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才能使1.3g乙炔完全燃烧?(写出计算过程)_____________
2024-02-05更新 | 30次组卷
综合应用题 | 适中 (0.65)
【推荐3】老师组织同学们利用收集的石灰石样品开展实验探究活动。
(1)对质量守恒定律进行了实验探究。回答相关问题:

①第1组设计甲图的实验方案,用电子秤称量,读取加入盐酸前后的质量。比较读数发现反应前后的质量并不相等。其原因是_____
②第2小组设计了乙图方案,以解决第1小组遇到的问题。但有同学认为会产生误差,他的理由是气球膨胀后不可忽略_______的影响。老师肯定了该同学勇于质疑、精益求精的科学精神。
③第3小组善于创新,设计了丙图方案,既达成本实验目的,还可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连接好装置后,打开弹簧夹,推或拉注射器活塞,松开手后活塞回到原位,说明气密性_______(选填“好”或“不好”)。
④丙图方案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时,打开弹簧夹,记录注射器初始读数,强光引燃白磷,冷却后再次记录注射器读数。为保证锥形瓶内氧气完全反应。实验应采取的措施是_____(任答一点)。
(2)对石灰石样品的成分进行了实验探究。
取一定质量的石灰石样品放入烧杯中,加入适量稀盐酸进行如下反应(石灰石样品中其他成分均不参与反应)。请根据图中信息,计算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2024-05-20更新 | 1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