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化学综合库 > 身边的化学物质 > 生活中常见化合物 > 酸和碱 > 碱的化学性质 > 碱的通性的微观实质
题型:科学探究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46 题号:22437110
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科学探究,请完成以下探究活动。
【探究活动一】
学习完NaOH的性质后,某兴趣小组对KOH的性质展开了如下探究。
【设计实验】如图所示,同学们用KOH溶液进行了下列实验:

(1)A实验测得KOH溶液的pH_______(填“>”“=”或“<”)7。
(2)B试管中的现象是_______
(3)C试管中无明显现象,为了证明二者发生反应,同学们又设计如下实验。
方案一:先用pH试纸测定KOH溶液的pH,再逐滴滴加稀硫酸,并不断振荡溶液,同时多次测定混合溶液的pH,测定的pH结果为______,则能说明二者发生化学反应。
方案二:利用如图装置证明二者发生化学反应。

(4)步骤Ⅱ中若观察到_______,可证明C中发生了化学反应。
(5)试写出步骤Ⅱ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6)同学们猜测反应后的溶液中可能含有X,可选择_______(答一种)加以证明。
【得出结论】
(7)KOH与NaOH化学性质相似,原因是_______
【拓展提升】
(8)通过同学们的实验探究,大家讨论后认为,对于无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可以用两种思路探究反应是否发生。思路一:验证有新物质生成;思路二:验证______
【探究活动二】
锂辉矿是制备新能源汽车电池的重要原料。如图是一种模拟提纯碳酸锂的工艺,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查阅资料】
I.锂辉矿主要成分为Li2CO3,含泥沙等杂质。
Ⅱ.Li2CO3 (化学性质与Na2CO3类似)为无色晶体,微溶于水,在冷水中的溶解度比热水中大。
(9)X是一种酸,其溶质化学式为_______
(10)②中发生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11)有以下三种温度的饱和Na2CO3溶液,③中你选择的是_______(填序号)。
A.0℃B.25℃C.80℃

相似题推荐

科学探究题 | 适中 (0.65)
【推荐1】(共13分)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实验探究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请你一起参与探究。
【实验过程与分析】

实验一实验二实验三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1)(2)无明显现象
实验结论氢氧化钠能与紫色石蕊反应氢氧化钠能与硫酸铜反应氢氧化钠不能与盐酸反应

(1)实验一的现象:_________
【实验反思与拓展】
(2)实验二的现象:__________
(3)某同学认为实验三的结论不正确,他改进了该实验方案:先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并振荡,再滴入稀盐酸,观察到溶液颜色发生变化,由此确定氢氧化钠与稀盐酸确实发生了反应。这种通过酸碱指示剂颜色的变化来判断化学反应的发生的方法属于__________
(4)由实验三联想到把二氧化碳通入到氢氧化钠溶液中也没有明显现象,那么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呢?
①甲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当观察到气球________现象时,说明两者发生了化学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②乙同学认为仅凭上述气球变化,不足以得出“CO2与NaOH发生了化学反应”的结论,理由是________
③丙同学重新设计实验:取NaOH溶液于试管中,通入少量CO2,然后向所得溶液中加入__________溶液,当观察到______________现象时,也能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
(5)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数字化研究
   
另取氢氧化钠稀溶液,利用图甲装置,用数据传感器准确采集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pH变化数据图像显示如图乙,温度变化数据图像显示如图丙、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数据显示溶液pH值逐渐减小,溶液碱性减弱,________(填离子符号)数目减少,说明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
2023-12-31更新 | 85次组卷
科学探究题 | 适中 (0.65)
【推荐2】学习小组在进行镁带与酸反应的实验时,发现足量镁带与稀盐酸反应后出现了灰白色沉淀,而与稀硫酸反应后,未有此现象,化学小组对这一异常现象开展探究。
【探究一】探究灰白色沉淀中是否含有过量的镁或反应生成的氧化镁。
(1)①取灰白色固体样品,加入_____________,无气泡产生,灰白色固体不含镁;
②取等质量的灰白色固体和MgCl2晶体分别放入同温、等量水中,灰白色固体不溶解而MgCl2晶体全部_____________,灰白色固体不含MgCl2
【探究二】探究灰白色固体产生的原因。

用如图所示装置(平底烧瓶已固定)分别进行镁带与稀盐酸、稀硫酸反应的实验,其中镁带与稀盐酸反应的实验现象如表所示。

足量镁带和稀盐酸反应的实验现象
时间/min246812161820放置过夜
溶液pH5.87.48.08.69.39.810.010.010.2
实验现象大量气泡、无沉淀生成镁带慢慢溶解,气泡量减少,烧杯底部灰白色沉淀逐渐增加

(2)实验时,使镁条与稀盐酸、稀硫酸反应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实验现象推测:
①产生灰白色沉淀需_________________(填“酸性”、“碱性”或“中性”)条件;
②灰白色沉淀产生和_________________(填离子符号)有关。
(4)为证实灰白色沉淀中含有Cl-,小赵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过滤,取少量灰白色沉淀,加入足量稀硝酸使其完全溶解,继续滴加________________,出现白色沉淀,他得出结论:灰白色沉淀中含有Cl-
【结论】镁与稀盐酸反应产生灰白色沉淀与溶液中的氯离子有关。
如图是两个实验反应过程中烧瓶内压强的变化情况。

(5)根据图示可得出:实验中盐酸生成的氢气体积________稀硫酸反应生成的气体积(填“>、=、<”);反应结束后,烧瓶内压强减少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6)资料显示:灰白色沉淀为碱式氯化镁Mg(OH)Cl,受热后分解生成氯化氢气体和一种氧化物,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2024-04-21更新 | 40次组卷
科学探究题 | 适中 (0.65)
【推荐3】某活动小组对教材中关于钟乳石形成过程的介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设计并进行了下列实验,请你帮助完成相关问题。
【探究活动一】钟乳石形成过程中物质的变化
查阅资料:(1)CaCO3与CO2、H2O以发生化合反应,生成可溶于水的Ca(HCO32
(2)溶有Ca(HCO32的水遇热或当压强突然变小时,溶解在水里的Ca(HCO32就会重新生成碳酸钙沉积下来,同时放出二氧化碳。
实验过程:
实验步骤与方法实验现象分析与结论
步骤1:取一定量澄清石灰水于试管中,通入CO2.溶液变浑浊生成的沉淀物是___________
步骤2:向步骤1所得混合物中继续通入CO2浑浊液又变澄清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步骤3:加热步骤2所得溶液溶液又变浑浊溶洞中能通过___________个反应把CaCO3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从而形成奇妙的、形态各异的钟乳石。
交流讨论:同学们认为NaOH和Ca(OH)2溶液中都含有___________,所以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那么NaOH溶液是否也能与CO2反应生成NaHCO3
【探究活动二】CO2通入NaOH溶液中,产物中是否有NaHCO3
实验过程:
实验步骤与方法实验现象分析与结论
步骤1:取一定量NaOH溶液于试管中,通入一段时间CO2无明显现象一定发生的反应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步骤2:向步骤1所得溶液中加入过量Ca(NO32溶液澄清溶液变浑浊加入过量Ca(NO32溶液的目的是检验并除去___________
步骤3:过滤步骤2所得混合物,向滤液中加入___________有气体生成通入NaOH溶液中的CO2足够多时,___________(填“有”或“没有”)NaHCO3生成。
反思提升:(1)若要用CO2与Ca(OH)2溶液反应获得CaCO3,实验中应该注意的问题是___________
(2)通过上述实验探究活动,你对化学反应的新认识是___________
2022-08-10更新 | 24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